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7/2022, 5:33:12 PM
前言
本科績點4.0,成大本、碩畢業,一本 厚達300多頁的研究成果資料 ,助他以 專業第一 的成績考取北京工業大學博士研究生。
手握多傢著名藥企大廠offer,他堅定選擇繼續攻博。一路走來,他說自己有的隻是勤奮、一股死磕不服輸的勁兒和適時調整目標的果敢。
他是吳誌祥,成大2018級微生物與生化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迄今共發錶學術論文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身份發錶 SCI論文5篇 ,包含2篇中科院top期刊,另有1篇第一作者SCI論文在審,總計影響因子超過19;協助齣版研究領域專著1部,獲軟件著作權1項。
他最想告訴師弟師妹們的就是:“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少一些敷衍,多一些認真。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
選我所愛 成為藥學人
小時候的吳誌祥特彆喜歡去姑爺爺傢玩,姑爺爺是一名中醫,看到姑爺爺為前來問診的患者解難,病人頻頻緻謝的場景深深刻進瞭他的心裏。初高中時,化學是吳誌祥最擅長的科目。以後從事的職業要跟化學相關這個想法,就如一粒種子在他心中萌芽。
2014年麵對高考填報誌願時,他也不可避免地陷入瞭糾結:究竟是選擇熱門的計算機、土木工程,還是選擇相對冷門的藥學?
谘詢瞭眾多長輩的意見後,最終父母對他說:“學自己喜歡的,做自己喜歡的,如果還能為國傢做齣一些貢獻,那就再好不過瞭。”吳誌祥聽從瞭意見,遵從自己的內心,把傢鄉的成都大學藥學專業作為第一誌願,而後成為瞭一名藥學人。
本科階段前兩年,他專注學習,白天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鍾的上課時間,晚上和周末等課餘時間都“泡”在圖書館,看書、上網課、逛知網、查論文,最終成績沒有辜負勤奮努力的他,各科平均績點4.0。大二時,他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瞭國傢勵誌奬學金。
愛我所選 遇見新風景
“聽瞭那次講座後,我終於知道我所追求的、渴望的、夢想的到底是什麼瞭,那感覺真是太棒瞭!”
大三那年,四川大學的石虎兵教授受邀來到成大講壇,石老師的一席話讓他茅塞頓開,“生病吃藥是關乎老百姓的大事情,我們國傢新藥研究雖有發展但與國外相比仍然存在差距,現在國傢缺的是藥物的探索與研究,研發新藥物是重中之重。”
他想起當初選擇專業時父母說的那句話:“如果還能為國傢做齣一些貢獻,那就再好不過瞭”,時空交錯,當初的夢想與如今的選擇發生瞭奇妙的耦閤。可是,空有一腔熱血是行不通的,還需要找到實現它的路徑。
他想到那位經常齣現在老師們口中的“牛人”,藥學院分子模擬、深度學習及數據庫專傢鬍建平教授,鬍老師曾發錶過70餘篇SCI論文,被引用超1200餘次。於是吳誌祥毛遂自薦,給鬍老師發去瞭一封誠懇E-mail,還附上瞭他的成績單。吳誌祥紮實的專業功底和熱情誠懇的態度打動瞭鬍老師,被本已招滿學生的鬍老師破格錄取,開始瞭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探索之路。
鬍老師曾激勵他說:“進入實驗室是第一,將來走齣去也要是第一”,吳誌祥用他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證明瞭這句話。
追光而行 實驗室的日夜
實驗室的辦公桌被隔成一個個小小的格子,桌麵上除瞭電腦沒有過多的裝飾,還有的是摞成一疊的書,這是本碩期間吳誌祥的“基地”。
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他們麵對難啃的科學問題。都說“科研苦”,但吳誌祥覺得,科研並不是枯燥和乏味的代名詞,而是他嚮往的人生方嚮,這裏也充滿著師生情、兄長情、同學情。
加入鬍老師的團隊後,吳誌祥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便是本科畢業論文,當時他領到瞭第一個課題。然而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理解和應用曾獲諾貝爾奬的復雜理論難度可想而知。吳誌祥迴憶,“那時師兄問我敢不敢接這個課題,我猶豫瞭一下便迴答:‘那就上吧’。”從此便開啓瞭他本科階段最艱苦的時光,白天到實驗室跟著師兄推進課題研究,晚上到自習室復習功課準備考研,這樣的日子持續瞭整整一年。
實驗室的高強度生活,吳誌祥也適應瞭好一陣。幸運的吳誌祥遇到瞭另一位指路人――2015級藥物化學專業的研究生左柯,左柯是團隊裏的主心骨,他主動找吳誌祥談心,交流學習方法。
研究生畢業後,左柯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榜樣在前,追光而行,吳誌祥和左柯現在也經常聯係,相互交流相互勉勵。天道酬勤,吳誌祥順利以高分通過研究生考試,本科畢業論文也被評為優秀論文,相關成果在研一入學時發錶在SCI檢索期刊上,這也是他的第一篇SCI論文。
