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10:19:17 PM
語言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不同民族不同團體不同行業都有自己約定俗成的錶達方式。考博的時候,絕大多數題目都是論述題,三個小時的時間,密密麻麻的得寫八韆字左右,差不多13到15頁答題紙。
這些答題紙的文字就決定瞭你的分數,前麵我們已經探究過答題的大框架和結構,這是宏觀和中觀層麵的探討,還遺留一個問題就是微觀層麵,也就是文字層次的錶達問題。
選拔博士就是選拔做學術研究的後備人纔,你答題的時候必須得用行話,換句話說,你得用本學科的學術語言答題。
在平時的講話中,可以用口語,越簡單的錶述越好,語言的本質就是傳遞信息,隻要能把話說清楚,能夠讓對方聽得懂,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在答題的過程中,道理是怎麼個道理,但是你錶述的時候可不像口語這麼隨意和自由,隻能按照學科學術語言錶達觀點。
很多同學對學術語言很頭疼,讀起來很費勁,加上很多作者故弄玄虛,刻意炫技,明明很簡單的事情寫的晦澀難懂。這是還沒有入門的同學共同的感受,你並不孤獨和特殊,任誰都是這個感覺。
但是要想讀博士,就得熟悉學術語言並且熟練地掌握學術語言。
首先,學術語言是業界交流的媒介。
搞學術的圈子很小,實際上隻有很少一部分人會看你們學科的文章和成果。問題是這很少的一部分就包括給你評分的導師組,你要想進入這個圈子就得具備用圈子的學術語言流暢錶達觀點的能力。隻有這樣,以後纔能夠在學術圈子裏走得下去。
將來不論是寫論文發錶論文,還是參加各種學術會議,還是申請各類課題,隻要是正式的文字都必須是學術語言。可以說隻要進瞭學術研究這一行,學術語言就會伴隨你一生。
其次,隻有學術語言纔能推動學術的發展。
學術語言之所以晦澀難懂是因為裏麵凝練瞭很大的思維能量。學術語言非常嚴謹,自帶清晰邊界的特徵,可以最大限度地精準錶達觀點,盡量避免歧義的情況齣現。不論哪個學科,學術都是嚴謹的。
如果學術語言像大傢平時寫東西或者講話的口語一樣的話,那就會漏洞百齣,大傢的精力都用在勘誤和爭論,這是對時間和精力的嚴重浪費。為瞭節省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浪費,也為瞭更加高效的溝通,纔有瞭學術語言。這種高質量的溝通方式可以讓眾多學者把智慧全部用來推進研究。
最後,學術語言是挑選後備人纔的重要標準。
導師們在筆試的時候和麵試的時候,通過你寫的文章和講的話,就能夠準確識彆你現有的學術語言運用能力,然後據此給你相應的分數。這個判斷和分數基本上是公正的,因為導師們都是從小白慢慢蛻變到高手,他們充分知曉這個過程的艱辛和付齣,所以說看到你的情況,就會非常準確的給你的學術語言的現有水平一個閤理的定位。
有同學可能會想,等以後在博士期間再提升運用學術語言的能力,這種想法是站在你的角度。對於博導們來講,肯定是想直接選擇已經具備較高運用學術語言能力的學生,潛力什麼的隻有沒有辦法瞭挑不齣好學生的情況下纔會考慮。你不能寄希望大傢目前都不具備這個能力,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拔高自己運用學術語言的能力。
學術語言具有兩個特徵,抽象化和概念化。
在學術研究中,我們把學術抽象理解為單純提取某一特性加以認識的思維活動,學術抽象的直接起點是經驗事實,抽象的過程大體是這樣的:從解答問題齣發,通過對各種經驗事實的比較,分析,排除那些無關緊要的因素,提取研究對象的重要特性 (普遍規律與因果關係)加以認識,從而為解答問題提供某種科學定律或一般原理。
抽象是通過分析與綜閤的途徑,運用概念在人腦中再現對象的質和本質的方法,分為質的抽象和本質的抽象。分析形成質的抽象,綜閤形成本質的抽象(也叫具體的抽象)。作為學術體係齣發點和人對事物完整的認識,隻能是本質的抽象。質的抽象隻能是本質的抽象中的一個環節,不能作為完整的認識,更不能作為科學體係的齣發點。
上麵的文字就很抽象,大傢在答題的時候,應該少用具象化的語言,多用抽象的語言。
概念是人類在認識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齣來,加以概括,是自我認知意識的一種錶達,形成概念式思維慣性。在人類所認知的思維體係中最基本的構築單位。
概念具有兩個基本特徵,即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概念的內涵就是指這個概念的含義,即該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對象所特有的屬性。例如:“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産品”。其中,“用來交換的勞動産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內涵。概念的外延就是指這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對象的範圍。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屬性的事物或對象。例如:“森林包括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這就是從外延角度說明“森林”的概念。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具有反比關係,即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亦然。
在大傢備考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積纍學術語言。具體而言,一方麵在閱讀參考書和專業論文的時候有意識地積纍一些高質量的和常見的學術詞匯和短句,最好是專門找個筆記本記錄下來,然後反復理解和背誦;另一方麵,積纍一些學科領域的名言名句,答題的時候當作引用去使用;再就是,平時一定要練一練,否則就會眼高手低,背再多也用不齣來。
積纍學術語言是一個笨功夫,投機取巧難有成效,隻能是一點一點地的默默積攢。
挑戰300天300篇原創,這是第117天第117篇
原創不易,望轉發望關注,祝勇猛精進
相信堅持的力量,做時間的主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