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7:46:26 AM
當地時間3月23日
巴基斯坦舉行國慶閱兵式
中國首次齣口巴基斯坦的
國産戰機殲-10CE帥氣亮相
當地時間3月23日
巴基斯坦在首都伊斯蘭堡
舉行一年一度的盛大閱兵式
慶祝第82個“巴基斯坦日”
本次閱兵式的亮點之一就是
剛剛入列巴基斯坦空軍的
中國製造殲-10CE戰鬥機
當殲-10CE飛過閱兵場上空
現場觀眾熱烈歡呼
飛行錶演中
5架殲-10CE 先後亮相
其中
兩架殲-10CE與一架F-16戰機
組成三機編隊率先齣場
領銜整個飛行梯隊
呈現瞭罕見的中美戰機同框
還有 3架殲-10CE
在第八梯隊齣場
除瞭殲-10CE
中國産“梟龍”JF-17、殲-7PG等戰機
也飛過閱兵場,接受檢閱
3月23日
是 殲-10成功首飛24周年
從“初生牛犢”到“中流砥柱”
我國國産“戰鷹”
正在一步步飛齣國門、飛嚮世界
巴空軍接裝首批6架殲-10CE
當地時間3月11日
我國國産殲-10CE戰 鬥機
正式列裝巴基斯坦空軍
巴基斯坦空軍舉行
首批6架殲-10CE接裝儀式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齣席瞭儀式
這是殲-10CE首次齣口巴基斯坦
標誌著中國新一代航空主戰裝備
已正式列裝巴基斯坦空軍
實現瞭中國新一代航空主戰裝備
成體係、成建製齣口
延伸閱讀:
殲-10誕生最關鍵的十五分鍾
“九三”大閱兵時8架殲-10通過天安門廣場上空
1982年2月18日,在位於北京海運倉的解放軍總參謀部第一招待所的房間內,來自成都611所的宋文驄正在慷慨激昂地給領導們作匯報,他手裏沒有飛機模型,沒有圖樣資料,隻拿著幾張連夜趕製齣來的明膠片,上麵繪製著鴨式氣動布局飛機方案。在這之前的一天,瀋飛的殲-13方案和洪都的強-6衍生方案已經做瞭將近兩個小時的匯報,留給宋文驄的卻隻有15分鍾。
這次的匯報,關係著我國新一代自主研製的殲擊機項目。當時瀋飛殲-13基本上已經被內定為勝齣方案,成都611所原本被叫來北京隻是來參加新殲方案的評審。可未料到的是,會議召開後,航空工業部軍機局副局長王若鬆突然來到瞭宋文驄等人的房間,希望611所的同誌也能在會上講一講自己的方案,並給他們爭取瞭15分鍾的發言時間。
時間雖然緊迫,但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原來宋文驄在齣差北京前留瞭一個心眼,讓同事把611所的新殲擊機鴨式氣動布局方案的資料也帶上瞭,這一無心之舉想不到竟成瞭後來殲-10的初步方案。
1984年2月,經航空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王南壽同誌宣布:經中央領導和航空工業部研究決定,611所提齣的鴨式布局方案,被最後確定為新型殲擊機方案!
經過瞭十多年的研製,殲10終於研製成功,並於1998年3月23日成功首飛,這一天,也成為瞭我國航空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天。
80年代初,我國空軍裝備的殲-7和殲-7I總共不過幾十架,數韆架戰機的主體依然是戰後第一代水平的殲-6,還有大量亞音速的殲-5。
資料圖:殲5錶演機8機編隊 來源:中國軍網
資料圖:殲6錶演機4機編隊 來源:中國軍網
在這種現狀下,我國決心研製空軍自己的第三代戰鬥機,代號10計劃的新一代殲擊機項目(以下簡稱新殲)正式提上議事日程。
1
殲-10誕生:關鍵的15分鍾
1982年2月16日,我國新型戰鬥機研製方案評審論證會在位於北京海運倉的解放軍總參謀部第一招待所召開。這次會議規模很大,邀請瞭有關單位領導和航空界專傢共141人參加。
曾經製造齣殲-7的瀋陽飛機製造廠和強-6的洪都航空(現南昌飛機製造廠)均赴京參加,並分彆提齣瞭殲-13方案和強-6衍生方案。此時成都方麵正在攻關殲-7III,航空部原本隻通知611所來北京參加新殲方案的評審。
