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傣泰民族曆代王朝(一)作者艾老師傣族那些事兒五、猛嗒哩(公元937年~公元1253年)‘猛嗒哩’ 傣語‘嗒哩’意為‘好渡口’ 傣泰民族曆代王朝(二) - 趣味新聞網


傣泰民族曆代王朝(一)作者艾老師傣族那些事兒五、猛嗒哩(公元937年~公元1253年)‘猛嗒哩’ 傣語‘嗒哩’意為‘好渡口’ 傣泰民族曆代王朝(二)


發表日期 3/28/2022, 1:55:42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傣泰民族曆代王朝(一)作者艾老師傣族那些事兒五、猛嗒哩(公元937年~公元1253年)‘猛嗒哩’,傣語‘嗒哩’意為‘好渡口’,‘猛嗒哩’就是‘好渡口之地、好渡口之國’。東土宋《諸蕃誌》、大元《宋史…… .....


    

傣泰民族曆代王朝(一)

作者艾老師 傣族那些事兒

五、猛嗒哩 (公元937年~公元1253年)

‘猛嗒哩’,傣語‘嗒哩’意為‘好渡口’,‘猛嗒哩’就是‘好渡口之地、好渡口之國’。東土宋《諸蕃誌》、大元《宋史》、大元《雲南誌略》等史籍譯稱‘大理國’。

雲南高原在‘猛捨龍’(南詔國)統治的一百多年間,齣自古傣族(哀牢夷)的‘詔捨龍’(南詔王)為控製來源不同、語言不通、種類繁雜的各係民族,把雲南高原西部(哀牢故地)很多族人遷到東部各大中心城鎮居守,又把東部所徵服各蠻族首領傢族遷到都城‘苴咩’(母城)或西部族人聚居的‘永昌’(象城)等地,後又陸續從唐國俘虜數十萬文人壯士、工匠技人隸配到各大中心城鎮發展生産;這些人為方便溝通,隻能采用雲南高原自漢晉統治以來通行的東土話(古漢語);經歲月積纍,在苴咩(今大理)、永昌(今保山隆陽)、弄棟(今楚雄姚安)、拓東(今昆明)、會川(今四川會理)、通海(今玉溪通海)等中心城鎮形成以東土話為主要語言的新傣族(�k人)。新傣族與延續古傣(哀牢)文明的老傣族有一定區彆;但王室新傣族(�k人)源自古傣族(哀牢夷),以王室為首的新傣族自然是傣族一脈。

公元902年,唐裔新傣鄭買嗣毀‘猛捨龍’另建政權。公元928年,蠻裔新傣楊乾貞又廢鄭買嗣之孫鄭隆��,扶持新傣貴族趙善政另建政權。公元929年,楊乾貞直接廢趙善政自己建立政權,遭到新傣貴族段思平等人的反對;楊乾貞以鐵腕手段清除反對自己的勢力,段思平逃到舅父爨判的部族,藉助舅父發展自己的勢力。

公元936年,段思平率部潛到‘猛捨龍’起傢的‘猛捨’(今巍山壩)宣布起兵,以‘猛捨龍’繼承者自居、邀請雲南高原各部勢力共同起兵,並以‘猛捨龍’崇拜的‘捨龍’(大虎)為旗幟、自稱‘詔捨龍’(大虎王)。段思平之名本就有‘神虎’之意,‘思’與‘捨’為傣音異寫、‘思平’就是‘神虎’。

公元937年初,段思平於夜間率部從‘猛捨’翻越大山、清晨潛入‘猛�`’(今洱海壩)南部,欲渡�`洱河進攻‘苴咩’,怎奈清晨的�`洱河大霧彌漫、找不到渡口,恰巧在河邊遇到一位美女,在美女指引下纔找到渡口,段思平嚮美女言‘若取得江山定以渡口之名當國名’;得渡�`洱河後,段思平率軍攻破‘苴咩’,推翻楊乾貞之弟楊詔的政權。隨後,段思平於‘苴咩’建立政權,兌現承諾以渡口‘嗒哩’之名當國名、稱‘猛嗒哩’。

‘猛嗒哩’建立後,段思平以高原正朔王朝之名、發文昭告諸部,獲得貴族勢力及東方三十七部蠻族勢力的支持,政權成為各方勢力的聯閤體,與古傣族建立的聯盟國傢並無二緻;段氏‘詔’(王)雖為雲南高原各部各邦共主,但能管轄的地方也就都城及各方勢力交匯的中心城鎮(節度、都督所在地)。‘猛嗒哩’建立時,南邊的孟族勢力正盛,吳哥政權已北上覆蓋到瀾滄江中遊大多數老傣族酋邦;西南邊的緬族勢力也在崛起,正嚮北吞並老傣族諸酋邦;很多老傣族酋邦雖遙尊新傣族的‘猛嗒哩’政權,但已無法歸入‘猛嗒哩’。

公元944年,段思平去世,其子段思英(石虎)繼位;在位一年,因改革舊製觸動貴族利益,被其叔父段思良(紅虎)聯閤貴族勢力廢黜,段思英齣傢為僧。公元952年,段思良去世,其子段思聰(歡虎)繼位。

公元965年,東土宋國軍隊占領蜀地後、欲取雲南高原,被宋國君主趙匡胤製止。趙匡胤不知道雲南高原已從‘猛捨龍’更替到‘猛嗒哩’,依然將‘猛嗒哩’視作強悍的‘猛捨龍’,‘猛捨龍’痛打東土唐國之事讓趙匡胤深感恐懼,怕進攻雲南高原會招緻滅國之患。公元968年,段思聰派使前往東土,與宋國建立外交及貿易關係。公元969年,段思聰去世,其子段素順(田虎)繼位;同年,東部蠻族叛亂,段素順派軍平叛後,於公元971年效仿其伯祖父段思平與三十七部蠻族首領會盟,安撫諸部首領、承諾給予諸多利益。公元985年,段素順去世,其子段素英(石虎)繼位。段素英在位期間,東土傳入的儒佛思想極度盛行,官吏多從熟讀儒傢經典的僧人中選任。公元1009年,段素英去世,其子段素廉(紅虎)繼位。公元1022年,段素廉去世,其侄段素隆(大虎)繼位。公元1026年,段素隆禪位給段素廉之孫段素真(繩虎),自己齣傢為僧。公元1041年,段素真禪位於其孫段素興(爭強好勝之虎),自己齣傢為僧。公元1044年,‘布燮’(首相)高智�N發動政變、廢黜段素興,扶持開國君主段思平玄孫段思廉(紅虎)繼位。公元1053年,東土宋國叛匪儂智高率部逃入‘猛嗒哩’,段思廉將其斬殺獻予宋國。

公元1058年,蒲甘國王阿奴律陀率軍攻入‘猛嗒哩’、兵圍‘苴咩’,段思廉將佛牙捨利贈予阿奴律陀後,缺乏補給的蒲甘軍也藉機退兵。公元1063年,弄棟貴族楊允賢發動叛亂,段思廉隻得請求高智�N齣兵平叛,高智�N乘機擴大地盤、戰後讓段思廉封他為鄯闡侯,‘猛嗒哩’東部地區變成高氏私傢領地。公元1075年,段思廉禪位予其子段廉義(效仿先人與父聯名、放棄以虎命名),自己齣傢為僧,國政被高智升掌控。公元1080年,段廉義被楊允賢之子楊義貞政變殺死,楊義貞又被高升泰討滅,高升泰擁立段廉義之侄段壽輝(毛虎)、自己齣任‘布燮’。公元1081年,段壽輝擔心高氏陷害,禪位給堂弟、段思廉之孫段正明(‘正’是‘詔’的傣音異寫、‘正明’即明王),自己齣傢為僧。公元1094年,段正明在高氏施壓下、禪位於高升泰,自己齣傢為僧。公元1096年,高升泰臨終前囑其子高泰明還位段氏,段正明之弟段正淳(淳王)繼位。自此以後,高氏世襲‘布燮’掌權,段氏為‘詔’不掌權。公元1108年,段正淳禪位於其子段正嚴(嚴王),自己齣傢為僧。段正嚴在位期間,高氏爆發內訌引起政局動蕩、屬邦反叛;公元1116年,高泰明死後,其弟高泰運齣任‘布燮’;公元1119年,高泰運死後,高泰明長子高明順齣任‘布燮’;公元1129年,高明順死後,其子高順貞齣任‘布燮’;公元1141年,高泰明次子高明亮之子高量成齣任‘布燮’。公元1147年,段正嚴退位為僧,其子段正興(興王)繼位。公元1150年,東方三十七部蠻族叛亂,高量成領兵徵討得勝迴歸時,高順貞之子高貞壽已奪‘布燮’之位;高量成隻能迴封地威楚府(今楚雄)與都城分庭抗禮,成為另一個政治中心。公元1162年,高貞壽死後,幼子高壽昌齣任‘布燮’,但高氏內部另一股勢力又支持高貞壽之弟高貞明爭奪,內訌再次引起‘猛嗒哩’屬邦反叛,導緻自杞國(今雲南紅河東部、麯靖南部、文山及廣西百色西北)與羅甸國(今貴州黔西南及安順)割據於東部。

公元1172年,段正興退位為僧,其子段智興(‘智’也是‘詔’的傣音異寫、也是興王)繼位。公元1174年,高貞明齣任‘布燮’;數月後,另一派高氏又廢高貞明,讓高壽昌繼續擔任‘布燮’。公元1176年,支持高貞明的勢力推高觀音妙齣任‘布燮’。公元1189年,高觀音妙去世,其弟高觀音政齣任‘布燮’。

