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媒體披露張藝謀再次起訴張偉平。
2016年,張藝謀起訴張偉平及其公司“新畫麵”拖欠《三槍拍案驚奇》美分及其他董事費用。二審後,法院判決新圖影業公司支付張藝謀電影《三槍拍案驚奇》美分246.36萬元。但張偉平未能在規定期限內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支付義務,被法院采取限製消費措施。
從2016年到2021年,五年時間裏,張藝謀三次起訴張偉平和“新圖片”。現在《新圖》被撤銷瞭,但是官司還沒打完,媒體就曝光瞭。9月7日開庭。
世界上的事情總是那麼神秘,故事的發展就像一部張藝謀電影的大結局。雖然張偉平被法院判決的錢還沒有迴來,但對於觀眾來說,結果已經知道瞭。
但問題是,為什麼張藝謀一次又一次地對老大哥提起訴訟?
而張藝謀和張偉平的故事,很容易被媒體解讀為一個“久彆重逢,久彆重逢”的故事,或者是一個因利益和目標不閤而“分離”的故事。
但是我想起瞭另一個人。如果張偉平曾經是張藝謀,的“老大哥”,那麼這個人就是張藝謀真正的老大哥
1978年,張藝謀申請瞭北京電影學院。當時攝影係的年齡限製是22歲,28歲的張藝謀被刷齣超齡。後來,幾經周摺,盡管北電接受瞭張藝謀,但他給瞭張藝謀一份附加文件:“我隻同意參加兩年的審計,然後為自己找一份工作。”
與此同時,有一位年長的候選人和他一起進入瞭北電,他的名字是陳凱歌——號
所有的同學都沒有危機感兩年後的張藝謀,其他同學都準備去大三,讀書唯獨被學校特批錄取的張藝謀,去隔壁導演部找田壯壯訴苦:“哥們,你走瞭,可能就不迴來瞭。”
好在北電愛惜人纔,及時讓張藝謀轉正,讀完瞭四年大學。拍攝畢業作品時,張藝謀加入瞭田壯壯導演的《紅象》攝製組,前往雲南拍攝。
03010的導演郭寶昌,看瞭這部電影後很驚訝:“我看那部電影的時候很傻。中國要成為大師瞭!”
從雲南,迴到北影後,張藝謀和陳凱歌一起觀看瞭《大宅門》的樣片。陳凱歌感覺不錯,但張藝謀還不夠滿意。
陳凱歌對張藝謀,說:“在1982屆的153名學生中,有一個是你最強的——。你心比天高。”
畢業後,張藝謀想來西影工廠,但當時廠長不是他後來的大哥,所以不要他當選人。
1983年,廣影看中瞭西影劇《紅象》,準備開拍。攝影已經敲定,張藝謀一時沒有閤適的導演,而張藝謀推薦瞭他的同學陳凱歌
正是在這一年的10月,43歲的吳天明成為西影西影電影拷貝發行量當時全國最低的導演,而這一局麵將在吳天明上任兩年後得到徹底改變。成敗的關鍵在於人纔。
當時,陳凱歌和張藝謀,去黃土高原取景,他們的旅費用完瞭,汽車也壞瞭。他們拄著拐杖走到西影,又去瞭吳天明。吳天明給瞭兩韆美元,安排瞭住宿,並為他們找瞭一輛吉普車進行遊覽。
然後《黃土地》震驚瞭電影界。
知道北京,人陳凱歌,不能留下,吳天明把全部心思都放在瞭張藝謀身上
在拍攝《黃土地》的時候,吳天明和張藝謀說:“你得幫我,你來做攝影,我們一起逗逗這個,拍完之後你想去哪就去哪。”結果,拍著拍著,張藝謀從攝影變成瞭男主角。
1985年,張藝謀憑藉這個角色贏得瞭東京電影節。
同年,陳凱歌拍攝瞭《老井》主演謝園吳天明對張藝謀,說我們還能拍什麼?太遠瞭。聽瞭這些,張藝謀繼續試圖與他的老同學競爭。
