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1:24:45 PM
古人立夏怎麼過?
立夏,預示夏季開始。這時,艷陽高照,萬物並秀,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在古代,立夏這一天都有哪些趣味的習俗呢?小編帶你去看看吧!
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鼕天不減肥,夏天徒傷悲。很多人認為這是句戲言,實際上這話有民間習俗作為基礎。清人秦榮光《上海縣竹枝詞》中一首寫“立夏”風俗的作品這麼說:“立夏稱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
立夏這天要稱體重,怎麼稱?一般來說,就是在屋梁或大樹上掛一杆大秤,雙手拉住秤鈎,兩足懸空;小孩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籮筐或凳子吊在秤鈎上。
體重增加瞭,叫發福,體重減瞭,叫消肉。據說立夏之日稱瞭體重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人們希望通過稱人這個舉動,添福增壽。
朝廷吃冰塊,民間喝冷飲
明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這樣記載:“立夏日啓冰,賜文武大臣。”可見在明代,一到立夏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淩官就要挖齣鼕天窖存的冰塊,切割分開,由皇帝賞賜給官員。
其實,皇帝立夏賜冰,並非起於明代。據考證,兩宋時期皇帝立夏賜冰給群臣就已經成為一項慣例和習俗。
而在民間,古代百姓人傢立夏日雖不能得冰,卻也有在這天喝冰飲的習俗。還是《帝京景物略》載雲:“立夏日啓冰……編氓(指老百姓)得賣買,手二銅盞疊之,其生磕,曰‘冰盞 ’。”
煮好囫圇蛋,孩童來鬥蛋
立夏這天,小孩忌坐石階,如果坐瞭,就要坐7根石階,纔可以百病消散。忌坐門檻,否則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瞭就得再坐上6道門檻閤成7數,方可解魘。過去母親擇此日為女孩子穿耳朵,穿時要哄孩子吃茶葉蛋,當孩子張口咬蛋時一針穿過。
立夏時節,是蛋類食品的旺季。在嵊州,立夏中午,傢傢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鍾,再套上絲網袋,掛在孩子脖子上。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小孩子相互比試,稱為鬥蛋。
南方七傢粥,北方狀元餅
在立夏日,福建周寜縣一些鄉村吃“立夏糊”,分兩類,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鄰裏互邀喝糊湯。這與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傢粥”風俗類似。
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麵餅、春捲三種。
過瞭立夏,天氣將逐漸炎熱,很快就要進入酷暑,屆時,大人和孩子都要麵臨暑熱的考驗,尤其是體質偏弱的孩子,很容易在多變的氣候中生病。
因此,需要在夏天的起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既能平和過渡到夏季,也能減少疾病的發生。
春天結束・夏天開始
驟雨初歇夏將至。這立夏節氣一到,一個熱氣騰騰的夏季也就此拉開瞭序幕。
立夏的另一個名字叫“春盡日”。白居易在其著名詩作《春盡日》中,就生動地描述瞭這一時節的美好景緻:“芳景銷殘暑氣生,感時思事坐含情。
無人開口共誰語,有酒迴頭還自傾。醉對數叢紅芍藥,渴嘗一碗綠昌明。春歸試遣鶯留語,好住安園三兩聲。”
在中國古代,立夏對以農耕為主的中國人來說有著今人難以想像的重大意義。正因如此,中國人自古就有著關於立夏的眾多風俗禮儀,從官方到民間,每逢這一時節都要卯著勁地“搞事情”,玩得那叫一個嗨。
先來說說帝王之傢。每到立夏,皇傢成員都要攜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這是古時最為重要的一項習俗。據史料記載,“迎夏”儀式上的君臣一律都要穿硃色的禮服,配硃色的玉佩,甚至連馬匹、車旗也都要帶有硃紅色,寓意對豐收的企求和願望。
“迎夏”之後,皇帝還要“立夏日啓冰,賜文武大臣”。冰在古時是非常珍貴的東西,因其不易儲藏,所以隻有帝王將相纔有夏冰可以食用。要追溯帝王之傢製冰、藏冰的曆史,甚至可以上溯到3000多年以前。
在《詩經・七月》裏,就有“鑿冰衝衝”、“納之淩陰”的詩句,可見中國的藏冰史已經能和《詩經》一樣古老瞭。
據考古發現可知,現今我們所發現的最早的“淩陰(即冰窯)”是在陝西鳳翔境內,歸春鞦時的秦國君主所有。因其距今已有2500多年,所以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為古老的冰窖瞭。
所謂的“啓冰”活動,是由朝中掌管冰政的淩官挖齣鼕天窖存的冰塊,再按一定的大小切割分開,由皇帝賞賜給文武百官。這種皇帝立夏賜冰的活動,在兩宋時期已經成為一種慣例,一直延續到瞭清代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