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現在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母親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一個孩子從齣生開始,第一眼看到的人便是自己的母親,對於孩子而言,與這個世界最好的媒介便是母親。
自古以來,母親都是這世間一切美好的代名詞,俗話說母愛如海,但在我看來母愛更像是春天的細雨,鼕季的暖陽。
十月懷胎,分娩之痛本就非常人能夠忍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感謝母親給我們的這次生命,讓我們得以來到這個世界,感受世間的美好。
對我們而言,母親更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位老師,在學校老師教給我們的是文化和知識,但母親教給我們的則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一切的一切都是從母親那裏得知。
我們在嬰兒時期就像一張剛生産齣來的白紙,是母親在白紙上勾勒齣這個世界的輪廓,這個輪廓是我們打量這世間一切的前提,因此母親的言傳身教、對我們而言,影響著我們一生。
01 母親的教導,影響一生
高福,我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於1983年畢業於山東農林大學,之後於北京農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於1991年前往牛津大學,最終榮獲博士學位,一生為國傢做瞭多項科學研究,獲得無數榮譽。
對於高福院士而言,母親的教導對其影響極其深遠,從小便在母親身邊耳濡目染,樹立瞭正確的三觀,希望用知識改變命運,在母親身上,高福院士學會瞭很多做人的道理更深知學習的重要性。高福院士曾說:傢裏很窮,但我的母親培養齣瞭9個博士。
高福院士的母親原名楊桂蓮,農民齣身,一生沒怎麼上過學,在高福院士小的時候,傢裏便一貧如洗,父親也不幸離世,因此一傢人的生活負擔便落到瞭母親楊桂蓮的身上。
高福傢裏一共7口人,在高福父親還在的時候,一傢人便生活拮據,等他父親走後,所有的開支便都落到瞭楊桂蓮的身上,為瞭解決吃飯問題,楊桂蓮將一傢人的花銷一肩承擔,身兼數份工作。
不僅如此,為瞭傢裏孩子都能有學上,楊桂蓮更是每天早齣晚歸,完全沒有休息的時間,因為她知道,如果她不這樣做,這個傢就要挨餓。
即使是這樣的情況,楊桂蓮依舊從未想過讓孩子們輟學乾活,幫他分攤壓力,因為她知道對於他們傢現在的情況,想要真正地改善,一定要有人齣人頭地,而最簡單直接的方法隻有上學。
深知這個道理的楊桂蓮,在每天工作之餘依舊把每個孩子的學習都放在心上,在孩子們學習方麵的問題,哪怕她再苦再纍也要想盡一切辦法解決。
楊桂蓮不僅在學習上給予孩子們物質支持,更是在休息之餘依舊不忘和孩子們談心,告訴他們學習的重要性,想要改變命運,最好的辦法隻有學習,告訴孩子們不要有心理負擔,凡事都有她在。
而對於楊桂蓮而言,之所以會如此重視孩子們的上學問題,最大的原因便是和她自己的經曆有關,在她小時候,她的成績在班裏麵也是名列前茅,但就是因為傢庭原因,她的上學夢便在她小時候就破滅瞭。
現在隻能做這些體力活,就是因為自己沒有學問,她不想讓孩子們走她走過路,因此她一再給孩子們講學習的重要性。
告訴孩子們知識改變命運,她已經嘗試到瞭沒有學問的苦,因此一定要讓孩子們改變現在的命運,去看看外麵的世界。
楊桂蓮不僅是在學習上對孩子們時刻影響著,在為人處世上,楊桂蓮也是從未受到鄰居的責怪,在周圍人看來,她一直是一個質樸善良,心思細膩的女人,而在她的影響下,她的孩子們也都如此。
在高福院士小的時候,迫於生活,一傢人是在一對老夫婦那裏租的房子,夫婦兩人也不是富貴人傢,或許是因為同病相憐,楊桂蓮很心疼這對夫婦,每到做飯的時候,她都會故意多買點菜,等到做好之後,就讓孩子們給他們端過去。
這位夫婦對楊桂蓮十分感激,因為這夫婦身邊也沒有孩子,平常行動也不方便,如果不是楊桂蓮,可能他們連飯都吃不上。
楊桂蓮不僅經常幫這對夫婦做飯,平常閑暇的時候,也經常去二老那裏陪他們聊天,告訴他們有什麼事叫她幫忙,人年紀大瞭就怕孤獨,就是因為楊桂蓮的存在,纔讓老夫婦感覺到溫暖。
而楊桂蓮的一舉一動都在孩子們眼裏看著,在母親的影響下,高福和其他的兄弟姐妹也對老夫婦二人十分恭敬,經常去他們那和二老聊天。
麵對這種睏境,楊桂蓮卻從未抱怨過天地不公,她選擇用笑容對抗睏難,麵對睏境,她選擇用熱情和勇敢對抗,並給孩子們樹立起瞭最好的榜樣,更沒有因為貧窮而讓孩子們失去上學的機會,選擇用自己的肩膀幫傢人扛起一片天。
02 母親的影響之大,直至終生
在母親的傾心培養之下,高福從小時候開始便和同齡的孩子不同,在學校裏他從來不用老師在後麵督促,母親的諄諄教導比一切的心靈雞湯對他而言都更有效果。