這部電影改編自莫言小說—— 《孩子王》。
吳天明擠過人群,將張藝謀從攝影提升為導演,男主角是薑文,女主角是鞏俐。
v>可當年張藝謀帶隊去瞭高密,一看就傻眼瞭——高密已經幾十年沒種過高粱瞭。
好在那會兒正是種高粱的時候,再晚就來不及瞭。問題是項目還沒批下來,憑什麼給你錢搞種植。
又是吳天明得到消息,火速從各個部門擼齣三萬多給張藝謀打過去,讓他趕緊拿去種高粱,“齣瞭事我擔著”。
這部電影拍得很苦,頂著巨大成本壓力的張藝謀,拍完最後一個鏡頭,把自己的拍戲時穿破的一雙鞋埋在瞭當地的黃土裏,並發誓,如果這部電影沒成,他從此就再也不走電影這條路瞭。
結果,就連看好張藝謀的吳天明也沒曾想過,當初花三萬塊種下的那片高粱地,最後長成瞭《紅高粱》。
1988年,《紅高粱》在柏林電影節上斬獲瞭最佳影片金熊奬,這是中國電影人首次在歐洲大三電影節上獲得最高奬。
在電影票價隻有幾毛錢的年代,《紅高粱》當年在國內上映的票房總計超過瞭4000萬元。
莫言迴憶:“1988年春天過後,我走在路上,深夜裏也能聽到許多人大聲唱《紅高粱》裏的歌麯。”
張藝謀當年說瞭一句: “願為天明,肝腦塗地。”
緣起:“有話好好說”
1989年,張偉平將和人湊的40萬全部投入房地産行業,挖到瞭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瞭錢,張偉平也想進軍文化産業,那一年北京文藝圈聚會,張偉平帶著老婆坐瞭進去,席間,恰好就有張藝謀。
一來二去,兩人成瞭朋友,一開始不談電影,就是吃吃喝喝。
到瞭1995年,張藝謀遇到瞭新的坎兒。
許多年後,於和偉進組《懸崖之上》,對張藝謀說,導演我們見過的。
張藝謀問:是在哪個新聞發布會上?還是活動上?於和偉笑,不是。
他第一次見張藝謀,是在1995年,《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片場。
那年於和偉24歲,是上海戲劇學院的大三學生,副導演到學校裏找瞭一幫群演,於和偉是其中之一。
那是他人生裏第一次進電影劇組,全部戲份是在舞池裏跳舞。
站台上唱歌的是鞏俐。但那也是張藝謀與鞏俐那一輪巔峰閤作的尾聲。
到瞭1996年,張藝謀籌拍《有話好好說》,失去瞭鞏俐這個招牌,臨到電影開拍,投資人撤資瞭。
恰好張偉平約張藝謀吃飯,餐桌上,張偉平發現張藝謀有心事,張藝謀和盤托齣後,張偉平想都沒想就問:“差多少錢?”張藝謀說:“2600萬。”
結果張偉平連劇本都沒看,拍著胸脯自己一個人投資瞭《有話好好說》。就這樣,張藝謀和張偉平的第一次閤作開始瞭。
這部張藝謀親自客串瞭一個民工角色,對著樓上的瞿穎的角色大喊“安紅,我想你”的都市喜劇片當年賣瞭四韆多萬,錶現不俗,但那個時候,張偉平不懂發行,把電影版權以800萬打包賣給瞭日後的歡喜傳媒老闆董平。
如今,歡喜成為張藝謀的重要閤作方之一。
就這麼著,《有話好好說》讓張偉平賠瞭一韆多萬,張藝謀覺得很不好意思,張偉平卻說沒事,“這本來就不是為瞭掙錢,關鍵時刻不伸手,那還要朋友乾什麼。”
為瞭能和張藝謀更好的閤作,1997年,張偉平投資1000萬成立瞭新畫麵影業。張偉平任董事長,張藝謀任藝術總監。
張偉平對張藝謀說:“你放心大膽的乾,隻要是你拍的電影,我都敢投資。”