公元1200年,段智興去世,其子段智廉(廉王)繼位。公元1205年,段智廉去世,其弟段智祥(祥王)繼位。公元1212年,高阿育推翻高觀音政齣任‘布燮’。公元1225年,高阿育讓位高逾城隆。公元1237年,高泰祥齣任‘布燮’。公元1239,段智祥在位33年後禪位為僧,其子段祥興(效仿先人與父連名)繼位。公元1244年,大濛古國由蜀地進攻‘猛嗒哩’,在瀾滄江東岸支流黑惠江源頭一帶大敗高氏子弟率領的‘色嗒哩’(大理軍),正欲揮兵南下之時、得知大汗窩闊台去世,不得不迴兵北歸。公元1251年,段祥興去世,其子段興智(與父聯名)繼位。公元1253年,大濛古國再次齣兵‘猛嗒哩’、攻陷都城‘苴咩’,在弄棟府(今楚雄姚安)活捉‘布燮’高泰祥、在善闡府(今昆明)生擒‘詔捨龍’段興智;統治雲南高原316年的‘猛嗒哩’政權就此完結。‘猛嗒哩’被濛古人滅亡後,處死掌握實權的高氏‘布燮’,保留虛擔雲南高原共主的段氏‘詔’。公元1261年,段興智北上朝覲大濛古國可汗忽必烈途中病逝,其弟段實(虎)繼位。公元1271年,大濛古國改稱大元國後,在‘猛嗒哩’故地設雲南等處行中書省、分置諸路,治城置於原高氏領地善闡府、改善闡路;段氏獲得總管洱海周邊地區大權,世襲大理路總管之職;其餘屬邦、屬部分設各路,路總管由各地大首領世襲。段氏雖失去雲南高原共主的虛名,但卻獲得總管洱海周邊地區的實權,段實成為第一代大理路總管;段實在大元國平定雲南高原諸部過程中曾立下赫赫戰功,不僅總管大理路、還兼雲南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從二品),其後任總管亦是加授高於總管的各種官爵。公元1382年,東土大明國派軍進入雲南高原驅逐大元國勢力,段氏總管試圖以屬國之名歸附大明國,被大明悍將傅友德、藍玉、沐英等人嚴詞拒絕,齣兵將段氏總管擒至大明南京,段氏‘詔’脈於此時終結。大明國占領雲南高原後,焚毀當地所能收繳的一切書籍,還從東土移入大量漢族、改變當地民族結構,依托東土文化構建起來的新傣文明被連根拔起;已東化的新傣族(小�k夷)被大明國持續打壓,勢大的調往它處徵戰當炮灰,普通百姓被成批遷往邊地、與延續古傣(哀牢)文明的老傣族(大�k夷)混在一起;剩半數新傣族(小�k夷)留在雲南高原中部,冒籍南京、以漢裔自居之風由此盛行。

公元1658年,大清國占領雲南高原後,雲南高原的傣族地位有所提高。但在公元1856年至公元1873年間、伊斯蘭教徒反對大清國時,雲南高原中部傣族多被伊斯蘭教徒屠殺殆盡、僅剩金沙江沿綫較封閉地區得以生還。伊斯蘭教徒暴亂結束後,傣族曾聚居的盆地多被平叛軍戶(戰時為兵閑時為農)占據;當時以傣族(�k人)為主的太和縣(洱海壩),被來自麗江縣(麗江壩)、鶴慶州(鶴慶壩)、劍川州(劍川壩)、浪穹州(洱源壩)、鄧川州(洱源鄧川壩)的五地白民(阿白、白兒子、民傢子)占據。白民為‘猛捨龍’時期的浪蠻、河蠻後裔,浪蠻係遊牧羌民後裔、河蠻係東土漢晉移民後裔,都曾居於洱海周邊地區,‘猛捨龍’建立之初將浪蠻、河蠻驅逐到洱海壩以北諸地,混居的浪蠻、河蠻最終相融為白民;很多白民經‘猛捨龍’、‘猛嗒哩’兩代傣族王朝統治都未曾入籍,直到濛元大理路第四代總管段正時纔招入籍民,長期被‘官傢’放棄的‘民傢’身份始終相伴著白民。公元1956年,白民被新中國政府識彆為白族,時逢東南亞半島的傣族政權‘猛恭帖’(泰國)在國際上造勢,聲稱應收迴雲南高原故土;白族在反傣文人的支持下,冒認傣族古彆稱‘�k人’為祖先,藉占據傣族故地之便、把傣族所建‘猛嗒哩’扭麯成白族建立的古國;反傣文人還把傣族在‘猛嗒哩’之前所建‘猛捨龍’嫁接到�`蠻諸部、爨蠻諸部後裔糾閤成的彝族曆史上;想以此斬斷‘猛恭帖’收迴雲南高原故土的曆史依據。‘猛嗒哩’自‘猛捨龍’傳承而來,為同一個民族建立的兩個朝代,傳承如此緊密的兩個朝代,由此被扭麯為分屬不同民族的古國。 六、猛邦 (公元954年~公元1289年)‘猛邦’,傣語‘邦’意為‘大片地方’,‘猛邦’就是‘遼闊之地方、遼闊之國’。從印度曼尼普爾史記轉譯為漢語是‘蓬國’。從緬甸史記轉譯為漢語是‘興威國’。

公元10世紀中期,伊洛瓦底江中上遊地區的傣族酋邦經常遭到驃地緬人的侵擾,被傣族奉為正朔的‘猛嗒哩’(大理國)無力齣兵保護,伊洛瓦底江中上遊地區諸酋邦隻能自發聯閤抗緬。公元953年,伊洛瓦底江東岸支流米界河上遊的‘猛邦’、號召周邊傣族酋邦建立聯閤政權抗擊緬人,‘叨猛邦’(邦地長官)列等人自知身份不夠尊貴、難於號召傣族諸邦,提齣讓原傣族聯盟國傢‘猛卯’(卯國)王族的後人齣來主持大局;原‘猛卯’諸邦並入‘猛捨龍’(南詔國)後,其王族被安置在‘猛�Q’(今雲南大理市)。公元954年,列等人到‘猛�`’、拜見原‘猛卯’王族後人,請他們齣麵主持抗緬傣族聯閤政權,其主事族長因猛答應列等人的邀請,讓在‘猛�`’為官的族人翰及其子侄等十三人隨列到‘猛邦’主持抗緬傣族聯閤政權。翰在列等人的協助下,在‘猛邦’建立政權、修築王城‘允相’(寶城),並遙尊‘猛嗒哩’為宗主國;翰隻稱‘混’(大公)、不稱‘詔’(王),成為首位‘混傣邦’(邦國傣族大公)。翰把伊洛瓦底江中上遊地區的傣族諸酋邦劃分成十二個區,將十二位王族成員分派到各區主持政務,自己坐鎮‘允相’統領十二個區,統一協調各邦將緬人勢力壓製在伊洛瓦底江中下遊平原。

公元1066年,100多歲的翰去世,其子均已老死,眾臣迎其孫‘叨猛英’(英地長官)法崩繼位被拒,法崩推其次子蚌繼承‘混傣邦’。此時,正逢伊洛瓦底江中遊平原的緬人蒲甘國崛起,伊洛瓦底江兩岸的傣族酋邦已先後歸附蒲甘國,傣族聯盟國傢‘猛邦’僅剩虛名,被怒江以西傣族諸邦尊奉的‘猛邦’逐漸淪為普通傣族酋邦;傣族由此變成蒲甘國勢力範圍內人口最多的民族,此後有多位蒲甘王妃齣自傣族,蒲甘國很多大臣也齣自傣族,傣族滲透到蒲甘國各個領域。

公元1253年,大濛古國滅‘猛嗒哩’後,於公元1260年在‘猛嘗’(今雲南隆陽)設金齒安撫司招撫瀾滄江以西的傣族酋邦。怒江兩岸、伊洛瓦底江兩岸很多傣族酋邦嚮大濛古國錶明歸意。公元1270年,大濛古國齣兵攻打怒江兩岸及伊洛瓦底江兩岸尚未歸順的傣族酋邦,遣使讓蒲甘國主動歸附,蒲甘國不但不附、還齣兵攻打已附的傣族酋邦;公元1271年,大濛古國更名為大元國後,於公元1273年再度遣使讓蒲甘國歸附,蒲甘王那臘底哈勃德不聽大臣勸阻、斬殺大元國使臣。

公元1274年,大元國在雲南高原設雲南等處行中書省,陸續將怒江兩岸及伊洛瓦底江兩岸的傣族酋邦納入統治,分彆設立路一級行政區,勢大的‘叨猛’(地方長官)被大元朝廷任命為路總管。公元1277年,蒲甘王那臘底哈勃德派軍攻打已歸大元的傣族酋邦‘猛辣’(今雲南盈江)後,還在怒江西岸的‘猛赫’(今雲南龍陵及潞江壩)修築工事;大元國派濛古韆戶忽都與傣族總管段實組成的濛傣聯軍大敗蒲甘軍。公元1278年,大元國又派雲南諸路宣慰使都元帥納速剌丁組織濛古、爨(彝)、�k(傣)、摩些(納西)等族軍隊遠徵蒲甘國,蒲甘國境內的傣族酋邦已被大元國境內的傣族酋邦提前策反,大元軍隊直插伊洛瓦底江中遊平原,無奈天熱隻得迴軍。

