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衛視熱門綜藝《王牌對王牌》第七季開播以後效果並不理想,這檔節目曾經是最搞笑的綜藝,然而它終究也逃不過“續集魔咒”,最近兩年節目的質量也開始有所下滑。
節目組也明白現狀,所以在嘉賓方麵做瞭一番功夫,請來瞭內地頂級歌手華晨宇,又請來瞭時代少年團的偶像明星宋亞軒,希望用流量來帶動收視率。
然而《王牌對王牌》畢竟是以搞笑為主,偶像明星可以帶來一些收視率,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節目的睏境。
《王牌對王牌7》這一季並沒有在人員上有所變動,而是想通過改版來提升節目的看點。
一檔老牌綜藝想改版並不容易,《王牌對王牌》第七季比較明星的改動有三處,可以說是有利也有弊。
弊端:
1、大幅增加廣告時間
綜藝節目裏插播廣告是很正常的事,越火的綜藝廣告就會越多,《王牌對王牌》每一季的關注度都很高,又是衛視平台的上星綜藝,廣告自然不會少,
廣告增多對於節目組來說是幸福,對於觀眾來說就是煩惱瞭,因為在節目裏每隔幾分鍾就會插播一段廣告,甚至為廣告設計專門的遊戲,這已經不是綜藝裏插播廣告瞭,這簡直是廣告裏插播瞭一個綜藝。
《王牌對王牌7》的廣告時間比以往任何一季都要多,嚴重地影響瞭節目的流暢程度,遭到瞭觀眾的吐槽。
其實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比如《乘風破浪的姐姐》《披荊斬棘的哥哥》廣告商比《王牌對王牌》還要多,但是人傢處理的就很好。
隻是在節目裏挑兩三分鍾的時間專門插播廣告,廣告時間結束以後立馬播放正片,絕不在正片裏再次插播廣告,讓觀眾有充分的時間享受正片的精彩內容,可是《王牌對王牌》播一會就要來一段廣告,讓觀眾在入戲與齣戲之間來迴徘徊。
2、經典傳聲筒消失不見
熱門綜藝一般都有屬於自己的專屬特色,比如《奔跑吧兄弟》“撕名牌”、《中國好聲音》“導師轉身”、《元氣滿滿的哥哥》“捉迷藏”。
《王牌對王牌》也有自己的專屬特色,那就是遊戲:經典傳聲筒。
它是《王牌對王牌》最搞笑的遊戲之一,一般齣現在開場環節,第一個遊戲就是笑料十足的“經典傳聲筒”,讓觀眾迅速打開笑點。
這個遊戲誕生瞭無數個經典瞬間,比如蔡少芬的爆笑普通話、讓外國友人用中文傳話。
還有一個爆笑指數十級,在所有綜藝中都能排上號的名場麵,那就是瀋騰問沙溢:你耳機裏有歌嗎?
沙溢說:有歌。
很可惜這個環節在第七季《王牌對王牌》並沒有看到,這是節目最搞笑的遊戲之一,很可惜已經消失不見瞭。
利端:
1、取消煽情環節,用更高級的方式傳承經典文化
《王牌對王牌》被吐槽最多的地方,就是幾乎每期結尾都有煽情時刻,節目組特彆熱衷於請來一些經典影視劇的主創人員,這些二三十年前的經典作品影響瞭一代又一代人,比如《西遊記》《還珠格格》,這些作品的確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
這些劇組如果真的是時隔個二三十年,首次重新聚首那還真是挺感人的,可惜這些人在不同的節目裏反復“重聚”,觀眾早已看膩瞭。
又或者是找一下六七十歲的現場觀眾,讓他們來對自己喜歡的歌手“錶白”,有一個名場麵就是一位阿姨贏65歲瞭,她和老伴都是華晨宇的歌迷,在節目現場對華晨宇作品的喜愛之情,這樣感人的畫麵無數次的齣現在節目中。
這種刻意煽情的環節觀眾早已看膩,《王牌對王牌》第七季在這個環節做瞭改動,去掉瞭刻意虛假的部分,選擇用真實的情感去感染觀眾。
在《王牌對王牌》第七季首期節目結尾的時候,劉濤和張天陽用情景劇的方式展現瞭祖國大好河山的變遷,兩位演員用真實的演技贏得瞭觀眾的掌聲,演員演得好,故事內容好,這種展現方式會更容易讓人接受。
從短期效果來看,《王牌對王牌》第七季的三處改動是弊大於利,因為廣告時間增加瞭影響瞭節目的流暢程度,影響瞭觀眾的視聽感受。
去掉瞭“經典傳聲筒”讓節目的喜劇效果大幅縮減。
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節目的改編還是做的很成功的,因為現在的大環境就是要求綜藝節目不得過度娛樂,要傳播正能量。
常看綜藝的朋友都知道,大部分綜藝早就開始減少娛樂性瞭,《王牌對王牌》並非是第一個這樣做的,比如《哈哈哈哈哈》第一季非常搞笑,但是第二季的笑點變得很少 ,因為節目把精力都放在如何傳播正能量上瞭。
綜藝節目想搞好正能量並不容易,畢竟觀眾是來解壓放鬆收獲快樂的,不是來節目裏聽大道理受教育的。
《王牌對王牌》第七季用情景劇的方式傳播傳統文化,這種方式就比較容易讓人接受,楊洋用精湛的演技可以讓觀眾入戲,而且毫無違和感,這一點是非常難得可貴的,是很多綜藝一直在追求卻無法實現的效果,所以說《王牌對王牌》的改版是正確的。
娛樂性可以後期慢慢增加,畢竟瀋騰和賈玲的搞笑能力都是頂級的。
在迎閤大環境與綜藝效果之間,《王牌對王牌》做瞭一個很好的平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