齣於對彼此的信任,兩人隻有口頭約定,沒有簽署閤約。張藝謀說,我們的製片人,一不看劇本,二不看賬本。
可惜兩人都隻看到故事開頭,沒猜到故事結尾,正是這一充滿江湖豪氣的舉動,為日後糾葛埋下伏筆。
那個時候,兩個人親密無間,張藝謀每周到張偉平傢吃一頓飯。
那幾年裏,《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幸福時光》相續問世。《一個都不能少》獲得威尼斯金獅奬;《我的父親母親》摘下柏林電影節銀熊奬,章子怡作為新一任“謀女郎”。
但同一時間,張藝謀卻遭遇瞭票房上的低榖,2000年上映的《幸福時光》,隻賣瞭500萬。到這時候,張偉平並未對電影創作提齣太多意見。
可是1997年張藝謀父親張秉鈞過世之前,最後一麵見張藝謀。老人語重心長地對張藝謀說:“與張偉平的閤作,讓我非常擔憂,想起來就閉不上眼睛。從麵相上看,張偉平不善,如果閤作得不好,你們一旦分手,你肯定遭到報復。你根本不是張偉平的對手。
不知道當年的張藝謀,是否聽進瞭老父親的肺腑之言。
也是這期間,張偉平批評張藝謀“矯枉過正,太重視講故事瞭,商業元素不夠”,張藝謀默默接受瞭老大哥的意見。
黃金時代:張藝謀和張偉平一起創造《英雄》的日子
改寫一切的,顯然是《幸福時光》後張藝謀的下一部電影,張偉平當年為影片規劃的陣容包括:梁朝偉、張曼玉、章子怡、甄子丹,以及已經進軍好萊塢的功夫巨星李連傑。
在陪利智生産錯過瞭《臥虎藏龍》後,李連傑第一時間接下瞭無名的角色。
張偉平大膽創新,采取瞭許多國産影片從未采取過的營銷手段。為防止盜版,新畫麵將影片的第一盤拷貝,於首映禮當日纔空運到現場,也是從這部電影開始,中國觀眾第一次聽說一個新概念——零點首映。
一係列運作之後,張偉平對媒體公開錶示,《英雄》國內票房將會破億。聽到張偉平的預測,張藝謀驚訝地說,“《臥虎藏龍》纔1韆多萬,咱兩韆多萬就行瞭”。
最終這部投資3000萬美金的武俠大片,在國內全年總票房隻有9億元的2002年,拉動瞭1100萬觀眾進入電影院觀看,總共斬獲2.5億票房,全球票房達到1.77億美元,中國電影從此進入“大片時代”。日後央視的一項調查顯示,《英雄》的觀眾中,有八成已經多年沒有進入過電影院。
但也有影評人認為,正是從這部電影開始,張藝謀作品中的文學色彩漸漸變淡,商業色彩漸漸濃厚。
這期間,張藝謀和張偉平的關係依舊固若金湯。
張偉平接受媒體采訪錶示:“老有人問我,你跟藝謀這麼多年就沒有矛盾嗎?我說怎麼可能。其實我們有過矛盾,我第一次跟他急就是《十麵埋伏》。張藝謀要掉溝裏去,那得多大一幫人看著呀。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奔溝裏去啊。藝謀這人就是一根筋,我能做的就是不讓他一個人跳,至少得拉上我。”
決裂:“三槍拍案驚奇”
盡管票房一路高歌猛進,但那十來年當中,張藝謀最受觀眾認可的作品,反倒是票房平平的《韆裏走單騎》,哪怕是張藝謀盡力返璞歸真的《山楂樹之戀》,也無法迴歸早期的那種純粹渾厚,唯有這部張藝謀為辭演《英雄》的高倉健量身打造的電影,稍稍接近。
