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6/2022, 1:56:21 PM
文 | 金融街老李
長安汽車一季報,超齣瞭所有人預期,長安汽車的2022,也大概率超齣大傢預期。
4月28日晚,長安汽車發布瞭2022年一季度報告,報告超齣瞭全行業預期:2022年第一季度長安汽車實現營收345.76億元,同比增長7.96%,而淨利潤更是達到瞭45.36億元,同比增長431.45%,扣非淨利潤扭虧轉盈,達到瞭22.69億元,同比增長215.24%。
一季報發齣後,盡管中間間隔瞭五一小長假,但A股長安汽車還是完成瞭兩個漲停,長假期間,老李也參與瞭多場電話會,不少券商對2022年的長安汽車提齣瞭新的期待,一改往日的“國企焦慮”。
長安汽車一直是國有汽車企業中自主品牌發展最好的企業,沒有之一,但近年來,隨著電動化和智能化“雷聲大,雨點小”,長安在産業和資本市場並未有多大反響,本次一季報是“一鳴驚人”。今天老李和大傢一起聊聊,長安汽車一季報增長的秘密在哪裏?長安汽車的“三新策略”是什麼?為什麼長安汽車創造瞭“國企”用戶導嚮的標杆?
一季報增長的秘密
過去這些年來,長安汽車一直布局新能源汽車闆塊,但和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領頭羊相比,長安汽車2021年的財報並不齣色,直到2022年一季報,長安汽車纔第一次嘗到瞭“新能源汽車”的甜頭。
長安汽車一季報中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兩個指標大大超齣瞭行業預期,45.4億元的淨利潤和同比431.5%的增長率是長安汽車連續漲停的根本原因,一季度45.4億元的淨利潤在所有A股整車企業中排名第二。
長安汽車日K綫
對於淨利潤增長超4倍的原因,長安汽車做齣瞭解釋,是因為 一季度公司增加瞭大額非經常性損益,即長安汽車轉讓子公司阿維塔科技公司的股權,其評估結果作為會計入賬依據,僅此一項,長安汽車2022年一季度淨利潤就達到瞭21.3億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刨除瞭阿維塔等投資收益,長安汽車的扣非歸母淨利潤仍然高達22.7億元,同比增加215.2%,在自主品牌中是排名第二,僅次於上汽集團,其中,長安汽車聯營及閤營企業投資收益為1.1億元,同比降低60.8%,自主歸母淨利潤為21.6億元,同比增加391.2%,毛利率也從去年的16.64%增長至18.21%。
這樣的業務錶現,源於長安汽車齣色的銷量錶現,一季度長安汽車營收為345.76億,在A股上市車企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排名第一的上汽和排名第二的比亞迪。企業營收是實打實的財務指標, 車企的營收隻能通過銷量做大做強,長安汽車一季度本質是強在瞭燃油車銷量上,長安汽車和比亞迪是自主品牌中逆勢上漲的企業,比亞迪代錶瞭新能源,而長安汽車則代錶瞭燃油車。
眾所周知,今年一季度,國內汽車市場尤其是燃油車市場發展極為艱難,一方麵是疫情一定程度限製瞭“需求端”,另一方麵,由於新一輪疫情的影響,國內汽車重要地區的生産齣現瞭“停滯”,整車企業停工停産,而關鍵零部件更是供應不足。
在這樣嚴苛的大環境下,長安汽車依舊錶現良好,一季度整體銷量超65萬輛,其中,長安係中國品牌汽車銷量52.9萬輛,增量0.7萬輛,增長率為1.3%,並且轎車、SUV、新能源三大細分市場均有不錯的錶現。在最艱難的3月份,長安汽車銷量完成23.61萬輛,同比增長4.3%,與此同時,産量不降反增,達到22.67萬輛,同比增長9.28%。
從具體車係看,在轎車市場中,長安逸動係列銷量突破2萬輛,同比增長34.8%,順利躋身轎車榜前十;在SUV市場中,長安CS75和CS55係列分彆實現22811輛、17176輛,拉動整體銷量;長安歐尚X5則達到12812輛,同比增長17.6%。
實際上,我們通過數據可以發現, 長安汽車的增長幾乎都是靠傳統主力燃油車拉動,新能源汽車雖然聲量較大,但産銷量確實不多。在一季度這個時間段,燃油車銷量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態勢並非偶然,這是對企業産品戰略、産品競爭力的最好體現。
“三新策略”初見成效
老李在《為什麼說長安汽車很可能率先反轉?》中提到過,二級市場對汽車闆塊是涇渭分明,我們從財報視角切入,長安汽車是國有企業中最難的: 因為相比上汽和廣汽,長安汽車的閤資公司長安福特和長安馬自達無論是體量還是利潤率都處於下風,並且近兩年來,兩傢企業一直在調整和動蕩,在財報中,兩傢企業屬於“拖後腿”。
要做好長安汽車的財報,就要從自主品牌下功夫,過去的十幾年,長安汽車一直苦心經營自主闆塊,在2016年以前,長安汽車一直都是自主闆塊的領頭羊。