在生活中,正是心中始終有堅定不移的決心,高福在學習上從未分心,更因此少走瞭很多的冤枉路,從小到大,他的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也從來沒有辜負過期望。
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高福不僅在學習上態度端正,在為人處世上也頗受好評,正是因為心中常年有著堅定的目標,在處理事情上,他也一直是一個有著自己主見的人。
從傢境貧寒到科學院院士,這一路走來高福承受瞭太多的苦難,與心裏的巨大壓力,但在母親那裏學到的堅持不嚮睏難低頭的勇氣促使他戰勝一次又一次地挑戰。
最終用自己的雙手成就瞭夢想,完成瞭母親對他的期望,真正地用知識改變瞭命運。
或許正是從母親那裏學來的善良的原因,當非洲的埃博拉齣血熱病毒席捲而來的時候,高福院士沒有選擇在實驗室幫前往非洲的同事們加油助威,而是毅然決然地決定加入這支隊伍,幫助鄰國戰勝瘟疫。
是何種的大無畏,纔能讓一個人放下自己的生死,願意用自己的畢生所學前往瘟神麵前拯救鮮活生命,正是在母親那裏學到的善良時刻激勵著他,讓他選擇犧牲小我,成就大我。
在母親的影響下,不僅隻有高福院士取得瞭如此讓人難以置信的成就,還有其他的孩子同樣達到瞭常人難以達到的高度。
楊桂蓮一共有6個孩子,到今天,高福,高山和高峰三個孩子都成為瞭國傢的博士達到瞭當今時代幾乎最高的學曆水平,再加上她的兒媳和後輩們,楊桂蓮傢裏前前後後一共走齣瞭9名博士。
在當今時代,一旦某個傢族裏齣現一位博士便可稱為光宗耀祖,十裏八鄉無人不知,取得的榮譽可想而知,但在楊桂蓮的傢裏卻足足有9個之多,毫無疑問,這和楊桂蓮的教育方式緊密相連。
03 母親,全世界最好的老師
誠然,這幾個孩子都是楊桂蓮的驕傲,他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必定有著他們的過人之處,他們所付齣的努力也一定遠非我們可比,但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又從母親身上學到瞭什麼?
最近在網上看到瞭這樣一段視頻,一對母子去吃自助餐,孩子比較小,看起來7歲左右的樣子,從二人坐下之後,孩子便開始選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母親齣去打瞭個電話。
等母親迴來的時候,孩子已經把整個桌子上擺滿瞭食物,母親大驚問道:“你怎麼拿這麼多東西,你吃得完嗎?”孩子沒看母親自顧自地說:“我吃得完。”然後那位母親就生氣地對他兒子說:“行,我看著你吃。”
7歲的孩子能吃多少東西,等到這位母親上洗手間的時候,孩子便藉機將這些吃的都倒入瞭垃圾桶,等這位母親迴來的時候,桌子上麵已經沒東西瞭。
這位母親看瞭看桌子問他兒子食物都去哪瞭,他兒子就一直笑不說話,她便往垃圾桶裏麵看瞭一眼,發現食物都在裏麵。
接下來這位母親的做法真是令人意外,隻見她把垃圾桶放到桌子上,用手把垃圾桶裏麵的食物拿齣來,開始吃這些食物。
這一幕把孩子也震驚到瞭,趕緊拉著母親的手讓她不要吃瞭,但她卻不曾理會,繼續吃垃圾桶裏麵的食物,知道孩子急得哭著說:“媽嗎,你不要吃瞭,我知道錯瞭。”
聽到孩子這樣說這位母親纔停瞭下來,語重心長地說:“現在有很多地方都沒東西吃,你現在這樣做,你對得起他們嗎?”
之後又和孩子一起找到自助餐老闆,並嚮老闆鞠躬認錯,交完罰款纔帶著孩子離開瞭那裏。
什麼是言傳身教?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相信在這件事之後,這個孩子絕對不會再浪費食物,對於孩子而言這件事將會影響他一生。
04 小結
母親是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的第一位老師,更是一生中永遠的老師,在孩子眼裏,母親是這個世界上認識到的第一個人,換句話說,母親這個角色決定瞭孩子眼中的這個世界是黑白還是彩色。
對於高福而言,楊桂蓮對他最大的影響便是讓他深知,知識是改變命運最好的方法,也同樣是在楊桂蓮的影響下,纔讓他能夠將生死置至於度外,為民族大義甘願去和瘟疫鬥爭。
對於視頻中的小孩子而言,母親讓他深刻認識到他這種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是很嚴重的,浪費是可恥的行為,並讓他認識到,當一個人犯錯以後,一定要敢於承認錯誤,並想辦法進行彌補。
對於母親們而言,一味地縱容孩子,凡事都以孩子為中心是錯誤的,身為母親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但這份美好需要我們努力去爭取,麵對生活上的挫摺,也不能全部替孩子承擔,要讓他們盡快成長起來。
雛鷹總歸會長大,不可能將孩子永遠帶在身邊,我們能做的是告訴孩子不要放棄,我們會永遠為他加油。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