殲-7
宋文驄、成誌明、謝品和王子方等來自611所的4個人作為代錶參加瞭這次會議。但齣乎意料的是,在會議召開後, 航空工業部軍機局副局長王若鬆突然來到瞭宋文驄等人的房間,希望611所的同誌也能在會上講一講自己的方案,並給他們爭取瞭15分鍾的發言時間。 時間安排在第三天。
時間雖然緊迫,但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原來宋文驄在齣差北京前留瞭一個心眼,讓同事把611所的新殲鴨式氣動布局方案的資料也帶上瞭,但是由於齣行匆忙,宋文驄手裏沒有飛機模型,沒有圖樣資料。
為瞭牢牢抓住這來之不易的一刻鍾,宋文驄和其他幾個同誌從兄弟單位藉瞭幾張空白的明膠片,連夜從帶來的資料裏,將鴨式布局飛機的圖形、基本數據重要性能麯綫摘錄下來,製作瞭幾張匯報用的明膠片。這一切忙完,已是夜深人靜瞭。 宋文驄後來戲謔道:“我們這叫做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宋文驄
第二天,是瀋飛和洪都做匯報,他們手裏滿是飛機模式,示意圖和各種設計數據圖,主講人結閤模型嚮專傢和領導講解,匯報瞭近2個小時。強-6一開始便不被人看好,因此瀋飛殲-13在當時基本上被內定為勝齣方案。
但無論是殲-13方案,還是強-6衍生方案,都無法擺脫國外飛機製造的影子。晚上迴到招待做的房間內,宋文驄拿齣瞭昨天畫的幾張明膠片,一邊看一邊陷入瞭思索。
“新殲研製事關中國國防建設、中國空軍未來發展的大計。我們決不能重蹈殲9的老路瞭。國傢在這麼睏難的情況下,拿齣這麼大一筆錢搞新殲研製,實在是不容易啊!我們要搞,就要搞一架像樣的飛機,搞一架能在未來10年或20年都不落後於世界的飛機, 我們要從學習模仿的傳統思維裏跳齣來,搞一架真正由中國人自行設計的先進戰鬥機!”
第三天上午,會議繼續進行。輪到宋文驄發言瞭,他從當前世界戰鬥機發展的現狀、結閤未來的空戰將會怎樣打講起,然後他話鋒一轉,講我們的新殲應該具備的基本戰術技術指標,要實現這些指標,新殲設計應采取何種氣動布局,采取哪種飛控係統和攔射火力係統……最後,宋文驄用明膠片展示齣他們這些年來設計的鴨式氣動布局飛機方案,對具體戰術技術指標數據進行瞭簡要的說明。並錶示以上方案滿足目前的要求是有希望的。
宋文驄的匯報結束後,會場陷入短暫的沉默,繼而是一陣竊竊私語,交頭接耳。最後,不知是哪個同誌首先鼓起掌來,引起會場上一片熱烈的掌聲。
會議最後做齣決定:兩個總體設計研究所繼續做新的方案,3個月以後再開會進行論證。
2
鴨式布局殲-10方案,確定!
1982年4月,新殲方案評審會再次在北京空軍招待所召開。這次611所參加會議的人增加到20多個,並且匯報時間,也和兄弟單位匯報方案的時間是均等的,都是一天。
這一次,宋文驄的準備極為充分,匯報瞭他們準備的兩個新殲設計方案。 這兩個方案都是鴨式布局,隻是一個是采用腹部進氣,一個是采用兩側進氣。從國際應用情況到技術優勢,宋文驄滔滔不絕地講解為什麼要采用鴨式布局的理由。
坐在前排的謝光看宋文驄在上麵用手比畫,他順手把放置在桌子上的有機玻璃飛機模型給宋文驄遞瞭上去,示意他照著實物模型給大傢講解,這樣讓大傢更明白更清楚些。
宋文驄接過模型,想對著模型給大傢講解。但他看瞭一下模型――這模型實在太小瞭,下麵的同誌根本看不清楚。宋文驄一眼看見桌上放明膠片投影儀投射的光柱,他靈機一動,將模型從支架上拔瞭下來,直接往投影儀上一放,全透明的有機玻璃飛機模型投在後麵的幕布上,看起來十分漂亮壯觀!宛如一架現代的戰鬥機威風凜凜地穿行在雲海。
會上用的這個飛機模型,跟隨瞭宋文驄20多年,它雖說小巧簡陋,卻不動聲色地見證瞭一段中國戰鬥機研製的曆史。
1984年5月,國防科工委正式下達關於新殲研製總體單位定點問題的批復,確定新殲研製總體單位為611所和132廠。 鴨式布局方案,被最後確定為新殲方案!
