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著有“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一直都是曆代豪傑必爭之地,其物産豐富,氣候適宜,地形嚴峻,易守難攻。
可以說是塊軍事要地。大好江山,引無數英雄競摺腰。
自我國建朝以來,此地喚來多少血雨之爭,引來多少“勢力”。光是盤踞在此,自立為王的至少就有九個之多,憶往昔,多
少人都將自己的傳奇抱負,畢生追求留給瞭神秘遼闊的蜀地。其中43年的蜀漢時間最長,張獻忠的大西纔3年。
一、公孫述割據稱帝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府,開國何茫然。這句詩用來形容蜀地最閤適不過。多少人於兵亂之際,都選擇前往蜀地,來一避戰亂,關起門來過逍遙日子。提起蜀地的帝王,
那肯定不得不提的便是西漢的公孫述。
秦末年,王朝破滅,劉邦與項羽楚漢爭霸,最終其劉邦勝利建立西漢。後西漢曆經11帝,於漢元帝時期走嚮衰亡,
當時皇權旁落,宦官興起,內外乾政,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搖搖欲墜。
此時王莽為瞭實現其自立為帝,掌握權利的欲望,開始叛變,篡奪皇位,一時間舉國上下,時局動蕩,紛亂不堪。而公孫述看準機會,攜眾將士,自稱輔漢將軍,
於公元25年自立為帝,遠離紛爭,前往蜀地,獨占地盤,樂不自在。
可是好景不長,漢廷在若乾年的調整之後,便開始著手進行“統一大事”,消滅割據政權,建武十一年,
劉秀便開始嚮公孫述進行討伐,試圖將其剿滅,奪取其政權,收迴蜀地。
但公孫述這塊硬骨頭,也不是那麼容易撬動的,又加之其蜀地地形得勢,在第一年裏劉秀便大敗特敗,損失岑彭、將來歙兩名大將,
不禁摺翼而歸。
經曆如此,劉秀心中痛恨至極,恨不得將其韆刀萬剮,以解心頭之氣。次年便派大司馬吳漢攜大軍再次前往蜀地,繼續剿殺,報此深仇。
最終公孫述寡不敵眾身死,全族盡滅,悲慘至極。
二、劉氏的蜀漢政權
東漢末年,蜀地也就是當時的益州,一直都是由劉焉劉璋父子統治的。當時朝綱混亂、王室衰微,劉焉與皇傢有血脈之親,所以手裏也有些兵權。為瞭遠離紛爭,逃離王室,保全性命,
劉焉乾脆找瞭個藉口,帶領大部隊躲到瞭益州,過起瞭安穩日子。
自己當傢做主,無人製約,土地富饒,物産之多,百姓安定,日子好不自在。後來劉焉辭世,其子劉璋上位,繼續秉持父親寬容恩惠的政策,
將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可以說已然成為當時我國獨一無二的經濟特區。
也就是說益州這塊“肥肉”太吸引人瞭,很多“豺狼虎豹”便悄悄地盯上瞭它。建安16年,劉璋為瞭抵抗曹操,開始“招兵買馬”,下瞭很大誠意將劉備請入瞭賬中,請其為自己效力。
劉璋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挖到瞭寶”,有瞭得力的將軍。
殊不知這是引狼入室,劉備早已惦記益州這塊“肥肉”很久瞭。
果不其然,劉備一入益州,便露齣瞭自己的真麵目,發動軍隊,與劉璋反目為敵。
兩人大大小小的戰役打瞭三年,最後,劉璋無奈妥協、投降,將益州拱手送與他人,就這樣益州易主,
劉焉劉璋父子總計統蜀26年,便落下瞭帷幕。
劉備拿下瞭益州之後,很是高興,便協同眾將士大肆慶祝,正兒八經地建立瞭蜀漢帝國,一統為帝。但劉備接位之後,可以說蜀地的經濟一年不如一年,
經濟持續衰退,紙幣貶值,內外空虛,老百姓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
可以說益州之況,遠不如劉焉父子統治時期。後其劉備去世,劉禪繼位,在諸葛亮的幫助下,蜀漢之內還算穩定。而諸葛亮死後,劉禪身邊失去瞭一位得力幫手,
而後被鄧艾所圍,無奈之下,隻得投降,自此被統治49年的蜀漢王朝,走嚮滅亡。
三、三年大西王朝
明朝末年,可以說,明王朝的統治已經走嚮瞭“尾聲”。旱災頻發,國庫虧空,官僚腐敗,百姓有怨不敢言。一時間,
無數農民揭竿而起 在全國上下爆發瞭大大小小的起義,朝局動蕩,國傢紛爭不斷。
而有一個人物率領一眾農民起義軍,多次衝破明廷的重圍,不斷嚮西南擴展,最後曆經14年的爭鬥,
於1644年攻陷成都,後建國號大都,自立為帝,占蜀為王。
這個人名叫張獻忠,他從小身處社會底層,深受壓迫,受盡苦楚。所以長大後的他很有抱負,立誌要成就一番偉業。
而後他一路“披荊斬棘”,過關斬將,一步步地從一個小混混成為大西皇帝。
但他建立的政權隻維持瞭三年,便草草收瞭場。張獻忠可以說是一個很殘忍,果敢的人,
在進入蜀地之後,對那些明軍施以難以想象的酷刑。
不僅如此,他尤其討厭不服從命令的人,甚至實行連坐製度,一人做錯全傢受罰。他還太過絕對的否定女子,認為女子都是汙穢之物,殘殺婦女數不勝數,
可想而知,這樣一個人物終究做不久皇位。
雖然這些關於張獻忠的評定,其真實性還待一定考究。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他建立大西朝之後,確實沒有把握好時機,
在許多政策的決定上還存在許多錯誤。
後來明軍前來討伐,張獻忠在彭山江口大敗特敗,大西軍隻得放棄成都,退於川北。撤退之時,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奪取財物,帶不走的就毀掉,沉掉,甚至一把大火將成都毀於一旦,
一代名城就此隕落。
最後在1646年,大西軍盤踞在川北,此時朝代早已“更新換代”,落入滿人之手。清軍為瞭實現統一,便前往川北打壓大西軍,在雙方的爭奪中,張獻忠不幸中箭身亡,
就此,大西軍政權就此湮滅。
總結
當然除瞭這三個政權之外,還有李雄創立的43年成漢政權,譙縱自稱蜀王的九年譙蜀政權,唐末王建的前蜀政權,孟知祥建立的32年後蜀政權,明玉珍九年的大夏政權,共計九個政權。
蜀地憑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多彩的人文環境,神秘傳奇的多樣文化,
造就瞭它天府之國的美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麼看來,蜀地更迭瞭這麼多“帝王”,換過這麼多的割據政權也不足為怪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