2005年,《韆裏走單騎》專場放映時,張偉平曾嚮媒體提到一個細節:“我看上一件皮衣,摺閤人民幣7萬多元,當時我跟身邊的人開玩笑,說誰把一輛‘富康’穿在身上啊。這件事也就過瞭。但後來藝謀聽人說瞭,當天晚上我就看見這皮衣掛在我房裏,還有一紙條:‘小偉,是這件嗎?’我馬上打電話給他:‘你必須退掉。’他隻說瞭一句:‘難得我能為你做件事。’。”
然而這部電影還見證瞭另一段男人的友情:高倉健和張藝謀。
當年高倉健已經年過70,每天張藝謀都搶先拍高倉健的戲,然後勸他迴旅店休息,可是高倉健假裝離開後,卻會默默守在劇組離開的道路上,一直等到劇組下山,嚮所有人鞠躬,再轉身離去。
兩人就像是兩個古代範兒的俠客,都不擅言辭,卻一諾韆金,張藝謀後來去日本,高倉健親自打造瞭一把好劍送給張藝謀,張藝謀離開日本那天,臨走之前一迴頭,看到高倉健遠遠地朝自己鞠躬告彆。
正是這位長者,曾經給張藝謀寫信,讓他堅持內心對藝術的選擇,不要被製片人束縛和控製。
張偉平知道這件事之後勃然大怒,要求張藝謀不要再和高倉健來往。
真正的改變,往往是風起於青萍之末。
到瞭2006年,張藝謀準備拍攝《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時候,原本演員和劇本都已經到位瞭。正值大一的黃軒被《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副導演選中,準備齣演小皇子一角。但張偉平忽然要求張藝謀增加周傑倫飾演的二皇子以增加賣點,最終導緻黃軒被迫換掉,整個故事架構也完全被打亂重改。
而在鞏俐拍攝《滿城盡帶黃金甲》閤同中,有一條明確標注是——“整個拍攝和宣傳過程中拒與張偉平夫婦見麵”。
影片最終票房近3億,卻遭遇觀眾質疑。
張藝謀當年大哥吳天明發言:“中國的編劇導演應該好好想想,我們要把觀眾帶到什麼地方去?”
到瞭《三槍拍案驚奇》,張藝謀原本對標的是科恩兄弟的《血迷宮》,但張偉平又要求加入因春晚走紅的小瀋陽。
張藝謀問張偉平,為什麼要推薦小瀋陽。
張偉平答:他紅。
為瞭給他搭戲,整個班底也幾乎換成瞭趙傢班,結果一部“中國版《血迷宮》”被拍成瞭影迷口中的“小品”。
談及這部電影,張藝謀曾直言這是他最不滿意的作品。
吳天明這次直接嚮張藝謀發問,“我問張藝謀,《三槍拍案驚奇》你想告訴人什麼?!”
而張偉平麵對媒體的迴應是:真正的口碑一定來自老百姓,一些文化人根本代錶不瞭老百姓,他們甚至不會像老百姓那樣走進電影院。
可問題是,《三槍拍案驚奇》票房也玩砸瞭。
到瞭《金陵十三釵》,張偉平嫌電影的規模太小,讓張藝謀加入戰爭戲,還要加上一段倪妮和貝爾的親密戲,並且在電影宣傳期間大肆渲染。
據說這部電影拍到最後,張藝謀拒絕接張偉平的電話和短信,就這麼把電影給拍完瞭。
影片在北京舉行首映禮時,張藝謀、張偉平都來到現場,但這也是二人最後一次碰麵。
這一年,張偉平公開承認“現在和張藝謀沒啥關係瞭”。
同年10月,張藝謀終於麵對媒體首談“分手”,稱以後不會再做不想做、被迫做的電影,“彆的我能忍,可電影是我的底綫!不能你想增加什麼情節就增加什麼情節,你想讓誰演就讓誰演——甚至連下一部片子還沒定什麼內容呢,你都先定瞭女主角,那我就沒有自主權瞭,純粹就成瞭搖錢樹。乾涉創作,這是我絕對不能容忍的”。
張偉平則頗為感慨地對媒體錶示:“我經常想起中國那句老話——日久見人心。現在彆說人心瞭,人影都見不著瞭。”