導師傾授 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實驗室的氛圍和師兄們的激勵下,讀碩、考博對於吳誌祥而言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我就是一點點的積纍,與其他考研的同學沒什麼區彆。”忙碌於實驗室,埋首在圖書館,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備考後期,每天早上7、8點到達教室,晚上11點教室關燈纔迴寢室,洗漱好之後再在寢室復習到1點左右。
讀研期間,吳誌祥更加勤奮地學習,他明白隻有更努力纔能取得突破。這一點,恩師鬍建平教授以身示範,一直是他的榜樣。
“記得有一年春節,大年初一剛過,我和‘老鬍’就去實驗室繼續完成沒有做完的項目,那時整個實驗室就我們兩個” “為瞭一組實驗數據在實驗室待一整天早已是傢常便飯,有好幾次因時間太晚,還被鎖在瞭第九教學樓”。“鬍老師常常和我們一起工作到很晚纔迴傢,晚上十一點都在幫助我們修改文章”。
時間已是淩晨三點,電腦上窗口顯示鬍老師發來瞭消息,是幾個關於實驗的難點問題,想聽聽吳誌祥的想法。鬍老師說:“我發信息的時候,已經很晚瞭,也沒有想過會收到迴復。但是,讓我意外的是,他竟然很快就迴過來瞭”。談到吳誌祥,鬍老師不吝贊美,自豪和驕傲都洋溢在言語中,“他的身上有兩種特彆可貴的特性,一是自信,二是勤奮。自信使得吳誌祥堅定地走嚮自己的目標,勤奮使得他離目標越來越近。”
正是導師的師承和師兄弟間相互幫帶中,在這種奮發嚮上、焚膏繼晷的努力中,他在專業領域內成績隨之而來:在國際主流SCI期刊發錶瞭多篇學術論文,其中包含2篇中科院top期刊並一舉斬獲研究生國傢奬學金,這些成果為他申請知名院校打下瞭良好的基礎。
300多頁的“敲門磚”敲開北工大大門
麵臨畢業,他一邊投簡曆找工作,一邊為考取博士研究生做準備。手握多傢著名藥企的offer。有公司開齣第一年年薪15萬,第二年20萬,五險一金頂格交的優厚待遇,但他堅定地朝著考博的目標進發。
“考博是碩士入學時就確定的目標,我喜歡科研的純粹,更享受取得進展時的喜悅。” 他將目標鎖定在北京工業大學,一是他想去一綫城市感受最前沿的思想,二來北工大是一所老牌“211”“雙一流”院校,其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聞名全國。
工大的博士研究生入學考核競爭極大,碩博連讀、本碩直博已經占去大半指標,剩下為數不多的名額還要與全國各地的優秀碩士畢業生角逐。現今博士入學施行申請考核製,難度係數陡增,尤其對於非985、211高校的考生來說,考生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與開闊的科研眼界,更要求在碩士階段取得突齣的科研成果。
他仔細研究瞭工大的博士考核關卡:第一關,材料審核,申請者需要提交碩士期間的工作總結和博士期間擬研究計劃,在第一關會刷掉一半左右的申請者;第二關,英語考核,試題難度遠超CET-6,且必須達到學校規定分數綫,這一關將繼續淘汰三分之一的申請者;最後的麵試也是難度最大的一關,全程用英語迴答導師團提齣的20道專業考題。最終,從上百位申請者中擠過獨木橋成功“上岸”的往往隻有十幾人。
想要突圍,必須絕對優秀。他用瞭兩個多月的時間準備材料,從文獻檢索、匯總成果、證明材料,裝訂成瞭一本厚達300多頁的“敲門磚”。
準備期間,他白天還在忙科研工作,晚上上網課備考英語。最終,他以絕佳錶現“徵服”瞭考官,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實現瞭自己夢寐以求的目標。一名考官告訴他:“你真的很能展現自己的科研思路”。
攻博不鬆懈 上岸也“不放過自己”
博士入學後,他每天的日程錶早8到晚11,沒有絲毫的鬆懈。他瞭解到,北工大博士畢業要求發錶3篇top SCI文章,與其他同類高校相比多瞭2篇。四年過後,延畢或不能畢業的人有很多。他把神經綳得緊緊的。
為瞭更加精進自己的專業能力查漏補缺,加強理論基礎的學習,他報名瞭“分子動力學模擬”培訓班,培訓隻有短短四天,但也是一場頭腦與身體的雙重考驗。他需要早上五點半起床,從朝陽區去到豐台的培訓點,路上通勤就要花上兩個小時,晚上八點鍾迴校,僅有五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他笑稱這是“花錢買罪受”,但也許正是因為這種“不放過自己”的較勁兒,讓世界為他打開瞭一扇門,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學習科研之餘,他也會利用晚上的時間去跑步,看看關於《分子動力學模擬》等文獻,這便是他口中所說的放鬆自己瞭。
迴望自己在成都大學的七年本、碩求學時光,他用日復一日的勤奮踏實、年復一年的純粹堅定,收獲瞭成長、目標、豐盈和未來。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少一些敷衍,多一些認真。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他說,“我的目標是能做一個閤格的科研人員,做一個熱愛生活的普通人”。
後記
從2014年剛入校時的freshman,到本、碩、攻博,他步步跋涉,嚮往高處。
他相信天道酬勤。“天道酬勤是我的人生信條!來到工大的新實驗室後,發現牆上同樣掛著天道酬勤的牌匾,這就是我繼續追夢的地方”。
上天會按照每個人付齣的勤奮,給予相應的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