公元1285年,大元國派詔宗王相吾答兒、右丞太蔔等人率軍聚集於傣地‘猛辣’造船練兵,欲走伊洛瓦底江水路再度齣徵蒲甘國;公元1286年,大元軍隊走伊洛瓦底江水路南下,駐紮在伊洛瓦底江中遊平原北端的傣族酋邦‘猛嗒咣’,讓蒲甘王前來覲見,此時蒲甘王那臘底哈勃德已逃到德拉(今緬甸仰光),僅派使節到‘猛嗒咣’乞降、稱已派掌管財權的傣族大臣阿必立相前來納款上供,但途中被傣族酋邦‘猛乃’(今緬甸撣邦南部)阻道,把責任全推給傣族;大元方麵派使臣怯烈前往蒲甘城招撫,此次遠徵就此收場。公元1287年,齣使蒲甘的怯烈等人遲遲未歸,大元國以雲南王也先鐵木兒領軍再次遠徵蒲甘國,於公元1288年抵達伊洛瓦底江中遊平原時,蒲甘王那臘底哈勃德已被其庶子底哈都毒殺於卑謬(勃固山脈西麓伊洛瓦底江東岸),駐守蒲甘的傣族軍官阿散哥也、阿剌者僧加藍、僧哥速兄弟三人組織軍民將大元軍隊擊退。公元1289年,在德拉任總督的那臘底哈勃德之子覺蘇瓦返迴蒲甘即位,阿散哥也、阿剌者僧加藍、僧哥速兄弟三人將其控製為傀儡,並以其名義嚮大元國稱臣;同年,大元國在蒲甘國東北部、原傣族聯盟國傢‘猛邦’中心地帶置木邦路、設軍民總管府。此後,緬人苦心經營數百年的蒲甘國變成傣族政權,曾被怒江以西傣族諸邦尊奉的‘猛邦’淪為大元國一個路。 七、猛泐 (公元1180年~公元1950年)‘猛泐’,傣語‘泐’意為‘上方、上端’,‘猛泐’就是‘上端之地、上端之國’。今漢語譯作‘景隴國’。公元10世紀,東南亞半島的孟人勢力北上,雲南高原南部、瀾滄江中遊地區的傣族酋邦陸續淪為孟人屬邦,被傣族奉為正朔的‘猛嗒哩’(大理國)無力齣兵乾涉,任由南部傣族倒嚮東南亞半島的孟人勢力。公元12世紀末,東南亞半島的孟人勢力衰退之際,瀾滄江中遊地區的傣族酋邦逐漸脫離孟人控製,以‘猛遮’(今雲南猛海縣)為首的傣族酋邦開始組成聯盟反對孟人。公元1180年,瀾滄江中遊地區的傣族酋邦組建聯盟國傢‘猛泐’,‘叨猛遮’(遮地長官) 被諸酋邦推為共主。‘叨猛遮’從流沙河上遊的‘猛遮’遷到流沙河與瀾滄江交匯處的‘猛夼’(今雲南景洪市),於瀾滄江西岸修建都城‘景隴’(大城)、由此自稱‘詔猛泐’(泐王)。

公元1192年,‘詔猛泐’叨遮(真)去世,其子寒冷繼位。寒冷在位期間,曾派使臣經李氏大越國(今越南中部及北部)齣訪東土宋國,宋國給予九江王的稱號。公元1211年,寒冷去世後,其長子岩�群痛巫右寥E為奪位爆發內戰,最終由岩�仁こ觥�

公元1234年,岩�熱ナ潰�其子建仔繼位。建仔在位期間,曾試圖嚮南發展勢力,將女兒朗罕��嫁予南邊的傣族酋邦首領‘叨猛阮’(阮地長官)老孟,老孟開始唯建仔馬首是瞻。公元1257年,建仔去世,其子亮龍繼位。公元1273年,亮龍去世,其長子岩�a瓦繼位;但已過繼給‘詔猛邦’(邦王)、執掌其地的次子伊拉腮不予承認,於公元1275年率‘色猛邦’(邦軍)攻打其兄,岩�a瓦率‘色猛泐’(泐軍)在‘猛遮’迎戰,將伊拉腮擊退。公元1287年,岩�a瓦去世,無嫡係子孫繼位;伊拉腮派其子刀愛率軍接管‘猛泐’。此時,大元國剛徵服紅河西岸支流李仙江中上遊諸部,大元軍官從當地傣族口中得知南邊還有個很強大的傣族國傢、國王有八百個媳婦,似乎就是指‘猛泐’。公元1292年,大元國遠徵所謂的八百媳婦國,輕鬆攻破‘景隴’;而此時,南邊的傣族國傢‘猛阮’剛好攻破湄南河上遊的孟人哈裏奔猜國、名聲大噪,大元國便認定‘猛阮’纔是真正的八百媳婦國,打算平定‘猛泐’諸邦後再行徵討。公元1296年,大元國完全徵服‘猛泐’諸邦後,以‘猛泐’瀾滄江以西之地置徹裏路、瀾滄江以東之地置耿凍路,分設軍民總管府管轄;刀愛因積極配閤大元國,被大元朝廷任命為徹裏路總管。

公元1301年,刀愛率兵越過瀾滄江、兼並耿凍路。公元1316年,刀愛又奪取大元國元江路所屬的部分傣族酋邦。公元1317年,刀愛擔心大元國齣兵攻打自己,歸附與大元國對抗中的傣族聯盟國傢‘猛卯龍’(麓川國)。公元1347年,80歲的刀愛去世,其子刀坎繼位。公元1382年,大明國軍隊進入雲南高原驅趕大元勢力,刀坎看明軍勢大,便歸順大明國,讓大明國在自己的領地上置車裏府、接受大明朝廷授予的土知府官銜。公元1384年,大明國改車裏府為車裏宣慰司、任刀坎為宣慰使。公元1391年,83歲的刀坎去世,其子刀暹答繼位。公元1403年,刀暹答令其侄子奢隴法(刀暹答三弟彪斐法之三子)率兵北上攻打已歸順大明國為威遠州的‘猛臥’(今雲南景榖),俘獲威遠知州、‘叨臥’(臥地長官)刀算黨,將其地並入‘猛泐’;後被大明國乾涉,不得不放歸刀算黨,歸還所占領土。公元1405年,刀暹答應大明國之邀、會同已歸順大明國為木邦宣慰司的‘猛邦’(今緬甸撣邦),齣兵南下攻打‘猛阮’(清邁國)。

公元1406年,刀暹答將其子刀典送至北京當質子、入學大明國子監。公元1413年,刀暹答去世,其長子刀更孟繼位。公元1415年,刀更孟因驕狠失民心,被其弟刀典推翻流放至邊地,邊地百姓擔心刀更孟為害地方、將其殺死。公元1416年,刀更孟之妻朗燕廣攜子刀霸供、刀雙孟、叁波勒傣投奔執掌‘猛混’的刀更孟堂弟奢隴法,朗燕廣色誘奢隴法、請求奢隴法攻擊刀典為自己報仇;奢隴法嚮外祖父‘叨猛連’(連地長官)隴法藉兵攻打刀典,刀典逃到瀾滄江以東屬地組織兵馬反攻奢隴法,後戰敗逃往大明國內地、死於金沙江畔;之後,奢隴法將六歲的刀更孟次子刀雙孟扶上‘詔猛泐’。公元1417年,與奢隴法鬥爭的刀典繼子刀弄、冒充刀暹答之孫嚮大明朝廷請襲車裏宣慰使,同時舉薦七歲的刀雙孟為同知,不知內情的大明朝廷同意刀弄之請;刀弄在大明國的支持下,控製瀾滄江以東屬地,奢隴法則控製瀾滄江以西屬地。公元1421年,奢隴法不願受製於刀弄的大明宣慰使身份,便以刀雙孟之名嚮大明朝廷請求與刀弄分治,大明朝廷本就想削弱土官勢力,順勢同意奢隴法請求,以其控製地另立靖安宣慰司、授刀雙孟宣慰使之職。公元1428年,刀弄被奢隴法挑唆民眾攻擊,不得不棄地投奔‘猛覽嘗’(南掌國);奢隴法掌控‘猛泐’全境後,娶朗燕廣為妃,刀更孟之子刀霸供、刀雙孟、叁波勒傣成為其繼子,另有刀霸羨、刀莊霸、刀器、刀喲、刀罕、刀武、刀七、刀法鐳、刀梭帥九子,又有朗罕法、朗倭罕斐、朗俺猛、朗�G佬、朗光罕、朗燕挽六女。公元1431年,大明朝廷派人到‘猛覽嘗’請刀弄迴屬地,但刀弄不敢迴歸。公元1432年,大明朝廷任命的靖安宣慰使刀雙孟去世,奢隴法讓刀雙孟之兄、繼子刀霸供襲靖安宣慰使;同時,又以長子刀霸羨之名嚮大明朝廷請襲空缺的車裏宣慰使。公元1434年,奢隴法以刀霸供之名嚮大明朝廷進言,要求將靖安宣慰司並入車裏宣慰司,大明朝廷同意其請求,刀霸羨、刀霸供同為大明國認可的宣慰使,但皆為奢隴法傀儡。公元1441年,‘猛泐’應大明國之邀、配閤明軍攻打傣族聯盟國傢‘猛卯龍’;公元1446年,大明軍隊攻擊‘猛卯龍’屬地‘猛邦’,‘叨猛邦’(邦地長官)思昂法兵敗退至‘猛泐’,被奢隴法取其首級獻於大明皇帝。公元1457年,80歲的奢隴法去世,其長子刀霸羨繼位;但僅過數月,刀霸羨就被地方官聯閤推翻,其同母異父兄長叁波勒傣(刀更孟之子)繼位。公元1458年,刀霸羨二弟‘叨猛龍’(龍地長官)刀莊霸與刀霸羨六弟‘猛混’(混地長官)刀武,聯閤‘猛阮’一起攻打叁波勒傣;叁波勒傣請求已歸順大明國為孟艮府的‘猛痕’(今緬甸撣邦景棟)齣兵救援,最終戰勝刀莊霸等人;戰後,叁波勒傣將所屬的‘猛拉’(今緬甸第四特區)割讓給‘猛痕’作為酬謝,奢隴法子孫由此遭到叁波勒傣清算,大多攜屬民逃往‘猛阮’,‘猛泐’很多地方因此荒無人煙。公元1480年,黎氏大越國(今越南)反叛大明國,嚮‘猛泐’頒發詔書、約定一起攻打‘猛阮’;‘猛泐’既不想得罪黎氏大越國、也不得罪大明國,雙嚮朝貢於兩國。公元1497年,82歲的叁波勒傣去世,其三子叁凱冷繼位。公元1502年,50歲的叁凱冷去世,其六弟詔侃繼位。公元1523年,67歲的詔侃去世,其子西利崧闆繼位。公元1530年,33歲的西利崧闆去世,其子刀糯猛繼位。公元1568年,緬人東籲國入侵‘猛泐’,刀糯猛嚮東籲國稱臣,並率兵隨東籲王勃印曩徵戰各地;打下‘猛阮’和‘猛素攀’(阿瑜陀耶國)後,刀糯猛率軍返迴‘猛泐’途中病死,其長子室利穌赧打繼位;但僅過數月,室利穌赧打就病逝,刀糯猛次子刀應猛繼位。公元1569年,刀應猛到東籲國覲見勃印曩,勃印曩將公主朗嗬罕嫁予刀應猛,並冊封刀應猛為金蓮王、朗嗬罕為金蓮王後,還派緬兵送刀應猛夫婦迴‘猛泐’。公元1572年,朗嗬罕嫁到‘猛泐’三年後,嚮刀應猛要求迴娘傢探親,刀應猛為給朗嗬罕準備迴娘傢的禮物,將‘猛泐’諸邦根據人口多寡劃分為十二個區,分派十二位官員前往督促收集禮物;之後,十二個區逐漸固定為‘猛泐’的行政劃分,傣語‘西雙版納’(十二區)由此而始。公元1598年,刀應猛去世,其子刀韞猛繼位。公元1627年,因刀韞猛轉歸大明國,東籲國興兵討伐‘猛泐’,將瀾滄江以西所有百姓、及刀韞猛等大小官員虜至‘阿瓦’。公元1628年,東籲王放歸刀韞猛等人,但大多數百姓留在‘阿瓦’為東籲王修建宮殿。刀韞猛迴到‘猛泐’時,瀾滄江以西屬地已無人煙、田地荒蕪;刀韞猛派人到瀾滄江以東屬地廣招流民、到瀾滄江以西屬地耕種荒田,逐漸恢復地方建製;同年,58歲的刀韞猛去世,其子室利穌坦瑪繼位。公元1639年,47的室利穌坦瑪去世,其子詔罕勒繼位。公元1659年,大清國軍隊攻占昆明,大明國殘將李定國等人敗退至‘猛泐’等地反清;詔罕勒不敢得罪李定國等人,任由大明殘兵徵稅徵糧。公元1661年,李定國殘兵頹勢已定,詔罕勒便派人嚮鎮守雲南的大清國平西王吳三桂獻金歸順;大清朝廷仍在‘猛泐’置車裏宣慰司、任詔罕勒為宣慰使,還將元江部分地區劃予車裏宣慰司管轄。公元1669年,52歲的詔罕勒去世,其幼子刀懦猛繼位,叔父刀穆禱代理政務。公元1673年,鎮守雲南的吳三桂反清建立周國,將先前頒給刀懦猛的信印繳去,重新頒發一套信印給刀懦猛,仍讓刀穆禱代理政務。公元1681年,25歲的刀懦猛去世、無子嗣繼位,其叔父刀穆禱繼位;第二年,大清國平定吳三桂之亂,刀穆禱為保險起見,同時嚮大清國與東籲國請封。公元1684年,51歲的刀穆禱去世,其四歲的幼子刀匾猛繼位、由其母朗蝶宇攝政,同時呈報大清國與東籲國,承襲雙方所受職務。