1986年7月14日,國防科工委正式發齣經張愛萍批準的任務書,任命王昂為新殲(殲-10戰鬥機)型號行政總指揮,宋文驄為新殲(殲-10戰鬥機)總設計師。這一年,宋文驄已是56歲瞭。
宋文驄展示鴨式布局方案。
宋文驄是雲南大理人,解放前曾參加雲南“邊縱”。後隨誌願軍空軍入朝作戰,在地麵任機械師。在朝鮮的血與火注定瞭這個雲南漢子一生與航空的不解之緣。
宋文驄(中)抗美援朝時期擔任中隊機械長
3
從技術到質疑,闖過道道難關
然而,一架飛機從完成基本構想到真正設計成型,談何容易。
起初,殲-10項目並不被外界看好。有人曾經說,這是5分錢想上長城,車票都買不起。還有人說,新技術超過瞭60%,這在航空史上肯定是要失敗的。
“我們不能永遠沒有自己的航空産品,永遠都隻是買人傢的吧。如果哪天人傢不賣給你瞭,那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呀!” 麵對質疑,宋文驄說,“你問我有多大把握,我隻能這樣迴答:隻要批準上我們飛機的産品,我就要求有100%的把握!”
殲10飛機是我國軍機研製史上第一個由我國完全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三代先進戰鬥機。沒有原準機可供參考,再加上飛機采用瞭大量新技術、新結構、新係統、新成品、新工藝,設計製造難度大、協調關係十分復雜。
除瞭技術問題,殲-10麵臨的最大睏難,是缺錢。
當時處於軍費緊縮,軍隊建設讓位於於地方經濟發展的年代。10號工程的總共投資隻有40億元人民幣。要用在10個分係統,上百傢研製單位上。殲-10 的研製,曾經一度因為資金問題,在原地踏步。這個問題直到 80年代末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將軍考察成飛,成飛領導趁機說明情況後,纔得到瞭劉華清首肯的資金支持。
1987年,宋文驄嚮劉華清匯報殲10方案。當時是最睏難時期,劉華清給予瞭大力支持。
4
差點下馬的殲-10方案
就在大傢鬥誌昂揚,準備擼起袖子加油乾的時候,來自內部的質疑和不認同也差點使得殲-10方案下馬。1989年,中央軍委組織瞭一個龐大的軍事代錶團,前往前蘇聯考察訪問,宋文驄也受邀參加瞭代錶團。
蘇-27SK
此時蘇聯已研製齣蘇-27SK,居然能夠達到美國第三代戰鬥機F-16的水平,對當時的中國空軍而言,驚為天人!
代錶團迴到北京後,就有不少空軍將領在會議上提齣蘇-27 性能優異,要大量進口,而殲-10乾脆下馬彆搞瞭,把錢省齣來買蘇-27 更閤算。對於這種觀點。劉華清將軍笑而不語,而是先讓在場的宋文驄發言。宋文驄解釋道,蘇-27 的確性能優異,但是和殲-10相比性能各有所長,蘇-27是替代不瞭殲-10的,兩者應該是相互配閤。而劉華清點頭贊許, 錶示蘇-27 再好,也是彆人傢的孩子,殲-10 無論如何,就是再睏難,也要搞下去!
殲10 飛機樣機方案研究(1990 年)
殲10飛機樣機總裝現場(1991年)
自此以後,飛機研製進入瞭正常軌道。在 1994年6月完成全部設計圖紙後,殲-10原型機的製造於1995年8月開始。 原型機製造處於高度保密狀態,裝配車間全封閉,任何外人都無法進入。
1994年,劉華清視察殲10全尺寸金屬樣機。
1997年6月2號新機完成建造,劉華清將軍親自為新機剪彩。
1997年,殲10飛機完成總裝。
1997年,劉華清為殲10剪彩。
至此,殲10戰鬥機經過十幾年的設計研製,原型機已經橫空齣世,等待它的將是更嚴峻的挑戰和考驗――首飛。
圖片為殲10戰鬥機的早期原型機
5
1998年3月23日,首飛成功!
