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8:33:45 PM
近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我國居民中長期貸款淨減少459億元,為2007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首次下降。
與三年前,也就是2019年相比,居民中長期貸款1、2月份閤計少增2230億元。
要知道,這可是各地為保房地産行業穩定,利好頻齣情況下的數據。
由此我們可以得齣結論,不管房地産大V們營造齣的氛圍如何熱烈,冰冷的數據是不會說謊的,居民購房意願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急劇降溫。
1、地方的難題
北京加快房貸審批、廣東放寬首付比例、蘇州下調房貸利率、鄭州重啓貨幣化棚改,一綫城市、新一綫城市,都在為穩定房地産市場,想盡辦法。
結果呢?
今年前兩個月,江蘇省商品房銷售麵積同比下降25.73%,浙江省商品房銷售麵積同比下降38.43%,廣東省商品房銷售麵積同比下降27.89%。
這可是全國最富庶的東南沿海啊。
作為經濟引擎的長三角、珠三角尚且如此,其他二、三綫城市的樓市,怎麼可能有起色?
為什麼老百姓不買賬?
因為居民財務杠杆,已經加不動瞭。
你跟他說,現在買房首付低、利率閤適、辦理方便快捷,他也加不動瞭。
你跟他說,房價永遠漲,再不買以後都買不起。他們已經磕不齣更多的錢來瞭。
對絕大多數工薪族來說,房價已經高不可及,不管以後再怎麼漲,他們也隻能麻木地看著房價,望樓興嘆。
這種前提下,就算地方上有心想救樓市,也要救得起來纔行。
更何況,這幾年的疫情,國傢經濟雙循環,又要以內循環為主。
如果老百姓的六個錢包都掏空瞭,手裏的資金再被房貸按住,那還拿什麼循環。
居民消費帶不起來,市場經濟成瞭無源之水,遠比房價下跌更可怕。
2、開發商的睏境
從房地産開發商的角度看,更加不樂觀。
今年前兩個月,全國商品房均價9845元每平米,同比下降10.7%,是自2008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而與此同時,全國商品房待售麵積卻達到瞭5.7億平米,比2021年末增加6003萬平米。全國住宅待售麵積2.84億平方米,不但超過去年同期,還創下瞭近四年來的新高。
需求萎靡,庫存高企,接下來的市場價格會怎麼走?不需要懂什麼經濟學也應該能明白瞭吧。
現實的數據,更加慘烈。
從量上看,今年前兩個月,萬科銷售麵積同比下降41%,保利銷售麵積同比下降20%,融創銷售麵積同比下降14%。
從價上看,今年前兩個月,萬科銷售均價同比下降5%,銷售額同比下降44%;保利銷售均價同比下降13%,銷售額同比下降30%;融創銷售均價同比下降14%,銷售額同比下降27%。
布局全國的頭部房地産公司尚且如此,地方上的腰部房企,日子恐怕隻會更加艱難。
脫離瞭居民收入的高房價,就仿佛虛幻的空中樓閣,不接地氣。
唯有房價不斷下跌,直到與當地老百姓的工資收入相匹配,纔能真正得到支撐。
這就是房地産行業注定的價值迴歸之路。
綜上
2022年,注定是轉變的關鍵之年。
房價目前依然高懸,但是人們對房地産市場的預期已經默默發生瞭轉變。
認知的拐點必然會早於價格的拐點,樓市的價值迴歸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濛眼狂奔瞭二十多年的房地産行業,陣痛已經不可避免;但這對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這些年房價的持續飆升,帶來瞭什麼進步和文明麼?沒有。
帶來的,隻有植入人心的一個畸形觀點:乾什麼都不如炒房子。
隻有企業、民眾、人力、資金的關注點從房地産身上移開,我們的科技纔能創新、文化纔能繁榮、民生纔能得到保障、百姓纔能看到希望。
我是仁義禮智投,國有商業銀行總行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有關投資方麵的問題歡迎大傢相互探討交流。碼字不易,各位老鐵都看到這瞭,不妨點個贊再走吧。PS:我不是什麼小編,如果嫌ID太長,一定要起個昵稱的話,就叫我投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