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0/2022, 6:53:05 PM
須一瓜 ,著有《淡綠色月亮》《提拉米蘇》《蛇宮》《第五個噴嚏》《老閨蜜》《國王的血》等中短篇小說集,以及長篇小說《太陽黑子》《白口罩》《彆人》《雙眼台風》《甜蜜點》等。獲華語傳媒大奬、人民文學奬、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百花奬奬,及鬱達夫文學奬。多部作品進入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其《太陽黑子》改編為電影《烈日灼心》。
來源:文藝爭鳴。作者授權分享。
小說 小說
誰剪不斷 誰理還亂?
――以麥卡勒斯《傢庭睏境》為例
須一瓜
《傢庭睏境》不是麥卡勒斯最有名的小說,我選擇它是它的題材的普遍性。因為傢庭的睏境人人有,盡管百傢百樣,但它的“睏”之內核,是人人“會心”。這就是我選擇它的原因。
這個短篇很小,說的是四口之傢的平常日子。時間是周四傍晚到臨睡的三四個小時內。這幾個小時裏,傢庭的美好、危機、生趣,交織如麻花辮,讀者很難齣離麥卡勒斯深刻洞悉精心梳理的轉扭繞纏,我們被捲纏在這個傢的渦流深處;
小說一開始,麥卡勒斯就告訴我們情況不妙:馬丁下班“早早”“搭第一班快車”急急迴傢;雪夜蒼涼;妻子麻煩;保姆休息;孩子年幼。讀者的心,馬上就懸吊起來瞭。
漸漸靠近馬丁的傢,情況在不動聲色地加劇:傢裏每個房間的燈都是亮的;宅門前,一輛擋道的手推車被馬丁推開;起居室裏,隻有兩小童在自己瘋玩,拉起瞭聖誕燈綫,使用瞭電插座。母親失陪的孩子,危險而快樂;廚房裏,連餐桌布也沒鋪的餐桌上,是幼童拒食的晚餐:因為妻子把辣椒粉當肉桂粉做瞭烤麵包;這一節,妻子的失職,孩子的天真快樂,寫得生動結實,一個真實可信的傢已經齣來瞭。
讓我們已經強烈操心的妻子,躲在樓上喝酒。一見丈夫,她連忙藏酒,“故作輕鬆”“蹣蹣跚跚”,因為理虧而自尊地操起“假惺惺、輕飄飄”模仿某明星的“淡淡英國腔”。丈夫馬丁很隱忍,但失望的語氣,依然激起妻子敏感的反擊;馬丁隻好安撫妻子,收斂怒意,又趕緊下去給全傢做飯。這個空檔,麥卡勒斯展示瞭這個傢麻煩的背景、妻子酗酒的起因。讀者剛寬厚起來,馬上又知道瞭妻子酗酒曾經的一個嚇人後果;接下來我們看到瞭妻子自我糾偏與失敗;至此,馬丁的曆史焦慮現實痛苦,我們全接收到瞭:災禍的預感,威脅著他。
馬丁到在廚房邊做晚餐,一邊陪伴孩子。小生命的鮮活描繪,不僅建築著小說的真實性,還完成瞭人們對傢的“愛意”。但麥卡勒斯不會到此為止的,妻子帶著醉意下樓,開始挑釁,和馬丁爭奪孩子的信任戰。妻子的攻擊性和自我悲傷,丈夫的憤怒與護犢心理,讓情景對話張力十足,孩子恐懼哭泣;沮喪疲憊的父親,好容易把孩子勸哄上樓。
接下來,我們看到妻子的絕望與羞愧交織,看到瞭做丈夫的不耐煩與厭倦中,又伴生齣的寬厚大度。等他再度把妻子安撫上床後,想象妻子明天醒來的自我羞辱感,想象給他帶來的工作環境的破壞力,他心裏的恨意重新膨脹。
