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際勞動婦女節,從今天起,我們將在三月裏關注這座城市設計、音樂、攝影、創意等領域的女性創作者,講述她們的故事。
提到張唐,必然繞不開她設計的一介·巷子裏,這個名聲在外,獲奬不少的空間。
從倪傢橋地鐵E口走齣來,穿過熱熱鬧鬧賣菜的林蔭二街,左邊一推車米易紅嘴芋,右邊一大框白白綠綠的瓢兒白,肥碩的花鰱魚在大盆裏擠擠挨挨,案闆上的豬肉碼得整整齊齊,攤攤上大紅色內褲等著它本命年的主人……
幾百米的熱鬧之後,一介·巷子裏就到瞭,門口有對情侶正在濃情蜜意地拍婚紗,裙擺飛呀飛,攝影師比裙擺還要熱情。孕媽媽提著一口袋沙糖桔慢悠悠走瞭進來,選瞭靠窗的位置坐下,掰開橘子,一瓣瓣往嘴裏送。大媽買瞭菜提到門口坐坐,擰開隨身帶的保溫杯喝口水,歇幾分鍾又走瞭……
主理人張唐交代完施工的事,端著咖啡杯朝我走來。
張唐
一介創始人,主持建築師
東京大學建築學碩士
01/
得奬以後
日常的一天裏,巷子裏10點半開門,上午常常有來拍婚紗、廣告的,參加社區活動的嬢嬢會來坐著等人,來拜訪社區的人們會在這裏分享交流,點不點咖啡都可以大大方方使用空間。
下午,從事自由職業的年輕人們從床上把自己扯起來,粘貼到瞭這裏,摸齣電腦辦公,有展覽時便看展。4點過開始就會有跑來跑去的小朋友,他們放學啦。6點空間關門,晚飯後散步的人們走纍瞭,會坐在門口的長凳上刷刷手機。
一介·巷子裏不僅僅是個咖啡廳,也不僅僅是咖啡廳和展廳的結閤。
“巷子裏”社區殘障友好空間獲得日本優良設計大賞GOOD DESIGN AWARD 2020奬,美國A+Awards For Good組決賽提名,美國A+Awards Community組決賽提名,進入英國Dezeen Awards 2020 longlist,獲得Award 360°2020年度設計100 、年度最佳社會設計,2020成都生活美學大賞年度十大空間、2021年成都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十佳社區規劃師 、TINTA金邸奬2021年度設計人物、2021年台北設計奬公共空間類銀奬等奬項。
在看著巷子裏一步步建成的過程中,有一天,張唐在傢一個人喝完一整瓶紅酒,大哭瞭一場。“因為這個空間可能會發聲,可能會讓更多人關注到殘障人群,但我不知道它可以進行到哪一步,我不知道可以實質上有作用到哪一步。 但我知道在做完這個以後,我多瞭一個具有人文關懷的作品。而他們生活的改變,我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發生。 ”
張唐的預判是對的,2019年建成的“巷子裏”社區殘障友好空間獲得日本優良設計大賞GOOD DESIGN AWARD 2020奬,2021年成都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十佳社區規劃師等奬項。
因為這個空間,她變得有瞭些知名度,被反復問及一些問題。比如, 為什麼要做社區項目?這樣的空間真的會讓周圍的人生活變得更好嗎?
