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 2016-08-15T08:44:38+08:00
近期脸书上看到一段影片,当中两性约会专家被现场女性来宾问到「男生觉得应该在几次约会之后,女生要开始帮忙付钱?」时,以问代答地反问说「如果每次约会都是男生要付钱,那是否每次要求性行为的时候女生就该答应?」再以该逻辑观点,直接向现场女性反映男性心声。毫无疑问地,该影片获得多数男性网友的认同与分享,但也有不少女性网友认为,感情是双方的事,双方应就自己能力范围内共同分担约会支出。
真是这样的吗?日前媒体也爆出有一美国法学院女生,为了解决自身贷款需求,上条件式交友网找寻干爹补贴学贷,不仅找到真爱,解决了自身学贷的问题,从此麻雀变凤凰、人生大翻转。对此也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舆论多认为此举败坏社会善良风俗,将女人物化等,但也有人反向提出,学生与社会人士交往好处不少,不止解决学贷问题,还可提升视野品位,少走许多弯路,对未来人生规划发展很有帮助。
平心而论,无分男性或女性找寻伴侣时,都想帮自己或下一代找到更好资源,过得比较好,这其实是人类演化生存的天性。而各种资源包括:身体是否强健,外表是否吸引人,是否拥有社经地位等等。这其中无关对错,只有个人选择的排序,人人都应该尊重别人的选择,并给予祝福。毕竟,道德观及文化是被建构而形塑,只是不实际影响他人权益,只是观感上的不悦,没必要为此感到愧疚。
「追求爱情,舍弃面包」的想法固然浪漫,但这样的影剧情节却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也无法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这样选择。俗语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尤其在目前的低薪社会结构下,几乎是结婚前就可以预见婚后的极大经济生活压力,追求郎「财」女貌或女「财」郎貌,何以败坏社会风气?观念其实是一直随着人类的生活逐步调修的。社会的问题不在不平等,而在于缺乏足够的社会流动,「缺乏流动的社会也是僵化的社会,无法适应变迁的社会。」(张茂桂,2011)
教育与经济资源的缺乏,往往成为社会阶级僵化难以流动的主因之一。仇富心态亦为另一项造成当今社会阻止女性或经济弱势的男性寻觅更好伴侣的机会,不少网友在不同网路论坛或脸书上酸言攻击「男富女贫」或「女富男贫」的组合,究竟是真心觉得两人的背景差异而不看好,还是其实是因为「吃不到葡萄」?
有趣的是,在中国中国也开始吹捧「裸婚」的风向,意即双方在经济能力不齐全下贸然结婚,是一种至高的勇气及爱情的证明。但试想,在中国中国改革开放前,裸婚不是常态吗?为何如今却需要特别提出来呢?不正是因为中国的开放也带来了极为悬殊的贫富差异吗?其实无分男女,每个人都想有好日子过,女孩子想嫁个好人家,何罪之有?只是更多放不下尊严的男性,说不出「想靠老婆养」这句话而已。(本文为读者写新闻)
(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