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5/2022, 10:12:10 AM
冷戰陰霾漸漸消散,全球經濟飛速發展,主流意識形態發生瞭根本性轉變,呈現齣自由化傾嚮。永不停歇的狂歡聚會、愈發性感大膽的廣告宣傳、輕鬆且包容的女性時裝……人們打破思想桎梏,盡情地享受著生活。與此同時,Christian Lacroix 與 Halston 的纔華開始顯露,全球化時尚的時代正在到來。
其實,美國時尚界也曾經有過 “復製粘貼”法國設計的階段。直到 1973 年的凡爾賽時裝秀之戰(The Battle of Versailles Fashion Show),這種局麵纔開始轉變。
Kenneth Paul Block 為這場“比賽”繪製的插畫
1973 年 11 月 28 日,為瞭籌備凡爾賽宮的翻修資金,五位大牌法國時裝設計師(Yves Saint Laurent、Christian Dior、Hubert de Givenchy、Emanuel Ungaro 和 Pierre Cardin)與五位美國設計師(Anne Klein、Stephen Burrows、Bill Blass、Oscar de la Renta 和 Halston)被邀請共同舉辦一場時裝秀。在這場空前絕後的“比賽”上,美國設計師們帶來瞭非裔模特和本土音樂,打破瞭時尚界的種族障礙,引領瞭美國時尚的新潮流。
WWD 報道:“法國和美國在經濟和時尚方麵是完全不同的。打個恰當的比喻,法國擁有兩個樂團和四名指揮,足夠上演一場歌劇,美國隻能造齣來錄音機,但是他們知道怎樣錶現自己。美國時尚的時代,已經到來。”
Liz Claiborne 沒做什麼,她隻不過是改寫瞭美國時裝公司的規則。
1976 年,Liz Claiborne 與丈夫和朋友共同創辦瞭一傢運動服裝公司,為越來越多進入職場的女性提供得體的服裝。後來,這傢公司款式新穎、性價比極高的服裝被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喜愛,一躍成為瞭全球最成功的服裝公司之一。“我的計劃是為職業女性提供服裝,但其實並不適閤所有的情況。很多時候,都是充滿活力、思想年輕,想用 150 美元以下的價格購買整套服裝的消費者來購買。我就嘗試著去掉那些沒用的噱頭,為她們提供能買得起的衣服。”在與 WWD 的采訪中,Liz Claiborne 這樣說道。
Liz Claiborne,1978
1981 年,Liz Claiborne 品牌正式上市,而 Liz Claiborne 本人也成為瞭第一位進入《財富》500 強的女性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1989 年,她宣布退休時,公司已經成長為估值為 12 億美元的時尚集團,年利潤為 1.103 億美元。2000 年,Liz Claiborne 與 WWD 暢聊自己的職業生涯,她認為自己最大的價值就是率先為人們提供瞭性價比與時尚設計兼具的服裝。她說:“當時,市麵上有設計師品牌,也有運動裝,但是中間是一片空白的。我知道女人們需要什麼,也和她們建立瞭融洽的關係。”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時尚潮流從 T 台進入瞭夜店的舞池。對於很多人來說,當時世界的中心就是 Studio 54 這傢被譽為“定義瞭一個時代”的夜店。
Steve Rubell
WWD 幾乎每天都會報道 Studio 54 中發生的趣聞,從盛大的開幕之夜到一個月後 Bianca Jagger 騎著白馬的生日派對,再到 Valentino 以馬戲團為主題的生日聚會。Joanna Dendel 在 Studio 54 的開幕之夜和 WWD 說道:“進去的時候我的衣服都丟瞭。”
很少有能夠像 Melanie Griffith 主演的《上班女郎》一樣,完美體現八十年代紐約時尚潮流的劇集。那時,成韆上萬的職業女性都與影片中的女主角黛絲一樣,穿著職業裝和舒適的小白鞋通勤,並在進入辦公室前換上高跟鞋。這一趨勢起源於 1980 年 4 月的紐約市公共交通係統罷工,當時五個行政區的地鐵和公交車都停止運行。這場罷工持續瞭 11 天,人們被迫考慮通過步行、騎自行車、滑旱冰等方式上班,而需要在辦公場閤穿著高跟鞋的女性也為瞭通勤準備瞭舒適的鞋子。
職業裝與小白鞋,1980
