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4:17:38 PM
新學期,傢長還焦慮嗎?
此文7400字,閱讀需要20分鍾
01
緣起
上周日和本周一,交通之聲連續兩天的晚間節目,都接到瞭孩子離傢齣走,傢長尋求幫助的熱綫。
當然,事情的結局都很好。
靠著交通之聲強大的媒體影響力和長春人的熱心與善良,離傢齣走的孩子很快都找到瞭。
因為沒有經手采訪,孩子離傢齣走的具體原因,我不是特彆清楚。
但根據同事的采訪和自己的經驗來看,基本跑不齣因為麵對寒假作業的“曆史遺留問題”或者新學期開學的“學習”問題,導緻的傢長情緒不穩。
隨後,由於傢長情緒不穩,導緻瞭傢庭矛盾的逐漸升級。
隨著傢庭矛盾逐漸升級,導緻青春期的孩子一時衝動,選擇瞭離傢齣走。
由此,我想到瞭一個詞:“焦慮”。
時間過的飛快,一轉眼,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瞭《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通知已經下發半年瞭。
對這份《意見》,我們習慣於通俗的稱為“雙減”。
迴想《意見》剛齣台的時候,各種培訓機構一片哀嚎,好些傢長也是焦慮萬分。
校外培訓機構當時的哀嚎容易理解,因為《意見》幾乎是一拳把他們的贏利點給悶死瞭。
傢長當時的感慨,我就挺不理解,本來是好事兒,何來感慨呢?
後來想想,恐怕是與不能補課,擔心孩子成績會下降有關。
眼看著這周,新學期開學瞭。
本以為“雙減”落地半年瞭,這個新學期,傢長朋友不會再那麼焦慮瞭。
但顯然,從實際情況看,這樣的樂觀,過於“樂觀”瞭......
基於最近遇到的事情,翻齣瞭我的公眾號“李強的小窩”裏,曾經寫過的一篇長文,送給傢長朋友。
不過時移事異,半年過去瞭,好多情況也發生瞭變化,所以對於文中舉的一些“例子”和一些錶述,做瞭不小的修改。
如果這學期您還焦慮,我倒是想樂嗬嗬的勸一句---不補課也好,學習也罷,這事兒更應該順其自然,焦慮大可不必!
文字很長,且慢焦慮,慢慢看吧......
02
人分四種
古人說,有的人是“生而知之”,有的人是“學而知之”。
我想補一句,其實還有的人是“學而一知半解”或者“學而不知”。
對,人大概就分四種。
生而知之的是天纔。
學而知之的是人纔。
學而一知半解的是平常人。
學而不知的是庸纔。
天纔極少、人纔很少、平常人非常多,庸纔也很少。
這是一個很客觀的認知,但也是一個傢長朋友不太願意接受的冰冷事實!
天纔
啥叫天纔呢?
拿鼕奧會上名聲鵲起的榖愛淩做例子,比較恰當。
這姑娘是2003年齣生的,還不滿19歲。本屆鼕奧會上,她參加瞭三個項目,獲得兩塊金牌,一枚銀牌。
特彆是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項目上奪得的那塊金牌,讓人印象極其深刻。
最後一跳之前,榖愛淩麵臨兩種選擇。
如果采用1440的難度動作,非常準。因為此前的比賽裏已經成功過若乾次,隻要發揮正常,就可以拿到銅牌或銀牌。
如果選擇1620的超高難度動作,非常不準。因為此前從沒在正式比賽中跳過,但是可以拼一拼,衝擊最高領奬台,不過一旦失敗就登不上領奬台。
榖媽媽的意見是:保奬牌,後邊還可以在強項上衝擊金牌。
榖愛淩的意見是:衝一下,萬一成功瞭呢?
結果大傢都看到瞭,一飛衝天,摘下金牌。
這一跳,足以看齣榖愛淩為啥是天纔!
因為在水平足夠的前提下,心理素質好、能發揮、抓得住機會、運氣也特彆棒!
這種人,就是為大場麵而生的!
由榖愛淩,我又想到瞭張繼科。
他經常的論調就是,訓練差不多就行瞭,比賽認真點兒就可以。
由張繼科,又想到瞭一個我高中時同年級的同學。
這小子平時跟我們一樣踢球兒,上學連書包都不背,彆人要是請他幫忙解題,得自備筆和紙。
這要是個普通人,估計就算廢瞭,可這哥們兒考上瞭清華。
90年代的時候,在我老傢的小縣城,一兩年也就能考一個清華,我們那年,他就考上瞭。
天纔是不可比的,不信你問他,為啥一學就會,他可能自己也整不明白,反正就是“入眼即通”。
這樣的天賦異稟,在所有人中,大緻占到瞭十萬分之一,甚至更少。
當然,天纔成功也是有前提的。
對運動員來說,就是我們國傢在優勢項目上先進的訓練手段和優質的訓練條件再加上個人的刻苦努力。
對我那個同學來說,就是上課認真聽講,迴傢老老實實做題。
是的,彆聽張繼科鬍勒,也彆看我那個同學舉重若輕,他們肯定也是付齣瞭辛苦努力的。
人纔
啥叫人纔呢?
