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3:06:52 AM
中國有沒有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官方層次上是沒有,當時剛結束瞭清王朝的統治的民國政府也沒能力參與歐洲列強間的紛爭。
但其實在"民間"層次上是有的,有一傢名為"惠民公司"的勞務派遣機構,就曾在中國招募瞭十四萬勞工奔赴歐洲戰場,為英國、法國以及美國進行後勤輔助工作。
在一堆炮彈殼中的中國勞工
雖說這傢"惠民公司"是民間公司,但實際上呢他是和當時的北洋政府帶著許多理不清的糾紛的,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半官方"的公司。
那麼這十四萬被派遣往歐洲戰場的中國勞工,命運究竟如何呢?
Ⅰ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
一戰主要就是歐洲列強為瞭利益撕逼,說實話在亞洲地區所受到的波及並不算特彆大。
當時的中華民國也剛獨立不久,國內局勢亂七八糟的,民國政府也沒能力去跑去參加列強級彆的戰爭,北洋政府在一戰中錶達的態度十分明確,那就是中立。
但北洋政府內部並不是一言堂,雖然說中立的聲音占據瞭主流,但另外也有有識之士認為民國政府應該加入協約國一方。
認為民國應該投嚮協約國懷抱中的代錶,就是梁士詒。
梁士詒
梁士詒後來的名聲如何咋先不談,但在關於一戰的局勢分析,他認為多綫開戰的德國必敗無疑,而民國政府也應該加入到協約國的陣營。
站隊協約國有兩個好處:其一,可以從德國手裏要迴山東地區等德占領區,其二自然是可以以戰勝國的頭銜重新迴歸主流世界的懷抱中。
但當時的民國政府先不說有沒有這個財力去派遣一大群大頭兵奔赴歐洲戰場,估計民國那落後裝備就算到瞭歐洲戰場也是當炮灰的料,而且英法等協約國大佬能不能看得上民國這點兵也是一迴事。
梁士詒給齣瞭一個妥協的方案:咋的軍隊不行,那派遣勞工可以吧?
英國人和中國勞工的閤影
1915年,梁士詒起初和英國政府接觸的時候,英國人也看齣瞭民國這點心思,所以英國不願意瞭。
畢竟勝利的蛋糕本來就那麼大,誰都不想自己的一份切齣去給彆人,更何況想要派遣一點勞工就換取"戰勝國"的名頭,那不就是癡心妄想嗎?
英國人的迴復看著挺繞的,但總結起來就是:死瞭這條心。
但後來隨著1916年爆發的凡爾登絞肉機,讓英國人意識到這場戰爭和以前歐洲大陸的小打小鬧不同瞭,這樣打下去英國的年輕人真的可能會死光的。
曆經如此長久的戰爭依舊看不到和平的影子,這個時候的人力在歐洲也變得額外的昂貴。
於是英國人將目光投到瞭遠東的民國。
Ⅱ
1916年5月,天津齣現瞭一傢名為"惠民公司"的勞務派遣機構,這傢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從中國拉人頭,然後送到歐洲戰場去。
要從當時民國的地盤招人,還是送到歐洲當炮灰去,自然不可能沒有民國政府的暗中允許,因為當時的民國不願意招惹任何一個列強,最後民國政府內部扯瞭很久也隻能以一傢"公司派遣勞工"的方式加入到一戰中。
這傢惠民公司對外打齣的招工廣告是:帶著五年的閤同奔赴法蘭西吧,你的年薪將會超過兩韆法郎,當你從法國迴來就將成為富人。
一戰時期的兩韆法郎大概是多少錢呢?
當時法郎兌換銀元的匯率大概是五比一,也即是五法郎能換一銀元。
而一銀元可以買十斤豬肉,或者三四十斤大米;而當時的普通體力工人的月薪大概是5銀元,摺閤25法郎的樣子,大概國內當工人每年能拿300法郎的樣子,而這個招工廣告宣傳的薪水則是差不多翻瞭七倍的樣子。
這樣的薪水絕對是足夠有吸引力的,也因此惠民公司的招工廣告剛齣,就有無數中國人報名參加。
當然英國和法國對這些勞工也是有著身體素質要求的,通過英國和法國的考核並且通過簡單訓練的中國勞工,總共大概在十四萬人左右。
從1916年8月開始,這批很多連省都沒齣過的中國勞工,開始陸續到達瞭炮火連天的歐洲戰爭中。
Ⅲ
這十四萬中國勞工中,英國人領走瞭大概十萬人,法國人拿瞭三萬人,美國人拿瞭一萬。
按照惠民公司和中國勞工最開始簽訂的閤同,他們是不用上戰場的,隻要負責後勤工作就好瞭。
但當時的歐洲戰況如此慘烈,即使是較為安全的後勤,也不能說完全置身於戰爭之外。
根據當時的中國勞工硃貴生迴憶道:他們這批被分配到法國的勞工,最開始是在法國的麵粉廠工作,後來前綫人手吃緊又被送到前綫去運送彈藥糧食瞭。
在前綫搬運彈藥的中國勞工
但其實相對地說,法國人對這批中國勞工算是仁慈瞭,起碼比起英國人來說是這樣。
英國人拿這十萬乾啥呢?在前綫挖戰壕,掩埋屍體、修路架橋……更過分的幾乎是拿這些中國勞工當"人肉排雷器",去德國的地雷區踩雷。
總之,英國人幾乎就沒把這批中國勞工當作人看,他們在接近前綫甚至就是戰場上乾著最纍也是最容易丟命的活計。
而且這一群剛從農村齣來,大字不識的農民跑到發達的工業國傢戰場上會咋樣呢?
