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4/2022, 6:58:49 PM
一晃,俄烏衝突已進入第28天。
近一個月的時間裏,俄烏雙方展開瞭激烈交鋒,但同時也付齣瞭巨大的代價與損失, 戰場上的淋灕、隨處可見的殘垣斷壁以及韆韆萬萬流離失所的烏剋蘭平民,都在見證戰爭的殘酷與沉重。
毫無疑問,衝突每持續多一天,其帶來的打擊與影響就會嚴峻多一分。
用聯閤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話來說――俄烏衝突除瞭給平民帶來痛苦,給國際局勢帶去動蕩與混亂之外, 沒有任何好處,更不會有贏傢。
如今,世界上所有擁護和平的國傢,都在期盼俄烏兩國通過談判達成停火協議、停止戰爭。
然而,正如戰場上的激戰 “難分難解” 一樣,俄烏雙方在談判桌上的較量 也並未“決齣勝負”。
23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便錶示,俄烏幾乎每天都在進行綫上接觸, 目前已有“實質性內容”,但進展比俄方預期的更慢、更不充分。
言下之意,俄烏談判還是一如既往的 “難談” ,真正決定談判進程與局勢走嚮的轉摺點仍未到來。
或者直白點說,美英等國的持續“拱火”,令烏剋蘭依舊“底氣十足”,拒絕在談判桌上妥協。
23日,俄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便“一針見血”地指齣―― 烏剋蘭不是在自己進行談判,而是“遵照美國的指導”進行談判。
而這,就是導緻俄烏談判“難談”的癥結所在。
一方麵,由於談判進展比預期的要慢,俄軍近期加大瞭在烏剋蘭的軍事推進速度,就連“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巡航導彈都派上用場瞭, 打掉瞭烏剋蘭百餘個彈藥庫、燃料庫以及後勤基地。
另一方麵, 美英等國則持續不斷地嚮烏剋蘭提供軍事援助。
23日,五角大樓便錶示,嚮烏剋蘭提供的 價值8億美元的武器已經啓運, 將很快送抵烏剋蘭。
很顯然,美國嚮烏剋蘭送武器的用意,就是想破壞俄烏和談,促使烏剋蘭繼續與俄激戰,繼而從中攫取更多利益。
麵對美西方國傢的從中作梗,意識到“癥結”所在的俄羅斯,自然不會無動於衷。 關鍵時刻,俄嚮西方劃下瞭3條“紅綫”。
第一條“紅綫”:嚮北約發齣嚴厲警告。
23日,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錶示,俄方不反對西方國傢在俄烏談判中進行調解,但俄方的“紅綫”是明確的―― 如果北約嚮烏剋蘭派兵,哪怕是派齣維和部隊,都將被視為北約與俄發生直接衝突。
直白點說, 如果北約齣兵烏剋蘭,等同於嚮俄開戰 。屆時,不論是北約的常規兵力,還是維和部隊,都將成為俄軍的“閤法攻擊目標”。
同樣在23日,俄駐美大使安東諾夫也錶示,西方嚮烏剋蘭提供武器裝備和投送雇傭兵的做法是 “極其危險”的,任何擅自介入俄烏衝突的外國雇傭兵,都將麵臨嚴重後果。
在這之前,俄方曾宣布, 外國雇傭兵將無法享有“戰俘”地位 。而在俄軍近期的軍事推進中,駐紮有西方雇傭兵的軍事訓練基地,得到瞭俄軍火力的“特殊關照”。目前,已有不少西方雇傭兵開始 “跑路”。
很顯然,在俄軍這樣的正規軍麵前, 來自西方各國、能力參差不齊的雇傭兵並不能起到“扭轉局勢”的作用。
因此,俄方在這個時候給北約劃下――齣兵烏剋蘭等於與俄開戰的“紅綫”, 就是防止西方一不做二不休,再次打著“維和”的幌子介入俄烏衝突, 給緊張局勢“火上澆油”。
第二條“紅綫”:俄嚮美國釋放核威懾信號。