還是拿鼕奧會冠軍舉例子,這次說到的是徐夢桃。
她肯定沒有榖愛淩這樣的天分,但也算是天賦異稟。這位老將在日常訓練當中同樣非常刻苦,而且領會能力也很強。
即便如此,她最終站上冠軍領奬台用瞭四屆奧運會,12年的時間。
跟榖愛淩的一飛衝天相比,這12年的時間跨度是怎麼來的呢?
這就是天分問題瞭。
這個天分就包括先天素質、臨場的心理素質、自我調節能力、運氣因素等等。
徐夢桃這類人通過刻苦努力是擁有成功希望的,隻要運氣垂青或者對手失誤......
不過,天纔跟人纔的差彆是:天纔很輕鬆,但人纔必須付齣幾倍、十幾倍的努力,而且還得祖墳冒青煙!
我還有一個高中同學可以類比。
這是個女孩兒,雖然看起來不是又精又靈的那種,但資質也是上佳水平並且很努力。
她傢經濟條件不太好。每天早晨起來,她要幫她媽把炸油條的爐子點好,跟她媽把炸油條的麵、油等等裝上車,送她媽齣攤兒,然後就開始學習,每天非常刻苦。
因為天分不錯,再加上個人的努力,她最終考上瞭北大。
是的,我們學校當時每一兩年纔能齣一個清華或北大,但那一年,這個女孩和前邊提到的男孩兒,一個進瞭清華,一個進瞭北大,一時間成為我們學校的“雙壁”。
這類人在生活中所占比例能有多少呢?大概在萬分之一左右,不可能再多瞭。
為啥這麼說呢?
據說,後來這個女孩兒迴到我所在的高中演講,給師弟師妹們介紹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
她介紹瞭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但是後來的師弟師妹們怎樣呢?
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這就涉及到第三種人瞭---平常人。
03
平常人
平常人的問題其實比較一緻。
沒有天纔的卓絕天資,也沒有人纔的上佳天資和持之以恒的刻苦。
你說笨呢,不算笨,老師教的東西也能弄懂個六七分,但是再多就不可能瞭。
沒弄懂的東西,如果玩命兒努力,能不能搞懂呢,可能也差不多。
但是,基本不會玩命兒!
多年後迴頭審視一下,我就是典型的平常人。
上高中的時候,我最好的一次考瞭年級第25名,按理說這是一個可以上重點本科的成績。
但平常人的弱點阻礙瞭我的更進一步。
啥叫平常人的弱點呢?
小富即安。
考的不錯啊!可以玩兒一玩兒瞭......
基於這樣的放鬆,下一次考試,我迴到瞭年級100多名。
沒關係,考個差不多的本科兒也是無憂的,繼續踢球、繼續看球吧。
再下一次考試,退到年級300多名瞭。
肝膽俱裂啊,完犢子瞭!
隻能考專科兒瞭!
此時,距離高考不足半年。
一股無名之火,讓我滿嘴起泡。
不踢球瞭、不扯淡瞭,往前拱吧!
高考成績下來瞭,踩著邊兒,算是糊弄瞭一個普通本科兒。
對,我當年所經曆的一切就是平常人共同麵臨的問題。
有些人可能會反對瞭,畢竟每個人身邊都有那種成天端著書、不調皮、不搗蛋、上課不睡覺的人,他們的成績也不咋好。
他們的問題齣在哪呢?
也很簡單,神遊天外。
這就是注意力的問題。
彆看端端正正的坐在教室,眼睛看著老師,其實腦子早不知道琢磨啥去瞭!
後來,我們同學一起喝酒的時候扯淡,大傢一擺,身上的問題基本是一緻的。
我們也曾經反思,如果人生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會不會好好整,讓自己混到人纔隊伍裏。
反復推演一番,得齣的結論是:不會。
當年不會,重來一次也不會。
因為我們既沒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也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更沒有為瞭目標不懈追求的毅力。
我們這種人往往會做同樣的夢----“夢見自己沒考上大學”!
然後,嚇醒。
然後,發現早畢業瞭!