麥卡勒斯的麻花辮再度加入孩子們的一束。一顆正要更換的小乳牙,給瞭傢庭生活場景無限生機。父親在傢的小確幸光暈裏;孩子天真歡樂善忘,讓馬丁感謝上帝對孩子不受傷害的安排。照顧好小傢夥們上床,他疲憊地迴廚房為自己做晚餐。但想到長大的孩子又將如何麵對酗酒的母親,讓他徹底失去瞭胃口,他甚至看見自己的孩子淹死在河裏的悲慘前景。他怒意再度暴漲。
到他可以去上樓歇息時,“沉鬱、憤怒如大團鐵塊壓在他心頭”他拖著“沉重”的腳步爬上樓去。
就像摺疊扇麵一樣,作傢又打開瞭一摺。妻子睡著瞭,“安靜的呼吸聲在房間裏輕輕地響”,妻子的“內衣亂七八糟地搭在椅子上”,丈夫拿起她的“緊身褡和絲乳罩”,這個晚上,他“第一迴細細端詳他的妻子”遺傳給女兒的“秀美的前額”“細巧的鼻子”,妻子“胸部很高”“腰肢很細”“麯綫很美”,男孩高高的顴骨、尖下巴頜,源自“秀美娟麗”的母親。馬丁凝視著妻子,所有的怨恨消失瞭,他小心翼翼地不吵醒妻子爬上床,但藉著月光,他又看瞭她一眼,“他的手嚮身邊的身體伸瞭過去”。
麥卡勒斯把情緒層次,處置得尖銳細膩。傢的煩與愛與痛,就這樣氤氳繾綣,死死鉗製瞭著我們,這是人類傢庭共通的睏境。麥卡勒斯告訴我們,隻要有傢,你就無可逃遁。
一篇小說影響力,不在題材大小,而在它觸須般的鉗製力量。那份剪不斷、理還亂、獨屬人類的精神苦痛,還有誰能逃避?在我的閱讀經驗裏,在傢庭睏境的錶達上,麥卡勒斯的“鉗製”直指人心。其實,這樣的作傢,處理其他題材一定也是細微精準的。這就是好小說對我們靈魂的鉗扭力。
人們可能就會說,題材一般瞭,主要是技巧問題。技巧肯定是有的,但那是後人對先創者的追認。我們也可以藉鑒、抄襲,但是,再有創意的技巧,隻要不是原創,我們就要承受二手貨三手貨的摺舊。我的領會是――真正的技巧,就是寫作者和他寫作目標最短的距離。它是渾然天成的,就像老天送你的禮包。換句話說,你獲得瞭目標,你自然要琢磨如何最有效的抵達。這裏麵,天上飛海底行無形腳意念韆裏,都可以算寫作者自己的立法。成功瞭,你就將是被追認的技巧。所以,比學習技巧更重要的,我想可能是――目標在哪。
小說世界的秩序,每一個寫作者都試圖建立,大傢都在努力,但是,誰都知道,小說世界秩序的“法理”,和現實世界同根生,毫無差彆,因此睏難發生瞭,因為,真實就在這裏,難度也在這裏。你可能被創作激情燃燒到“自說自話”,“我為峰”什麼的,但是,閱讀者不會忘記,讀者和作傢的關係,就是“多打一”的關係;他們從來都比作者冷靜。更何況,你可能遭遇的不僅比你冷靜,而且比你更懂世道人心的眼睛。所以,天真的人不要寫小說,或者,寫齣好小說的人心,基本不天真。茨威格說巴爾紮剋,他“能夠把一切見識和價值納入自身、排齣自身”
小說的山頭裏有太多的秘密。比如,為什麼“多年以後……”的敘述調子,那麼令人著迷,它泄露瞭什麼樣的小說現實和閱讀現實的距離時間感?為什麼好品質小說的第一句話,充滿魔法,高品質的讀者,就像瓜農,一彈西瓜,就知道這個瓜,值不值得吃?為什麼小說人物的名字,那麼神奇。你甚至一看到那些名字,就知道展開是不是一部平庸之作,一個成功的人物名字,究竟負載瞭什麼樣的小說全息信息量?比如,卡夫卡用K,替代人物名字,你為什麼一模仿,就麵目滑稽,令人同情?
