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10:26:32 PM
最近網絡上流行一個詞,那就是“躺平”,簡言之,是指那些不願意付齣勞動,單純想坐吃山空的年輕人。伴隨時代的發展,大傢逐漸對90後有瞭新的認識,比起70後和80後的“房奴”日子,90後以及00後似乎更灑脫一點。
畢竟從生育觀和婚姻觀上就可以看齣,現在很多年輕人對婚姻不再抱有高期待。這都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現在的年輕人精神極度匱乏,沉迷電子軟件,連書都不需要瞭。這或許是互聯網時代的悲哀,人傢北大教授傢裏都是書,然而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能夠花點時間去閱讀呢?希望可以引起大傢的共鳴。
一、北大教授“豪宅”
試問現在還有人願意去花時間閱讀紙質書籍嗎?畢竟現在喜歡看書的人真是少得可憐。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電子産品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電子書替代紙質書是難以避免的趨勢,這可以說是時代在進步的結果。
因為電子産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快,更容易滿足人們日常需要,而且電子産品和書相比,肯定是電子産品更好攜帶。這也難怪現在人不喜歡看書瞭,大傢都選擇看電子書,可想而知,現在傢裏有書的人,估計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吧。
不過,人傢北大教授樂黛雲著實是個另類。彆人的豪宅都是金碧輝煌的,但是樂黛雲不是,人傢都是用書來裝飾,那簡直就是“書齋”。一進門,大傢就能看到琳琅滿目的書籍,就跟商品一樣擺放得到處都是。這都不是最絕的,要知道這位北大教授的傢裏的書的數量,都可以媲美圖書館瞭。
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樂黛雲還能堅持閱讀書籍,真是太不簡單瞭。這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對比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禁引起大傢的反思。
身為北大教授尚且如此,而反觀現在的年輕人,難道我們真的不能做到嗎?這完全是一個態度問題,想和做是兩碼事。很多人都知道過於沉迷電子設備會玩物喪誌,可是能有幾個人抵抗得瞭呢?而那些選擇“躺平”的年輕人,他們是不願意努力還是沒機會努力呢?
二、“躺平”的年輕人
關於“躺平”的概念,還是需要再好好解釋一下。首先,我們都知道字麵上是指不好好努力的人,更深層次一點就是那些甘願碌碌無為,不思進取之人,前者和後者有很大區彆,一個態度,一個是業務。
不知道大傢平時有沒有追綜藝的習慣哈,小編記得楊超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成為一個女團成員沒有一個是態度有問題,舞蹈不好,屬於業務問題,而不是態度問題。”這句話很容易引發大傢的共鳴,生活中也是如此,明明已經很努力瞭,但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或者是自己主動就放棄瞭,這樣怎麼會成功呢?
而那些選擇“躺平”的年輕人,他們選擇不努力瞭,在自己最好的時間裏虛度光陰,二十歲的年齡,心態至少七八十歲瞭。在他們看來,生活也不過如此,成功也是一輩子,失敗也是一輩子,人生不過短短幾十載,為什麼要跟自己過不去呢?
如何對待生活?這是值得年輕人思考的問題,“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浮毛”,都是一個道理。那些選擇躺平的年輕人,他們也明白自己的處境,想要改變是很難的一件事。而那些已經下定決定“躺平”的年輕人,因為你永遠都“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三、鋼鐵是如何煉成?
撕開瞭哪些放縱成癮年輕人的遮羞布呢?那些不注重提高自己內涵,隻專注於吃喝玩樂的人,不適當收斂自己的欲望,反倒讓其任意滋長。雖然現代在進步,人們的思想也變得越來越開放,湧現瞭“月光族”、“躺平”、“憤青”等網絡熱詞,這無一不摺射齣人們的變化。比起前人,現代人似乎缺少瞭精氣神,沒瞭鋼鐵一般的意誌力。
遙想當年紅軍“萬裏長徵”,這要是沒有強大的意誌力,估計也不會成功的吧。要是讓現在的年輕人去走一趟,怕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而且現在男生普遍強調“陰柔美”,缺少男兒的陽剛之氣。反倒是女子多瞭一分英氣,男女的地位也發生瞭巨大變化。
現在的年輕人該如何培養自己的意誌力呢?身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好好讀書,不要過度沉迷電子遊戲。隻有接受高等教育,我們纔能夠瞭解到更多知識,彌補我們的不足之處,盡量避免走彎路。
此外,我們還需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多看書,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顔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電子書替代不瞭紙質書籍,沒事的時候多去圖書館走走也好,這或許可以讓浮躁的心沉靜下來,這樣就不會輕易被欲望支配,成為行屍走肉。
身為年輕人,我們要學會珍惜大好時光,不要白白浪費掉。正在綻放的花朵,不應該是老氣橫鞦的。這個時代給予我們很多機會去證明自己,要知道年輕人的試錯成本很低,所以應該多去嘗試,即便失敗瞭也沒關係。畢竟也沒有得到什麼,談何失去呢?
尤其是大學生,我們未來還有無限潛能,不應該選擇“躺平”。國傢把希望放到我們身上,世界上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如果能乾戰勝自己的懶惰,我們的前途不可限量。
這就要求我們多讀書,從書籍中汲取力量和知識。“知識就像是海綿裏的水”,隻要我們多去擠,我們會學到很多知識。這可能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注重培養自己的意誌力,嘗試堅定地去乾一件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那種。或者是給自己製定一個目標,堅定不移地去完成,長此以往,我們對於未來會抱有很大期待。
所以,在全球競爭的大背景下,中國更需要既能夠靜心鑽研學術,又能夠抵禦物質誘惑的高端人纔。另一方麵,現在的經濟發展飛速迅猛,導緻很多年輕人沉迷於物質享受,短視於物質追求。“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盛行,這對於未來發展極為不利。
因此,中國必須拒絕“娛樂至上”,必須要有更多的“樸素天纔”,纔能讓未來變得更有希望!而且這樣的人纔,正是我們當前必需和稀缺的寶貴資源。
關於人纔發揮的積極作用,任正非早就說過,"現在最難的不是製造設備,而是缺乏人纔資源。我們必須要重視年輕一代的理科人纔培養,特彆是要從娃娃抓起,我們的將來纔會後繼有人。"
教育部發聲,加強數理化考試占比
從小到大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越來越多的地方高考開始推行“3+1+2模式”,數理化學科將會越來越重要。如現在很多比較好的大學專業,大多數需要數理化的知識。而且從小培養孩子的理科思維,可以拉開和同齡人的差距。
教育部錶示:“現在學生過於重視英語,但是英語就業齣去,工作卻比學物理、數學齣去的學生難找工作!”
相信每一位傢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傢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彆錯過瞭!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傢楊振寜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麵的書籍,玩一些數學遊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並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傢楊振寜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寜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傢。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傢相比,並不齣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麵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瞭,裏麵講瞭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瞭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纍!傢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於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傢長們也給予瞭很高的評價,傢長錶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彆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瞭。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傢長錶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