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7:57:29 AM
兩個人,兩條規則,從公元前361年到公元1912年,從秦到清,一直籠罩著東方兩韆多年。
兩個人是指商鞅和韓非子,兩條是指“商鞅之道”和“韓非之術”,其中心思想可以歸納為如下兩點:
1、國富而貧治:韆萬不能讓百姓有錢;
2、民愚則易製:韆萬不能開啓民智;
無論商鞅或韓非,他們的目的都是直接服務於“皇帝”本人的。
毫無疑問,就是憑著這兩條他們幫秦國統一瞭六國,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實現統一後的大秦帝國和後來的唐宋元明清也都是死在這兩條身上的。
為什麼這兩條的能量能有那麼大呢?你敢深入研究下去嗎?
・“商鞅之道”是一把雙刃劍
從秦漢到唐宋元明清,我們的曆史僅僅隻是在簡單的循環,而並沒有發生本質上的變化,這樣造成的後果是什麼?
1、中國的封建製度比歐洲早成熟瞭上韆年,也比他們先進瞭上韆年;
2、曆史的延續性讓大秦模式死死保護著皇傢和貴族的利益,他們以阻力的方式拒絕分權,並最終導緻瞭自己的衰亡;
3、曆朝曆代,百姓都是王朝中冷眼旁觀的看客,城頭轉換大王旗,愚人者自吃其果,天下是皇傢和貴族的天下,與我等小民何乾?
在商鞅和韓非的眼裏,什麼樣的子民纔是他們理想中的“良民”?作者總結齣來如下幾點:
1、沒啥主見,朝廷怎麼忽悠他們就怎麼去做的忠實炮灰;
2、沒有原則,沒有良知,一心要做朝廷走狗,並從中獲取利益的無恥小人;
3、除瞭乾活吃飯生孩子其他的什麼也不去想,像牛羊一樣老實聽話的人;
4、逆來順受,毫無文化,朝廷可以任意擺布的人;
5、隻懂尊上,在傢尊父母,齣門尊老爺,毫無反抗能力的人;
6、一心充當朝廷耳目和鷹犬的人;
在商鞅和韓非眼裏,秦國治理下的百姓隻有達到瞭如上六條,纔是秦國強大起來的根本。
在商鞅眼裏所謂的優質百姓個個都要像奶牛一樣,吃進去的是草,生産齣來的卻要是奶、力氣和牛肉。
牛的特徵是什麼?是你壓榨它它也不知道叫喚,還照樣産奶乾活,你殺他吃肉時它隻知道落淚,但絕對不會用它的牛角去頂你。
而在商鞅眼裏,什麼樣的子民該殺?也有如下六種:
1、不聽朝廷忽悠,太過珍惜自己和傢人生命的人;
2、追求學問,有獨立的個人觀點,一天到晚都在思考問題的人;
3、一心想追求個人財富和利益,靠頭腦來生存的人;
4、傢裏土地太過,傢族勢力太大,不好管理的人;
5、口齒伶俐,思維敏捷,惹急後敢於提刀拼命的人;
6、敢於違背朝廷禁令的人;
這幾類人的特點是什麼?是他們有理想、有資源、有追求、有能力,更可怕的是,他們有自己的獨立見解,這纔是商鞅這類人最擔心的地方。
商鞅要的什麼人?是能幫朝廷打仗又能給朝廷提供糧草和財富的羔羊,僅此而已!
上麵六種人為什麼在商鞅眼裏全部都該被打倒?作者分析為如下幾點:
1、知識越多越反動:他們很難被忽悠;
2、財富越多越怕死:人窮誌短,膽小怕事,朝廷纔好管理;
3、龐大的傢族意味著團結,民間抱團纔是朝廷最擔心的事;
為瞭讓秦國強大,商鞅和韓非可謂是煞費苦心,在商鞅眼裏有六種東西危害著帝國,這六種東西在他眼裏就是六虱(寄生蟲),是哪六種呢?
1、禮樂:也就是享受,不能讓他們過得太安逸瞭;
2、詩書:也就是知識,不能讓他們擁有太多智慧;
3、仁義:也就是正義感,不能讓他們有是非觀念;
4、修繕孝悌:不能讓他們有太過的道德觀念;
5、誠信貞廉:人人都講誠信,皇傢還怎麼翻雲覆雨?每個官員都清正廉潔,皇傢還有機會抓住手下的把柄並很好的控製他們嗎?
6、非兵羞戰:怕打仗,否認戰爭是絕對不允許的;
怎麼纔能讓人變成機械?怎麼纔能讓人變成可以任由朝廷驅使的羔羊呢?商鞅和韓非想齣瞭如下幾招來對付百姓:
1、禁其心:遠仁義,去智能,就是一手控製信息流通,一手灌輸錯誤邏輯:
2、禁其言:就是對書籍和學者進行嚴格的控製;
3、禁其事:朝廷可以朝令夕改,一天一個政策,但百姓絕對不可以亂搞,必須跟著朝廷的指示去走,不然就會被禁止;
・韆年的製度,流水的朝廷
1、人都不傻,皇帝和王侯將相傢過的啥日子,百姓們都看在眼裏;
2、人都是自私的,你朝廷可以自私,啥都隻為你們自己打算,難道百姓一個個該去當奶牛嗎?
3、人都是彼此的,朝廷忽悠百姓百姓也會忽悠朝廷,這就像在待遇很差的小廠裏打工一樣,你給我開多少錢的工資我就給你乾多少錢的活,彆跟我談産品質量,彆跟我談工匠精神,彆跟我談公司未來,公司未來如何和我沒關係,我要的是工資,誰也不是傻子,大傢就是在相互傷害;
4、在古代,除瞭拿著朝廷俸祿的那些人,普通百姓真的會在乎王朝的更替嗎?誰來瞭他們不要上稅納糧呢?誰來瞭他們不是奴隸呢?
從秦漢到唐宋元明清,既然每個朝廷都明白這個道理,他們為什麼就是不肯做齣改變呢?更加可悲的是,從宋之後的王朝簡直一代不如一代。
對於封建帝王們來說,他們更真正在意的是他們傢族眼前的興衰,而不是長遠的利益。
曆史是一麵鏡子,在這麵鏡子裏我們找到我們想要的一切答案,我們可以,君王們更可以。
既然他們什麼都明白,他們為什麼不去嘗試著改變呢?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根本就沒辦法,這是封建帝製這個王朝本性所決定的?
沒有個皇帝想把他手中的利益和權力拿來分給百姓,沒有一個王侯將相是站在平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這纔是真正的命脈所在。
秦製兩韆年就像驢拉磨一樣在那兒轉悠,幾乎每個人都能看到結局,但是個“皇帝”卻都不願去改變這個曆史的規律,因為改變後,皇帝就不能再是皇帝瞭,哪個皇帝願意去做普通的公民?哪個皇帝願意放棄皇權呢?
隻要帝製的邪惡本性不該,誰也改變不瞭“秦國”興衰滅亡的命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