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11:18:12 AM
2022年3月,90後女孩江夢南和楊振寜等傑齣人物一同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從一名聽障女孩成長為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她的勵誌人生,蕩氣迴腸,感動眾人。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本文刊於《中國婦女》雜誌
采訪江夢南還是有些不同,記者的聲音通過軟件同步成文字,電話那端立馬傳來她的聲音。清脆、明快,溝通酣暢淋灕,完全想象不齣,江夢南是一名聽障人士。她說她一邊接受采訪,一邊還在忙著手裏的課題,時間永遠不夠用,一如她一直追夢的奔跑。
“救死扶傷”是夢想
江夢南 清華大學醫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再有一段時間,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生江夢南就要畢業瞭,每天“腳後跟打著後腦勺”地趕進度、寫論文。
“我現在在做的是通過深度學習方法對T淋巴細胞受體和抗原之間的互相識彆進行建模預測,該研究將有助於進一步探索復雜的免疫係統,對疫苗研發、腫瘤免疫治療具有一定的意義。”
救死扶傷,探索生命健康領域的難題,似乎是江夢南一直的夢想和誌嚮。當年,當醫生的姥姥發現外孫女喜歡模仿醫生看病,動作有模有樣,便說,“你將來一定會成為真正的好醫生!”江夢南一直記著姥姥的話,直到上大學選專業時,意識到醫生齣診要戴口罩,那時還僅能靠唇語溝通的她,隻好選擇瞭藥學專業,又因為聽不見聲音,不方便操作一些化學實驗,研究生時選擇主攻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專業。
2018年5月,江夢南被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信息專業錄取為博士研究生,專業跨度有點大,計算機編程、數學統計等知識大都是從讀博纔開始係統學習的。記得剛開始課題組開會的時候,大傢七嘴八舌頭腦風暴,她坐在一旁插不上話,“說”的跟不上,連她最擅長的看唇語“聽”的本領也失靈瞭。新專業新詞匯,江夢南的大腦係統沒有足以支撐她快速讀懂大傢唇語的“內存”,她感到有些懵,甚至感覺比小時候學說話還難。
半歲時因藥物導緻失聰的她,兒時靠看著父母的口形、舌頭的位置,摸著父母的喉嚨、感知聲帶的震動去學說話,每一個發音她都要練習上萬遍,最終形成肌肉記憶纔算過關。
她的人生本就是這樣一路“升級打怪”,這點睏難豈能難倒她。“沒什麼秘訣,就是比彆人花更多精力和時間。”她嚮老師和同學要來必學內容的清單,一點點地啃下來,很快她不僅解鎖瞭寫代碼做編程等新技能,在小組討論時也能“趕上趟”瞭,敲擊代碼、搭建模型,她的自信迴來瞭。
堅持纔有希望
父母的堅持、不放棄,讓江夢南學會瞭說話,改變瞭命運
“堅持”兩個字是父母賜予江夢南的生命密碼。她一直相信:“不是因為有瞭希望纔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纔有希望。”
“感動中國”頒奬現場,江夢南一字不差地讀齣瞭主持人敬一丹的唇語:“我非常佩服你的爸爸媽媽”。她感慨萬韆地說:“我學會說話是一個奇跡,父母的堅持、不放棄,教我學會瞭讀唇語,這是個非常寶貴的能力。”
江夢南齣生在湖南莽山瑤族鄉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學校的老師,他們給她起瞭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寄語“夢裏江南,歲月靜好”。然而,命運卻背道而馳。不到6個月時她突然持續高燒20多天,服用各種退燒藥導緻她聽力喪失。醫生下瞭判決書:由於是“語前失聰”,學會說話幾乎不可能。父母如墜深淵,但他們不甘心,不能就這樣把女兒留在無聲的世界。
喝瞭無數苦藥湯、紮瞭無數祖傳針……在大半個中國的各大醫院間奔波成瞭江夢南的童年“遊記”,也成瞭父母的失望之旅,卻從沒想過放棄。明知沒有希望卻還是堅持給女兒買瞭助聽器,渴望女兒聽到哪怕一點點聲音。
日子在“無望”的訓練中慢慢過去瞭三個月,一天,小夢南在玩球,忽然球滾走瞭――“啊啊。”安靜的房間裏,父母瞬間怔住,這一聲含糊不清的聲音讓他們如同抓到從深淵嚮上騰挪的繩索,教會孩子正常說話的信念更加堅定。
為瞭給女兒更專業的訓練,媽媽專門到長沙學習言語康復,拿到瞭當地第一個言語康復師證。她天天懷抱女兒坐在鏡子前練習,從簡單的音節開始,說清楚一個字通常是練上萬遍。一年又一年,奇跡終於發生瞭,鏡子在失去光澤,江夢南的言語能力卻趕上瞭同齡人!