公元1702年,刀匾猛親政。公元1724年,44歲的刀匾猛去世,其子刀金寶繼位,同時呈報大清國與東籲國,承襲雙方所受職務。公元1729年,21歲的刀金寶去世,其子刀套呼糯患口吃、言語不明,無法繼位;大清國趁機占領瀾滄江以東的‘猛泐’屬地設普洱府,刀金寶之弟刀紹文繼位後,轄地僅剩瀾滄江以西屬地。公元1752年,東籲國被貢榜國取代後,‘猛泐’於公元1758年,嚮貢榜國稱臣。公元1767年,大清國將刀紹文推翻、扶持其長子刀維屏繼位;刀維屏繼位後,也不敢得罪貢榜,還是派人通報貢榜國以求認可,貢榜國加授其弟刀詔丁為副使。公元1768年,刀維屏、刀詔丁兄弟與附近的大清國地方官産生矛盾,擔心大清國對其不利,便攜金銀器物及親眷逃往‘猛痕’所屬的‘猛陽’;風頭過去後纔迴到‘猛泐’,但被大清國懷疑其忠誠度。公元1773年,大清國突然派兵將刀維屏及其弟刀士宛拘押至普洱府、後解送至昆明。公元1777年,大清國將刀士宛放歸,刀維屏繼續扣在昆明、於公元1781年客死昆明。公元1790年,貢榜王派使前來招撫刀士宛,刀士宛派官員前往貢榜國受印。公元1796年,刀士宛去世,大清國扶持其次子刀太和繼位,貢榜國則扶持其兄刀詔丁繼位,刀詔丁、刀太和伯侄倆隻得共管‘猛泐’。公元1800年,刀詔丁去世後,貢榜王纔承認刀太和。公元1802年,刀太和去世,其兩歲幼子無法繼位,屬官商議到‘猛龍’迎刀維屏之子詔占繼位,但大清國不準;詔占隻好派人到貢榜國求援,貢榜王支持詔占繼位;但刀詔丁之子詔麻哈捧不服,詔占隻好派武士將詔麻哈捧殺死,隨後引發詔麻哈捧支持者的起兵反對,詔占逃至貢榜國求援,不料被貢榜王下令逮捕,後流放至怒江西岸的‘猛乃’(今緬甸撣邦孟乃)。之後,大清國扶持刀太和兩歲的幼子刀繩武繼位、讓其叔父刀太康代理政務。公元1803年,南方的傣族國傢‘猛恭帖’(曼榖國)為驅趕怒江以東的緬族勢力,派大將戛於臘進軍‘猛痕’、‘猛泐’、‘猛連’等傣族地方;公元1806年,貢榜國派兵迎戰戛於臘;兩國在怒江與瀾滄江之間的‘猛痕’、‘猛泐’、‘猛連’等地展開戰鬥,戰爭一直持續到公元1808年,‘猛痕’、‘猛泐’、‘猛連’等地民眾深受其害,大多逃往瀾滄江以東的‘猛佬’(琅勃拉邦國)、‘猛償’(萬象國)及大清國普洱府所屬傣族酋邦。公元1813年,刀太康前往各地招撫逃散官民迴‘猛泐’重建村寨。公元1817年,17歲的刀繩武親政,貢榜王讓刀繩武、刀太康前往阿瓦城覲見,兩人僅派族官隨緬使前往;貢榜王因此大怒,派人傳話刀繩武、刀太康,若不親自前往阿瓦覲見、則不承認其身份。公元1818年,刀太康與部分地方長官到阿瓦覲見貢榜王,得到貢榜王的承認;刀繩武因沒有前往阿瓦覲見,貢榜王不予承認,但得到大清國的支持。‘猛泐’再次齣現兩王共治現象,刀太康、刀繩武叔侄倆因政權爭奪逐漸不睦,刀繩武自知鬥不過叔父,托詞避往瀾滄江以東、請求當地大清國漢官相助,但大清國漢官不願涉足傣族內部爭鬥,刀繩武隻好遣使求助於‘猛恭帖’的戛於臘將軍。公元1822年,戛於臘將軍率兵北上攻擊刀太康,貢榜國派兵相助刀太康,並將刀繩武擒至阿瓦城,令刀太康前往問話,刀太康請求貢榜王將其侄放迴,貢榜王不準;公元1825年,大清國派使臣嚮緬方索迴刀繩武,後將其安置在大清普洱府。公元1833年,刀繩武暗自收買普洱府治下的瓦刺、倮黑、三嶝等族土官,及普騰、猛旺、整董、猛烏等地傣官,一起閤兵攻打刀太康,刀太康率兵在‘猛養’(今景洪市東)擊潰刀繩武等人,刀繩武擔心大清漢官追究其責,攜印逃至‘猛梭’(今越南西北),其親眷被大清國解送至昆明。

公元1834年,刀太康請求大清國支持其子刀正綜繼位;公元1836年,刀太康去世,其子刀正綜繼位;公元1837年,刀正綜嚮貢榜國通報繼位之事,貢榜國加授其弟刀承綜為副使。公元1864年,刀正綜應大清國之邀,率6000傣兵攻擊思茅、普洱等地的反清伊斯蘭迴民軍,在麻栗坪遭伊斯蘭迴民軍馬標設伏殺害、享年42歲;刀正綜無子嗣繼位、其弟刀承綜之子刀金安繼位。公元1876年,刀金安去世,其子刀承恩年幼無法繼位,由族官刀耀宗等人代理政務。公元1884年,刀金安之子刀承恩繼位。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取代大清國成為‘猛泐’的宗主國,承認刀承恩的地位。公元1913年,中華民國派流官柯樹勛等人與刀承恩等傣官共同治理地方,‘猛泐’逐漸被民國政府控製。公元1925年,刀承恩去世,其子刀棟梁繼位。公元1943年,刀棟梁去世,其侄子刀世勛繼位,中華民國政府將15歲的刀世勛送到重慶中正中學讀書;地方事務由刀棟梁女婿召存信與民國官員一起署理。公元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猛泐’,延續770年的‘猛泐’傣族政權就此終結。 八、猛頓順罕 (公元1228年~公元1380年、公元1389年~公元1836年)‘猛頓順罕’,傣語‘頓順罕’意為‘掛滿金子的樹’、可延伸為‘遍地是金子’,‘猛頓順罕’就是‘遍地是金子的地方、遍地是金子的國度’。今漢語譯作‘阿薩姆國’。公元1215年,‘猛嗒哩’(大理國)境內、怒江東岸支流波羅河流域地區的傣族酋邦‘猛啞猛哢’因內部分裂,其中一個王子攜9000多屬民、300多匹馬、2頭大象及生産生活器具、榖物種子等,離開‘猛啞猛哢’、奔嚮傣族傳說中遍地是金子的地方。公元1228年,‘猛啞猛哢’王子率屬民曆經韆辛萬苦抵達布拉馬普特拉河中上遊平原,正遇當地各部族互相攻伐,經過長途跋涉、戰鬥力爆棚的傣族軍民徵服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岸各部族,建立政權‘猛頓順罕’定居下來;王子自任‘詔法’(天王)、自號‘思嘎法’(虎咬天),任命各級官員、安撫當地原住民。公元1251年,‘猛頓順罕’又攻下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平地,將都城遷至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到第四代‘詔法’思康法時已控製整個布拉馬普特拉河中上遊平原。

公元1319年,在伊洛瓦底江中上遊地區崛起的傣族聯盟國傢‘猛卯龍’集結90萬傣族軍民西徵,‘猛頓順罕’舉國歸順、90萬傣族軍民也留在當地,來自‘猛卯龍’的官員控製‘猛頓順罕’、當地‘詔法’成為傀儡;第六代‘詔法’思圖法去世後便無繼任者。

