發表日期 3/24/2022, 9:23:15 PM
封麵新聞記者 滕晗
3月24日上午,據央視網消息,東航客機墜毀事故的人員搜救仍在進行,截至目前,尚未發現幸存人員。另據央視新聞報道,救援人員正以主要撞擊點為中心,擴大搜索半徑範圍,拉網式搜尋第二個黑匣子。
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組組長強天林(受訪者供圖)
此前一天,一些重要綫索逐步被找到。3月23日晚間召開的“3・21”東航飛行事故國傢應急處置指揮部第三場新聞發布會透露,兩部飛行記錄器(黑匣子)中的一部已找到,初步判定為駕駛艙話音記錄器(CVR),雖然外觀破損嚴重,但存儲單元外觀相對較為完好。
與此同時,截至3月23日晚19時,消防救援人員共搜尋區域麵積4.6萬平方米,發現有部分飛機殘骸和人體組織碎片,已移交調查工作組。
3月21日,東航一架波音737客機在執行昆明――廣州航班任務時,於廣西梧州市藤縣上空失聯,後確認墜毀。機上共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機組9人。
連日來的搜救工作麵臨不少難題,墜機地點周邊道路狹窄,溝榖縱橫,不易到達,短時強降雨導緻事故現場存在小規模山體滑坡和塌方風險……據國傢應急處置指揮部介紹,目前現場搜救力量超2000人,同時,協調電力、通信等部門,安排應急設備,保障救援現場電力和通信。
搜救難點在哪?搜救關鍵步驟是什麼?哪些技術和裝備可能用上……3月23日晚,封麵新聞記者專訪瞭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組組長強天林。
人物名片>>
強天林,中國國際救援隊搜救組組長。2008年汶川地震親曆者,當時被一名解放軍戰士所救,2018年,強天林找到10年前救他的“解放軍叔叔”。2012年,強天林報考國防科技大學工程兵指揮專業。畢業分配時,他選擇加入中國國際救援隊,成為一名專業地震救援人員。
以下是封麵新聞和強天林的對話:
封麵新聞 :一般搜救工作的黃金時間有多久?主要有哪些關鍵步驟?
強天林 :對於救援的黃金時間,我們一般都稱為“黃金72小時”,這是在救援學或救援界的一個共識,就是災難發生後,72小時是(傷民)存活率最高的時間段,但也不是說過瞭“黃金72小時”就沒有存活率,這隻是一個特定的成功率高的時間段,比如在汶川地震中,當時救援時就有被壓滿164個小時的老人,也能被救齣來。但在“黃金72小時”之內能給傷者更多存活機會,也是一個比較有效的國際化的救援時間。
簡單歸納,救援有五個關鍵步驟,第一個是現場勘察,要檢查災難災害發生的現場,包括事故性質、事故現場的範圍,以及收集當地的建築物、居民信息等。
第二個階段是轉移,針對能夠第一時間被搜索和發現的被睏人員,比如輕度昏迷者,或者是能夠第一時間發現的幸存者。
第三個階段是搜索,這裏針對的對象就是人的肉眼可能看不到的幸存者,在搜索過程中,要注意對可疑的地方、可能有幸存者的位置進行判斷,這也涉及到營救人員的搜索策略的製定。
第四個階段是營救,“搜”、“救”是在一塊的,“救”是關鍵,但“搜”是前提,“搜”是要搜索定位幸存者的位置,“救”是現場施救力量實施營救,或者是使用“破拆頂撐”等一些技術手段對被睏人員實施營救。
最後一個階段是在完成搜索和營救過程中,還要重新對災害現場檢驗和評估,再次確認是否還存在可疑的幸存人員。
搜救有一絲希望就要全力以赴,因為在事故麵前所有的都是未知的,我們在救援過程中一直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所以在搜索和救援的時候,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機會,要抓住所有機會,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封麵新聞 :遙感影像顯示,東航客機墜機地點位於山榖之間,兩側海拔高度約在150米至90米,落差較大,周邊道路狹窄,溝榖縱橫,不易到達,在這種地形情況下,搜救突破的核心關鍵是什麼?有哪些先進技術和裝備可以用上?
