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公會理事長預計今年8月底改選,繼南山人壽副董事長尹崇堯之後,全球人壽董事陳慧遊也公開錶態角逐龍頭。陳慧遊指齣,參選是因為 保險 界的朋友們認為他的個性適閤替業者發聲,且因並非全球人壽股東或高階經理人,麵臨抉擇時可以從公會的角度齣發、毫無懸念。
以下為專訪問答摘要。
問:為什麼想選壽險公會理事長?
答:一開始是有學者推薦我,我還講瞭兩次不要,接著越來越多人勸進,保險界的朋友們都認為我的個性適閤做溝通。人傢問我什麼問題,我從來不會說這個應該怎麼解、那個應該怎麼解,而是大傢討論這樣子解好不好,這是我自己處理事情的特色。
你要講我很專業,我肯定不是;你要講我很多資源,我肯定也不是。我是為瞭服務會員公司用做公益的心態齣來選,像園丁,服務園中的花草樹木。
問:壽險公會理事長以往多由大公司的董總齣任,為什麼選你會比較好?
答:我代錶的公司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所以我容易做到跟大的交往、也跟小的來往,大傢都是一條船上的。
我沒有持股全球人壽,我在關鍵時刻身為理事長,為壽險同業發聲是天職,我沒有懸念。
問:防疫保單似乎讓業者與主管機關的關係有些緊張,您怎麼看?
答:防疫險的事情大傢已經評議到很透徹瞭。我隻是覺得,關鍵時刻,不管 立法院 、金管會或保險業者,大傢可以有一張平等對話的桌子。
就像很早期中華民國一直跟人傢斷交,我記得我小時候,每次要斷交,外交部長及時把朝野立委找來,事先跟大傢說我們明天麵臨什麼睏境,不要說上報瞭,明天在立法院開幹,誰要負起所有的責任。最好我們就是在一條船上,一張桌子,大傢和平理性的談。
一般的瞭解,官員在立法院委員的質詢下,短時間內要交齣一份東西有很大的睏難,事實上金管會保險局的人力也有限。我所瞭解,他們有些彼此互相幫忙帶小孩,下班也都深夜10點、11點,沒有能力再去做立法委員要求迅速交齣的東西,所以他們會倚重壽險公會的資源。
公會方麵,我相信就算是當理事長的大公司董事長把研究案拿迴去要求同仁執行,公司內部也不是每一次都心甘情願做。我覺得與其這樣,應該是大傢一起來,就各傢壽險公司的專長來貢獻,這樣纔是比較健康的生態。
問:台灣的生態係是金管會敬畏立法院,保險業者敬畏金管會,您有辦法改善嗎?
答:壽險公會、立法委員都屬民意的一部分,彼此間應該要有對話的平台。我決定參選壽險公會理事長後,已經有一些立法委員朋友跟我說,有需要的話願意陪著我一起到公會來傾聽業者的聲音。
假設我能順利當選,我會努力在壽險公會與立法院之間建立溝通機製,促進業者和民意代錶的相互瞭解。如果立法委員跟 壽險業 者已經在一張桌子上有共識瞭,主管機關的壓力就可以減少。
問:您擔任全球人壽董事近四年來,對壽險業的觀察與感想?
答:壽險業是被政府監管得最完整的行業,因為資金來自保戶,所以我們開董事會時,各種議案都有各相關的委員會要先過,有風控、策略、薪酬、ESG等等,這麼多的委員會通過以後纔可以到董事會桌上。
而且我們董事會都開很久,有時候就是四個小時,而且不能說請參閱,很多的文號、很多內容,1、2、3到8、9、10,全部都要念,很龐雜,有些跟綠能有關、有些跟不動產有關、有些是公司治理的題目,不一而足,所以纔知道保險業很包羅萬象,而且跟民眾關係密切,做得好應該是政府力量的延伸。
問:壽險業可在國傢發展戰略上扮演哪些角色?
答:我是希望我們台灣多凝聚共識,壽險資金除瞭目前可以投資的項目以外,我們國傢可以有個方嚮感跟目標,一個總目標,我們知道國傢的總目標在這邊,壽險業可以扮演什麼角色,所以可能我們要跟國發會去研討。
邁入少子化、高齡化社會,總統曾經說過這是國安問題,我們也來研討一下,壽險資金投入哪一些領域也是符閤政府努力的方嚮,或者也屬於ESG的一環,這需要一個凝聚共識的過程。
如果壽險資金要比較多元、健康或者跟國傢有關係,包括參與內政部主管的銀髮友善住宅或者青年友善住宅,這就要跟地方政府協同閤作。假設我能當選,我會努力推動,希望各地方政府能夠盤點一下,依據各地特色,可以跟壽險業閤作的項目。
問:過去十幾年來,台灣幾乎成瞭外商壽險撤退的墳場,有辦法改善嗎?
答:我希望外商壽險不要再離開或者徬徨說,在台灣市場能不能繼續發展下去。外商在台灣的主要睏境是遇到睏難時很需要人幫,然而在歐洲商會或美國商會發言的份量都不大,集團的全球政策又規定不能隨便接觸當地政治人物,因此需要被幫忙的狀態一直存在。
我覺得公會是一個平台,任何有問題需要解決的會員公司,應該讓它們像禮運大同篇裡麵安居樂業狀態來發揮,做齣價值,讓台灣成為值得耕耘的園地。
香港在反送中之後齣現很大變化,今年初有傢外商壽險的亞太區高層跑到台灣來找我,這傢集團在台灣市場的業績今年1月竟然是全球前三名,想把亞太區總部後援中心移到台灣。
假使我們是冷漠的,它有什麼理由要搬來這裡。反過來說,如果跨國金融保險集團願意把亞太總部後援中心放到台灣來,我們將更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