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22-09-26T11:21:24+08:00
〔〕義大利在2019年成為第一個參與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G7國傢,後來卻數次否決中資併購,似乎反映齣義大利的中國夢覺醒,並且轉而支持台灣,即將帶領新政府的梅洛尼料將延續抗中挺台的新路線。
義大利國會大選結束後的齣口民調顯示,右派義大利兄弟黨(FdI)將可獲得最多席次,45歲的黨魁梅洛尼(Giorgia Meloni)可望成為義大利史上首位女性總理。梅洛尼在選前接受專訪時譴責北京威脅台灣的行徑,並說如果勝選執政,將對抗中國滲透並強化與台灣的關係。
義大利近年對外政策在兩極端擺盪,從質疑歐美、親近中俄,180度轉嚮迴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體係,對中國與俄國態度日趨強硬。而這個轉變在備忘錄簽署之後幾個月已開始。
2019年3月21日,中國國傢主席習近平抵達羅馬,與時任總理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簽署一帶一路倡議諒解備忘錄(MOU),義大利成瞭至今唯一擁抱一帶一路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
此舉在國內引發反對聲浪,義大利傳統盟邦警鈴大作。時任美國總統川普錶明反對,法國總統馬剋宏也憂心歐洲內部在麵對中國時欠缺協調。
許多專傢警告義大利太天真,與北京關係並不對等,分析中國占瞭便宜之後,不會嚮義大利企業展開雙臂。但義國當時處於2018年經濟衰退的復原期,政府急於藉著強化與中國的關係尋求解方。
地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暨羅馬睿智大學(Sapienza Universita di Roma)副教授史大福(Stefano Pelaggi)告訴記者,疑歐派「聯盟黨」(Lega)和反歐民粹政黨五星運動(M5S)史無前例地結閤,催生齣歐洲數十年來最親中的政府,原因複雜,包含對國傢利益和盟友體係的錯誤評估,以及執政經驗不足。
史大福指齣,時任政府創造瞭供中國共產黨政治行動利用的空間。但與北京簽署備忘錄幾個月之後,義大利便感受到國際層麵的反應,也瞭解到一個G7國傢選擇簽下如此協議的高度風險。
因此在簽約後不久,義大利就開始企圖擺脫北京,一帶一路計畫幾乎遭到擱置。除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來襲緻全球停擺的客觀限製外,主要有3大原因。
在外交方麵,義大利感受到傳統盟友的壓力。當時美中關係緊張,川普政府抵製華為,包括義大利在內的許多歐盟國傢開始審視策略產業5G設備的供應商,也對華為祭齣嚴格限製;同時,歐盟益發關切中國的直接投資,尤其來自中國國營企業,這促使義大利懸崖勒馬。
在內政方麵,簽下備忘錄半年後,義大利執政聯盟洗牌,聯盟黨退齣聯閤政府,五星運動換與左翼民主黨(PD)組閣。儘管民主黨也和中國交好,卻更傾嚮傳統的跨大西洋聯盟。2019年9月後,義大利逐漸在中國策略上採歐洲途徑:與北京保持友善閤作,同時加入歐盟陣線,偶爾批判中國。
同時,中國對義大利的滲透開始引發關注。如智庫「全球法治委員會」(Marco Pannella Global Committee for the Rule of Law)2020年的報告就揭露,透過機構接觸義大利政治人物、智庫、媒體等企圖乾涉政局,加上香港反送中運動遭到當局鎮壓,都讓義大利輿論界更加警醒。
2021年2月聯閤政府垮台,前歐洲中央銀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接任總理後轉變更為明顯,一改對中國門戶大開的立場,重返跨大西洋和歐洲架構。德拉吉在任內多次否決中資收購義大利企業的提議,以保護戰略資產。
梅洛尼告訴,鑑於義大利當前政治形勢,如果她成為總理,看不齣有跟中國在2024年續簽一帶一路備忘錄的條件。這項備忘錄以5年為期,如果兩方不採取任何動作,效期就會自動延續,但梅洛尼這番談話代錶她的政府將提齣廢止備忘錄的提議。
相對於義中兩國漸行漸遠,義大利與台灣過去幾年來關係朝正麵發展。駐義大利代錶李新穎接受專訪時指齣,他到任4年多來,見證台義關係的具體進展,義大利對台灣的態度更加積極,例如長榮航空10月將啟動米蘭台北直飛的新航線、高科技等產業的閤作對話。此外,義大利國會半年來3度公開支持台海和平並關心美國主導的印太策略,頻率前所未有。
李新穎錶示,除瞭代錶處努力推動之外,台義關係進展原因包括客觀情勢有所改善,首先是德拉吉重申歐盟及北約錶達的立場,在台灣議題上更加積極。其次是COVID-19疫情與烏剋蘭危機,「再再凸顯中俄政權是民主國傢的挑戰和威脅」。
7月26日,梅洛尼在推特上發布與李新穎的閤照,並寫道:「與台灣駐義大利代錶處李新穎大使成果豐碩的工作會晤。永遠站在自由和民主信仰者這邊。」
李新穎告訴記者,當時是義大利兄弟黨主動聯繫邀請會麵,「我們和所有政黨都保持聯繫,但和黨魁見麵仍很難得」。提到對梅洛尼的印象,李新穎說,「她是位頭腦清楚、反應靈敏、論述堅定有條理的年輕政治傢,值得欽佩」。
李新穎並說,無論是中右翼或中左翼聯盟執政,或許政治氛圍與細節處理不一樣,但代錶處和所有政黨都採等距交往,對雙邊有利的對話皆持續進行,兩邊都是台灣的朋友。他說,隻要新任總理瞭解國際情勢與走嚮,都會加強與台灣的關係。
北京在義大利確實有許多投資與資源,但當局近年的人權紀錄讓義大利各政黨都轉變對中國看法。
史大福告訴,義大利在對台灣關係上近年「齣現決定性的政策重整」,存在與台灣展開新互動的可能性。他說,台灣對義大利仍是遙遠的國傢,而中國市場對義大利工業和貿易依然重要,「隻有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推力』纔能讓台義更加親近」。
他分析,義大利兄弟黨領導的政府可能為義台雙邊關係帶來正麵推力,「義國政府需要美國支持,而美國政府早已清楚展現台灣未來對西方世界的重要性」。另外,梅洛尼錶示支持台灣民主,也最不遺餘力強調中國對義大力影響的危險性,因此義台發展樂觀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