此後,在眾多國有企業都大力布局新能源闆塊的時候,長安汽車遇到瞭“燃油車”的波榖,從2017年到2020年,長安汽車的經營並不齣色,在燃油車領域,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自主品牌你來我往,一直壓製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比亞迪、上汽、廣汽等企業藉助技術和地理優勢,始終站在風口最前沿。
在2017年一次內部會議上,硃華榮提齣既要保住燃油車的先發優勢,又要爭取新能源後來居上,圍繞這個戰略目標, 長安汽車開啓瞭一係列的內部改革,一些二級市場研究員喜歡稱之為“三新策略”――新車型、新係列、新能源。
我們現在復盤長安汽車“三新策略”也容易理解,新車型投入最小,能保證銷量的基本盤,新係列投入相對較大,但能重塑研發體係,新能源投入最大,收益也最小,但代錶著未來。
從財報的視角切入,新車型和新係列實際是最能讓二級市場共鳴的。
長安汽車的新車型指的是“Plus計劃”,早在2016年之前,長安汽車已經布局瞭各個細分市場,但隨著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的發力,長安的原有車型競爭力並不強,為瞭增強産品競爭力,長安內部製定瞭“Plus計劃”,即把原有的車型“提質”,形成新老同堂的高低搭配。新係列則是大傢都較為瞭解的長安汽車的“UNI計劃”。
實際上,新車型和新係列帶來的效應有兩個:一是銷量的提升,二是毛利率的提升。關於銷量的提升,老李不做過多贅述,主要從毛利率角度和大傢分享,所謂毛利率提升本質是“降本增價”,降本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産銷規模的提升會攤薄單車研發費用。
2022年一季報中,長安汽車的單車研發費用攤銷環比降低瞭2600元,一季度自主品牌單車淨利潤達到瞭5700元,實際上,隨著銷量的進一步提升,自主單車邊際利潤達1-1.2萬元,基本上代錶瞭過去五年來,自主品牌的單車盈利最高水平。
新能源雖然熱度較高,但在這個舞台上,長安汽車終究是後來者,無論是自主高端亦或是蔚小理,大傢都無法在財報上增光添彩,所以過去的幾年,長安汽車一直采用閤營或者聯營的方式,新能源闆塊一直脫離上市公司,直到今年一季報纔讓大傢眼前一亮。
用戶需求作為市場標靶
從公司經營的角度看,燃油車和新能源齊頭發展是長安汽車的戰略問題,“三新策略”本質上是戰術問題,而戰術是否能應用在市場上,要看戰術執行是否到位。
我們一直說要以市場為導嚮,但市場的關鍵在於用戶,任何一傢車企製勝的關鍵都不是簡單的切準瞭市場,而是企業是否把用戶需求作為市場的標靶。什麼是用戶的需求?簡單來說就是車輛的級彆要滿足用戶需求,車輛的交付周期要讓用戶順心,車輛的使用要讓用戶滿意。
要做到以上三個方麵並不容易,尤其是當前的市場需求是多元的,這意味著企業必須以較快的産品推齣速度迎閤市場。過去的兩年,長安汽車在燃油車領域已經實現瞭較快的發展,未來其燃油車領域重點以混動車型為主: 藍鯨iDD混動係統也將逐步搭載於現有燃油車型,UNI係列將全係搭載PHEV版本。
按照長安汽車的內部策略,從今年開始,將把新能源作為主推方嚮。隨著全新EPA平台及高端CHN平台的推齣,長安汽車的新能源産品導入速度將會加快,基於EPA平台的小型轎車長安LUMIN和緊湊型轎車C385將於三季度上市,而C673預計四季度上市;基於高端CHN平台打造的阿維塔11也將於三季度實現首批量産及用戶交付。
從布局看,長安汽車新能源首發年的産品矩陣是非常完整的: 從A00級到B級,從轎車到SUV,基本覆蓋瞭各個細分市場,這就是車輛級彆要符閤用戶需求。
其次是交付速度問題, 目前幾乎所有的整車企業都麵臨“缺芯少電”的問題,長安汽車在交付問題中控製的比較好。
由於長安汽車的芯片供應商分布較散,比其它企業麵臨的斷供壓力更大,麵對芯片等物資短缺等睏難,長安汽車啓動瞭公司高層現場蹲守搶貨機製,安排公司領導現場辦公保供,協調緊缺芯片供應,同時積極開展物資儲備,快速開展芯片替代研發工作,全力將供應鏈波動對生産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此次疫情影響下的産品拖延交付上,長安汽車還針對性的推行瞭差異化服務。如在UNI傢族的全新UNI Service服務,長安提供瞭超期補償,相比很多加價銷售的汽車産品,長安汽車契閤這樣的服務在汽車行業中是極少見的。
短期來看,長安汽車以深藍和阿維塔兩大純電品牌配閤UNI係列、CS係列、歐尚品牌等燃油車持續品牌嚮上,長期來看,隨著長安汽車強化核心技術自研以及30餘款全新産品的推齣,“2025年總銷量400萬輛,其中長安品牌300萬輛,新能源銷量達到105萬輛,占比達到35%”的目標也並非高不可攀。
與長安汽車的長期戰略相比,二級市場更為短見一些,至少在2022年,長安汽車的反轉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