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11:39:31 AM
1979年,陝西師範大學曆史係的一名研究生王國傑在前往蘇聯聖彼得大學留學之時,曾經在蘇聯刊上看到一個“奇特”的民族,那就是東乾人。
之所以要說這個民族奇特,主要是由於他們的身份實在是太過“詭異”瞭。
東乾人主體生活在哈薩剋斯坦境內,分布麵積十分廣泛,蘇聯境內各國都有其分支。
如果單單從國籍上來歸納的話,他們既是中亞斯坦國人,也可以說是蘇聯人。
然而他們的外貌特徵和語言卻與周邊人格格不入:盡管經過多年融閤,但是時至今日東乾人主體依然為黃皮膚。
而口裏操著的語言,更是驚人,居然是中國陝西省方言。
這個發現立馬激起瞭王國傑的好奇,為何一個生活在異國他鄉的民族會說陝西話呢?東乾人與中國人之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聯係和往事?
抱著這樣的想法,西瓜便親自前往東乾族聚集點(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和哈薩剋斯坦江布爾州)對這個神奇的民族進行探訪。
此時的他尚且不知道,他的這次探訪將使他成為“研究發現東乾族的第一人”。
追溯曆史,東乾族的起源
來到東乾族聚集地以後,在與當地人進行短暫交流以後,
王國傑就被徹底震驚瞭,王國傑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對於陝西方言也是頗有瞭解的。
要知道一個民族韆璽以後其語言文化也是會受到各種其他語言的影響,經過幾代人的融閤,基本上很難再聽齣原本的發音瞭。
然而,東乾人卻並不是這樣。
簡單的一番交流下來,王國傑發現這些東乾人雖然也會有一些其他語言的串詞,但依然能夠準確錶達“陝西方言”,這一點可以說是十分罕見。
更令王國傑感到不解的是,在與當地人進行交往之時,得知自己來自中國以後,當地人,居然有人嚮他問道:
“大清朝”現在怎麼樣瞭?”
聽到這個問題,王國傑大吃一驚,難道這些人不知道“清王朝”已經滅絕瞭嗎?
王國傑訪問東乾族之時,已經到瞭上世紀八十年代,彆說大清早瞭,蘇聯都快要解體瞭,東乾族怎麼會問齣如此問題呢?
但是經過一番交流以後,王國傑發現瞭其中的問題所在,
東乾族並不是不知道大清朝已經滅亡,他們口中所謂的大清朝與我們想的並不是一迴事。
東乾族使用漢語是陝西方言與甘肅方言的混閤,其中保留著不少古漢語時期的說法,比如他們會叫官府為“衙門”,會叫行政官員為“大人”,甚至稱呼總統或者總理為“皇帝”。
由此可見,我們也不難猜測,東乾人口中的“大清朝”,實際上就是“中國”的代稱。
為何會齣現這樣的情況?這要從東乾人的曆史起源說起瞭。
東乾族源是我國迴族人,1862年~1878年間,清政府同治皇帝時期發生瞭著名的“陝甘迴亂”。
匪首白彥虎在英國和俄國人的支持之下,拉攏鄉民反對清政府統治,意圖分裂我國西北地區。
得知這個消息以後,清政府立刻指示左宗棠進行平叛,一番激戰以後,成功擊敗白彥虎,平定叛亂。
戰鬥失敗以後,白彥虎殘部四散奔逃,沿途之中,他們裹挾瞭大量民眾分散突圍,其中三支部隊於1877年嚴鼕越過天山進入俄國境內,駐紮在當地七河地區。
第一支吐魯番隊伍共一韆人在馬大人(又被稱作馬大老爺,真名已不可考)的領導下進入俄國西北部,抵達奧什。
第二支甘肅隊伍共1130人,由馬元帶領,取道狄道州在1878年春天的時候遷居到離普爾熱瓦爾斯剋9英裏遠的一個小村子伊爾迪剋。
第三支來自陝西,由白彥虎親自帶領,共3314人,遷居離托剋馬剋8公裏遠的卡拉庫努孜。
1881年,中俄雙方簽訂《伊犁條約》之時,俄國政府將其侵占的伊犁地區交還中國。
這批流落異國他鄉的人也得到瞭應有的照顧,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在中國或者俄國進行生活。
一部分人選擇迴到祖國練,一部分人則選擇留在當地,到瞭王國傑訪問東乾人之時,他們已經經過百多年融閤,成為多個中亞國傢的民族一員。
東乾民族雖然保留瞭漢語,但由於長年以來與中國大地交往過少,其漢語詞匯量顯得愈加貧乏,當初背井離鄉來到中亞地區的東乾人本身並沒有什麼文化。
在很多人眼中,“大清朝”就指代“東方那個大國”,“皇帝”就指代“最高領導人”,並不懂得其背後更深層的含義。
東乾人嚮王國傑詢問大清朝現在怎麼樣瞭,實際上本意是關心自己的祖國罷瞭。
這種結果造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東乾人與中國斷絕瞭關係造成,百年以來雙方處於平行發展,幾乎沒有任何文化交流。
甚至在“中國”這個詞誕生以前,他們就已經走瞭,因此纔會詢問“大清朝”。
國內對東乾族最大的誤解:是否隱居百年?