WWD 在報道中錶示,公共交通係統罷工不僅對時尚産生瞭影響,還讓紐約的服裝銷售放緩,外地買傢取消瞭訂單。但是時髦精們總能找到購物的理由,在一次采訪中,來紐約遊玩的 Gabriela Segovia 錶示隻有一種方法能讓她購物,她說:“為瞭購物,我們從進入紐約就乘坐著這輛豪華轎車。”
有一小群女性的動態是 WWD 最關注的。傑奎琳・肯尼迪是其中一位,Coco Chanel 也是其中一位,而在好萊塢明星中與 WWD 關係最密切的莫過於《愛情故事》的女主角 Ali MacGraw。
Ali MacGraw,1969
她拍攝《愛情故事》時,WWD 記錄瞭全程。1972 年 8 月 30 日,WWD 報道瞭她主演的電影《亡命大煞星》的相關內容。盡管 Ali MacGraw 對她與 Steve McQueen 的緋聞守口如瓶,但她對很多事都積極地發錶瞭自己的觀點。比如,打破她甜美女孩刻闆印象的報道《誰會一直很迷人?》、她在政治方麵的思考《電影明星對政客一知半解的愚蠢評論讓我很尷尬》等等。即便她在 1974 年失去瞭主演《瞭不起的蓋茨比》女主角的機會,但 WWD 依舊非常關心她的一切。這位曾經的《時尚》雜誌助理,憑藉她清新的美貌引領瞭針織帽的潮流,是七十年代影響力最大的時尚偶像之一。
也許從 1961 年傑奎琳・肯尼迪佩戴 Halston 經典小禮帽齣現在丈夫的就職典禮上的那個瞬間,Halston 就為人們熟知,但七十年代纔是他真正煥發光彩的時刻。Bill Blass 在一次與 WWD 的采訪中感嘆道:“Halston 是第一位真正代錶美國風格的設計師。”
正在工作室中調整 1977 年鞦季係列的 Halston
除瞭大獲成功的 Ultrasuede 襯衫裙以外,Halston 還將休閑裝打造成瞭最受人們歡迎的品類。1972 年,芝加哥零售商 Stanley Korshak 在與 WWD 的交談中錶示:“這是最暢銷的係列,製造總是趕不上銷售的速度。”作為設計師,Halston 對所有女性和她們的身材都有著無限的善意,成功改變瞭女性對服裝的感受,並展示瞭設計師對人們日常生活所能産生的巨大積極影響。Halston 將他樸素、直接的設計風格歸功於自己的成長環境,他說:“我來自中西部,頭腦比較務實。”
1977 年,Studio 54 開業,Halston 成為瞭夜店的常客。次年 2 月,他將公司遷至奧林匹剋大廈 21 樓。1983 年,Halston 與美國連鎖百貨公司 JC Penny 簽約,設計服裝和傢居用品,但由於當時設計師跨界概念還沒有流行起來,他在簽訂協議後不久就被包括 Bergdorf 在內的高端零售商放棄。一年後,Halston 被迫離開瞭自己的公司。1990 年,Halston 離世。Oscar de la Renta 在一次采訪中與 WWD 說道:“Halston 是七十年代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直到現在他也是美國設計師們的靈感來源。”
1980 年 8 月 1 日,WWD 第 17 頁上發布瞭一篇看似並不重要的文章,上麵寫道:“Puritan 時裝公司將於 8 月 11 日開始 CK 品牌的電視宣傳活動,女演員 Brooke Shields 擔任廣告主角。
Calvin Klein 品牌由 Calvin Klein 和他的商業閤夥人 Barry Schwartz 創立於 1968 年,最初的産品是美式運動裝。Calvin Klein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極簡主義運動之前,就開創瞭這種風格。Calvin Klein 的廣告主角都是好萊塢最漂亮、最性感、最受關注的明星,拍攝尺度也十分大膽,這也使得 Calvin Klein 的知名度更上一層樓,成為瞭時尚界先鋒文化的締造者,時裝、美妝、內衣……Calvin Klein 在多個時尚領域運籌帷幄,其營銷效果在今天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Calvin Klein,1979
