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8/2022, 7:15:43 AM
【環球時報綜閤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本想以一場精心準備的演說將3天歐洲之行推嚮高潮,沒想到卻以失言帶來的地緣政治騷動收場。當地時間26日,他在波蘭著名的華沙城堡嚴詞抨擊俄羅斯總統普京,聲稱“這個人不能繼續掌權”,並警告俄不要進入北約成員國哪怕“一寸”領土。這番等同於“美國尋求俄羅斯政權更迭”的錶態在國際社會引發軒然大波,白宮官員火速澄清,稱拜登的意思是普京不應該“在鄰國或者地區行使權力”,而非在談論他執掌俄羅斯的問題。這番解釋能在多大程度上淡化拜登的言論?外界擔憂,拜登的失言再次給化解俄烏危機的外交努力濛上陰影。法國總統馬剋龍27日委婉地警告,如果想通過外交方式解決俄烏衝突,就不能用言語或行動來升級緊張局勢。拜登在華沙完成訪歐行程的同一天,距離烏波邊界大約70公裏的烏剋蘭西部主要城市利沃夫遭到襲擊。俄國防部錶示,他們摧毀瞭利沃夫一個大型燃料基地。俄方此前宣布,對烏剋蘭的“特彆軍事行動”第一階段主要任務基本完成,接下來將集中力量實現“解放頓巴斯”這一主要目標。而對於西方提供幫助的力度,烏剋蘭政界人士持續錶達不滿,一名議員錶示,拜登所言隻能讓波蘭人安心,而並不能讓烏剋蘭人放心。烏總統澤連斯基則再度要求北約拿齣其1%的戰機和坦剋。
發言稿裏沒有這句話
據《華盛頓郵報》27日報道,拜登及其團隊特意選擇在具有數百年曆史的華沙城堡發錶演說,它曾在二戰期間遭到破壞,之後作為波蘭曆史和文化紀念館重建。一名白宮官員稱,華沙城堡代錶著波蘭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拜登在這裏發齣與民主相關的響亮號召很應景。他在近30分鍾的演說中形容,俄羅斯與烏剋蘭之間的衝突是“民主與專製”“自由與壓迫”之間鬥爭的“考驗”。
拜登稱,俄羅斯正在烏剋蘭經曆一場“戰略失敗”。《紐約時報》說,他一邊喊話,強調“俄羅斯人民不是我們的敵人”,一邊針對普京發錶憤怒的長篇大論,稱讓烏剋蘭“去納粹化”的說法是“謊言”。
在演說結尾,拜登說齣瞭攪動國際輿論的那句話:“看在上帝的份上,這個人不能繼續掌權。”《華盛頓郵報》稱,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聲明,意味著美國政策的重大轉嚮,美國高級官員此前堅稱,俄羅斯的政權更迭並不在他們的討論範圍。知情人士透露,對於拜登的話,他的助手感到很意外,因為他們準備的發言稿裏沒有這句話。美聯社27日形容,拜登對普京的譴責帶有“高度個人化”色彩。
拜登發錶上述言論僅過瞭幾分鍾,一名白宮官員就齣麵澄清說,拜登“並非談論普京在俄羅斯的權力或者政權更迭”,“總統的觀點是,不能允許普京在其鄰國或者地區行使權力”。27日正在以色列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同樣迴應稱,美國並不尋求通過軍事或經濟行動推翻普京。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6日錶示,有關俄羅斯總統是誰的決定權不在拜登手上,而是俄羅斯人民。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白宮官員承認,這是總統含糊其詞傳遞信息的最新例證。26日發錶演講前,他已經因口不擇言而引發爭議――在華沙與一些烏剋蘭難民見麵後對記者稱,普京是“屠夫”。
佩斯科夫26日錶示,“一個國傢領導人應該控製自己的脾氣”,每一次這樣的“人身侮辱”都縮小瞭俄美關係緩和的機會之窗。他還說,20多年前,拜登曾是北約轟炸南斯拉夫的擁護者,如今卻從他口中聽到對普京的戰爭指控,這很荒謬。俄羅斯國傢杜馬(議會下院)主席沃洛金認為,美國總統對普京發錶的“非外交”言論,是齣於無能為力的歇斯底裏。俄國傢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也錶示,拜登所言“幾近病態”,華盛頓的“外交武器庫”已經見底。
據法新社27日報道,法國總統馬剋龍當天錶示,將與普京在兩天之內通話。他說,自己的任務首先是達成停火,然後要通過外交方式實現俄軍從烏剋蘭撤齣。“如果我們想做這些,就不能用言語或行動來升級(緊張局勢)。”馬剋龍警告稱。
是失言還是含蓄的威脅?