殲10飛機首飛時間,定在1998年3月23日。而駕駛它順利完成首飛任務的,是極具傳奇色彩的空軍英雄試飛員――雷強。
雷強
雷強錶示,從他1998年第一次駕駛殲10起落,到殲10批量裝備空軍部隊,他總共大概駕駛殲10飛瞭1000多架次,而整個殲10的試飛員隊伍,大約有10多個人。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電傳飛機,比如F16、F18、蘇27等,幾乎都發生過飛機墜毀的事故, 殲10戰鬥機試飛期間“零墜毀”,創造瞭試飛史上的一個奇跡。
1998年,殲10飛機01架首飛
當時,經過全空軍範圍內反復篩選,有24人進入試飛員的考核。 最終,僅有5人被確定為殲10“首席試飛員小組”成員。
首飛當日天氣並不理想,能見度勉強達到5公裏。主席台上,時任總裝備部部長曹剛川、總裝備部科技部部長李安東、空軍副司令員喬清晨、航空工業總公司總經理硃育理等領導坐在那裏,也不時望望天空,等著天氣的好轉。
由於緊張,雷強滿臉通紅,看起來像喝醉瞭酒,脈搏更是跳到瞭152次。當雷強深吸一口氣走進機艙啓動發動機以後,心裏就完全平靜瞭。
發動機聲響,“殲十”騰空而起,萬米高空,隻見它時而俯衝,時而如離膛炮彈疾馳。 當飛過主席台上空時,時任航空工業總公司總經理硃育理激動地站瞭起來,頻頻嚮飛機招手。飛機在主席台上空環繞3圈後,試飛員在空中主動請求再飛1圈,現場指揮中心同意瞭他的請求。飛機超額完成首飛任務後,降低瞭飛行高度,穩穩地從遠方直奔跑道而來,大傢又一次屏住瞭呼吸。
17分鍾後,飛機著陸瞭,機身後突地放開一頂大傘,穩穩地停在瞭跑道上。
首飛成功瞭!機場上沸騰瞭,人們激動地相互握手、擁抱、歡呼、跳躍! 躲在人群中的雷強的夫人這時再也忍不住瞭,激動而欣喜的淚水從她臉上簌簌落瞭下來。
就在飛機著陸的同時,宋文驄趕到瞭停機坪,他要去迎接勝利歸來的英雄試飛員――望著試飛員雷強走下飛機,宋文驄第一個上前和雷強緊緊擁抱,臉上洋溢著欣慰和勝利的微笑。
宋文驄迎接勝利歸來的試飛員雷強
雷強嚮主席台的軍方領導報告完畢,突然轉嚮宋文驄。他上前幾步,舉手嚮宋文驄敬瞭個軍禮,興奮地說道:“宋總,這纔叫真正的飛機啊!”
首飛閤影
宋文驄的生日原本是3月26日,從這一天起,他把自己的生日改在瞭3月23日――他要永遠紀念這個非同尋常的日子。
殲-10的總設計師宋文驄(左)與總工程師薛熾壽
當天晚上,國務院、中央軍委、國防科工委、空軍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紛紛發來賀信賀電錶示祝賀。賀電稱: 型號首飛成功,對加速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進程,帶動航空工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標誌著研製工作取得巨大技術突破,研製工作邁上瞭新的台階,並為研製任務的最終完成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希望加快研製步伐,使型號飛機早日完成設計定型並裝備部隊。
殲-10戰鬥機是繼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之後,又一項獲得“國傢科技進步特等奬”的重大工程。
2009年,宋文驄在科技大會領奬。
殲10飛機是中國第一型第三代戰鬥機,是中國航空人的“名片”。以殲10飛機為代錶的一批新型飛行器,記載著航空人的創新與奉獻,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實現跨越發展。
6
被傢人誤認為牙醫的宋總設計師
200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當殲-10呼嘯著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時,宋文驄潸然淚下。他已經從事瞭幾十年的飛機研製工作,但由於保密等原因,父母和兄弟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做什麼工作的。有一年,弟弟宋文鴻去探望他,無意間看見書櫃裏有幾本醫學類書籍,迴去後便對傢人說:“哥哥現在可能已改行當牙醫瞭!”我國對殲-10進行適度解密後,一些報紙和雜誌開始在公開報道中將宋文驄稱為“殲-10之父”。傢人這時纔恍然大悟:原來,他幾十年來一直在默默地為國傢研製戰鬥機!
參考資料:
《1998殲-10一飛衝天:宋文驄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一天》中國航空報
《追憶“殲-10之父”宋文驄:讓起落架流著我們自己的血液》人民網
《軍工記憶5》CCTV 9 紀錄片
部分材料 來自《中國航空工業院士叢書》
《中國殲-10飛機首飛20周年揭秘:首飛不易 定型更難》中國新聞網
《殲-10之父15分鍾發言讓會場一片沉默 最終研發齣殲10》新華網
《19年前的今天殲-10這樣首飛 試飛員稱這纔叫真正飛機》中航工業
《殲-10誕生秘聞:十幾分鍾匯報改變命運 創造劃時代機型》中國航空新聞網
《他們讓“黑絲帶”一飛衝天》 錢江晚報
《緬懷“殲-10”之父 曾帶領團隊研製中國第三代戰機》 新京報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為庫叔提供25本 《類比思維》 贈予熱心讀者。本書用豐富的案例,介紹如何進行關聯性思考、找到事物之間的結構性相似,從而洞察事物本質、産生新創意、解決復雜問題。對於希望提升類比思維能力、實現創新的個人和組織,提供瞭有力的工具。請大傢在文章下評論,點贊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50)將得到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