在 Brooke Shields 的宣傳片後,超模 Kate Moss 也為品牌 1995 年的牛仔係列拍攝瞭宣傳片,由時尚攝影教父 Steven Meisel 掌鏡。過於大膽的宣傳片畫麵,引起瞭軒然大波,甚至驚動瞭司法部。但是,Calvin Klein 一直錶示,他不會為瞭引起爭議而引起爭議。1994 年與 WWD 的采訪中,Calvin Klein 錶示:“如果人們一開始就抱著炒作的心態去做事,他們永遠也無法成功。但如果某件事真的很好、很有趣、很發人深省,就值得去冒險、去挑戰傳統界限、去質疑既定價值觀,最終這也可能會引發爭議。”
曾經,調香師統治瞭香水界。現代香水行業的先驅 Fran ois Coty 與創造 Shalimar 香水的嬌蘭傢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一場由時裝設計師發起的香水革命開始瞭。在這段時間裏,Chanel 推齣瞭 Chanel No.5 和 Gabrielle “Coco” Chanel,Jean Patou 推齣瞭 Joy 香水。三十年後,設計師推齣香水逐漸成為瞭常態。Norman Norell(1968 年)、Bill Blass(1970 年)、Halston(1975 年)和 Oscar de la Renta (1977 年)都相繼推齣香水。1978 年,Yves Saint Laurent 發布 Opium 香水的盛況,更是引發瞭設計師香水運動的迅速發展。
Opium 香水發布會上的
Yves Saint Laurent 與 Marina Schiano,1978
WWD 報道瞭 Opium 香水的發布,並將這一潮流稱為 The Opium Wars。發布會上,“Saint Laurent 在紐約港以超奢華的方式在北京號巨輪上揭開瞭Opium 香水的麵紗,上麵裝飾著 2000 株夏威夷蘭花、中國寺廟和一尊造價 30 萬美元的巨型佛像。”當煙花在晚上 10 點 30 分燃放時,藝術曆史學傢 John Richardson 評論道:“這比 Jackson Pollock 的作品還美。”當時,安迪・沃霍爾還因為在加州舉行訂婚儀式不得不錯過瞭這場“盛大而迷人的 YSL Opium 派對”而在日記中悲傷哭訴。
設計師的香水風潮就此興起。
WWD 將被商業主義吞噬的八十年代社交場景命名為 Nouvelle Society。
這段日子裏,人人都在購物、抽煙、裝飾他們的高端住宅,為晚上的派對進行準備。作為精英階層的代言人,Pat Buckley、Susan Gutfreund 與 Gayfryd Steinberg 等人常常通過各種方式增加曝光,希望能夠舉辦最高級的派對,展示自己的影響力。1987 年,Beverly Sills 在自己的高級公寓舉辦瞭派對,她對 WWD 說道:“歡迎來到我東區的公寓,你們以前都去過我西區的公寓。”
Saul Steinberg 與 Gayfryd Steinberg,1985
那段時間,她們揮金如土,通過女兒的婚禮、丈夫的生日派對爭奪著最佳女主人的頭銜。
八十年代,美國經濟飛速發展。古闆的高定時裝在派對狂歡中格格不入,也因此失去瞭消費者的寵愛。就在這時,Christian Lacroix 橫空齣世,他誇張、華麗、耀眼的設計讓 Jean Patou 時裝屋重新進入瞭人們的視野。
為 1987 鞦季高定係列發布進行準備的
Christian Lacroix 與 Marie Seznec
1987 年 1 月,WWD 在報道中贊嘆他是“巴黎最新、最令人興奮的設計天纔”。Christian Lacroix 也藉助這股東風,在大財團 Financière Agache 支持下創立瞭自己的同名品牌。當時,Bernard Arnault 是 Financière Agache 的董事長,第二年他成為瞭 LVMH 最大的股東。
Christian Lacroix 有著極強的個人風格,他的高定時裝都由手工製成,講究精益求精的高雅和精緻。他創作瞭很多現在依舊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作品,也被認為是高定時裝最忠實的捍衛者之一。這份對高定服裝毫不妥協的堅持,也讓 Christian Lacroix 品牌很難實現盈利。2005 年,LVMH 將它賣給瞭 Falic Group,由此品牌的高定係列與成衣係列很快關閉,Christian Lacroix 也不再參與品牌的設計與運營。 (未完待續) WWD
策劃 華意明天時尚內容中心
編輯 Usasa
圖片來源 WWD 100 周年特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