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23-05-17
如今俄軍裏衝鋒陷陣的,很多是俄聯邦境內的濛古族官兵。他們講俄語、效忠俄羅斯、接受莫斯科方麵的“動員”,非常認同自己俄國人的身份。
烏剋蘭前綫,俄軍的隨軍喇嘛在主持禱告
但是,要往很久很久以前追溯,東斯拉夫人的老祖先——羅斯人和從東邊殺過來的濛古人,仇怨一度是相當深的。
有那麼一段時間,如今“戰鬥民族”的前輩,羅斯人,曾被濛古人摁在地上,狠狠摩擦瞭幾個世紀。
當今濛古人聚集的俄聯邦境內的三個自治共和國(類似於民族自治區,非獨立主權國傢)
要說中世紀的濛古騎兵,那絕對是個聳人聽聞的存在,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他們所到之處,總會伴隨著血腥的屠城。
典型的,像13世紀初,被殺的幾乎絕瞭種的花剌子模。
這個傳說中的中亞軍事強國,其統治集團除瞭王子劄蘭丁跳入印度河,泅水逃走外,全體軍民差不多全遭遇瞭“滅口”。
跟早些時候被滅的西夏類似,進入花剌子模後,這些濛古鐵騎所到之處,在進行毀滅性屠城的同時,大部分建築和文史資料也被毀掉瞭。
電影《成吉思汗》中的花剌子模宮廷
至今,有關花剌子模的史料、族裔的傳承圖譜,都比較罕見,睏擾著後世的考古工作者。
可以說,濛古崛起的早期,毀光光、殺光光屬於其一貫風格,不管有無仇怨,他們嚮來都會如此殘忍的對待被徵服者。
隨著花剌子模的不復存在,又一個大路障被掃除,濛古人由此開始正式西徵。
很快,戰鬥民族的祖先——羅斯人就遭瞭難。
1223年,濛古人的第一次西徵中,自認為“武德充沛”的基輔羅斯各個公國,決定藉著自己本土作戰的優勢,組成聯軍,主動齣擊,好好敲打一下濛古人。
這就是開啓瞭羅斯人“噩夢”的卡爾卡河戰役。
此時的基輔羅斯,已經分裂成瞭十幾個公國,統治者們勾心鬥角,各懷鬼胎,以至於組成的聯軍雖然隊伍龐大,但並不團結。
對峙羅斯大軍的,是成吉思汗的得力戰將蘇布泰。
這個蘇布泰可是個打仗的狠人,前陣子剛攻下金國的首都——汴京城(金朝中後期遷都開封。後在濛古人的威脅下,又放棄瞭開封,獻上公主和親,然後繼續南遷),差點就把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金國給整亡國瞭。
在蘇布泰的帶領下,不足3萬濛古軍團打敗瞭羅斯8萬聯軍。
羅斯人這邊傷亡慘重,直接戰死瞭70餘個世襲貴族,包括基輔羅斯王子姆斯季斯拉夫在內的6名羅斯各公國的王子和親王們則成被濛古人生擒。
基輔羅斯王子被俘虜
姆斯季斯拉夫王子和他的隊友們都深知,按照傳說中的慣例,濛古人一定會處死他們。
而且,整整一白天,和他們一起被俘的羅斯軍隊,已經遭到瞭係統性的屠殺,幾乎被滅瞭個乾淨。
但從清晨被俘到夜晚降臨,這些已經接受命運,默默等死的王子親王們,卻僅僅是被收繳瞭武器控製起來,期間,濛古看守還給他們送瞭一頓飯。
這讓姆斯季斯拉夫王子一夥人又燃起瞭強烈的“求生望”——難道是濛古人瞭解到瞭基督教文化的“騎士贖金”製度,要留著自己用作嚮公國談判的籌碼?
這裏多說一句。所謂的歐洲“騎士贖金”製度,主要操作是——戰爭中,當一個“有身份的人”想要投降、且對方接受他投降的話,那麼,這兩人之間就建立瞭一種契約:前者將成為一名俘虜且會得到和自己身份相符的待遇,這個人就成瞭他的贖金的抵押品,生命將有所保障。
歐洲貴族做俘虜也有講究
然而,沒多久,姆斯季斯拉夫王子一夥人就意識到,自己真的想太多瞭。
西徵的濛古人講究“能動手就不吵吵”,並沒有拿俘虜做籌碼繼續談判的意思,直接打服你,或者滅掉你即可。
隻不過,因為這6個羅斯公國的俘虜身份特殊,為瞭怎麼在不觸犯草原神靈的前提下弄死他們,以及製作死刑相關的器械,濛古人花瞭一些時間而已。
很快,隨著晚餐時間的來臨,姆斯季斯拉夫王子和他的5個王室隊友被捆住瞭手腳,然後被勒令趴在地上。
隨後,一塊特製的木闆平台死死地蓋在瞭他們的上麵,悠揚的樂聲響起。
蘇布泰將軍領頭踩上瞭這塊“人肉木闆”,帶著眾多指揮官在上麵舉行瞭一場勝利晚宴。
垂死之著的絕望尖叫和碾碎骨頭的聲音,並未影響到濛古人的晚宴興緻,他們在木闆上大快朵頤,暢飲美酒,酒後還伴著音樂跳起瞭舞蹈。
就這樣,羅斯王子等人,上演瞭一幕真實的“活生生被按在地上摩擦至死”的慘劇。
那麼,摺磨和虐殺俘虜的形式多瞭去瞭,為何濛古人非要選用這樣一種殘忍方式對待羅斯公國的王室成員?