然後,繼續悶頭睡覺。
平常人在人群裏的比例是最高的,放眼環顧,你我周圍基本都是這樣的人。
04
庸纔
提到庸纔這個詞,我僅僅把範圍局限在“文化課學習”這個領域上。
因為,這個世界沒有笨蛋,你身邊看起來像笨蛋的人,基本是入錯瞭行,或者乾錯瞭事兒。
如果拋開學習不談,他們可能是很好的廚師、木工、歌者......
隻是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文化熏陶下,他們被誤讀瞭而已。
好吧,說說學習上的庸纔。
這種人真的很努力。
一堂課不缺、上課絕不睡覺、下課絕不招貓逗狗,每天幾乎除瞭吃飯睡覺,就是看書學習。
可是,他們的學習成績就是不好!
沒辦法,天資和特長不在這裏。
我曾經在推文裏舉過一個高中同學的例子,是個女生兒。
她就屬於這類人,最終連電大都沒考上。說實話,挺替她難過的!
但沒辦法,誰的日子都得自己扛!
這類人並不多,大概占到3%左右吧!
四類人與學習焦慮
掰餑餑說餡兒的分析瞭四種人的氣質,是為瞭說明,因為補不補課或學習好壞産生焦慮並且導緻“傢庭戰爭”,基本都沒啥用。
天纔不需要補課或嚴管,他們是看一遍就會的選手。
人纔不需要補課或嚴管,他們憑藉課堂上的認真聽講和課後的自我努力就足夠瞭。
平常人不需要補課或嚴管,因為補不補都一樣、管不管都一樣,我們這類人的問題齣在主觀能動性方麵,自己緊張一點兒,成績就能提高一點兒,自己放鬆一點兒,成績就坐滑梯,這跟補課或傢長“拎不拎鞭子”無關。
庸纔也不許要補課或嚴管,他們屬於咋補、咋管都白費那種。“雙減”之前,我親眼看過身邊朋友的孩子,補課前數學24分兒,花瞭大把的錢補“一對一”,考試成績變成瞭27分。平均算下來,他每花三萬塊錢,孩子的成績提高一分兒......
05
焦慮與傻
說瞭半天,肯定已經有人不服氣瞭:不補課、不嚴管咋整啊,咱這傢庭條件,不好好學習,哪有齣路啊!
這種說法,其實是焦慮。
從傢庭經濟條件的角度。
傢庭經濟條件好的孩子根本不需要通過高考擠獨木橋來實現人生的飛躍。
首先,他們可以繼承父輩的資産,讓一個普通人傢的孩子奮鬥一輩子都無法追趕或超越。
其次,他們可以繞路拿文憑,比如說齣國混個野雞大學的野雞學位,迴來一樣是本科或者碩士畢業。
文憑這玩意兒,不就是一張船票、一塊敲門磚嗎!
隻要上瞭船、敲瞭門,誰管你船票是幾等座?誰問你用啥敲的門?
在他們的角度,能拿錢解決的事兒,都不叫事兒!
就算都補課,人傢可以請一堂課3000塊錢的“一對一名師”,你請得起嗎?跟他們玩兒,你一個月3000的“大幫兒哄”補課,沒啥意義,還得靠孩子自己努力。
從傢庭社會地位的角度。
有資源的傢庭,孩子也無需通過高考擠獨木橋的來實現人生的飛躍。
他們隨便混個文憑,就可以憑藉父輩的資源找到好工作。
更關鍵的是,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往往在同樣的崗位上還比一般傢庭的孩子做的好。
這就是傳承。
從這個角度上說,與其玩命兒給孩子補課或者玩命兒督促孩子學習,倒不如讓你自己混的更牛一點兒。
說完這兩大類人群,就要問瞭,“雙減”之前,教育機構的補課主要是針對誰呢?
主要還是針對自己資質一般、傢庭條件一般的普通人。
他們會製定一套特彆有針對性的“話術”,給你灌輸焦慮。讓你覺得,不補課,孩子這輩子就完犢子瞭!不補課,這輩子就沒希望瞭!然後,藉著你的焦慮,掏你的兜兒!
可問題是,大傢都補課,起不到啥作用,水漲船高嗎!
大傢都不補課呢?也沒啥大關係,水落船低唄!
這就是我說“雙減”是為普通人謀福祉的原因。
大傢都不用補課瞭,就跟我們小時候一樣瞭,靠孩子自己吧,是龍鳳就飛,是爬蟲就爬,各行其道。節省齣來的時間參加體育鍛煉、睡覺、玩兒,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彆看不起玩兒,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大主要因素就是玩兒,不信你自己查查專業書籍。
至於嚴管,毫不誇張的說,絕大多數傢長對孩子今天的學業,基本都搞不明白。
你都搞不明白,還管啥?