公元1380年,‘猛罕底’(今緬甸剋欽邦葡萄壩)長官被派到‘猛頓順罕’主政,代錶‘猛卯龍’號令布拉馬普特拉河中上遊平原諸部。公元1389年,‘叨罕底’(罕底長官)去世,此時‘猛卯龍’剛被東土大明國打敗,無暇顧及遙遠的西方,‘猛頓順罕’沒有長官到任,經當地官員閤議、決定請前‘詔法’後裔來主政。公元1397年,自幼被印度教傢庭撫養長大的‘詔法’後裔思黨法(巴穆尼・孔瓦爾)被迎迴王宮主政,‘猛頓順罕’再次成為獨立國傢。思黨法執政期間,印度教逐漸成為‘猛頓順罕’的國教;‘詔法’、‘捧猛’、‘叨猛’等傣語官銜逐漸被帶有印度色彩的頭銜所取代。思黨法一脈延續到第十代‘詔法’思生法時,‘猛頓順罕’國力已大不如前,外被印度大陸的莫臥兒國軍隊入侵,內又有達夫拉、坎騰那加等山民作亂,經多次戰役後,‘猛頓順罕’疆域大幅縮小。公元1662年,‘猛頓順罕’遭到莫臥兒國孟加拉邦副王米爾硃姆拉赫率軍侵入,所幸雨季來得比較及時,主帥米爾硃姆拉赫病死,莫臥兒軍隊不得不退迴孟加拉,‘猛頓順罕’纔得以奪迴失地,‘猛頓順罕’與莫臥兒國以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支流瑪納斯河及南岸潘查拉納高地劃定邊界。公元1671年,莫臥兒國軍隊再次入侵‘猛頓順罕’,傣族將軍波甫坎率領軍在高哈蒂郊外大敗莫臥兒軍隊,成功遏製莫臥兒國的擴張。莫臥兒國這次入侵不僅沒占到便宜,還被‘猛頓順罕’攻占不少領土;莫臥兒軍撤退後,‘猛頓順罕’逐漸恢復元氣,開始整肅戰爭期間反叛的山民,國力得到增強。公元1672年,時任‘詔法’思耶法被鴆殺;之後,多位‘詔法’相繼登基,不是被廢黜、就是被弑殺,陰謀、反叛、暗殺、內亂籠罩著整個國傢;莫臥兒國多次入侵,山地民族也不消停;直到公元1681年,思帕法繼位後,纔平息內亂、驅逐莫臥兒勢力;但思帕法執政期間,支持印度教薩剋塔派,壓製印度教瓦斯納瓦派,導緻印度教兩個教派之間衝突不斷,一直持續到18世紀末。公元1792年,被宗教衝突傷透的‘詔法’思希平求助於莫臥兒國境內的英軍,英軍威爾什(Walsh)大尉率部進入‘猛頓順罕’,平息各教派之間的衝突。

公元1822年,貢榜國緬人趁‘猛頓順罕’奪權混亂之際,齣兵控製‘猛頓順罕’。公元1824年,英國又以驅逐貢榜國緬軍為名,進駐‘猛頓順罕’。公元1826年,英國與貢榜國簽訂《揚達波條約(Yandabo Treaty)》,承認英國對‘猛頓順罕’的宗主權。公元1832年,英國全麵接管‘猛頓順罕’;公元1836年,英國廢除‘猛頓順罕’的‘詔法’世襲;延續600餘年的‘猛頓順罕’就此完結。公元1838年,‘猛頓順罕’與英屬曼尼普爾、特裏普拉等地閤並成英屬印度的一個邦、稱‘阿薩姆邦’;‘阿薩姆’便是印地語對傣族的稱呼,‘阿薩姆邦’按字麵意思可翻譯為‘傣邦’。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齊桓公23”春鞦名將:管桓五傑之大司馬王子成父

“齊桓公23”春鞦名將:管桓五傑之大司馬王子成父

    #曆史# 現在我們再講講王子成父。王子成父是齊桓公時代一位著名將纔,甚至有人認為他應該是春鞦第一名將。 當然,名將這玩意兒是需要經典戰例的,在筆者眼裏,什麼第一第二,都是沒有排名標準的。 至少,在王子成父之前,象鄭國便齣瞭不少名將,如鄭武公、鄭莊公、鄭厲公、鄭昭公等。 還有,齊國的公子彭生、宋國的南宮長萬等等,這些都可稱名將。 前麵剛說瞭,王子,說明此人是周天子之子! 但怎麼現在在齊國也有一個王子?對的,王子成父正是周桓王之次子!姬姓,齣生於公元前717年。 史料未記載他叫什麼名字,但由於.......


怪傑辜鴻銘:吾妻是我的“興奮劑”,愛妾貞子是我的“安眠藥”

怪傑辜鴻銘:吾妻是我的“興奮劑”,愛妾貞子是我的“安眠藥”

    辜鴻銘有逛青樓的嗜好,迴國後在張之洞幕府做”洋文案“時,常和朋友到青樓尋花問柳。有一天,辜鴻銘又和朋友逛青樓,遇到瞭清新可人的日本女孩吉田貞子。 當時,吉田貞子在青樓做侍女,當她端著茶點,送到辜鴻銘麵前時,精通9種語言的辜鴻銘心頭一驚。原來,辜鴻銘發現麵前這位五官精緻,皮膚白皙的女孩,語調奇怪,為此緊盯著吉田貞子看。 吉田貞子發現辜鴻銘一直盯著自己,便恭敬地哈下腰,精通日本語言與文化的辜鴻銘馬上意識到,她是一位日本女孩。為瞭驗證自己的推斷,辜鴻銘用日語問道:”你是日本人?“ 吉田貞子瞬間流.......


成吉思汗徵服瞭40多個國傢,唯獨放過近在咫尺的印度,是為何?

成吉思汗徵服瞭40多個國傢,唯獨放過近在咫尺的印度,是為何?

    成吉思汗絕對是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想當年他將整個濛古族大統一,成立瞭大濛古國,帶領部落一統天下。 可以說,當時的成吉思汗讓人聞風喪膽,與他交手的國傢幾乎都被他收復,可以稱之為奇跡,當時的大濛古國涵蓋瞭大部分的亞洲國傢。 他在統一途中,差不多像東歐的國傢也都收復囊中,但是唯獨遇到印度,卻沒有成功,這其中的原因並不包括印度的強大。 一、氣候原因 當時在為的是花刺子模,他敗在成吉思汗的劍下,在得知前綫失敗的戰況之後最後鬱鬱寡歡,便去世瞭。 花刺子模稱不上是厲害的對手,相反,他的兒子紮蘭丁.......


唐朝宰相崔胤力圖挽救大唐,為何沒能挽救唐朝,反而加速瞭唐朝的滅亡

唐朝宰相崔胤力圖挽救大唐,為何沒能挽救唐朝,反而加速瞭唐朝的滅亡

    大傢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天復四年(904年),硃溫強迫唐昭宗遷都洛陽,還脅迫長安全城百姓相隨。百姓們扶老攜幼,一路痛哭不止,大罵說:“國賊崔胤引導硃溫齣賣社稷,纔使我們淪落到瞭這個地步。”崔胤是唐朝宰相,力圖拯救唐朝,為何未能使唐朝復興,反而加速其滅亡,還背上韆古罵名瞭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齣身名門 崔胤 崔胤齣身清河崔氏,為唐朝宰相崔慎由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接近唐朝的權力中心。晚唐時期,朝政混亂,崔慎由受到同僚排擠。崔胤由此認識到.......


連甲骨文都沒記錄夏朝,周朝為何卻知曉夏朝的存在?考古揭開謎團

連甲骨文都沒記錄夏朝,周朝為何卻知曉夏朝的存在?考古揭開謎團

    中華民族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華夏五韆年的曆史長河中,戰爭始終貫穿於我們的古代,朝代也因戰爭的齣現變得交替和更迭。正因此匯成瞭我們源遠流長的中國曆史。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文字的記載,如果沒有文字的記載,我們是難以知道韆年的曆史事件。 但文字的記載並不是十分準確的,因為文字是因人為編寫的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所以有些記載的曆史並不是很全麵,就拿夏朝來說。現如今仍有不少的專傢學者並不認可夏朝的存在,因為在文字的記載中齣現瞭一個很大的漏洞。 就連當時主要記載曆史的甲骨文上都沒有關於這個朝代.......


日本首相竟害怕張作霖,皇姑屯事件背後隱藏事實,真長見識瞭!

日本首相竟害怕張作霖,皇姑屯事件背後隱藏事實,真長見識瞭!

    在大傢的眼裏呢,其實東北是奉係軍閥張作霖的地盤,但是日本政府的目的是扶持傀儡政權張作霖,於是乎纔使其控製中國東北。但是當時的張作霖明裏答應,其實暗地裏卻不閤作,這纔是聰明人啊。而那時的日本軍人卻主張乾掉張作霖,可太氣人瞭,然而從武裝占領中國東北啊。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此時的日本關東軍中的激進派軍人河本大作,已經是親自策劃瞭炸死張作霖的皇姑屯事件。 洶湧的餘波 聽我細細道來其中的奧妙啊,其實在那時候河本大作製定暗殺計劃的時候,也已經是想到瞭找個背鍋的,而且他選擇的正是常凱申上將,反正是你們正在.......


為什麼廣東省的梁姓人口那麼多?

為什麼廣東省的梁姓人口那麼多?

    梁姓,在廣東省約有300萬人,位居全省第7位,也是梁姓人口中第一大省,而梁姓人口在全國隻排名第22位,兩者之間為何差距有點大呢?梁姓是如何從一個北方姓氏變成如今的南方大姓?下麵就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廣東梁姓的發展情況吧。 梁姓的淵源較多, 嬴姓、姬姓、國姓(以國為姓)、地姓(以地為姓)、邑姓(以邑為姓)都有,加上少數民族改姓,組成瞭如今梁姓的復雜的起源。 梁姓的得姓始祖也比較多,主要有梁伯公、嬴康、梁國兒、嬴康、 梁橋等。 廣東的梁姓主要是在晉朝末期遷入的,春鞦時期的梁姓則起源於陝西和河南.......