2015年7月,張藝謀終於將新畫麵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電影《三槍拍案驚奇》的票房分紅1500萬元。
最終法院判定,新畫麵公司需嚮張藝謀支付票房分成款246萬3600元。
誰還記得當年張偉平的那句話:“如果哪一天藝謀不拍電影瞭,我也就不做電影瞭,如果他有一天不需要我瞭,我也放棄。”
從《歸來》到《懸崖之上》:張藝謀張偉平決裂九年
張藝謀當然還在做電影。
告彆張偉平後,張藝謀蟄伏三年打造齣瞭《歸來》,重新閤作瞭鞏俐,影片獲得瞭不錯的口碑,票房最終定格在3億左右,刷新瞭當時的文藝片記錄。
可接下來的《長城》又令張藝謀遭遇新的口碑爭議。
從好萊塢歸來,張藝謀說心裏頭隻有一個想法:“做迴你自己”。“做迴自己”,張藝謀交齣的答捲是《影》。
《影》的票房口碑,最終不上不下。沒人否認張藝謀實力還在,但他和這一代觀眾之間的那層壁,已經越來越厚瞭。
張藝謀索性完成瞭寫給電影的情書——《一秒鍾》。
影片上映前,張藝謀接受媒體采訪錶示,“像我這樣的導演還能拍幾部,一般導演都沒人投資瞭。這部電影算是瞭瞭自己一個心願。”
這部難得的情懷之作最終口碑不俗,票房不利,但就在整個市場對張藝謀充滿懷疑的時候,張藝謀帶著《懸崖之上》殺進五一檔,最終影片口碑穩定,票房超過11億。
接下來,張藝謀還有抗美援朝題材的《狙擊手》,以及於和偉、周鼕雨等主演的《堅如磐石》,僅僅用“老驥伏櫪誌在韆裏”來形容他已經不夠瞭,張藝謀的蓬勃創作力,似乎終於在告彆張偉平九年後被重新徹底釋放,並開啓瞭他電影夢想的第二春。
張藝謀,終於找迴瞭張藝謀。
老謀子起訴“老大哥”的日子
如今的張藝謀,似乎把時間當成瞭最值得敬畏的對手,開始一場和時間的賽跑。
和張藝謀一起工作的20年裏,一位工作人員常常聽著他的“倒計時”:人這一輩子,我還剩多少多少天,我還能拍多少部電影,你不要浪費我的名額,我的每個名額都很珍貴,我要拍不同的東西……
張藝謀曾說:“第五代集體成纔,是趕上瞭厚積薄發的大環境。那個時代的蓬勃的文學、全民的風氣、從頭來過的熱烈氛圍造就瞭我們,是時代給瞭巨大的榮耀。”
2014年,吳天明突發心梗去世。
追悼會那天,張藝謀、陳凱歌、蘆葦、田壯壯、顧長衛、蔣雯麗等電影人趕來參加他的追思會。
追悼會上,導演鄭洞天說: “他(吳天明)一直希望看到藝謀和凱歌再次拿齣《霸王彆姬》這樣的作品,可惜他沒看到。”那一刻,張藝謀神情黯然。
老爺子還在的時候,張藝謀說:“我當時有一個想法,就是《歸來》做好瞭,請頭兒看一下,希望聽到他的一些看法,我很在意他。”
不管多好的大哥,總有所圖,隻不過張偉平圖的是能用名利計算之物,而吳天明圖的隻有一樣,就是讓張藝謀再拍齣《紅高粱》《霸王彆姬》那樣的電影。
兩個大哥,隻能選一個,兩條路,也隻能選一條。張藝謀的選擇,清楚明白。
《百鳥朝鳳》電影的最後, 焦三爺把衣鉢傳給瞭徒弟天鳴。片尾,天鳴在焦三爺墳前,吹瞭一麯《百鳥朝鳳》,送師傅上路。
如今大哥已不在,隻剩明月常照人。但夜深人靜時,或許老謀子還會想起當年和大哥吳天明拍電影的日子。
和有緣人,做快樂事 彆問是劫是緣。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