當江夢南坐在高考的考場上,看到作文題目《早》時,不禁想起瞭小時候天不亮父母就大包小包地帶她趕路看病的日日夜夜,她含著熱淚寫下瞭父母的艱辛。
想和你們一樣“普通”
“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我們覺得,是的,但你又那麼不同尋常。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這是江夢南獲得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的頒奬詞,很多觀眾為她的事跡潸然淚下。
成長、求學、生活,每一步都是從“睏難模式”中走來,江夢南太不普通瞭,然而她的所有努力,隻是為瞭和普通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綫上。
她記得上幼兒園時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和彆人不同,便嚮父母抱怨,“為什麼我聽不見,為什麼是我?”父母耐心地告訴她,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更加努力去剋服。從此,江夢南追求“要跟大傢一樣”。
上小學時,她作為旁聽生被普通學校接收。沒想到這個不被看好的旁聽生,入學第一年就考瞭全年級第一。學校有給優等生頒奬的慣例,江夢南抑製不住喜悅,早早就選好瞭一身漂亮衣服,激動地等待走上領奬台。然而,直到頒奬典禮結束也沒聽到自己的名字,原來在江夢南之前,學校沒有接收旁聽生的先例,一時疏忽沒有給她也準備一份奬狀。憋著一路的委屈和失望迴傢,她放聲大哭,並立下誓言,要繼續考“第一”,一定要登上領奬台。
之後的江夢南果然每年都憑藉優異的成績登上瞭領奬台,四年級的時候學校將她轉為正式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她自學瞭五年級的課程成功跳級,令無數人颳目相看。
不想被當做弱者,江夢南小學畢業後到離傢300公裏的郴州讀重點中學,學著一切靠自己。有一天,不放心的媽媽躲在校園角落,遠遠觀察她的一舉一動。江夢南似乎感知到瞭什麼,猛一轉頭,發現瞭綠化帶後的媽媽,跑過去撲進媽媽的懷裏。然而她清楚地知道,隻有離開父母離開傢纔能真正長大……2011年,她如願考上吉林大學,離傢3000公裏,更遠瞭,這一次,她執意獨自遠行,越來越自信的她,已然讓身邊人忘記瞭她是位聽障人士。
2018年,江夢南在吉林大學即將碩士畢業時植入瞭人工耳蝸,失去26年的聽力迴來瞭。一切都那麼喧囂而新鮮,樹上布榖鳥叫聲讓她覺得新奇。而對父母來說,終於能和女兒通上電話瞭。
“對於需要幫助的人,不用刻意去問他們需要什麼,就把他們當成普通人,這會讓他們沒那麼大的心理壓力。”如今的江夢南是清華大學學生無障礙發展研究協會第五任會長,組織協會活動、無障礙論壇、舉辦無障礙理念體驗活動……江夢南身體力行地嚮公眾普及無障礙理念,在她看來,在看不見的地方“鏟平”障礙,這纔是比較體麵的幫助方式。
“你已經走這麼遠瞭,為什麼不試試人生還有多大的可能性?”2018年夏天,植入耳蝸前,醫生的話她銘記在心。
畢業後去哪裏工作、做什麼工作……江夢南現在還不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殘障人士服務:我願做些事情,讓和我有類似經曆的人不再那麼辛苦和艱難,讓他們的人生充滿希望。
“今後無論在哪裏,我都要把父母接到身邊,未來還要帶父母去西藏、去青海湖,去看看遠方美麗的風景……”
所有非凡都有著非同尋常的付齣,所有夢想都因為超越夢想的執著纔得以成真。江夢南,敢於追夢,以超常奮鬥成就傳奇。相信,她的未來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