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5:23:40 PM
可能很多人都聽說瞭近段時間行業內的一件大事:vivo 高端子品牌 NEX 迎來重大變化。在近期一次內部架構調整中,vivo 撤銷瞭 NEX 事業部及其下屬組織。官方在一份簡短聲明中錶示,原來NEX係列諸多體驗和使命將由現在的X係列來承載。
這意味著,vivo NEX這個曾經背負著諸多“黑科技”和“未來感”標簽的産品係列,被正式按下瞭暫停鍵。
命途多舛的vivo NEX
用命途多舛來形容NEX係列並不為過。在其四年的生命周期內,前兩年被寄予厚望,後兩年又麵臨停更。正如其源自“NEXT"的産品命名一樣,初期vivo將很多行業前沿的方案和技術整閤到瞭NEX係列産品上,這也使得它身上一直以來就有一些“概念機”的味道。
拿第一代vivo NEX來說,當時它率先在行業實現瞭“真全麵屏”方案。在當時普遍采用劉海或者水滴屏的行業背景下,NEX通過引入升降式前置攝像頭和屏幕指紋,實現瞭超過91%的屏占比。後來,vivo更是將雙屏、瀑布屏等新屏幕方案都帶到瞭NEX係列上。
NEX身上無疑有很多“技術驗證”的考慮。vivo曾經也對此坦言,NEX的使命就是不斷推演手機産品的未來形態,逐步實現從智能到智慧的交互方式。從這個定義上看,稱其為“概念機”並不為過。
同時期具備類似使命的産品不止vivo NEX,國內主流手機廠商比如小米、OPPO、榮耀等都有同類型産品推齣。比如大傢耳熟能詳的小米MIX、OPPO Find X以及榮耀Magic等産品都圍繞手機設計形態,尤其是屏幕方麵做瞭一些極具探索性的嘗試。從時間節點上看,這些概念機都是在2016-2018年相繼問世的。
如今再來看這些産品,可以發現它們的産品使命和屬性已經發生瞭悄然改變。除瞭NEX之外,小米MIX、OPPO Find X、榮耀Magic如今都被“扶正”,成為瞭各自産品陣營中主力旗艦係列。它們不僅在産品更新節奏上更穩定,還各自衍生齣瞭一些旁支係列産品,比如三傢的摺疊屏産品――小米MIX FOLD、OPPO Find N以及榮耀Magic V。
盡管各傢後續推齣的同係列産品從命名上繼承瞭原有概念機的衣鉢,但可以明顯看齣,繼承者們在産品和定位上更加偏嚮於主流,少瞭很多“概念”和“探索”的意味。
從這個意義來看,vivo對NEX産品綫做齣調整有一定的必然性。就各傢在對應産品上的動作而言,這也顯然並非個例。各傢概念機不僅在産品、定位層麵有一定的趨同性,並且在最終的結局上還有點殊途同歸的意思。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會齣現這樣的結果?
高端化的一個縮影
迴答“為什麼”之前,首先需要明白“是什麼”?
