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7:46:32 PM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自俄烏衝突升級以來,一場激烈的輿論戰正在以社交媒體和新聞平台為代錶的全球輿論場上展開,一嚮標榜“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西方,此次毫不掩飾地以層齣不窮的謊言、選擇性的敘述話語,試圖歪麯事實、煽動緊張局勢並延續地區危機。
俄總統普京2月24日宣布在頓巴斯開展軍事行動的電視講話中有一個細節――正式對美西方發齣瞭“謊言帝國”的指控。普京直言:“美國按照其設想和模式建立的西方集團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帝國’。”
從連日來湧現的假新聞和對另一派聲音的強勢打壓中,美西方集團不擇手段、罔顧事實的“謊言帝國”屬性正在一步步被坐實,西方主流媒體的可信度也在一次次“持證造假”中消耗殆盡。
當地時間2022年3月26日,波蘭華沙,美國總統拜登稱烏剋蘭目前不是北約成員國,因此美國不需要直接介入俄烏衝突(圖源:東方IC)
一、戰火紛飛中不斷散布混淆視聽的假消息
在圍繞俄烏局勢的網絡討論中,西方很擅長把鏡頭對準烏剋蘭平民,試圖通過“戰火中的無辜百姓”這樣的視覺衝擊來激起網民的同情心和對俄方的怒火,例子數不勝數。
2月25日,一則標題為“烏剋蘭父親淚彆女兒,隨後準備與俄軍作戰”的視頻在網絡流傳。然而事實上,該視頻由烏東頓涅茨剋地區戈爾洛夫卡市市長拍攝,畫麵中的男子是烏東地區的親俄人士,當地時間2月21日他遵從當地政府的疏散安排將妻女送往俄羅斯安全區域,轉身準備投入與烏剋蘭軍隊的戰鬥。
一個親烏賬號2月25日發布瞭這則視頻,謊稱男子將要抗擊俄軍,該視頻在推特一天的播放量就近700萬。美、英、澳等國媒體也紛紛上陣,傳播這一“心碎”畫麵,製造瞭一場顛倒是非的輿論討伐。
類似的“烏龍”還不少。2月27日,有俄羅斯記者指齣,英國廣播公司(BBC)直播時,將烏軍炮擊頓涅茨剋造成居民區損壞的圖片,描述成瞭“俄軍炮擊烏剋蘭哈爾科夫市導緻房屋受損”。
國外多個信源指齣,拍攝地點位於頓涅茨剋米羅諾娃街5號。央視總台駐頓涅茨剋的報道員拍攝當地遭到炮擊的畫麵時,恰好也拍到瞭這座建築,可以證實BBC造假。
除瞭混淆黑白,在輿論戰中,“移花接木”法也被西方頻繁使用。
3月6日起,一張極具衝擊力的兒童受傷照片在推特熱傳。自稱為“關注烏剋蘭的獨立公民媒體”、被推特認定為“媒體和新聞公司”的推特賬號“EMPR.MEDIA”發布該圖,試圖通過博取網民同情來呼籲“在烏剋蘭設置禁飛區”。
然而經核實,BBC早在2018年1月6日報道敘利亞戰爭時就使用瞭這張照片,圖源是歐洲新聞圖片社(EPA),沒想到俄烏戰爭爆發後,提高亮度的這張圖搖身一變成瞭“轟炸中受傷的烏剋蘭兒童”。
同樣的手法德媒也用過。2月25日,德國小報《圖片報》(BILD)在節目上稱俄羅斯轟炸瞭烏剋蘭首都基輔,結果播齣的視頻竟是2015年發生在中國的“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現場畫麵。這番無良操作被網民發現後,德媒悄悄替換瞭節目中的相關素材,但並未就此道歉。
散布事實有誤的圖文之外,西方還在“報道準則”上達成瞭高度一緻――偏聽偏信,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烏方稱馬裏烏波爾婦産醫院被轟炸”事件。
當地時間3月9日,烏方稱俄軍當天發射導彈襲擊瞭馬裏烏波爾一傢婦産醫院,造成至少17人受傷,包括一名兒童在內的3人喪生。烏剋蘭總統澤連斯基稱該事件是“暴行”,有母親、孩子和醫生被壓在廢墟之下。
對此,俄羅斯國防部錶示,齣於對俄烏雙方同意的“靜默狀態”的尊重,當天馬裏烏波爾方嚮的俄軍戰機沒有執行任何對地打擊任務,並稱烏方指控是一場自導自演的“精心策劃的挑釁”。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迴應稱,馬裏烏波爾婦産醫院已經“成瞭極端激進分子‘亞速營’的基地”,關於此事的事實已被嚴重扭麯。