強天林 :通過新聞報道,我們看到當地的交通條件不是特彆好,交通條件會製約搜救力量抵達現場,目前可能到的最多的搜救力量是人,其實在搜索上還有很多大型裝備可能要晚於人到達,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製約瞭搜索效率。
搜索通常有人工搜索、儀器搜索和生物搜索。人工搜索,就是用大量的人在現場搜尋,儀器搜索會用到一些專業化設備,比如,聲波生命探測儀、紅外熱成像儀等。
針對東航墜機事故,我們還可以使用空中無人機設備,比如掛載有紅外熱成像的無人機,可以對整個搜索區域進行熱成像,因為人體散發齣來的熱紅外和周邊的建築物、樹木是不一樣的,是極容易判彆的。
第三個搜索方式就是生物搜索,也就是用搜救犬搜索,在這次事故報道中,我們也看到有救援力量攜帶瞭搜救犬,相比於人工搜索和儀器搜索,生物搜索的精準定位的程度更高。
一般來講,在救援過程中,三種搜索方式適用於不同環境,配閤使用纔能使搜索定位的精準度和速度達到最高。
封麵新聞 :本次搜救過程中,核心作業範圍達68萬平方米,部分殘骸甚至到瞭山的另一邊,這會增加哪些睏難?
強天林 :我們可以看到作業範圍很大,而且殘骸擴散範圍也特彆大,這樣就很難定位重點搜索的區域,勢必會讓我們搜索的人力、資源、物力分散,一分散,搜索進程也會變慢。
在搜索救援過程中,最好的狀態就是確定好核心區域,這樣能集中救援力量進行突破。
封麵新聞:昨晚的發布會透露,受短時強降雨影響,事故核心區域形成瞭部分積水深坑,雨天和當地的土壤環境給搜救造成瞭哪些睏難?如何剋服?如何排水?可以用上哪些專業設備?
強天林 :降雨應該算是對救援影響比較大的一種天氣。從當地周邊環境來看,降雨的話,當地的土壤對水分吸收比較大,這樣就容易引發泥石流或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次生災害一方麵會危及現場搜救人員的安全,另一方麵也可能會讓搜救現場遭到破壞。
對於這方麵,尤其是排水,有很多設備能用上,比如各省市應急救援都有專門的排水設施。但是又有一個問題,當地的交通不是很便利,很多大型裝備很難進入核心作業範圍。這種情況下的排水,一方麵根據山勢的高低,可以利用現有工程機械挖引水渠,另一方麵可以用便攜式水泵,如果積水比較深,便攜式水泵進行收水是可以實現的,因為小型的箱組式水泵是可以人工攜帶的,它的體積不是很大,自帶發電機。
封麵新聞 :目前,救援人員正在拉網式搜尋第二個黑匣子,請問如何理解“拉網式搜尋”?一般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強天林 :拉網式搜尋,是一種非常全麵的搜索和篩查,它是比較形象的說法,就像捕魚一樣,一張張大網去捕魚,拉網式搜索說明搜查的規模很大,涉及的麵很廣。它一般適閤搜尋某種物品或者是沒有迴應能力的事物,或者是很難發現一些特徵的事物,比如生命體徵很弱的人,沒法給你迴應,或者是某些固定的物體,沒有生命體徵的物體,適閤拉網式搜索。
封麵新聞 :和地震等災害相比,空中事故的救援難度有何差彆?
強天林:空中災難的搜尋難度是非常大的。地質災害的搜尋,範圍是可見的,比如廢墟坍塌,可以用有地質結構的裝件模擬坍塌環境,可以知道內部支撐情況,但空中災難不一樣,都是未知的,很多東西是不可見的,而且它的麵積也特彆大,周邊環境也都很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