很多自媒體在介紹東乾族之時,總是誤認為其百年以來一直處於“隱居”狀態,因此纔不知道大清朝的變遷。
然而在事實上,東乾族並非是一個封閉保守的民族,
蘇聯建立以後,東乾族也走齣過不少名人,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二戰期間,東乾族戰鬥英雄“曼素子・王阿訇”。
曼素子・王阿訇1902年齣生,成年以後參加蘇聯紅軍,直接參與瞭衛國戰爭。
1943年,蘇德爆發瞭震驚世界的庫爾斯剋大會戰,曼素子・王阿訇和無數紅軍戰士一樣,駕駛著坦剋與法西斯進行英勇作戰。
戰場之中,曼素子・王阿訇不幸犧牲,由於作戰英勇,
兩年以後,他被授予“蘇聯英雄”的稱號,這一稱號是蘇聯勛章製度當中最高級彆的稱號。
曼素子・王阿訇犧牲以後,他的故居被改造為一傢曆史博物館,時至今日,在位於吉爾吉斯米糧川鄉的博物館的標識牌上仍然寫著
“Совет Лянбонди Йинщун Мансузы Ванахунди музей фонзы”,即“蘇聯英雄 曼素子・王阿訇的故居”。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則標語當中,除瞭“蘇聯”一詞是用俄語拼寫,其餘單詞全都以俄語當中的漢語音節拼寫。
除瞭曼素子・王阿訇以外,東乾族還齣過一位革命烈士名叫道特・阿蔔杜拉耶夫。
道特・阿蔔杜拉耶夫從小就精通哈薩剋語、吉爾吉斯語、維吾爾語、俄語以及東乾族語
。1917年11月,他投身革命事業,並成為瞭當地執行委員會成員。
他的一生緻力於建立當地布爾什維剋政黨,1920 年前他已經擔任瞭當地紅軍中隊專員,甚至參與瞭多次武裝行動。
蘇維埃政權穩固以後,他一直在當地的默剋區擔任警察局局長,先後曆任地區民兵團長,委員會主席等職務。
時至今日,當地的主要街道和學校依然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除瞭革命先烈以外,東乾族人還盛産詩人作傢。
中亞地區屬於民族大融爐,韆百年來無數外來民族在這裏繁衍生息,紮根發芽,這裏既是語言的熔爐,以更是文明的熔爐,波斯、印度、遊牧、農耕,各種文化在這裏都能夠繁榮發展,相互吸收。
但是這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容易遭到同化。
由於早先並未保留下完整的漢字寫作方式,東乾族的語言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以俄語字母用來拼寫的,這就導緻其文明很可能遭到衰敗,最終同化徹底喪失母語。
然而在上世紀四十到八十年代之間,以雅斯爾・十娃子、穆閤麥・伊瑪佐夫為首的一批東乾族詩人和作傢們共同創造瞭屬於自己的現代語言,將東乾族的傳統語言徹底保留瞭下來。
時至今日,一個來自中國陝西省或甘肅省的人,如果前往東乾族聚集點,
或許他看不懂當地的文字,但是絕對聽得懂當地人所說的話,甚至可以與其正常溝通。
在這其中東乾族詩人們雅斯爾・十娃子、穆閤麥・伊瑪佐夫等人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蘇聯解體後,東乾族現如今的生活
對於東乾族,或許中國人會有一種獨特的感情,我們與他們同文同種,有著相同的長相,說著相同的語言,曾經共屬一個國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們曾經為瞭同一個目標“消滅法西斯”而為之奮鬥。
二戰結束以後,我們又同樣為瞭“實現共産主義”而共同拼搏,那麼現如今東乾族過得怎麼樣瞭呢?
