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0/2022, 1:43:55 PM
在各種影視劇裏,經常會看到一些神秘的相關部門。從古代到民國,他們小到搜集情報,大到執行秘密任務,好像不復存在,又好像處處都在。下麵我們來看看這九大神秘機構!(按影響力排名)
九、粘杆處(清朝)
說起粘杆處,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但是說到血滴子幾乎都聽說過,那可是清廷劇的寵兒。其實曆史上並沒有血滴子,血滴子的原型就是粘杆處。
粘杆處設立之初,隻是為雍正夏季抓蟬,因為雍正極其討厭蟬鳴。後來雍正給他們交代額外任務,就是在大街小巷打探消息。爭太子位時,更是招募江湖武功高手來鏟除異己,這就是粘杆處的由來。
雍正死後,乾隆繼續利用粘杆處控製京城內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動。直到乾隆死後,粘杆處纔逐漸廢除,所以沒有起多大的波瀾,影響力較低。
八、皇城司(宋朝)
文官編製,是直屬於皇帝的近臣,其首腦都是太監。該機構的職責主要是護衛和刺探。
宋太祖時,皇城司刺探消息甚至遠及四川。宋太宗時下令皇城司人員不得離京,他們隻能分布在京城各處,下至花街柳巷、上至政務大臣府,安插人員,打探消息。人數從最初時的幾十人發展到最多時七韆餘人。
皇帝依靠他們監察各類活動,該機構的執行力度也很高。但宋朝的皇帝及近臣之間的顧忌頗多,再加上宋朝祖製不輕易殺大臣,所以他們隻負責偵查,抓捕的人員都移交給開封府。
七、梅花內衛(唐朝)
唐建國時,沿用瞭隋朝的名稱。武則天掌權後,將其變成專門為她私人服務,用來打探違法的官吏和誹謗議論她的人,讓許多大臣和李氏皇室族人聞風喪膽。
武則天登基後,為提防李傢的大老爺們做小動作和民間非議,內衛的特權達到頂峰。除瞭武則天,誰都無法指揮他們,任何人隻要惹到瞭內衛,就是死路一條。
武則天駕崩後,新皇帝和大臣們(以張柬之為首)痛恨內衛,昔日威風的內衛成員有的被殺,有的隱姓埋名,內衛就此覆滅。
六、錦衣衛(明朝)
明朝錦衣衛,前身為明太祖硃元璋設立的“拱衛司”。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可以抓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審論。下設鎮撫司,從事各類情報搜集。
硃元璋設置錦衣衛以羅織罪狀,消滅功臣為目的。他將打天下的文武功臣屠戮殆盡後,下令廢除錦衣衛。不過燕王硃棣篡位後,為瞭鞏固權利又恢復錦衣衛。
“身著飛魚服,腰佩綉春刀”,其中北鎮撫司,專理“詔獄”,可以直接抓捕和拷問的權利,連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無權過問,權力達到極緻,以至於每個皇帝上台,都得將錦衣衛大清洗一遍。
五、東廠(明朝)
硃棣篡位後,認為錦衣衛是硃元璋設置的,難免會有些人不服他,對此很不放心。為此硃棣專門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的新官署,由太監任首領。除瞭消滅反對他的勢力,還有監視平衡錦衣衛的意圖。
東廠是世界曆史上最早設立的情報機構,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除瞭搜集各種重大信息,連普通百姓的柴米油鹽價格也在東廠的偵查範圍內。他們可以直接嚮皇帝報告,比錦衣衛必須采用奏章的形式要方便的多。
東廠大堂內懸掛嶽飛畫像,堂前有座“百世流芳”的牌坊,以“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事權”為口號。在輝煌時期,錦衣衛頭領都得嚮廠主行禮。
四、西廠(明朝)
明憲宗時期,京城齣現“妖狐夜齣”的神秘案件,妖道李子龍藉此蠱惑人心。後來李子龍被錦衣衛所殺,但明憲宗卻因此疑神疑鬼。
大太監汪直趁機在民間搜羅不少“秘密消息”報告給憲宗,憲宗下令組建西廠在民間搜集消息。但汪直為升官發財,到處羅織罪名,並且把案件越弄越大,言行稍有不甚,就被西廠以妖言罪從重處置。
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各大輔臣集體上書,憲宗被迫撤銷西廠。一個月後又恢復西廠,大明朝自此越來越亂。
三、綉衣直指(漢朝)
漢武帝時,有些人身穿綉衣,手持節杖和虎符,四處巡視督察,發現不法問題可代天子行事。漢武帝給他們冠名曰“綉衣使者”,也簡稱“直指”。
“綉衣直指”官位很低,且不是常設官員,但他們是由漢武帝挑選,專門辦理專案的。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冷若冰霜,不講情麵,酷吏江充就是其中之一。
這纔是真正鼻祖級彆。
一、二:中統和軍統
簡言之:中統內戰有功,軍統抗戰有功。二者有時候也會直接互掐。
你認為哪個最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