中國史上最摳門的皇帝——道光,衣服打補丁、非節日不吃肉

中國史上最摳門的皇帝——道光,衣服打補丁、非節日不吃肉

    穿著打瞭補丁的衣服、捨不得喝片兒湯、捨不得吃肉,這事要是放在平民百姓身上,那是再正常不過瞭,但如果是發生在一個國傢的帝王身上,你還覺得這正常嗎? 這位節儉到傢的皇帝,正是清朝的第六任君主道光,是乾隆的孫子,嘉慶的兒子。按常理說,天子本可享盡天下榮富富貴,為什麼道光帝如今節儉呢? 原來,自康乾盛世之後,清王朝在經濟上已經漸漸齣現衰落的危機。公元1820年,道光從老爸嘉慶手裏接過皇位時,國庫空虛,嘉慶可以宰瞭富得流油的和�|來充實國庫,但自己這裏可沒有這麼大的貪官可殺,於是,道光便要求全國上下,從.......


1936年,一警察和護士協助趙一曼逃走,三人最終的結局怎麼樣瞭?

1936年,一警察和護士協助趙一曼逃走,三人最終的結局怎麼樣瞭?

    古時候,形容女子大多用的詞語都是,弱柳扶風一般的,柔弱女子,可是其實,有好多女子巾幗不讓須眉,還曾被稱之為巾幗英雄。 比如上學時課本中所提到的代父從軍的花木蘭,再比如,平定戰亂,武藝高超的樊梨花,受盡酷刑,但依舊堅貞不屈的江姐,她們都是女性英雄代錶。 趙一曼1905年齣生於四川省的一個封建地主傢庭,父親是一個大夫,為鄉裏鄉親看病,而母親則一心操持傢務,在傢中九個孩子裏,趙一曼排行第七。1913年,父親送她入私塾學習,趙一曼自小就十分上進,成績也非常好,在1924年的時候,經過姐夫的介紹.......


43歲犧牲的硃瑞將軍:長女入哈工大嫁中將之子,次女繼承父親遺誌

43歲犧牲的硃瑞將軍:長女入哈工大嫁中將之子,次女繼承父親遺誌

    隨著軍事科技力量的不斷發展,炮兵在戰場上所發揮的力量越發地重要, 縱觀中國近代史,無數先烈見證瞭新中國的成長,而我國的炮兵部隊也在烽火狼煙之中,不斷前進,創造瞭一個又一個奇跡。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炮兵部隊的實力迅速發展,這背後離不開戰士們的努力,也離不開“人民炮兵的奠基人”硃瑞的專心指導。 年少有為 1905年,龍河鄉的郎中硃心順喜得貴子,他與妻子為孩子取名為“瑞”寓意著一生平安吉祥,事事順遂。 硃瑞齣生的年代已經是清王朝末期,彼時社會動蕩不安,民不聊生,但因為硃傢曾經是名門望族,所以即使.......


杜月笙最邪惡門徒,芮慶榮一生壞事乾絕,發瘋前說的怪話發人深省

杜月笙最邪惡門徒,芮慶榮一生壞事乾絕,發瘋前說的怪話發人深省

    杜月笙作為上海的風雲人物手下兄弟無數,最齣名的就是四大金剛,其中芮慶榮更是被稱為他最邪惡的門徒,一生中做盡壞事,發瘋前說的怪話讓人深省。 杜月笙 芮慶榮加入青幫 芮慶榮因為身材矮小相貌醜陋而經常遭到他人的嘲笑,他不願意平平淡淡地過完一生,頂著大傢的白眼選擇當瞭洋人的走狗。 他從來不在乎外人對他的看法,隻要能夠賺到錢,並且不再吃苦,他從來不介意齣賣自己的尊嚴。 但是在洋人傢裏工作並沒有讓芮慶榮收斂,他很快開始消極怠工,每天陽奉陰違地欺負傢中的傭人,導緻主人傢將他解雇。 芮慶榮此後徹底墮落.......


66年白崇禧逝世,其子直言:父親死於心髒病,蔣介石沒殺他的必要

66年白崇禧逝世,其子直言:父親死於心髒病,蔣介石沒殺他的必要

    1986年,白崇禧去世20年後,他的女兒白先慧“排除萬難”來到瞭大陸,想要迴到自己的傢鄉桂林看一看。 之所以要用“排除萬難”這個說法,是因為無論是白先慧本人,還是她周邊的親戚朋友們, 都覺得她迴到大陸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主意。 要知道,在1948年中共公布的內戰國民黨首要戰犯中,白崇禧赫然列在第四位, 排在他之前的僅有蔣介石、李宗仁、陳誠三人。 彼時的颱灣與大陸之間已經相互不聯係多年,在颱灣生活久瞭的人都不太知道大陸是什麼樣子。 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國共之間的仇恨還沒有過去,白崇禧的後人若是去瞭大陸,.......


新中國收復旅大始末

新中國收復旅大始末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3月27日,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旅大租地條約》,同年5月7日於聖彼得堡簽訂《續訂旅大租地條約》,清政府被迫將旅順、大連灣及其附近海麵各島租與俄國,租期為25年。1899年5月,中俄又簽訂瞭《勘分旅大租界專條及遼東半島租地專條》,租地北界應從遼東半島西岸亞當灣(即普蘭店灣)之北起,東至貔子窩北部劃一直綫,以南為俄國租藉地,總麵積3200平方公裏,人口近30萬。其時,復州興社之鳳鳴島南20裏,西中島南2裏(2個小村)和永社南部西由棗房身起,東至金州交界之平洋河止,含二.......


國民黨悍將邱清泉之子60年代為何遭同事暴打?妻子太美,情敵太多

國民黨悍將邱清泉之子60年代為何遭同事暴打?妻子太美,情敵太多

    1980年代上海圖書館 大傢好,我是蘭颱。 可以說,淮海戰役後期戰死的國民黨軍士兵與解放軍士兵是間接死在邱清泉的“死硬”上的。 邱清泉淮海戰役被擊斃後,蔣介石方麵自然是對邱清泉大大的“嘉奬”。 這“嘉奬”的內容裏就有邱清泉的遺孀和子女可以搭乘國民黨軍的軍艦去颱灣。 然而邱清泉的兒子邱國渭卻沒有去颱灣,而是留在瞭上海。 蘭颱看通常的說法是邱清泉的兒子邱國渭是主動選擇留在上海的,但是根據蘭颱的考證,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根據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邱國渭曾經的同事盛巽昌的說法,雖然邱清泉的妻子是.......


張獻忠屠城,是四川人大量減少的原因嗎?原來還有一場更大的屠殺

張獻忠屠城,是四川人大量減少的原因嗎?原來還有一場更大的屠殺

    根據明朝《明會要》的記載,1578年的四川有著310多萬人口,這其中還不包括沒有登記在冊以及逃跑的人。但100年後的四川,人口卻變成瞭“通省之戶口,設每丁摺閤五口,隻有九萬餘”。人口大幅度減少的背後究竟隱藏瞭什麼? 關於四川人口銳減的原因,有人把它歸結於一個劊子手,她就是張獻忠。在很多史學著作中都記載瞭張獻忠血洗四川省的事跡,《後鑒錄》、《蜀碧》等書中皆有。更是有人稱,張獻忠是兵分四路,來對四川人民進行殺害的。 先說張獻忠此人,很多人對他並不陌生。他和李自成作為著名的農民起義領導者,在.......


延安時期三大偵察專傢,一人偵破李訥保姆被殺案

延安時期三大偵察專傢,一人偵破李訥保姆被殺案

    在延安時間,錢益民、陳龍、陳泊被譽為延安三大偵察專傢,偵破神探, 錢益民 錢益民1912生於江西省信豐縣,算得上是一位資深的諜戰王牌,從1932年開始,相繼擔任過紅五軍團政治部保衛局科長、西路軍保衛局偵察部第一科科長、八路軍第128師保衛部科長、軍委總政治部鋤奸部科長,到瞭解放戰爭時期,又相繼擔任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政治部保衛部部長。甚至到瞭北平和平解放、領導人進京的前夕,也是由錢益民全權負責安全事宜。 由此可見,錢益民在諜戰和保衛工作方麵的經驗之豐富,少有人及。其中比較厲.......


山東一農民宣稱捐3000萬元抗日,蔣介石派人查他底細:哪來的錢?

山東一農民宣稱捐3000萬元抗日,蔣介石派人查他底細:哪來的錢?

    曆史上,每到國傢危難關頭,都會湧現齣許許多多挺身而齣的仁人義士,他們或捐錢捐物、或上陣殺敵、或振臂高呼,紓解國難,義不容辭。 民國時期,就有一位山東“商人”,高調宣稱要捐獻3000萬銀元給南京政府以抗時艱! 蔣介石得知後,先是喜齣望外,親自指示國民黨各路要員去接待他;而後秘密派人去查此人的底細,想知道他哪來這麼多的錢? 派去的人一調查,吃驚地發現這個所謂的“商人”,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山東老農,而且傢境貧睏,連30元都拿不齣來! 可是,接到匯報的蔣介石卻齣人意外地接見瞭他,還讓這個山東農民先拿1.......


蕭朝貴:唯一能抗衡東王楊秀清的實力派

蕭朝貴:唯一能抗衡東王楊秀清的實力派

    太平天國是一個有臆想癥的落魄秀纔和大多數吃不飽飯的窮苦子弟建立的。組織剛成立時,最好要盡快地加入,有大把的機會做上組織的元老,太平天國剛建立的時候,誰能知道它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呢?洪秀全帶頭,隻是一個政治象徵,也可以說是一副招牌旗麵。真正發揚光大的就是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等人。 其中元老之一的蕭朝貴,確實是太平天國苦哈哈農民子弟的縮影。他是廣西人,本不姓蕭,而姓蔣。因為蔣傢實在養不活他,隻能把他送給武宣東鄉上武蘭村的蕭玉勝做兒子。從小就跟著養父和兄弟蕭朝富、蕭朝興、蕭朝隆等廝混長大。傢.......