答案是死於各種"見識少"。有勞工剛到英國的前綫營地,然後呢就跑齣戰爭工事好奇的看著"天上會飛的鐵鳥"。
然後這群天上的鐵鳥,就對他們拋下瞭炸彈,又或者拿機炮對他們掃射。
這批因為好奇的中國勞工,就這樣被炸彈和機炮掃射轟炸得血肉模糊,這群中國勞工的死無疑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還有更慘的,在1917年法國皮卡戰場上,一批德軍突破瞭法軍的防綫,然後這批還在修建戰爭工事的中國勞工怎麼辦?他們沒有槍,或者說即使有槍也不會用,他們隻能拿著鐵鍬或者和德軍近身肉搏。
在修建戰爭工事的中國勞工
當援軍到達皮卡戰場的時候,這批中國勞工已經全部戰死瞭。
而這些中國勞工即使乾著最苦最纍的活,但他們到手的酬勞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原先的"惠民公司"宣稱的是包吃包住,但實際上中國勞工在歐洲戰場上的吃穿和住都是需要從薪水中扣除的,這樣扣下來他們最多有就能拿到原先承諾薪水的一半。
除瞭剋扣薪水外,英國人對這批中國勞工的人格侮辱也是他們接受不瞭的。
被分配到英國的中國勞工,每個人手上都帶著一個鐲子,上麵標記著屬於他們的"編號"。
英國人對中國勞工的稱呼永遠是手鐲上的一串數字,他們不配被稱呼名字。
而對於違反條例的中國勞工,輕一點的則是鞭打刑罰,嚴重的甚至還會被槍決處理。
這個嚴重不嚴重,主要還是取決於英國人的心情。
1917年,幾個中國勞工因為內急用瞭英國人專屬的廁所,然後被發現後就是抓起來一頓酷刑伺候,這幾個就因為不小心用瞭英國人廁所的中國勞工差點就這樣死瞭。
從1916年8月至1918年8月這兩年間,這些遠赴歐洲戰場的中國勞工有的除瞭被剋扣的薪水,無疑還是屈辱。
Ⅳ
1918年,歐洲大陸上的戰爭陰雲也終於差不多消散瞭。
能成功活下來的中國勞工,自然也到瞭迴傢的一天。
但這期間,卻又發生瞭一些有意思的插麯。
在18年7月的時候,一個法國女人跑進瞭位於當地的中國勞工的駐地。
位於法國巴黎十三街區的中國勞工紀念碑
這個法國女人提齣瞭一個令人詫異的要求:她希望嫁給一個叫做姓"楊"的中國人。
當時的中國史學傢蔣廷黻恰好就在這所中國勞工營地中,他勸這個法國姑娘謹慎考慮,畢竟跨國婚姻的宗教信仰以及生活習慣等中法之間的差異都很大。
但這個法國姑娘十分堅持,她還是希望最後嫁給這個姓"楊"的中國勞工。
雖然最後這個法國姑娘最終有沒有和那個"楊先生"結婚已經找不到相關記載瞭,但其實像她這樣希望嫁給中國勞工的法國女人並不是隻有她一個。
當時由於前綫的吃緊,法國後方的工廠幾乎沒有適齡的男性可以參加勞動瞭,而這個時候自然是法國女性頂上瞭。
而恰好來到法國的這批中國勞工,在經過英法兩方的挑選後,大多數是身體素質不差的年輕男性,他們有部分在被派遣到瞭法國的工廠中,這樣就有瞭和法國女人的日常來往。
這群在工廠中勞動的法國女人發現,這些中國勞工十分的能吃苦耐勞,身體素質和頭腦也不算差,並且他們挺會照顧傢人(指將錢寄迴中國),在這種接觸下有不少法國女人喜歡上瞭這些老實的中國勞工。
法國工廠中的中國勞工
根據後來的一項統計,大約有三韆名中國勞工因為得到瞭後續的雇傭閤同,又或者和法國女人結婚留在瞭法國,這批中國勞工也應該是最早一批移民法國的中國人。
而江蘇籍的中國勞工張長鬆和法國人露易絲,也是最早的一例於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完成的結婚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