小說的山頭裏,布滿玄機。但寫齣來的小說本身,看上去卻往往坦白無辜,沒有任何陰謀感,我們就那樣地讀完瞭――想想麥卡勒斯的《傢庭睏境》,多麼普通,如你平常所見。人們誤為小說誰都可以上手,比烹飪還簡單。以緻新學寫作者一齣發,內心風光旖旎,以為前程一馬平川,最多蜿蜒而已,根本不知那其實是險道奇峰的世界,等到閱曆漸豐智慧日長,纔發現年輕時以為平常的、跳躍粗讀而過的地帶,原來是那支筆“步步用心的老謀深算”。你以為真是天涼好個鞦?
小說就像木本植物,通常意義上,根有多深葉有多茂。據說是一比一的關係。如果忽然枝繁葉茂,風一颳就倒瞭,那一般是移植的,經不起究竟的風。一比一的配比,纔有力量。當然,還有一種根係特彆發達粗壯的,觀賞者也知道,他們甚至不在乎多少枝葉,就衝著深刻壯大的根係來――它發齣耀目火花來,不需要枝葉瑞麗招搖。根有足夠能量迴應生活,照亮過去與未來。它足夠瞭。當然,就感觀而言,最討巧的就是葉茂根深兩相宜。
剛剛隨手翻看一本新刊,一個短篇,是一個聰明的寫作者,有足夠的敏感,能在準確的位置停留,瞭解小說的物質特性,也在盡力挖掘小說的看不見的價值之根,有內容、有觀點,有情感,但是,整篇下來,就是激不齣我們閱讀的火花來,通篇是有星星點點的光,但就是連不成氣候。然後,它結束瞭――說的都沒毛病,就是很無聊。掩捲前積纍的倦怠,會溫和地報復而來,讓我們睏倦不堪,但也不要緊,混沌鬱悶的腦子,很快會把它徹底刪除,鳥過無痕。那麼,追問的是:這樣的讀和寫,意義何在。不過,這也真是小說的艱難所在,是的,在台上看踢球的人都呼喊,怎麼弄的!這麼簡單還進不瞭球?――是啊,小說就是那點事,甚至根本沒有守門員,可是在迷霧繚繞的濘泥與草叢裏,真的很難找到藝術之神為艱難跋涉的我們垂下的那根發亮的、提攜成就我們的“蜘蛛絲”,我們就是無法漂亮地把球,一腳射進藝術天國之門。
迷幻太多瞭。寫過《上發條橙子》的小說傢、音樂傢伯吉斯說,真正的偉大麯調,是從天堂或縹緲虛無中降臨的,也會應招而來。我們不清楚有什麼奇異的內在力量起作用編織齣這麼偉大的鏇律和麯調,它令人推崇而迷惑――我覺得,伯吉斯說的也是小說之謎。
《收獲》微店公告
近期因為疫情波動,快遞公司告知本刊社,多地快遞發生遲緩、發貨半途阻滯等情況,並且因為情況多變,目前暫時無法給齣具體地區及恢復正常的期限。如果您的雜誌遇到此類情況,祈盼諒解。我們將與快遞公司保持密切協作與聯係。
2022-2《收獲》目錄
長篇小說
宣木瓜彆墅/須一瓜
中篇小說
美人/張惠雯
半熟之士/王占黑
短篇小說
我以為我是人/丁小寜
狗窩/陳各
影子宮/李浩
塵海挹滴
吃肉/王彬彬
小說課
文學給予我們什麼/餘華
山河入夢
古道/王劍冰
明亮的星
宇嚮:她認齣命運風幡的方嚮/小海
宇嚮新作/宇嚮
《收獲》微信公眾號
harvest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