亂管,孩子反倒逆反!
前兩天我去買花兒,賣花的女士說為瞭寒假作業的問題跟孩子一頓吵。
我問:你真覺得學習好壞真的決定瞭一個人一輩子的走嚮嗎?
她說:是啊,要不就像我,賣花瞭唄!
我說,未必。
於是給她講瞭下邊的故事......
06
平心靜氣不影響啥
我總堅持一點,人生是一場長跑,不是百米衝刺。
老拿著跑百米的勁頭兒跑馬拉鬆,用不上五公裏,肯定氣絕人亡!
實話實說,高考啊,真不是決定人一生走嚮的唯一因素。
此話何解?
1996年,我考大學的時候,我們專科加本科的升學率大概在40%左右。
現在呢?這個數字大概在90%左右。
清華、北大這樣的學校是給天纔準備的學校,不必艷羨。
雙一流大學是給“學習方麵的人纔”準備的學校,求不得。
其他所有學校都是給普通人準備的,基本都能上。
既然都能上,你急啥?
那麼,是不是上瞭普通大學就算人生的未來車底沒戲瞭呢?
未必!
我舉兩個例子。
其一,我的一個高中同學。
此人傢庭條件非常不好,父母都是下崗工人,高考那年,他弟弟還在上初中。
高考那年,發揮失常,隻考瞭個中專。
傢裏的條件,復讀是不可能瞭。他隻能帶著失落,流著眼淚去瞭中專。
畢業後的前幾年也是幾經沉浮,最潦倒的時候還燒過鍋爐!
可是,他屬於不甘失敗的人。
後來考瞭公務員,去瞭工商局。
工商局呆瞭幾年,覺得沒意思。
這邊兒考法院的公務員,那邊兒同步考司法考試,兩邊兒幾乎是同步下成績,兩邊兒同步考中。
司法考試是個啥難度,知道的不用我說,不知道的你去打聽!
現在,這哥們兒傢庭、工作都很好,幾十年愛吹牛*的本色不變。
這哥們兒確實有資格�N瑟,畢竟,人傢屬於“考神”級彆。
其二,也是我的高中同學。
上學的時候,他傢庭條件不錯,高中時期他是能買的復習資料都買,問題是他屬於“頑主兒”,唯一的愛好就是昏天黑地的玩兒,踢球兒、抽煙、喝酒、打遊戲、看小說兒、泡小姑娘兒,隻要跟學習不沾邊兒的,他都在行!所以,他的復習資料是隻買不看,結果都便宜瞭我們這些買不起復習資料的。
高中畢業這哥們兒考瞭個電大,我們以為他這輩子也就這樣瞭。
也不知道哪一天,他的哪個“竅兒”通瞭,非要考法院的公務員和司法考試。
於是就在我剛纔提到的那個同學的幫助下,開始復習。
這哥們兒身高184,外號兒“駱駝”。
用他自己的話說,整整半年時間,他看的學習資料和做的習題摞起來都快趕上他高瞭!
學習的同時,他嶽父生病住院,還得倒班兒去醫院陪護。
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一邊陪護病人,那半年,他每天的睡覺時間幾乎都不超過4個小時。
在長春考完試,我約他喝酒。
他情緒低沉的說,不喝瞭,迴白城瞭。
我一聽,覺得恐怕是考的非常不好,也就沒多問。
後來聽他說,考完試覺得自己恐怕沒戲,給傢裏打電話報平安的時候,聽到他爸的聲音,失聲痛哭。
他說,難過的是自己真的很拼命瞭,可是沒能取得預期的成績。
不到半個月時間,成績下來瞭,興高采烈的給我打電話,司法考試高分通過,公務員考試,筆試第二、麵試第一。
我說,你這麼牛,為啥當時整那齣兒!
他說,可能就是學的太好瞭,反倒覺得自己不行。
現在,這哥們兒已經是某基層法院的一位庭長瞭,人也越發成熟。
這還是上瞭大學的,再舉個例子,是壓根兒沒上大學的。
這是我的初中同學。
在還追求升學率的年代。他連初三都沒上。因為初三開學第一天,他被我們班主任堵在門口兒直接勸退瞭!
虛歲十六的孩子,能乾什麼呢?
他爸是我們當地毛紡廠的,於是給他找瞭個毛紡廠的活兒,“扛大個”!
用他的話說,我當年瘦小枯乾的,真他媽扛不動啊!
乾不動咋整呢?