而推特和臉書卻刪除瞭俄羅斯駐英國大使館發布的有關聲明,刪帖理由是俄方賬號違反瞭平台所謂“禁止否認暴力事件”的規定。
俄羅斯駐英國大使館賬號隨後又甩齣證據,稱所謂的現場照裏的“遭襲孕婦”其實由一名烏剋蘭網紅扮演,該網紅的確懷有身孕,但不可能齣現在已被“亞速營”占領的醫院裏,其臉上血跡是“逼真的妝容”,照片拍攝者還是著名的宣傳攝影師Evgeniy Malolekta,他為美聯社等西方媒體工作。
關於西方築起的輿論高牆,上述例子還隻是“冰山一角”。此次俄烏衝突中,被西方媒體和社交平台大肆渲染的假消息難以盡數:13名蛇島士兵全員“陣亡”、“中方嚮俄提供軍事援助”、俄羅斯威脅西方公司要“沒收資産”、“基輔幽靈”擊落俄戰機……
時至今日,西方主流媒體的假新聞和不提重點的煽動性報道依然在更新和傳播。
二、操控輿論的“雙標”做法
對於美西方集團來說,光散布所謂的“客觀報道”顯然不夠,打壓來自另一方的聲音也是他們的重點工作,在這方麵,西方已經不再隱藏想主導輿論、把控議程的意圖,而是赤裸裸地直接“封禁”。
俄烏衝突升級後,2月2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宣布,歐盟正在采取措施,禁止“今日俄羅斯(RT)”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及其子公司在歐洲境內傳播“有毒有害的虛假信息”。
推特、臉書、YouTube
等美國平台緊隨其後,開始聯手對來自俄羅斯的聲音進行圍堵。2月28日,臉書和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宣布將限製歐盟範圍內對“俄羅斯國有媒體”的臉書訪問。同日,推特開始對“今日俄羅斯”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進行特殊標注,並持續刪除俄方關於俄烏衝突的錶述。
3月10日,Meta公司稱,暫時允許俄烏等部分國傢用戶發錶“呼籲對俄羅斯和俄羅斯士兵實施暴力”,甚至包括“殺死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領導人”在內的仇恨言論。
3月12日,榖歌旗下視頻平台YouTube發布聲明,宣布在全球範圍內阻止用戶訪問“俄羅斯官方媒體”頻道,此更改立即生效。
另一邊,美國政府與非營利性倡導組織“Gen Z For Change”(Z時代變革聯盟)閤作,定下瞭一份TikTok“頭部網紅”名單。當地時間3月10日下午,30名TikTok“大V”通過視頻會議接收來自白宮的“最高指示”――如何“正確”介紹俄烏局勢和美國、北約的對俄政策。
在報道美國和俄羅斯各自的宣傳時,美媒也下足瞭心思。
比如,美國Vice網站聲稱,俄羅斯的TikTok博主們“收錢替剋裏姆林宮宣傳”。到瞭美國政府給大V開會統一口徑時,美國CBS的標題就成瞭“白宮嚮社交媒體博主介紹烏剋蘭危機”。
“洗腦”洗久瞭,他們自己也信瞭,喜聞樂見的“翻車”場麵自然少不瞭。
當地時間2月24日晚,法國LCI新聞台報道俄烏局勢時,連綫瞭一位身在法國的烏剋蘭僑民維多利亞(Victoria),嘉賓們本想聽維多利亞聲淚俱下控訴俄軍的殘忍,但這位女士直接開始吐槽烏剋蘭國內問題,不僅稱烏剋蘭人民2014年起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還諷刺烏剋蘭當局是“傀儡政府”,甚至對俄軍進入烏剋蘭並未錶達不滿。
這番言論直接把法國人給整懵瞭,演播室陷入混亂,主持人試圖打斷維多利亞並控場,嘉賓更是滿臉不屑,不相信維多利亞在說真話。
LCI演播室嘉賓(上)對維多利亞的控訴錶現齣不屑
像維多利亞一樣勇敢說齣真相的還有常駐頓巴斯地區的戰地記者博內爾(Anne-Laure Bonnel)。當地時間3月1日,被法國電視台CNews采訪時,她稱頓巴斯地區民不聊生的罪魁禍首是烏軍,戰爭從2014年就開始瞭,在“烏剋蘭當局的轟炸”下,烏東地區有“13000名民眾因此喪生”,並稱自己已經拍下烏軍罪證,會公開。
她的這番闡述嚇到瞭法國演播室的主持人,他打斷博內爾,稱包括自己在內的很多人對此感到震驚,並再次嚮博內爾確認,“你意思是烏軍(在轟炸頓巴斯地區)?”“對。”博內爾給齣瞭肯定的答復。
如今,在推特搜多博內爾的賬號,平台會提示其主頁存在“敏感內容”,閱讀完“警告”纔能瀏覽其主頁。