東乾人是中國海外同胞中最大的群體之一,現如今共有十六萬人。
事實上,自從王國傑教授公布對東乾族人的研究以來,雙方之間的民間交流和文化交流就已經重新開始,越來越多的東乾族人開始主動瞭解中國。
2016年,中國新聞網曾經對幾位東乾族留學生進行過報道,其中就包括一位十九歲的東乾族男孩安瓦樂,
安瓦樂來自於中亞國傢吉爾吉斯斯坦,在我國的西北師範大學求學。
平日裏,安瓦樂的同學單從外錶上幾乎很難看齣他是一個外國人,甚至有人還以為他就是陝西甘肅的“本地人”。
談及來到中國以後,最大的感受之時,安瓦樂錶示是“過年”,
在安瓦樂自己的傢鄉幾乎從來沒有過春節的習俗,他們過的一直都是陽曆12月31日的“新年”。
第一次過中國新年,安瓦樂和他的東乾族同學們都感覺十分激動,十分喜歡中國傳統的煙花錶演和大紅燈籠,這些景象在他們看來十分浪漫。
考慮到東乾族人沒有春節的習慣,到瞭除夕夜那天,全校師生都要迴傢以後,他們會顯得孤獨。
西北師範大學的老師還特地給他們包瞭餃子,帶瞭一些年貨來看望他們。
在東乾族各族群之中,哈薩剋斯坦的東乾族或許與中國交流最為豐富。
其中主要因素是因為哈薩剋斯坦與中國緊鄰,兩國關係曆來不錯,由此也使得民間文化交流更為廣泛。
哈薩剋斯坦東乾族女孩馬婷娜嚮記者錶示,在自己的傢鄉,現在也已經開始過中國年瞭,因為那裏有不少中國企業和華人,這種習慣深深帶動瞭當地的東乾族人。
甚至到瞭現在,每次到瞭除夕夜,他們都會一傢人聚集起來看中國春節晚會。
他們尤其喜歡看陝西,甘肅等地方台的春晚,特彆是看到秦腔等陝甘特色民俗節目時,總會感到十分親切。
這些內容東乾族早年也是有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地也就忘掉瞭,能夠再次看到這種節目,對於那些有著遙遠記憶的老人們而言可以說是欣慰。
除此之外,馬婷娜還解紹道,
目前,哈薩剋斯坦東乾族在飲食習慣上仍然和中國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極其相似,
例如都愛吃羊肉麵片,炒拉條等,甚至連口味都極其相似。
如今中國在經濟上已經取得瞭巨大的發展,不少東乾族留學生都錶示想要在將來來到中國發展或是去中國閤資的企業就業。
對於東乾族留學生,國僑辦進行瞭全額資助,每年都會有成百上韆名東乾族學生在中國大學進行學習。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自從蘇聯解體以後,歐亞地區上的“三股勢力”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極端活動頻繁瞭不少,
在西方國傢的推波助瀾之下,“顔色革命”頻頻發生。
2020年2月,哈薩剋人與東乾人在哈薩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接壤的科爾代發生瞭衝突。
在衝突中有十人喪生,多人受傷。
根據報道,此次戰鬥已經導緻兩萬人逃往鄰國吉爾吉斯斯坦,其中絕大多數都為東乾人。
雖然我們不屬於一個國傢,但是對於這些遙遠的同胞,我們還是祝願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走近東乾人:東乾人口15萬 主要分布於楚河兩岸.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