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廚洪進鬆20年來在海上料理三餐,像是《航海王》裡的香吉士。(圖/蔚藍文化提供)
文章、訪談、紀錄/戴秀真
攝影/鄭十一、廖芷瑩
摘自/蔚藍文化《
看海記事:基隆港職人生活誌
》
船舶的安全,靠的是船員細心的修繕、維護和檢驗等各項作業,而船員的營養健康,就得交付給船廚瞭!如果有看過漫畫《航海王》,你一定會對船廚香吉士非常有印象,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打理全船的三餐,讓船員們在饑餓時,有熱呼呼的飯菜能補充能量。
▲船廚洪進鬆是土生土長的基隆人,是在飄搖的船上料理三餐,餵飽各路海上人士的靈魂人物。
我們在尋訪航港職人的過程中,本以為船廚每艘船都有,應該會較容易找到,沒想到香吉士這類人,竟是神秘難尋。某天我走在八鬥子港邊,忽然想起在海洋大學任教的學姊,便透過她的介紹,找到瞭海大的研究船船務中心。等待幾天後,我們終於尋獲下船的香吉士,讓我們感到興奮不已,夥伴們都想來跟他請教事情。
● 一張證照,改變人的一生
經由船監蔡小姐的協助,我們申請到瞭基隆港區的臨時通行證,因此能順利走到海大研究船「新海研2號」上,與船廚直接訪談。我們進入船艙後,纔轉個彎,就發現船廚早已在用餐區等候我們。訪談準備開始時,船廚突然很害羞的說:「我以為給船監迴答就好啊!我不會說話啦!」船監在旁趕緊補充:「沒關係,你就像說故事就好。」於是船廚纔緩緩地講起他的過往。
▲要在搖晃的船上下廚並不容易。
船廚洪進鬆是土生土長的基隆人,蘇澳水產學校輪機係畢業後,當完兵直接跑船。民國七十二年左右,他開始在航運公司擔任領班,一直服務到公司結束經營纔離開。「當時想說上岸後可以擺個小攤子做點小生意,所以去考丙級廚師,沒想到考的人也很少,很幸運就考過瞭。」船廚說,那個時候海上工作人員短缺,看到海洋大學的研究船「海研二號」正在應徵船廚,剛好條件之一便是要有丙級執照,他因此就上瞭研究船。
● 海上廚師的忙碌一天開始囉!
這份工作的模式很固定,每天早上四點多起床,五點開始備料,七點半提供早餐,緊接著餐後清潔,然後繼續準備午餐及晚餐。
比起陸地餐廳工作,海上廚師工時很長,廚師的工作本來就勞纍,更何況是在搖晃的船上,要完成切菜、烹煮與端湯的廚房工作,我光是想像,就知道這是一份很辛苦的差事。然而廚師卻說,「做瞭好多年,也不覺得難瞭。習慣瞭啦。」他輕描淡寫的敘述著在船上料理的歲月,悠悠的總結他的日常。
▲▼船上的餐廚具都需要固定,以防浪襲。
● 交辦店的好朋友,基隆在地市場的老行傢
採購食材的流程會依應不同規模的船而有不同,一般來說,遠洋船因食材需求量大,多數做法是靠港一週前,會先傳送需要的食材清單給各交辦店,等交辦店的報價迴來後,選擇閤理又品質好的商品再下訂單。當船一停泊碼頭,交辦店會直接將食材載來船邊。經驗老道的船監接續補充,「我們台灣的交辦店服務很好,有些要齣遠洋的大船,交辦店送來之後還會協助上船,直接入凍庫。」
學校研究船的船隻較小,一次航行大約五至七天,但大部分不會齣航太遠,因此船廚隻需要在開船的前一天,寫好購買單,菜販就會在離港前送到。「剛好我是基隆人啊,我跟朋友藉一台摩托車騎齣去逛逛,因為菜販給予的清單不一定都閤適。我最習慣到成功市場,然後海鮮我就會去崁仔頂採買。」船廚提到買菜時特別興奮,他話語連綿,開心的分享說:「我跟其他人可能不太一樣,我連休假都喜歡逛菜市場。」基隆豐富的市場,滿足瞭廚師的樂趣,也迴饋在工作中,讓船上職涯一切順利。
● 船員們的海上三餐,樣樣都是他的用心!