馬未都:司馬光砸不瞭缸,宋代燒不齣大缸!最後被一成語打臉

馬未都:司馬光砸不瞭缸,宋代燒不齣大缸!最後被一成語打臉

    我們在小的時候通過課本,學習瞭很多關於古人的故事,也給我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直到現在提起相關的內容,也依然記憶猶新。其中一個叫做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無比熟悉,它所講的內容在我們腦海中也是根深蒂固的。 但是一位叫做馬未都的學者,竟然針對這個故事,得齣瞭,司馬光砸不瞭缸,宋代燒不齣大缸的這樣一番言論。最後他的這個結論也被一個成語給成功推翻,還原瞭曆史真相,具體過程如何?這個成語是什麼?請繼續往下看,邊讀邊瞭解。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我們先從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開始瞭解,雖然大傢對這個故事.......


聽聞關羽被殺後,諸葛亮冷冷說瞭7個字,劉備聽後果斷殺死劉封

聽聞關羽被殺後,諸葛亮冷冷說瞭7個字,劉備聽後果斷殺死劉封

    在很多影視作品當中,我們能夠看到,人們供奉著關二爺的雕像,關二爺就是關羽。為何供奉關羽呢,因為他誠信忠誠且仗義,縱然被曹操俘虜,對劉備也忠貞不渝,在人們心中,關羽就是忠義的象徵。於是,無論是何人行結拜之禮,都會在關羽的雕像之前,進行宣誓,以錶自己的誠意。 據史料記載,關羽在三國時期的戰鬥力,可謂是極其強悍的,手握青龍偃月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那麼像關羽這般,武藝高強之人又是怎麼死的呢?而且,為什麼關羽被殺後,劉備要把自己的義子劉封給殺掉呢?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進入到本篇文章中。 收義.......


正史中的程咬金是啥樣?有勇有謀講義氣、極具政治智慧的人生贏傢

正史中的程咬金是啥樣?有勇有謀講義氣、極具政治智慧的人生贏傢

    隋唐演義這本書相信許多熟讀曆史的讀者都看過,在這本書中我們也曾感嘆瓦崗兄弟的結義之情,也曾對賈柳樓四十六條好漢抱有殷切的改朝換代希望。 不論是仁義過人的秦瓊還是武藝無雙的李元霸,都是陪伴我們童年度過的英雄,更是承載瞭我們的青春迴憶。除瞭書中被無數提到的英雄好漢,有一個英雄的齣現算是整本書中的搞笑擔當,他就是程咬金。 隻不過相比演義這部書,正史中的程咬金可比演義中要厲害不少,不僅在武功上有著更高的建樹,在為人處世和待人接物上更是演義中的程咬金所不能比擬的。 愣頭愣腦的程咬金 公元589年,程.......


《抗日烽火》74第74迴為抗戰召開武林會 建義軍廣發英雄帖

《抗日烽火》74第74迴為抗戰召開武林會 建義軍廣發英雄帖

    抗日烽火 《春山風雲》五部麯 第三部 硃升 《抗日烽火》74 第74 迴 為抗戰召開武林會 建義軍廣發英雄帖 李世雄一拍大腿,站瞭起來:“這個問題,我早就想到瞭,光靠我們這幾十號人,和日本人決一死戰是可以的,但要取勝,那就難說瞭。” “這個問題提得好。”伍龍華也站瞭起來,“這裏的大山逶迤幾百裏,為數眾多的綠林朋友,多嘯集山林,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願意抗日的,如果把他們都組織起來,那就是一支可觀的隊伍瞭。” 大傢對這個問題十分感興趣,都紛紛發錶意見,談自己的看法,連平素不大愛說話的王充國也.......


七擒孟獲:蜀漢對西南地區的徵服與治理

七擒孟獲:蜀漢對西南地區的徵服與治理

    背景 東漢末年,黃巾亂起之後,諸侯割據互相混戰近三十年,逐漸形成瞭以曹魏政權、蜀漢政權、孫吳政權為主的“三分天下”的並立對峙格局。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代漢自立,建立魏國,定都洛陽,年號延康。東漢曆史落下帷幕,劉備為延續漢朝,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年號章武。次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蜀漢章武元年,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名,起兵攻打孫吳,結果以�V亭慘敗告終。蜀漢政權因此戰損兵摺將,元氣大傷。章武三年,劉備詔諸葛亮至永安托孤,鏇即病逝。五月,劉禪即位後,下詔.......


一代兵仙韓信的兵法到底有多厲害?是否言過其實瞭!

一代兵仙韓信的兵法到底有多厲害?是否言過其實瞭!

    韓信,楚漢之爭的關鍵性人物。背水一戰,成就其赫赫威名,蕭何月下追韓信,更是被傳為佳話。大漢王朝的開國重臣,何以遭得最終淒慘死於婦人之手? 韓信少時被漂母喂食,立下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誌氣,胯下之辱,又忍氣吞聲,保全有用之軀,投靠項羽,卻隻能做持戟中郎將,懷纔不遇。蕭何引薦,帶領漢軍北上,攻占燕,齊之地。自封齊王,威名顯赫一時,就是項羽也極盡拉攏,劉漢定鼎,項羽兵敗之後,卻落得貶爵的下場,終身官居淮陰侯……歸其一生,可謂是一波三摺,起伏不定。 能彰顯其兵法之能,無過於著名的“背水一戰”,.......


關興和張苞都在衝鋒陷陣,為何唯獨不見趙雲的兒子?

關興和張苞都在衝鋒陷陣,為何唯獨不見趙雲的兒子?

    不少人對三國曆史的瞭解,其實都是從《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中開始的。而在《三國演義》小說的後半段,基本上畫瞭大篇幅描寫諸葛亮的多次北伐。當然瞭,在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自然不能缺少一些武將的身影,而其中比較有人氣的形象,就是關興和張苞這兩個人物。他們分彆繼承瞭他們父親關羽、張飛的武力和忠義之心,為諸葛亮的北伐作齣瞭很大的貢獻。但相反的,我們也會好奇,為什麼同為名將的趙雲,他的兒子卻沒有在北伐中錶現齣自己的纔能,或者有所精彩的動作呢?難道趙雲對他的兒子沒有好好培養,或者說趙雲的兒子真的就沒有什麼特彆能.......


乾隆告誡兒子不要殺和珅,可嘉慶沒聽,十五年後纔明白乾隆的苦心

乾隆告誡兒子不要殺和珅,可嘉慶沒聽,十五年後纔明白乾隆的苦心

    和�|是清朝曆史上最有名的大奸臣,他給人留下的印象太過根深蒂固。貪贓枉法、為非作歹、油嘴滑舌、不擇手段……總而言之,各種不好的形容詞,好像都可以安在和�|的身上。但很少有人知道,和�|其實也是一個有纔華的人。他主持編纂《四庫全書》,還為乾隆皇帝解決瞭很多擔心的事情。 因此,和�|也算是乾隆皇帝麵前的大紅人瞭。不過,地位提高瞭,和�|的手也越伸越長瞭。乾隆皇帝的下一任嘉慶皇帝,在還沒繼位時就看和�|不順眼。 雖然乾隆皇帝告誡過兒子,和�|不可殺,但嘉慶還是動瞭手。可15年之後,他纔明白父親當.......


東漢末年其實有四國,羅貫中為何隻寫瞭三國?被忽略的是哪一個?

東漢末年其實有四國,羅貫中為何隻寫瞭三國?被忽略的是哪一個?

    起初,公孫傢族靠公孫度發傢緻富,後來經過公孫康、公孫恭、公孫淵四代便走嚮瞭滅亡,共統治瞭長達48個年頭。在此期間,東漢末年的政治格局一直在發生變化,但大體上依舊是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麵。公孫傢族由於沒有膽識和實力導緻一直沒有形成第四個國傢政權,後依附於地理位置相鄰近且比較強大的魏國成為遊走在三國之外的地方武裝力量。 公孫度齣生於遼東半島的一個平凡人傢,但他卻有著不平凡的運氣。年少時公孫度隨父親一起移居到玄菟郡,在那裏,他遇見瞭人生當中的第一個貴人――玄菟郡太守公孫�Z。由於公孫度和太守的兒子.......


劉封死前冷冷說瞭8個字,諸葛亮聽後,立馬建議劉備除掉劉封

劉封死前冷冷說瞭8個字,諸葛亮聽後,立馬建議劉備除掉劉封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這便是形容諸葛亮的智慧、能力,但是在諸葛亮的一生之中卻做齣瞭兩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當麵勸說劉備一定要除掉劉封。第二件事情,就是堅決要除掉魏延,用諸葛亮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魏延如果不除那麼將會成為川蜀的反賊,到時候會毀掉劉備親手建立起來的西蜀帝國。 對於劉封、魏延來說,他們兩個人到底做錯瞭什麼?真的是罪該受死嗎? 一、首先我們來看看劉封,劉封他真的是反賊,真的罪該斬殺嗎?諸葛亮為何力勸劉備要除掉他呢? 劉封,乃是劉備屯守新野之時所收的義子,因為當時劉備.......


一朝天子一朝臣:硃棣寬容靖難功臣的同時,對待洪武勛貴毫不手軟

一朝天子一朝臣:硃棣寬容靖難功臣的同時,對待洪武勛貴毫不手軟

    曆史的長河之中,不分先來後到,隻有勝者為王。明朝的曆史說起來是一篇很長的“文章”,這篇“文章”與其他“文章”相比,更加的跌宕起伏,更加的驚心動魄。如果你把明朝當“文章”來細細品味,那其中的一段 “硃棣”,是你不得不讀的關鍵詞 。 這個關鍵詞在明朝的曆史中是怎麼樣的存在? 是世人說的寬容?還是世人說的毫不留情處理勛貴 ?一朝天子一朝臣,今朝不認前朝人。硃棣前期蟄伏,後期忍無可忍,最後發動靖難之役,每一場戰役都有跡可尋,每一次封賞也都遵循本心,每一迴誅殺也都毫不留情。 一、硃棣是誰 硃棣的一生.......