究其根本,無論vivo NEX還是小米MIX、OPPO Find X、榮耀Magic,它們的齣現,最重要的一個誘發因素還是這幾傢手機品牌在過去幾年間推行的高端化市場戰略。
2016年華為推齣的P9係列被看作是國産手機品牌高端化、全球化的一個標誌性機型。當時華為對自傢旗艦産品進行瞭重新梳理,確立瞭P係列和Mate係列雙旗艦並舉的戰略。在當年發布的P9係列産品上,通過和徠卡的影像閤作,蓋爾加朵、斯嘉麗約翰遜代言等舉措,華為很快確立瞭P係列高端安卓旗艦的地位,並收獲瞭市場的認可。
2016年這個時間點,剛好也跟小米MIX、榮耀Magic等産品發布的時間重閤。長遠來看,OPPO Find X、vivo NEX也是在主流國産品牌全麵開啓高端化,布局全球化戰略的時間周期內誕生的。
也就是說,概念機的齣現其實就是手機廠商全麵開啓高端化戰略的一個縮影。
所謂的高端化戰略,內核其實就是産品體驗的差異化。當時手機行業在經過多輪競爭之後,麵臨産品體驗、上遊供應層麵的同質化特徵早已顯現。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做齣體驗差異就需要手機廠商另闢蹊徑,尋求一些新的路徑和産品思維。
將部分前沿軟硬件方案提前下放,同時圍繞一些核心配置和要點功能做相對激進式的創新,成為瞭各傢在定義高端産品綫時的首要選擇。而當時整個手機市場都追逐“屏占比”,於是“如何做到真全麵屏”就成為瞭這批早期概念機共同選擇的目標。
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它們可以說是很好地完成瞭自己的使命。
vivo NEX在發布半年之後銷量就突破200萬台,幫助vivo牢牢站穩瞭4000+旗艦價格檔位;小米MIX成為瞭小米曆史中的裏程碑産品;巴黎羅浮宮發布的OPPO Find X起售價達到瞭4999元;即便是最“概念”的榮耀Magic,身上很多技術和方案都被後來的榮耀高端旗艦所繼承。
在國産手機衝擊高端的過程中,概念機功不可沒。
逐漸退場的根本原因
既然通過這些概念機去尋求高端旗艦市場的突破已經被證明是卓有成效的路子,那為什麼現在又要逐漸砍掉,或者是淡化它們的存在呢?
原因其實還是高端化。
前麵提到,差異化的産品體驗是國産手機品牌尋求高端化戰略的核心,而差異化體驗競爭的根源,其實是手機廠商的技術創新能力。
說這些早期概念機的技術和軟硬件方案都是“供應鏈技術”,都是“為瞭創新而創新”的噱頭,顯然有失偏頗。但必須要承認的是,早期概念機具備的這些“點狀分布”的軟硬件創新方案,並不足以構成核心體驗的護城河,也不足以支撐其品牌長遠戰略。
典型的例子就是圍繞全麵屏誕生的柔性OLED、升降式鏡頭、屏幕指紋等技術,在産業鏈成熟之後很快就得到瞭全麵普及。這些原本隻有在四五韆元的概念機身上纔能見到的技術方案,很短的時間內就被部署在瞭一些韆元機甚至是百元機上。在越來越成熟的手機産業體係的賦能下,留給概念機保持産品差異化的時間周期越來越短。
持續演進的高端化戰略,要求手機廠商的創新必須走嚮“深水區”。這就促使國産手機廠商需要在技術和研發層麵逐漸嚮更底層、更核心的技術拓展。通過建立起規模龐大的技術研發團隊,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各傢近些年都開始圍繞自研芯片、影像、快充、係統、屏幕等多個方麵進行技術攻關和底層創新。
經過幾年時間的發展之後,國産手機廠商相繼在高端旗艦市場完成瞭一定的積纍。原有“概念機”的使命,也由之前“尋求突破”轉變為“全麵拓寬”和“成果鞏固”。在此背景下,其市場定位也要進行調整:要追求更強的普適性,需要嚮更主流的市場和用戶群體做傾斜。於是可以看到,概念機逐漸走下瞭神壇,開始趨於主流。
還有一個內在的因素就是,在全麵加強底層研發投入之後,手機品牌也需要將這些技術研發成果,快速部署到更大齣貨量的産品綫上,用以攤薄巨額的研發成本,這一使命是受眾麵相對偏窄的概念機難以做到的。
而原本概念機身上的探索黑科技和概念技術的使命,則可以利用當前還未大範圍普及的摺疊屏産品綫去做一些探索和試水,這無疑是一種更為劃算、閤理的選擇。OPPO Find N、榮耀Magic V、小米MIX FOLD以及接下來很快就要問世的vivo摺疊屏――蝴蝶,都是按照這個思路來的。
始於高端,終於高端,是我對這些曾經的概念機的一個定義和注解。
它們的興起和退隱,都是中國手機産業逐漸走嚮成熟的一個象徵和標誌。對於很多行業愛好者來說,它們的消失的確讓手機市場少瞭一些看點和趣味。但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大勢所趨,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些概念機也並沒有真正凋零。它們身上原有的技術和創新基因,已經被後續的産品體係所傳承,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産品和體驗。逐漸剝離掉産品層麵原本的“概念”屬性,專注於創新技術的研發,纔是整個行業走嚮一個良性循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