他姨是做醫療器械行業的,於是帶著他混口飯吃。
他說,開始的時候是極苦的,從長春到深圳齣差,坐硬闆兒火車將近40個小時,到瞭地方,腳浮腫的連鞋都脫不下來,隻能用刀把鞋劃開,把腳拿齣來。
後來,在一次陪客戶吃飯的酒後,齣瞭車禍,汽車的檔把兒直接懟進瞭肚子,把肝懟瞭個窟窿,好在是搶救及時,撿瞭條命!
現如今,他的生意做得非常大瞭,涉及隱私,我沒具體問過,不過粗略估算他的流動資金、動産、不動産,大幾韆萬肯定是有的!
彆看初中沒畢業,可是這哥們兒的人生閱曆和遭遇過生死的經曆,讓他的眼神看起來極其通透,是那種隻有真的經曆過生活纔會有的通透,這種通透讓他身上絕對沒有暴發戶兒的任何氣味兒!
07
何必焦慮
舉這幾個例子,就是闡述一個特彆簡單的道理,人這一輩子啊,變化大著呢!
7歲和17歲不一樣,17歲和27歲也不一樣、27歲和37歲更不一樣。
飯是一口口吃的,路是一步步走的!
機遇、努力、貴人、挫摺,每個因素都可能改變一個人,成就一個人!
其實,這樣的例子,每個人身邊都有,傢長朋友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嗎?
我想是明白的!
但這並不妨礙對孩子成長的焦慮。
為啥對孩子的成長焦慮呢?
根源恐怕在對自己人生經曆的失望上。
想想也是,半輩子摸爬滾打,我例子裏說到的那種人生際遇並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人到中年瞭,還在錙銖必較的過著朝九晚五、緊緊巴巴的生活。
於是,身在其中的人難免有一種人生失敗的落寞和無奈。
自己這輩子就這樣兒瞭,那就寄希望於孩子活的好吧!
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說,對孩子未來的焦慮,實際上是對自己人生經曆的心理投射!
焦慮的根源是怕孩子活的跟自己一樣!
那麼,補課也好,暴躁也罷,就能讓孩子跟你不一樣嗎?
大概率是不可能的!
自己是母雞,指望下個蛋,孵齣來的是鳳凰,太扯!
為啥不可能,前邊說過瞭!
那麼,明知道大概不可能,為啥還要焦慮呢?
這就是一種心裏安慰。
我努力瞭,我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瞭!
花錢打水漂,就為瞭尋求個心裏安慰,好像真不太值得!
08
傳承
這個觀點,我說過很多次!
一個孩子的未來,絕大多數情況下與父母類似或者趨同。
這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的道理所在。
能不能改變呢?
能!
第一個渠道是大時代優勢。
過去四十多年,中國的發展速度之快,曆史上從來沒有過。
從這屆鼕奧會看,這撥運動員的自信、陽光、樂觀遠超我們這一代。
從這個角度,傢長們淡然一點是對的,不必自以為“我是你爹”就要安排孩子的未來,時代變瞭,我們真的未必有今天的孩子們厲害。
請你放心,在今天中國的發展麵前,“雛鳳清於老鳳聲”纔是必然,孩子們的立腳點就比我們高。
第二個渠道來自偶然性,也就是孩子自己的努力和機遇都要好的很。
這種不是普遍存在的。
第三個渠道是循序漸漸。
但時間極其漫長!
你這一代,改變孩子的眼界、氣質。
你的孩子再改變他孩子的生活圈子、生活質量。
直到三四代人之後,一個傢族的傳承纔有可能發生質的變化。
比如“秦”從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到始皇帝最終一掃六閤,跨越瞭150多年,經曆瞭六代七位君主。這還是建立在這漫長的時間裏,秦朝統治者沒有一個是混用的大前提基礎上。
如果是這個渠道,你就更不必糾結於不能補課的問題瞭,這是既省錢又省心的好事兒!
想開點兒,每天都“打樣兒”,潛移默化的影響你的孩子,讓他們更進一步就可以瞭!
至於“大成”,那是你兒孫後輩的事兒。
子孫若行,就成瞭。
子孫若不行,你也看不見瞭!
平心靜氣的想明白瞭,你的焦慮也就沒有瞭!
“雙減”半年之後,新學期又開學瞭。
但願這個學期,傢長朋友少些焦慮,少些“不學習母慈子孝,一學習雞飛狗跳”。
當然,即便拋開所有,僅從時間維度看,焦慮也不值得。
當下的焦慮是在浪費現在的時間,成為未來的遺憾。
當下的焦慮是在預期未來的悲觀,成為下一個當下的浪費。
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