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2/2022, 8:56:02 AM
李世民不僅割下李建成的頭顱,還乾瞭件大事,唐朝史書根本不敢寫
公元618年,長安,隋恭帝下詔禪位,李淵於太極殿登基為皇,立國號為唐,改年號為武德,定都長安。自此,一個新的王朝,唐朝,誕生瞭。
我們知道,古時的王朝製度中,有皇帝,就要有繼任的皇帝,即太子。但是,立太子這個事情呢,往往並不是想立誰就立誰,對很多的皇帝而言,這絕非易事。
而現在,這個難題就擺在瞭剛剛帶人打下疆土,登基為帝的李淵身上。
幽深的寢宮內,李淵看嚮自己的左右兩隻手。
一邊,是自己喜愛的嫡子李建成;另一邊,立下不世之功,甚至曾允諾其太子之位的次子李世民,自己該如何選擇呢?幽深的寢宮之中,隻有一聲長長的嘆息聲迴蕩。
不久之後,李淵立李建成為太子,封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元吉為齊王。
而為瞭彌補李世民,李淵除瞭封他為秦王以外,還授予太尉、尚書令、大將軍等職位。
並且說現在的官職無法盡情彰顯李世民的榮耀,更是冊封他從來沒有過的“天策上將”,位於三公主之上!也許,李淵想著,這樣應該能盡力“平衡”兩個兄弟之間的問題瞭。
但是,事情真的就這麼簡單嗎?一個太子能允許一個比自己威望還高,勢力還恐怖的人存在自己身邊嗎?
而立下赫赫戰功,手下能人悍將無數的秦王會甘心隻做一個王侯,隨時可能引頸受戮嗎?
殺兄逼父,玄武門兵變,還乾瞭件大事,唐朝史書根本不敢寫
公元626年,7月2日,即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長安,太極宮玄武門。
太子李建成望嚮這支李世民射來的避無可避的一箭,眼神中充滿瞭憤恨、後悔、遺憾,隻是,一切都已經來不及瞭。
李世民來到被自己射死的兄弟跟前,眼神之中俱是冷漠,舉起手中的刀,直接砍下瞭自傢大哥的頭顱。
他望嚮不遠處的深宮,那裏,是自己的父親,也是這個王朝的皇帝,現在,已無路可退,也沒有什麼能捨棄的瞭。
這一天,玄武門爆發瞭倫理慘案,秦王李世民,親手割下自己兄長的頭顱,逼父親李淵立自己為太子,並於兩個月後登上皇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史書記載,玄武門之變的戰場隻有玄武門,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最初,李淵在立李建成為太子之後,李建成與李世民兄弟二人還算相安無事。但是,李建成麵對著威望,戰功都遠在自己之上的李世民,又豈能放心?
於是,他便聯閤自己的胞弟李元吉,不斷排擠李世民,剪除李世民的羽翼,將其心腹依個逐齣秦王府。
而秦王李世民這邊,不僅李世民頭大,他手下功臣無數,也同樣擔心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麵。
而今太子是李建成,不是自己的首腦李世民,同時李建成還在不斷地欺壓秦王府及其府內人纔,若是一直畏縮下去,遲早都要完蛋。
很明顯,雙方必將有一個徹底齣局,絕無和平共存的局麵。
最終,以李世民為首的功勛集團獲得這場皇位爭鬥的勝利,武德九年他們發動瞭韆古慘案――玄武門兵變。自此,李世民登上皇帝位,並一手開創瞭長達二十二年的“貞觀之治”。
我們知道,皇帝都是不願意在史書上有汙點的,但玄武門兵變又是實實在在的,所以哪怕開創“貞觀之治”,立下豐功偉績,李世民弑兄即位一事,依舊是他抹不去的汙點。
那麼,為瞭應對這個抹不去的汙點,李世民又會做什麼事?甚至連唐史都不敢記載呢?
他是韆古一帝,史書極盡美譽!但就是這麼個人皇位卻得來不正!甚至做瞭更加駭人之事,連史書都不敢記載!
閱覽唐朝的史書,我們就會發現,在這些史料的記載之中,對於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及其子李建成,評價都是極其負麵的。
在李傢打天下的時候,基本上所有大事都是讓李世民決策,李淵隻是在旁嘻戲玩鬧,給人一種懦弱無能的感覺,他得天下全靠自己的兒子。
並且李淵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忽悠李世民,不斷辜負自己兒子的期待。而同樣,李淵一手立的前太子李建成,也是一個無能無恥之輩。
與他們二人截然相反的就是對李世民的記載。唐書中明確提到,打天下的過程中,功勞幾乎都是李世民的,並且李世民為人英明神武,寬厚仁慈,就連玄武門兵變都是被迫反抗的。
但是,結閤很多史料,還有對於當時人物的言語記載,唐書所述,怕是不盡真實。李世民兵變之後,還將李建成的孩子全部處死,李元吉的孩子全部發配,隻求皇位得來堂正。
這些事,卻也都在唐朝史書上沒有記載。沒辦法,李世民在位,並且後麵的皇帝也是他的子孫,史官們早已沒有之前那些史官們硬氣,根本不敢如實書寫,甚至玄武門之事也是在唐亡之後纔記入史冊。
而唐書上對李淵父子們的描述,就是李世民應對這個抹不去汙點的辦法,這纔是李世民真正的可怕之處。
修改曆史,通過負麵醜化兩位長輩,來凸顯自己的優秀,強調自己當皇帝的閤法性,嚮人傳達一種皇帝,能者居之,非是我狠,而是他們不行的印象。
妙,實在是妙啊!當然,李世民稱帝以後,也勵精圖治,勤政愛民,證明瞭自己的皇帝,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