這就跟當年濛古人的信仰有關瞭。
此時,濛古人主要信仰的,是多神崇拜的薩滿教(喇嘛教還要靠後一點,而伊斯蘭花則主要是再往後的金帳汗國時代的事兒瞭)。
薩滿教的“跳神”儀式
按照濛古人中流行的薩滿教的說法,王室和高級貴族的血,會冒犯他們的“長生天帝”騰格裏汗。
如果他們手中沾上瞭這些“高級血”,諸神就給濛古人降下可怕的災禍。
因此,直接用刀劍殺掉一個貴族,被認作是一種“觸犯天條”的重罪。
處決上述“有身份的死囚”,濛古人一般是不願直接“見血”的。
於是,這就有瞭很多“變通”的方法。
把對方的捆起來綁上石頭扔進河裏;
將熔化的金屬注入受刑者的眼睛和耳朵;
把人裹在地毯裏,讓馬踐踏受害者;
把人抬起來,把他摔在劊子手的膝蓋上或附近的石頭上,使其背部摺斷;
把人放在木闆下,讓他們坐在木闆上窒息而死;
將人關進特製的木箱,不給提供食物和水,靜待犯人在極度痛苦中漸漸衰亡。
20世紀初的濛古人,還有這樣的傳統
比如,濛古人滅亡花剌子模之時,對該國“首富”,控製商道的納爾楚剋王子的處刑方式就是——將熔化的銀注入他的眼睛和耳朵,以“懲罰”他對財富的癡迷。
《權力的遊戲》中,多斯拉剋可汗卓戈將熔化的黃金澆在坦格利安王子韋賽裏斯的頭上就參考瞭這樣的習俗
還有那個非常殘忍的,把人裹到毯子裏讓馬踩死的操作,曾經真實地用在瞭巴格達哈裏發穆斯塔西姆的身上。
1258年2月,巴格達伊爾汗國的建立者旭烈兀攻陷瞭中世紀伊斯蘭世界的文化中心——巴格達,並俘虜瞭哈裏發穆斯塔西姆。
要知道,在穆斯林文化中,“哈裏發”既是國王又是宗教領袖,屬於世俗和神權的雙重統治者,地位非常尊貴。
對於這麼一個“重量級”的俘虜,濛古人將他裹在瞭一個非常昂貴的,用金綫縫製的地毯中,“為馬踏而死”。
旭烈兀夫婦,這位大汗的妻子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
隨後,他放火焚燒瞭巴格達城,大量的伊斯蘭文獻被付之一炬。
旭烈兀的濛古鐵騎究竟屠殺瞭多少巴格達平民,相關數字至今說法不一。按照當年旭烈兀寫給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的一封信的說法,他自稱在這個“世界中心”,殺掉瞭二十萬人。
伊爾汗國早期迫害國內伊斯蘭教徒
不過,雖然伊爾汗國最初非常敵視伊斯蘭教,但當其君主傳到第三代的時候,竟然也不由自主地開始瞭伊斯蘭化,把前輩們的迫害對象,認作瞭老師和神聖的信仰。
伊爾汗國正好位於中東伊斯蘭教地區——無論統治者如何抗拒,仍舊無法擺脫伊斯蘭教的影響
其實,曆來,西方總流傳著這麼一句諺語——“Scratch a Russian and find a Tatar.” ——“剝開一個俄國人的皮,就會看到皮下韃靼人的血脈”。
這個韃靼人,在歐洲語境中,就是濛古人的意思。
俄劇《金帳汗國》中也演繹瞭東斯拉夫人和濛古人互相通婚的情形,但濛古人帶來的更多的影響,還是文化方麵的
可以說,中世紀的濛古人大規模徵伐,深遠地影響瞭世界結構,甚至潛移默化地改變瞭許多種族。
典型的就是,很早之前,東斯拉夫人隻是一個相對弱小的族群,經常被波蘭人和立陶宛人欺負。沒成想,經過濛古人的“暴捶”和金帳汗國兩個多世紀的統治後,他們突然雄起瞭。
再後來,就成瞭如今咱們人們常說的“戰鬥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