兩位女性敢於在西方媒體麵前發聲,其實是一種“冒險”行為,要知道,動不動給人貼“親俄”標簽的西方世界,常常難以容忍不同的聲音。
據美聯社3月27日報道,美國密蘇裏州堪薩斯城廣播電台KCXL的老闆彼得・沙特爾(Peter Schartel),就因播放俄羅斯電台節目被批為“美國的叛徒”,他和妻子時不時還會受到威脅。一些批評者聲稱他在宣傳俄羅斯和傳播錯誤信息,但沙特爾認為,大多數打電話投訴的人甚至都沒有收聽過這個節目。
對於自身報道的不實和片麵,有的西方媒體會有“自知之明”。當地時間3月4日,俄總統普京簽署俄聯邦刑法修正案,將嚴懲涉及俄軍的假消息。為瞭“避險”, CNN、BBC、彭博社等西方媒體隨即宣布停止在俄業務。
三、“謊言帝國”橫行已久
主動散布假消息、選擇性地進行敘述、強硬打壓不同聲音,這套流程對美西方集團來說,已經爛熟於心,他們精心構建的“謊言帝國”也在一次次的“賊喊捉賊”中暴露無遺。
北京時間3月11日,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裏・剋林頓在推特發文“告誡”俄羅斯領導人,停止“轟炸醫院”,否則會犯下“戰爭罪”,結果,她被網民和記者不斷貼齣的美軍曆年來的罪行重重“打臉”。
有塞爾維亞網民做齣反擊,曬齣1999年貝爾格萊德Dragisa Misovic醫院遭到以美軍為首的北約轟炸後的照片,以提醒希拉裏其丈夫執政期間美國犯下的罪行,“誰是1999年的美國總統?比爾,姓什麼來著?”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當年,南斯拉夫官員稱,襲擊造成Dragisa Misovic醫院4人喪生,但時任北約發言人的傑米 ・ 謝伊(Jamie Shea)卻稱,“其中一枚炸彈由於技術原因被誤投”,並拒絕透露更多細節,也不承認一傢醫院遭到襲擊。
如果拿“烏方稱馬裏烏波爾婦産醫院被轟炸”事件來做對比,推特和臉書(當時還未創立)應該“穿越”迴去把北約發言人的聲明給刪瞭,因為他違反瞭平台“禁止否認暴力事件”的規定。
美國新聞網站MintPress News資深撰稿人、常駐英國的艾倫・麥剋勞德(Alan Macleod) 也看不下去希拉裏的言論,直接連載起瞭“美國故意轟炸醫院簡報”,甩齣瞭十五件美國近幾十年來發動或支持戰爭的舉動中“故意轟炸醫院”的“罪證”,諷刺道“請彆假裝美國能站在道德製高點上”。
上世紀50年代,美軍在朝鮮戰爭中發動多次空襲,朝方估計至少有1000傢醫院被毀;1993年,索馬裏一傢醫院屢次遭到美軍炮擊;1998年,非洲國傢蘇丹的製藥廠成為美軍的轟炸目標;2003年,美軍襲擊瞭伊拉剋的醫院並造成大量人員傷亡;2015年,英國《獨立報》援引無國界醫生組織(MSF)報告稱,美軍對阿富汗一傢醫院發動瞭空襲,造成包括醫生和病人在內的30名平民死亡……
今年3月17日,歐羅巴聯賽16強第二迴閤,塞爾維亞球迷在看台上打齣六條巨大橫幅,按年份細數美國、北約組織過去直接或間接參與入侵的20多個國傢,還有一條橫幅寫著“我們想說的是,給和平一個機會!”對此,西方媒體集體噤聲。
在報道戰爭時,西方發揚著自己一貫的作風。
據《京華時報》(已休刊)2003年整理,英國《衛報》2003年3月曾報道稱,BBC的新聞主管對下屬的戰地記者發齣命令,如果一條消息無法從另一渠道得到佐證,那麼一切報道都以美英聯軍提供的消息為準。其實,BBC很清楚許多失實報道的消息源自美英聯軍,但這樣可以應付公眾。
當時BBC一位高級官員說:“伊拉剋戰爭中的假新聞超過瞭我報道過的任何軍事衝突,包括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BBC新聞部主任理查德・山姆布魯剋說,前方記者要想在戰場上及時區彆新聞真假十分睏難,但24小時滾動播齣的新聞頻道又時刻在“等米下鍋”,結果“催熟”瞭一些道聽途說的消息,甚至導緻瞭假新聞的産生。
比如,2003年3月21日,美軍搶先發布消息稱,美軍已經在巴士拉接受瞭伊軍第51師8000名官兵投降。路透社23日報道稱,伊拉剋軍隊否認美軍所說的一個伊拉剋師投降的消息。美軍23日發現,所謂率部投降的指揮官其實隻是一個低級軍官,他假冒身份隻是希望獲得優待。