關於第一個問題,得從張唐小時候的經曆講起。3歲之前,她在老傢南充跟著外婆生活,後來外婆生病瞭,就到瞭成都跟著爸媽一起生活。小學一年級時,因為爸爸在日本留學,她就跟著去日本上瞭兩年學。
在日本上小學時的張唐(左四)
去日本之前的張唐是個站花兒,成績好,是班長,一副很有領導力的樣子。去瞭日本後,她首先要麵對語言不通的問題,一開始在一個很敏感的觀察的狀態下,去瞭解文化的不同,並盡量模仿。“ 我要小心翼翼去找到自己的位置,可能就是那個時候懂得瞭什麼是同理心。 ”
她記得每個周末,都會去小區的一個房間,裏麵有很多小朋友,還有幾位姐姐。姐姐會放動畫片給大傢看,當時她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是高畑勛的《螢火蟲之墓》。“在那裏沒有人當我是外人。那個時候我哪裏知道什麼社區,社區服務項目。我隻知道作為一個外國小朋友,我度過瞭開心與溫暖的童年。”
小時候的張唐和長大後的張唐
關於第二個問題,得講一講張唐學建築設計的理由。小時候,她想學政治相關的專業,希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後來想學計算機網絡,在虛擬世界中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知道有建築設計這個行業後,她堅定瞭想法, “這是個包羅萬象的行業,它實實在在地通過它的途徑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申請東京大學的建築專業時,張唐寫下瞭三個理由:一是人隻能活幾十年,希望能留下一些存續很久的建築作品;二是她高中時看到新聞講中國香港人均居住麵積很小,很多獨居老人住在戲稱“鳥籠”的房子裏,隻能放下一張床,床鋪裏收納著他這一生珍貴的物件。那時她就想, 建築需要根據人的需要去改變,針對不同人群更加細化它的類型 ;第三個理由是通希望通過建築改變大傢的一些習慣。
研究室望齣去的窗外,以及研究生畢業啦
所以,一介·巷子裏這樣的空間真的會讓周圍的人生活變得更好嗎?當然,效果不會是立竿見影的。它也不是剛需,但從最淺層的層麵上說,如果你傢樓下有個這樣的空間,路過時你一定會心情變好,如果這樣的空間在一個城市越來越多,大傢都會感受到方便和愉悅吧。
“也正是因為無法一蹴而就,也正是因為每個人的力量弱小,纔更需要更多人的關注,更多人的加入,更多人的態度。 我們雖然幼稚、力量弱小,但我們願意繼續大膽地不聽話地試錯,大膽地做夢,大膽地爭取。 ”張唐是這樣想的。
張唐正在分享巷子裏的故事
02/
那就解題吧
有些問題是彆人提的,有些則是自己。“ 我做設計的話都會有一個議題的探討,先齣現一個題目,再去解開它。 ”
搬磚工人小張
最近,張唐在構思一個小咖啡店的設計。要改造成咖啡店的鋪子是個“爛偏偏”,對麵有個公園,旁邊是水果店、肉攤。“它其實算是在一個城市更新的語境下去做設計, 城市更新應該是怎樣的呢 ?”這是她給自己提齣的問題。
思考很久之後,張唐決定做一個具有“植物性”的建築,具體的操作暫時保密(雖然我很想分享齣來)。“ 我覺得城市更新很像人的細胞更新一樣,有個漸進的過程,它是具有生命性的,它是自我的 。”
那個空間不是曆史保護性建築,它是渺小的,市井的,像花瓣,很漂亮且有生命力。 新的與舊的有一個共存的時間,有自然的銜接,張唐希望以這樣的設計,錶達自己對於城市更新的想法。
沒有張老闆不會的活路
就這樣,張唐不斷設置問題,一一解開。關於社會思考這一部分,沒有任何人要求,是張唐主動背負的。“其實說到底是同理心,不管是什麼樣的建築,它的存在都是沒辦法被忽視的,比如你的傢旁邊突然多瞭個莫名其妙的建築,它不好看,或者是會反光射眼睛,你肯定會覺得不舒服。 建築和每個人都有關係 。”
張唐建築設計作品新津花園,居民喊它“小米鬥”
作為“解題傢”,張唐覺得每一題都是在當時當下所具備的能力、視野和客觀條件下解開的。
當然,偶爾因為太陽太大捨不得不去曬,因為酒太甜捨不得不去喝,偷懶拖遝也是有的。
03/
要“好耍”呀
最近,巷子裏正在進行展覽 「在左邊的右邊」 ,這是一介小展的第八期。
2016年起,張唐開始做一介小展,“對於我們來說, 展不是輸齣,而是交流分享,一個對話及錶達情緒的平台 。我們堅信,art for everyone,藝術隻是作者對世界認知的錶達方式之一。”
部分過往展覽
一開始,展覽是定瞭主題,再發起作品徵集,後來是散著徵集,再來想主題。“我們還隨意寫過一些詞,讓路過的人來抽取,抽到什麼就做什麼主題。”
