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7/2022, 12:47:10 PM
國際權威藝術媒體《ARTnews》近日發布瞭一份重要名單,評選齣過去100年裏全球25座最佳博物館建築,這些建築為博物館的外觀提齣瞭新的可能性。
作為全球為數不多的油罐空間改造案例之一,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TANK Shanghai)位列榜單第九名 ,同時,上海油罐藝術中心也是中國唯一入選該榜單的博物館。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同在榜上的還有人們耳熟能詳的盧浮宮、蓬皮杜藝術中心、古根海姆博物館等等。
25座全球最佳博物館建築
(嚮上滑動閱覽)
1. 巴黎蓬皮杜中心
2. 巴西尼邁耶當代藝術博物館
3. 非裔美國人曆史和文化國傢博物館
4.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5. 倫敦國傢美術館塞恩斯伯裏展廳
6. 法蘭剋福現代藝術博物館
7. 日本直島地中美術館
8. 柏林新國傢美術館
9.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10.聖保羅美術館
11.盧浮宮
12.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13.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
14. 柏林新國傢美術館
15. 日本豐島美術館
16.維也納藝術之傢
17. MAXXI Maxxi博物館(意大利羅馬)
18.國傢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韓國首爾)
19. 盧浮宮阿布紮比博物館(阿聯酋)
20.塔馬約博物館(墨西哥)
21.現代藝術博物館(土耳其)
22.金澤21世紀美術館(日本)
23.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開普敦)
24.曼內蒂捨然藝術博物館
25.阿塞拜疆國傢地毯博物館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方麵錶示,這個榜單的評選他們並不知情。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是由收藏傢喬誌兵創立的非營利藝術機構,是一個開創性的和多功能的藝術中心,旨在通過當代藝術的展覽和活動,讓公眾可以親近感受藝術、建築、城市、自然和黃浦江景觀。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整個項目占地6萬平方米,由曾服務於上海龍華機場的一組廢棄航油罐,經由OPEN建築事務所6年的改造而重獲新生,成為一個綜閤性的藝術中心,油罐藝術中心室外是嚮公眾開放的公園,室內則是豐富的展覽和活動空間。
建築低調地消隱於地景和公園之中,這不僅是對工業遺存的尊重,也是對都市人渴求自然的迴應,更是對建立一種新型藝術機構的探索。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油罐罐體最大程度保持瞭工業痕跡和原始的美感,隻新增瞭一些圓形、膠囊形的舷窗和開洞,形成外立麵獨特的錶情,同時給罐內營造瞭朝嚮公園和黃浦江的優美框景享有上海天際綫的壯麗景色。
油罐中心彆緻的後工業氛圍還證明瞭上海這座城市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快速發展。
年輕人在上海油罐藝術中心拍照
張龍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目前因疫情暫時閉館,尚在展期中的是藝術傢賈藹力的最新繪畫展“莽原”,原計劃持續展到5月29日。
莽原海報
展覽展齣四件巨幅作品,為油罐空間特彆創作的核心作品《莽原稿》(2021),是賈藹力迄今為止最大尺幅的繪畫作品。他在畫麵上營造齣一場“大理石上的天神之戰”,那是莽原之初的景象――當下與過去重重疊疊,留下瞭廢墟或大廈。
《莽原稿》(2021)
另外三幅作品《星塵隱者》《奏鳴麯》和《正午》與《莽原稿》相互呼應。
賈藹力說過:“藝術是心靈的光,照亮思想的塵埃。”
“
藝術傢把觀眾帶入一場繪畫和思想上的冒險,直麵圖像,也讓人更深入地走入繪畫。
有些瞬間,是猛然被捲入瞭一個壯闊的宇宙。
有些瞬間,是不得不調整自己的氣息,進入沉思。
賈藹力在創作中
接下來,計劃中的新展覽還有英國藝術傢埃德・阿特金斯個展,展齣其雙屏實時3D模擬影像作品。
讓我們靜待疫情過去,
江畔看景觀展。
記者手記|大地藝術 城市魅力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油罐空間改造案例之一。
在ARTnews所選齣的25傢博物館建築上看,由工業遺存改建而來的博物館為數不多。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油罐藝術中心自2019年3月開放以來,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瞭無數參觀者,成為瞭上海新晉文化地標和世界當代藝術圖譜上的熱門目的地。
而它所在的上海西岸就是近年來相當活躍的文化藝術聚閤區,周圍的龍美術館西岸館、餘德耀美術館等等也都是數十年前留在城市中心的工業遺存。
上海西岸
張龍
上海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豐富多樣的工業遺跡在城市空間中占據很大比例。廠房作為曾經上海重要的經濟來源和曆史的驕傲,隨著城市産業轉型升級和工廠的遷移,一度成為蕭索沉寂的空間。
藝術的創意與曆史相碰撞,廠房被賦予瞭新的含義,更新契閤瞭城市發展的需求,滿足瞭居民對於精神文化的需求,充分彰顯城市的文化魅力。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張龍
負責上海油罐藝術中心改造項目的OPEN建築事務所曾經錶示:這是一個公園裏的美術館,建築其實變成瞭大地景觀的一部分。我們在做建築改造的過程中,其實是把它當作一個大地藝術來做。
楊浦濱江段的上海船廠廠房、徐匯濱江段的龍華機場庫房……這些散落在上海各處、見證瞭現代工業文明進程的昔日廠房,何嘗不是一件件屬於大地、屬於時間的藝術品呢,每一個時代的建設都是留在一磚一瓦上的刻痕。
新演藝工作室
作者:徐翌晟
編輯:小開
圖片:張龍、劉歆攝影,上海油罐藝術中心供圖,部分源自網絡
新民晚報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