到瞭2021年9月,美國在喀布爾進行“預防性空襲”時,原本目標是一名疑似“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K)的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結果被炸死的遇難者的傢人控訴,遇難者是美國加州慈善組織的一名技術工程師,並非潛在恐襲者,稱美軍“隻靠錯誤信息就發動殘忍襲擊”。
麵對這種罪行,《華盛頓郵報》的標題卻用“錯誤”代替瞭“謀殺”――《在喀布爾發動的無人機導彈襲擊可能是美國犯下的可怕錯誤》。
對於美西方集團操控輿論的手段,已有多國領導人提齣抗議。
據路透社2021年11月26日報道,在美國國務院發布關於潛在“恐怖襲擊”的警告後,埃塞俄比亞國務部長剋貝德・德西薩(Kebede Dessisa)錶示,美國政府應避免傳播“關於埃塞俄比亞的可恥假新聞和誹謗”。
今年2月24日,俄總統普京在電視講話中直言:“美政客、政治評論者和記者常說,近年來美內部建立瞭一個真正的‘謊言帝國’。毋庸置疑,事實就是如此……其附庸國不僅在所有問題上對其隨聲附和、言聽計從,甚至還效仿其所作所為,欣然接受其製定的規則。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自信地說,美按照其設想和模式建立的西方集團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帝國’。”
3月18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接受塞爾維亞媒體采訪時譴責西方“雙標”,他將西方對北約1999年轟炸南聯盟和烏剋蘭局勢的立場進行瞭對比。他提到,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時,許多塞爾維亞兒童被殺害,“怎麼在1999年就沒想到這一點(領土完整原則)呢?”
在俄烏局勢引發全世界關注之際,“謊言帝國”的麵目正被更多人揭露。
據央視新聞3月29日消息,“今日俄羅斯”電視台援引多名外國記者的話稱,他們在頓巴斯地區看到的情況與西方媒體的報道完全相反。
獨立記者托馬斯・羅佩爾稱:“我親自到瞭頓巴斯衝突地區,我們去到的每一個村莊,村民看到我們是外國記者,就會朝我們喊,‘為什麼西方媒體對那裏8年的戰爭隻字不提?’現在的情況還是一樣,我們仍然看不到關於頓巴斯地區8年戰爭的報道。西方媒體不報道這些,而現在他們想起來報道烏剋蘭衝突瞭,我不會說他們是虛僞的,我會說他們有些人就是在撒謊,我看到的是與西方媒體的報道正好相反的情況。”
在盧甘斯剋的意大利記者喬治・比安基近日還錄製視頻,批評北約用假新聞肆意對外發動戰爭。
敘利亞信息部網絡媒體處主任濛特爾・艾哈邁德(Mundhir Ahmed)日前接受CGTN采訪時說:“一些西方媒體在這段時間不斷地刻意扭麯事實,並且對真正的客觀事實避而不談,這似乎是西方又一次在利用他們遍布全球的媒體機構來玩弄新聞和輿論,就像他們一直吹噓的那樣。”
敘利亞戰略和媒體評論員馬拉德・邁剋達德(Maladh Miqdad)分析指齣:“美國不願接受其他力量的存在,也不願接受國際社會的民主。媒體真正的較量是媒體的民主之戰。怎麼可以一邊說著民主,一邊不讓俄媒‘今日俄羅斯’發聲?我們生活在混亂和種族主義的當下,這些都是以美國為首的新自由主義的結果,但我們期待著一個可以重新思考民主多極化的新世界。”
3月15日,被問及“應俄方請求中方已錶達嚮俄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意願”時,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指齣,相信大傢也都注意到瞭,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4日已經否認俄羅斯曾請求中方提供軍事援助,美方不時製造和傳播虛假信息,既不專業也不道德,更不負責任。他們這樣做隻會讓美國進一步失信於世界。美方應該做的是深刻反思自身在烏剋蘭危機發展演變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真正為推動烏剋蘭局勢緩和做些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