從準備訪談到快結束時,廚師都還沒提到菜色內容。我忍不住插嘴問瞭:「那菜的內容呢?」船廚說,中餐跟晚餐固定四菜一湯,早餐則會有稀飯和麵包,有時候會煎蘿蔔糕。「料理內容也是跟著時令走,買菜也會比較便宜。」如果船上有特殊需求時,像是吃素的或不能吃牛豬肉的情況,廚師也都會盡量安排,讓船上的每個人都能滿足的繼續工作。
船上不如陸地方便,一日三餐得仰賴船廚纔行。事實上,船廚有顆纖細的心,每次都會先準備好應景的食物,讓大傢在海上也能體會過年過節的氣氛,「像是前幾天端午節,我就提供給大傢肉粽、雞塊、蝦啊,研究船上的學生,其實也還隻是小孩,節日應景吃好一點,讓大傢都開心也好。」洪船廚的用心,讓大傢都能過好船上的日子。
▲洪進鬆分享船廚的人生。
● 船下後的美食人生
船上生活是輪班製,即使沒有齣航的日子,也要有人員駐守船上。有些船員休息時候,會來與大廚學習廚藝;或是大傢釣到魚時,他們就送來給船員們加菜。
船廚迴憶,工作麵試時,公司有一項特別要求,就是不菸不酒。因為船上其他同事是教職員、老師及學生,和一般商船或漁船不同,因此到現在他依舊保持這個習慣。「當我休假離開船時,喜歡找以前老朋友,到港口附近的店傢一起聚餐喝點小酒,像是小峨嵋、蓁好料、湖南小館、天香、阿本、58號海鮮,這些都是從年輕就一直吃到現在的老店瞭。」船上的廚師,除瞭會挑菜,也是非常挑嘴的,問起基隆在地美食,他絕對也是有列不完的清單。
▲廚師工作本不輕鬆,何況在搖晃的船上,有次風浪太大,纔剛上菜,浪一來就「整盤下去」。
● 船上的隱藏大傢長,船廚暖心又暖胃
船廚說:「有一次,遇到的風浪太大,船身擺盪猛烈。吃飯時間我們纔剛上菜,結果浪一來,整盤就下去瞭⋯⋯還是要馬上整理乾淨然後趕快重做。」二十年的船廚經驗,讓船廚能依照當天的作業需求,或是氣候改變時的隨機應變。陸上的廚師要依據客人的價格定料理,海上的廚師則是看天氣大展身手。
最後,我們詢問船廚怎麼還不退休呢?船廚說:「超過四十年的人生都在船上,迴陸上生活不習慣瞭。」小孩、孫子都大瞭,經濟壓力減緩,他說自己現在反而待在傢裡會感到無聊。「前幾天我那個大學生的孫子啊!還特地來港邊找我啊,因為換我值班嘛,不能離開。」傢人也會跟著他的工作而變動行程,讓他感到窩心。
我強烈感受到船廚在船上料理心情,那是一份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很像船員的保母或父母,照顧著每個人。在「新海研2號」,洪進鬆船廚是那一位,不僅會關心你的工作進度,還隨時照顧你身心的長輩。船廚就像是地下版的船長,用食物暖心又暖胃。
★本文作者戴秀真,摘自蔚藍齣版《 看海記事:基隆港職人生活誌 》。一本基隆港航運工作者的全紀錄,希望在波濤不斷更送的海運時代,刻畫此時海港工作者的生命故事與勞動過程,也為持續發展的基隆港,留下一點時代的印記。
《看海記事》透過30位基隆港工作者的生命故事,讓讀者看到基隆港的變遷,以及航港職人的付齣。作者群包括:好風土文化有限公司、葉奕緯、鄭詩怡、林佳慧、田美子、施博文、戴秀真、廖芷瑩、林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