《紐約時報》稱,一些專傢認為,拜登可能會對自己的言論感到後悔。美國外交學會會長理查德・哈斯26日在推特上說,白宮淡化美國總統有關“政權更迭”的錶態不太可能成功,普京或將此視為自己一直以來所相信事情的一種證實。不過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巴拉諾夫斯基錶示,這一言論導緻事態升級的可能性不大,“俄羅斯對軍事邏輯的反應遠超政治邏輯”。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邁剋爾・奧漢隆錶示,拜登的話令他感到擔憂,這錶明華盛頓最高決策團隊沒有考慮閤理的戰爭終止方案,因為結束戰爭的唯一方式是與普京談判,但如果美國總統宣稱普京“不能掌權”,那麼就意味著不會與他打交道。奧漢隆認為,拜登說得很煽情,但沒有現實意義。
上周,俄羅斯外交部剛因拜登對普京發錶“不可接受”的言論而召見美國駐俄大使。俄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26日錶示,俄方隨時準備在平等互利的條件下與美方進行對話,但美方顯然並未對此做好準備。華盛頓將自己的意誌和規則強加於人的做法毫無意義。
即便沒有那些即興發揮的話,拜登在的這場演說也被美媒視為裏根以後美國總統對俄發錶的最具挑釁性、最咄咄逼人的言辭。不過據路透社27日報道,他的聽眾反應不一。在波蘭生活多年的烏剋蘭人米可達錶示,這次演講“很普通”,拜登總是“說得多,做得少”。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說,烏剋蘭議員因娜・索夫森26日不滿地錶示,拜登所言能讓波蘭人安心,但“沒一個字能讓身為烏剋蘭人的她放心”,“炸彈正在基輔、哈爾科夫爆炸,而不是在華沙”。
“是失言還是含蓄的威脅?”《紐約時報》26日刊文說,拜登演說的結尾偏離瞭其在“歐洲戰時外交”中試圖達到的微妙平衡:團結盟友對抗普京,同時避免與俄羅斯的衝突升級。該報另一篇報道稱,結束訪問歐洲的拜登對於戰爭將何時、以哪種方式結束幾乎沒有給齣具體的答案。
烏總統:西方國傢是因為害怕俄羅斯嗎?
同樣在26日,距離華沙大約400公裏的烏西部主要城市利沃夫遭到俄軍遠程高精度武器攻擊。俄衛星通訊社27日引述俄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的話說,俄軍摧毀瞭利沃夫市的一個大型燃料基地以及一傢無綫電維修廠車間。
連日來,《環球時報》記者在利沃夫采訪。26日受到襲擊的燃料庫距離市中心不遠,很多居民站在街頭看著天空中濃煙滾滾,默默無語。當天,不少利沃夫的餐廳業主仔細檢查瞭地下室的藏身條件。經營一傢酒吧的丹尼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己的酒吧地下室儲藏空間原本用於儲存500升啤酒,現可供10人避難,除瞭基本的生活用品,還備有小型發電機。但丹尼爾說,這並不是專業掩體,無法抵禦猛烈的炮火。利沃夫城內沒有地鐵站,民眾無法大批藏身於地下。由於背靠北約成員國,該市一直以來都有比較強的“安全感”,在人防設計上沒有像基輔、哈爾科夫等城市那樣更加周密。
26日深夜,烏剋蘭總統澤連斯基再次要求北約提供其1%的飛機與坦剋。據路透社報道,一些西方國傢承諾援助反坦剋武器、防空導彈以及其他防禦性軍備,但澤連斯基稱,烏剋蘭需要戰機、坦剋和反艦導彈係統,“這是我們夥伴所擁有的,(堆在那裏)積滿瞭灰塵”。他對西方國傢提齣質疑:是因為害怕俄羅斯嗎?
根據俄國防部25日發布的“特彆軍事行動”第一階段成果,烏軍作戰潛力已大幅下降。俄《觀點報》26日引述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第一副總參謀長魯茨科伊的話說,烏剋蘭損失瞭152架軍用飛機中的 112 架、2416輛坦剋和其他裝甲車中的1587架、180套S-300和“山毛櫸-M1”防空係統中的148套。另外,16個主要軍用機場被破壞,39 座武器庫被摧毀。截至目前,俄羅斯有1351名軍人死亡,3825人受傷。烏軍有超過1.4萬人死亡,1.6萬人受傷。魯茨科伊錶示,第一階段行動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俄軍接下來要將力量集中在實現“解放頓巴斯”這一主要目標上。
英國國防部27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俄軍似乎正試圖通過從北部的哈爾科夫和南部的馬裏烏波爾推進,控製部署在東部的烏剋蘭軍隊,不過目前,烏北部戰場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據路透社報道,烏剋蘭軍事情報部門負責人布達諾夫27日錶示,俄羅斯試圖將烏剋蘭一分為二,建立一個由莫斯科控製的地區。他稱,這就像朝鮮半島的狀況。
另據俄《觀點報》報道,“盧甘斯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帕謝奇尼剋27日與外國記者會麵時錶示,不排除近期在“共和國”境內舉行有關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全民公投。
【環球時報赴烏剋蘭特約記者 伍鐸剋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隋 鑫 陳 欣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