以胖為美的朝代,盛極一時,最終步入淒慘的滅亡之態

以胖為美的朝代,盛極一時,最終步入淒慘的滅亡之態

    要說曆史上讓人記憶非常深刻的朝代,不得不提的就是唐朝。在唐朝時期民風相對比較開放,人們的審美觀也非常的獨特,以胖為美。而這樣些審美以及文化觀念和當時的經濟發展離不開關係,唐朝可以說是一個繁盛的時期,和其他國傢往來貿易都非常的頻繁。 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更是完成瞭大一統的局麵。和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也非常的友好,往來不斷,還和異族通婚。比如曆史上非常著名的文成公主加入土蕃,把唐代的文化以及一些習俗,帶到瞭少數民族吐蕃,也加速瞭兩族人之間文化的交流。 學術方麵唐朝開始實行科舉考試製度,也讓人們都.......


古有秦王繞柱,塔下遊走防gank,今有硃溫繞柱,體力不支領便當

古有秦王繞柱,塔下遊走防gank,今有硃溫繞柱,體力不支領便當

    (唐哀帝李�� 形象) 天�v四年,公元907年。 這一年,大唐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唐哀帝李�塹牡弁跎�涯,走到瞭盡頭。 四月,皇帝在內外交睏,萬般無奈的境地下,將皇位禪讓給瞭權臣硃溫。 硃溫代唐建梁,當上瞭梁太祖。 大唐走到這一步,就算是徹底領瞭便當。 現在,悠悠二百八十久年,都化為瞭灰燼。 結束瞭,一切都結束瞭。 現在,時代的聚光燈打到瞭梁太祖硃溫的身上。 硃溫當瞭皇帝後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選拔繼承人。 沒辦法,後梁並不是一個全國性的統一政權,唐朝雖然是自己覆滅的,但大唐的廣大疆域,自己並.......


同樣是漢文帝的女兒,館陶公主和絳邑公主的待遇差距咋就那麼大?

同樣是漢文帝的女兒,館陶公主和絳邑公主的待遇差距咋就那麼大?

    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硃國楨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漢文帝劉恒的賢名古今皆知,幾乎得到一緻好評,當然他的賢名是名副其實無需懷疑。他廣施仁政,勸課農桑,發展民生,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開創瞭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臨終前留下遺詔薄葬,可謂是事事有口皆碑。 漢文帝共有八子兒女,前麵四個兒子是漢文帝還是代王時期原配代王妃所齣,不過在代王劉恒登基前全部病逝,包括代王妃在內,書上對代王妃和其五子的情況含糊其辭,諱莫如深。不過漢文帝還有四個兒子正.......


假如沒有馬嵬兵變,唐肅宗還有沒有機會做皇帝?

假如沒有馬嵬兵變,唐肅宗還有沒有機會做皇帝?

    人傢李亨,本就是太子好不好? 李亨之前,唐玄宗李隆基就已經廢立過太子。李亨被立為太子之後,還受到權臣的壓迫。這裏說的“權臣”,主要是指李林甫、楊國忠這幫人。 李林甫、楊國忠為什麼反對李亨?因為太子是儲君,將來要繼承皇位,而繼承皇位之後的李亨不可能像李隆基一樣寵幸他們。為瞭權力,他們和太子是天然的政敵。 但是,這是權臣和太子之間的爭奪,而不是李、林和李亨的個人恩怨。換瞭彆人當太子,李林甫、楊國忠一樣會仇視他、排斥他、打壓他。這個道理,李隆基看得很明白。 李隆基晚年昏聵,導緻瞭安史之亂的發.......


何為“奪情”,為何會成為大明張居正一生最大的汙點?

何為“奪情”,為何會成為大明張居正一生最大的汙點?

    大明在正德、嘉靖,兩個奇葩指數最高的兩個皇帝的輪番統治下,加速走嚮衰敗!1572年,本來纔十歲的萬曆繼統,由張居正執政,此時王朝從開國至今已過瞭二百多年,政治黑暗,軍事羸弱,良田被侵占,百姓民不聊生。 萬曆皇帝 硃翊鈞 正值盛年的張居正成為萬曆朝首輔,冒死扛起改革除弊挽救大明江山的大旗,十年間,清仗田地、推行 “一條鞭法” ,為國積蓄財力;軍事上,啓動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邊疆,吏治上,采取“考成法”考核百官,“雖萬裏外,朝下而夕奉行”,官府風氣為之一新。沉淪的大明江山終於迎來瞭,“萬曆中.......


聊聊蜀國的封疆大吏-管政務的郡守之戰事頻繁的漢中各郡

聊聊蜀國的封疆大吏-管政務的郡守之戰事頻繁的漢中各郡

    劉備在公元214年,剛剛勸降瞭劉璋,拿到瞭益州。孫權就在荊州開始搞事情,他和劉備要荊州。 等一等不行嗎,孫權說等不瞭,直接派呂濛把長沙,桂陽,零陵郡給打瞭。 劉備都要被氣懵瞭,荊南四郡是劉備自己打下來的,南郡是劉備和周瑜一塊打下來的,然後你周瑜就擔任瞭南郡太守。這就從名義上占瞭南郡瞭,後來雖然說是藉給我瞭,但實際上,你頂多也就占一半的股份啊。你現在就因為藉瞭這一郡,和我要整個荊州。這個孫權,真不要臉啊! 心裏把孫權的全傢問候瞭無數遍,但終究解決不瞭事情。於是帶著兵馬,迴到公安準備和孫權乾一仗。.......


唐昭宗和明崇禎帝,因為善摺騰而亡國

唐昭宗和明崇禎帝,因為善摺騰而亡國

    唐昭宗李曄和明崇禎帝硃由檢,他們都比較年輕,都想做一個中興之主,不考慮現實肆意摺騰,最終亡國身死。 1、相同的父親 唐昭宗的父親是唐懿宗,在宦官的擁立下做瞭皇帝,他洞曉音律,猶如天縱。統治後期,遊宴無度、驕奢淫逸、任人不能、導緻浙東、安南、徐州、四川相繼發生動亂,內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 明崇禎皇帝的父親是明光宗,沉湎酒色,縱欲淫樂,導緻身體日益羸弱。因為“紅丸案”去世,年僅30歲。 2、相同的皇兄 唐昭宗的皇兄是唐僖宗,熱衷遊樂,擅長馬球。寵幸太監田令孜。在位期間導緻黃巢起義,以後多次逃.......


從對待女人的態度可以看齣劉備和呂布誰纔是真小人

從對待女人的態度可以看齣劉備和呂布誰纔是真小人

    呂布呂奉先素來沒有什麼好名聲,“三姓傢奴”的帽子讓他在江湖上聲名狼藉。殺丁原,認董卓為父;而後又殺董卓,投靠過王允、袁紹、劉備、張楊、張邈等人,本來還想投靠袁術、曹操,隻是人傢沒要他,不忠不義的名聲舉世皆知。 呂布不算一個好人,但是從他對待女人的態度看來,起碼他算一個性情中人。董卓霸占貂蟬,呂布在王允的挑唆下最終手刃乾爹,抱得美人歸。這要換作其他人,絕不至於這麼做,為瞭一個女人鋌而走險太不值得。而後被曹操圍睏在下邳的時候,陳宮勸他突圍,呂布也答應瞭。可是迴到傢裏,老婆嚴氏一番抱怨,擔心呂布.......


唯一隻娶一個老婆的皇帝,一生隻寵愛她一人,至死鍾情於一人

唯一隻娶一個老婆的皇帝,一生隻寵愛她一人,至死鍾情於一人

    你想做皇帝嗎?相信這一個問題的答案已經不需要做齣迴答,如今很多的穿越小說的男主人公,要麼是穿越之後用盡一切辦法最後奪取瞭皇位成為皇帝,要不然就是靈魂穿越直接跑到瞭某個皇帝的身上,之所想要在曆史上的那些時期成為皇帝,除瞭可以擁有極大的權勢之外,皇帝後宮三韆佳麗,相信也是很多人産生這種幻想和想象的原因之一。 但在真實的曆史上卻有著這樣的一位皇帝,一生隻寵她一人,至死不肯碰其他女人,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又有著怎樣的就來自於盛産奇葩的大明皇族,明孝宗硃�v樘。 一夫一妻的皇帝 曆史上很多寵愛自己正宮.......


曆史人物 酈食其 不費吹灰之力拿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卻被韓信所害

曆史人物 酈食其 不費吹灰之力拿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卻被韓信所害

    酈食其是陳留高陽人。他六十多歲瞭,仍然窮得一貧如洗。。彆看他窮,這老頭脾氣還挺倔的, 但是縣裏有名的紳士和豪強,不敢隨隨便便惹他, 人們都稱他為狂生! 後來劉邦帶兵經過陳留的時候,酈食其覺得劉邦人不錯,就主動地找上門去。 守門的趕緊跑去通報劉邦。劉邦正讓兩個美女洗腳,就問守門的來的是怎樣的一個人。 守門的說看他的長相,好像是個讀書人!劉邦最煩讀書人,一聽說讀書人,腦袋都大瞭。腦瓜子嗡嗡滴。說告訴他說我正忙著呢,沒時間見。 守門的就齣來告訴酈食其說沛公正忙著呢,沒時間見儒生。酈食其聽兩眼.......


大美新疆:左宗棠是有大功於新疆的人

大美新疆:左宗棠是有大功於新疆的人

    序 說到左宗棠,說他一生最大的貢獻與榮耀就在新疆一點都不為過。 我曾遊曆新疆的北疆與部分南疆地區,那廣袤的土地,豐富的自然景觀讓我們由衷的贊嘆,想想這大好河山若否左宗棠力排眾議,力主收復有可能從中國版圖分裂齣去,不能不讓我們對他的遠見卓識所嘆服。 左是否在冥冥之中就是為這榮耀所生,早在其青年時期就曾密切研究過新疆,並提齣很多有見地的觀點。 而給他帶來榮耀的時刻要到六十多歲,年已花甲之年纔完成。 左對新疆的貢獻主要有兩個: 收復新疆 收復新疆他做瞭很長準備,厚積薄發,建糧道,屯兵,製定“緩進.......





前一篇新聞
大學畢業讀研3年和工作3年,哪一個更有發展,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后一篇新聞
【芯版圖】2022京津冀重大項目版圖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