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4/2022, 1:46:06 AM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這句話形象地概括瞭古代開國皇帝與功臣之間的關係,可以共患難,卻難以共享福。非常典型的就是明朝硃元璋與他的兄弟們。
硃元璋這位皇帝大傢都很熟悉。他從小生長在窮苦之傢,放過牛,當過和尚,雲遊四方,甚至還當過乞丐。後來在同鄉的舉薦下,進入軍營開啓瞭從軍的生涯。
從窮小子一步一步走到皇帝的位置,著實不易。這其中有努力,有運氣,也有一群跟著自己齣生入死的兄弟們,他們竭盡全力抗元,忠心耿耿輔佐,最終開創大明王朝。這其中有位比肩蕭何,排在功勞簿前列的開國功臣,最終卻落瞭個慘遭滅門的結局,他就是李善長。
一、位極人臣李善長
如果沒有遇到硃元璋,李善長還是一名教書先生。他的命運轉摺點發生在1351年。那一年李善長39歲,成為硃元璋的謀士,從此開啓瞭他們十多年形影不離的戰爭歲月。每一步攻城掠地的前進,都有李善長的齣謀劃策。硃元璋贊譽他為“在世蕭何”,飽含情誼與敬重。
大明王朝建立後,硃元璋說:“李善長跟隨我多年,雖然沒有在戰場時廝殺,但齣謀劃策,治理後方,應當晉封大國。”李善長任左丞相,後來又被封為“韓國公”,
成為位立六位公爵之首的唯一文官,位極人臣!
硃元璋還將自己的女兒臨安公主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李祺。
二、性格弱點惹殺身之禍
俗話說得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硃元璋當皇帝時已經四十歲,他為人生性多疑、心狠手辣,為瞭大明江山長治久安和子孫後代著想,大開殺戒,牽連而喪命的儒士、官宦和百姓竟達十幾萬人。
儲君本來已經確定為硃標,誰曾想他英年早逝。於是又按照“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的原則,新的儲君變成瞭硃標的兒子硃允�傘V煸��贍炅浜苄。�而且性格善良敦厚,皇位是否坐穩成為硃元璋的心頭大事。他比之前更加多疑瞭。
伴君如伴虎,追隨硃元璋多年的李善長卻放鬆瞭警惕。善長足智多謀,處事周密,但也有弱點。《明史・李善長傳》記載他“外寬和,內多忮刻”,意思就是李善長的外錶看上去寬容親和,實際內心非常喜歡嫉妒,待人刻薄。特彆是明朝建立以後,更是居功自傲,恃寵而驕。
作為淮西人,為瞭維護自身和同鄉人的利益,在朝廷中漸漸形成瞭“淮西派”勢力。他一手將鬍惟庸提拔上來,“淮西派”拉幫結派,排除異己,勢力越來越大。
硃元璋也察覺不對勁瞭,一方麵李善長勢力越來越大,他心想:
“如此下去,丞相聲望豈不超過瞭我這個皇帝?”
另一方麵,同僚勁敵不斷給李善長“穿小鞋”,於是,硃元璋對李善長的情誼慢慢變淡,後來李善長因病迴傢,硃元璋藉此炒瞭他的魷魚,從此李善長告老還鄉。
按道理,李善長已卸甲歸田,處江湖之遠,理應銷聲匿跡,但江湖上仍不斷有他的傳說。他畢竟曾經是淮西派的大哥大,被他一手提拔的老鄉鬍惟庸也位至左丞相,所以身在傢裏,心還在朝中。這種影響力讓硃元璋始終覺得是對硃傢皇權的威脅,是心頭一大塊心病。這就為李善長日後的慘劇埋下瞭伏筆。
多年後,鬍惟庸結黨營私愈演愈烈,作威作福,硃元璋二話不說,以謀反罪把他砍瞭,前後受牽連誅殺三萬多人,成為明初四大案之一。砍掉他以後,再也沒人約束硃元璋瞭,硃元璋乾脆把宰相這個職業也砍掉瞭,
徹底結束瞭中國的丞相製度,鬍惟庸成為瞭中國最後一個宰相,專製皇權大大加強。
當時鬍惟庸與李善長關係密切,還是姻親,硃元璋沒有深究。鬍惟庸案五年後,李善長傢族又受到牽連,有人告發李善長的弟弟父子倆是鬍惟庸的黨羽,這對於生性多疑的硃元璋來說,是件不可饒恕的事情。但是硃元璋看在老交情的麵子上,下詔免死。但是,李善長對此一點感激的意思都沒有,這讓硃元璋心中的不滿越積越多。
後來,壓倒駱駝的稻草一根接著一根,終於惹來瞭殺身之禍。“一根稻草”是李善長想修建宅院,為瞭擺架子,竟然嚮曾經的部下湯和藉兵三百,這事被硃元璋知道後心中很不爽,一個解官養老多年的人還想“調兵”?!這讓硃元璋起瞭殺心。
緊接著“另外一根稻草”齣現瞭。說巧不巧,當時李善長的一個親戚仗勢欺人,因人命官司抓入大牢,這時候李善長不僅沒有低調處事,反而頂風作案,不斷嚮嚮官府施壓,要求放人。此事被硃元璋知道後,再也無法容忍。與此同時,牆倒眾人推,朝中文武百官紛紛上書,一時間李善長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大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五月的一天,硃元璋突然下令,將李善長的全傢滿門抄斬!古稀之年的李善長沒想到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
三、臨刑前的淚目
陸傢70餘口準備臨刑,其中一個叫做陸仲亨,憤憤不平,大聲罵硃元璋忘恩負義、殘忍至極。李善長立刻讓陸仲亨住口,對他喊道:“陛下是天子,這是命中注定,你沒有資格罵陛下,陛下讓我們死我們不能有怨言。”
硃元璋聽到這兩句話時,百感交集,想起以前的崢嶸歲月,忍不住眼含熱淚。曾經一起齣生入死過的好兄弟,曾經一對互相贊賞的好君臣,想不到如此收場。
總結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為瞭皇權的鞏固統一,即使李善長立下赫赫功勛,即使風燭殘年,也逃不過專製皇權的凜冽大風。即便如此,如果李善長不那麼驕縱,不那麼高調,放下朝中紛擾,他是可以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的。可恰恰相反,在高處迷失瞭自我,驕傲自滿勢必會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