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抗戰劇,必須提名《亮劍》!!!
盡管距播齣已過去17年,但它依然熱度依舊,而且一年比一年火。
《亮劍》電影版上綫,且是原班人馬。
廠長聞聲趕到,立馬點開,結果嘞,著實把我看吐瞭......
《亮劍:決戰鬼哭榖》
“神劇”變“爛片”。
自古網大齣爛片,重拍10部經典能毀掉10部。
但,瞄一眼陣容,本片不同於隻冠個名的網大,確實稱得上是“原班人馬”。
張光北、由力、王全有、戰衛華。
這些熟悉的麵孔和角色,一齣場就讓人迴到劇版《亮劍》場景中。
唯一的缺憾是,靈魂李雲龍一角不是李幼斌,換成瞭李夢男。
雖說這位也是演過《徵服》、《使命》、《無處藏身》等眾多刑偵軍旅題材的老戲骨,但劇迷還是多少有點兒遺憾。
不過,這遺憾也就停留不到3秒。
因為正片開始,你便會覺得,李幼斌沒趟這渾水就對瞭。
網大不愧是網大,演員用配音,連畫風都與同行如齣一轍。
綠到發青發黑的色調,迷惑的運鏡,陰森的配樂,拍攝手法莫名讓人聯想到《鬼吹燈》。
畫風一轉到偶像劇風。
上述這些操作,在抗戰題材麵前,都是“華而不實”。
拿劇版舉例,演員曾在鏡頭前吐槽,說這是一部粗糙的劇,沒有華麗的服化道,宏大的戰爭場麵,滿屏大寫的“小氣”。
但,它的土、簡陋,卻刻畫齣瞭當時混亂年代的艱辛,無比真實。
除瞭丟掉真實感,劇本上也不上心。
全片簡直就是
攻打平安縣城高清重置版。
劇版中,“平安格勒戰役”那場戲很齣圈,李雲龍扯著嗓子罵
“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成為被拎齣來反復欣賞的名場麵。
為此,編劇做齣周密的埋綫鋪墊,給齣符閤角色的故事進展——
李雲龍與秀芹在趙傢峪村成親,一隊戰士們為這對新人祝賀。
誰知,日軍趁李雲龍新婚,搞偷襲,齣兵進攻,最終他們綁架秀芹,占領瞭平安縣城。
眼看妻子被綁,縣城淪陷,民眾和戰友犧牲,李雲龍無法壓下心中的怒火,他召集部下,決定攻打縣城。
一邊是國軍將領楚雲飛,帶領部下,趕來增援李雲龍。
戰爭發生的原因詳盡,各方有各自的意圖,脈絡清晰,做齣符閤自己利益的判斷。
可迴到電影版,故事被縮減為守住日本援軍前往平安縣城必經之路:鬼哭榖。
但刪掉前因後果,讓觀眾看到最後,也搞不清楚為何一定要守住鬼哭榖,守住平安縣城,就不該瞭。
缺少鋪墊,角色的行為變得莫名其妙,很多情感丟失。
劇版中,李雲龍麵對被綁在城門上的妻子,心痛又無奈。
當秀芹使齣渾身力氣讓李雲龍朝自己開炮,為犧牲的戰士和同胞報仇,他纔終於喊齣瞭第一聲“開炮”。
之後,他看著被毀的城門,看著淹沒在硝煙中的妻子,呐喊聲越來越撕心裂肺。
反觀電影,同樣的台詞“開炮”,在刪掉秀芹的戲份後,變得冷漠、生硬。
雖說演員演得盡力,但總少瞭那麼點兒感覺。
越往後看,越覺得它是一部蹭經典熱度的片子。
有人說,劇版《亮劍》並不算完美,但因為裏麵接地氣,鮮明的角色,而變得有靈魂。
每個人物形象豐滿,沒有臉譜化。
以李雲龍、楚雲飛身處兩大黨派的軍人為例。
前者野路子齣身,滿口髒話,粗魯的實誠。
兩人都是鐵骨錚錚,赤膽忠心為人民的勇士,麵對強大的敵人毫不畏懼。
但,在特殊時期,在國傢存亡之際,他們能摒棄黨派之爭,齊心協力地抗擊敵軍。
而當戰爭勝利,麵對不同的信仰,惺惺相惜的兩人又將站在對立麵。
沒有神化,隻有真實。
可惜,電影把劇版這些優點統統拋在腦後。
這裏的李雲龍,缺少匪氣和霸氣,渾身散發著一股英雄主義。
前後齣場不到十分鍾,卻愣是被賦予力挽狂瀾的功能,毫無說服力。
他深刻貫徹主角光環的傳統,無論怎麼樣,他都毫發無傷。
同樣是穿越槍林彈雨,抱著炸藥包,戰友宛如炮灰,衝一個倒一個。
李正虎的遭遇堪稱戲劇化,楚雲飛那條故事綫,則是離大譜。
下一個鏡頭,日軍就開著坦剋,扛著槍支衝破軍營。
好傢夥,作為堂堂國軍將領,指點江山的人物,智商竟然下綫到敵人把催淚彈扔到腳底下都不知的地步。
鏡頭給到特寫,日本士兵個個是眼斜鼻子歪的主兒,就差把“惡人”兩個字寫在臉上。
坦剋,飛機,長槍炮彈,分分鍾是大片的節奏。
反正廠長勸想看的人,圖個熱鬧就行瞭,要看還是看《亮劍》。
“狹路相逢勇者勝”
麵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應對挑戰;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