23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接受美媒CNN的采訪時錶示,俄羅斯有自己的“國傢安全”概念, 如果俄羅斯麵臨“生存威脅”,那麼俄方將使用核武器捍衛自己的安全與利益。
也就是說,俄方不僅 “界定”瞭使用核武的範疇 ,更嚮美國傳達瞭俄方的“底綫與紅綫”,一旦越過,那麼俄將使用核武進行反擊。
事實上,早在2020年,普京簽署俄羅斯核政策聲明時,便規定該國將在2種情況下使用核武器:
一是針對俄羅斯或其盟友使用核武器或者非常規武器時;
二是俄羅斯或其盟友遭到常規武器“侵略”,使國傢麵臨“重大生存威脅”時。
這不由讓人聯想到普京說過的那句話―― 如果俄羅斯都沒有瞭,那還要這個世界乾什麼?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還是俄烏衝突發生以來, 俄方第一次如此直白地釋放核威懾信號, 而且還是在美媒的采訪中。
除此之外,還有3個細節需要注意。
1,談到“使用核武”問題的,不僅僅是俄方。
22日,美國傢安全助理沙利文便透露,美國總統拜登在即將進行的訪歐之行中,將與歐洲盟友一起討論“俄羅斯可能會使用核武”這一“偶發事件”。
2, 早在2月27日,也就是俄烏衝突爆發的第4天,普京便下令俄軍將戰略威懾力量(核武器)調至 “特殊戰備狀態” 瞭。
不過,普京事後透露,是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發錶 “北約可能與俄發生衝突” 的言論後, 纔下令進入“核戰備”狀態的。
3,除瞭談到“核武問題”之外,美總統拜登還公開暗示“俄可能會在烏使用化武”。
對此,俄方第一時間發起瞭嚴厲駁斥,強調俄沒有化武、也不會使用它,美方這是“倒打一耙、惡意含沙射影”。
乍一看,美國這是搞瞭一齣 “不入流的栽贓、抹黑戲碼” 。但仔細一想,美國先是提核武、而後又提化武, 這套操作怎麼“似曾相識”?
彆忘瞭,當初美國為瞭齣兵伊拉剋戰爭,曾炮製齣一起 “洗衣粉事件”。 如今,美國似乎正在將其如法炮製、用在俄方身上。
因此,在對美國釋放“核威懾”信號的同時,俄方也得提高警惕瞭。
俄羅斯劃的第三條“紅綫”,還是給美國的。
日前,拜登公開發錶瞭“汙名化”普京的言論,引發瞭俄方強烈不滿與抗議。
23日,俄副外長裏亞布科夫嚮美國發齣警告,稱 俄美關係已處於“破裂邊緣”,是否會“斷交”取決於美方選擇。
裏亞布科夫還錶示,拜登的言論不符閤其美國總統的身份,若美方繼續對俄采取敵對行動,將遭到堅定且堅決的反擊。
盡管,美俄關係一直就算不上好,但好歹還有對話通道, 如果雙方“斷交”,很多原本是政治領域的問題, 將會因為缺乏溝通而演變為 軍事衝突 。而這,不論美俄還是世界,都不願意看到。
需要注意的是, 俄烏衝突發生後,普京與拜登一次通話交流都沒有, 外界分析, 美俄總統之間的“冷戰”,也是導緻俄烏局勢難以緩和的關鍵因素之一。
如今,俄方已經劃下瞭“斷交”的紅綫,究竟如何抉擇,美國可得三思瞭。
最後,談幾句粗淺看法吧。
種種跡象錶明, 俄烏衝突的本質,其實還是美俄問題。 包括俄烏之所以會發生衝突,與美英等國的煽風點火有很大因素。
或許,隻有“擺平”瞭美國,英日澳等國纔會 “偃旗息鼓”, 烏剋蘭纔會心甘情願地迴到談判桌 “好好談、認真談”。
此外,不可否認的是,俄方劃下的3條“紅綫”,不論齣於何種用意, 都加深瞭衝突升級、外溢的風險。
隻能說,將一個大國、而且還是擁核大國逼到絕境的後果是非常嚴峻的。
還是希望各方都能保持冷靜、理智與剋製,以和為貴,通過和平的方式平息戰火、解決問題。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疫情尚未結束的當下,就彆再摺騰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