而這次的主題,來自參展藝術傢的共創, 藝術傢張柏仁 這樣解讀:藉由「在左邊的右邊」這樣些許討巧的錶達,我們希望,在這一係列矛盾而相互關聯的作品中,分享我們對自我坐標的感受與思考,並因觀眾的參與賦予我們有限的人生體驗更多含義。
「在左邊的右邊」參展作品,張柏仁,《仿井上有一未遂》,2019,模闆蠟畫
“我有很多思考,很喜歡思考,也喜歡聽彆人的思考,但是不一定要用很枯燥的詞語去錶達,可以轉化成一個很娛樂或是很意外或是很奇怪的詞。”張唐說, 策展時,他們會埋下一些思考,來看展的你可以隻看錶麵,也可以順著錶達往裏走。
「在左邊的右邊」參展作品,謝雲妮,《Lemon and Can Food (I) / 檸檬與罐頭(I)》,2020,藝術微噴
與那些思考是否相遇,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好耍” ,“好耍”意味著有點新意、有點想法、有點意思、有點思考,還讓人感到愉悅和願意接近、接受或者試試。
讓人感受到“好耍”的背後,是經過瞭認真思考、嚴謹推敲,通過斟酌研究,有大量的專業支持,正兒八經的工作後,最後再以一種幽默的或許娛樂化的方式呈現齣來。
“ 我覺得代錶著學術的專業、心態的鬆弛、有創造力的幽默、對生活細微的考察和平易近人的溫柔。”打總結的張唐,有點認真,有點好耍。
為瞭讓工作、生活都“好耍”起來,張唐一直在摺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作為錶達工具;瞭解曆史、閱讀書本作為支撐與視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作為議題與靈感;好好生活,關心日常,看到每一個細小、真誠、溫柔、友善是原點;通過思考、創作與交流,反復推敲與啓發。
每一個片段都是創意與靈感,這一個循環也是下一次的創意與靈感。
04/
盲目自信是個好東西
婦女節,難免聊到瞭女性力量,張唐覺得沒必要將“男性”“女性”作為對立麵。“ 簡單說就是,如果你有睏惑和疑慮,不要用外在的社會標簽來告訴自己應該怎麼做。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
有時候假裝是憂鬱的美女
“ 我覺得自己是有力量的人。力量來源於自己的盲目自信、適應性和一定程度的勇吧 。哈哈哈哈哈。”張唐說,思考清楚瞭自己的不變量,再配閤靈活的變量,把邏輯梳理清楚一點,就可以做到自己想要的事情,一直相信並且很開心地期待。
她習慣做plan ABCDEFG,達到一個目標/夢想有一韆條路,事情總有辦法解決的。“一條路實在走不通瞭就換一條路,隻要在大緻的方嚮上,隻要都是你想要的。然後就去做,嘗試,反正人也隻能活一次。 大傢都是第一次做人,也沒有絕對真理的經驗,大傢隻關心自己,也很健忘,沒什麼好害怕和尷尬的 。”
大部分時候是工地人
除瞭盲目自信,張唐也沒有年齡焦慮那種東西。她很怕死,但是讓她迴到20多歲,她也不願意,“ 我很充實地度過瞭那個年紀,再重復一樣的心境也沒意思瞭 。"
畢竟,遇到狀況的措手不及,麵對未知的恐懼感,還是讓人著迷的 。
我問張唐,最想要設計的是怎樣的建築?她引用瞭兩段話:
第一段來自建築師理查德·羅傑斯:“無論是老人、孩童,無論是貧是富,無論國籍與信仰,都可以在這裏得到接納。它既要有時代廣場的市井活力,又要有大英博物館的高雅文化。這是雙嚮的參與而不是被動的接受。 它是一處城市公共設施,是一個所有人的傢園 。”
第二段來自建築師雷姆·庫哈斯:“這個項目尤其有趣的原因,因為你真的是行走於政治人物的過度敏感、普通歐洲人的茫然、藝術界的清教主義以及學術界的嫉妒心之間。這是一片極具正義的領土。對它思考得越多,我越發覺得我們的任務在於: 嘗試取消其中的一些邊界,並對其中的一些分類提齣質疑 。”
“如果說哲學的任務之一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建築亦是如此。”
最後,我問:“你一般怎麼介紹自己的?”
她答:“ 你好,我叫張唐,我是一介的主理人,也是一名建築師。我想說的話在我們的作品裏。 ”
張唐設計作品新津花園,內嚮坡屋頂使用瞭風動闆材質,當風拂過,屋頂像漣漪一樣波動,空間與人同時感受到瞭風。這時,我們與自然形成瞭交流,産生瞭互動。而自然也影響著我們的空間形態。
當夕陽西下的時候,屋頂會反射橙色的天空,天空融化跳動在我們的屋簷之上,我們身處屋簷之下。
● ● ●
編輯 丨書書
圖源 丨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