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10:17:37 AM
《紅樓夢》的閱讀是各花入各眼,每個讀書人都會從自己的角度和閱曆去理解他們心中的《紅樓夢》。
君箋雅侃紅樓作為堅持解讀《紅樓夢》的讀書人,一直秉持求同存異,各抒己見的立場。不存在“對錯”,而是理解各有差異。
所以,對待批評也好,支持也罷,盡量平常心去接受。很多批評者轉迴頭又是另一個觀點的支持者,反之亦然。
不過,對於有一些觀點實在無法苟同。今天就講一個“薛寶釵送毒燕窩,鴆殺林黛玉”的觀點,私以為如此讀書大繆瞭。
當日,劉姥姥走後,薛寶釵因為林黛玉的不妥當酒令,“教育”她不應讀“禁書”,公共場閤也要注意言行。
林黛玉對此並不羞惱反而大為感激,這種屬於“母親”纔會教育的話,林黛玉並沒有聽任何人對她說過。
至此林黛玉徹底認清薛寶釵的心胸,姐妹二人冰釋前嫌。圓瞭妙玉頭天藉“五年梅花雪水”說林黛玉“俗氣”的伏筆。
薛寶釵來賈傢五年,林黛玉卻對她耿耿於懷不能釋然,如今雙方和解是人生一大幸事。林黛玉當時極為開心。
隨後,薛寶釵藉去瀟湘館探望林黛玉之機,提齣讓她多作食補。還說查瞭她的藥方和醫典,認為林黛玉的藥中“人參、肉桂”等大熱之物太多,緻使虛不受補,有害無益。
(第四十五迴)寶釵道:“昨兒我看你那藥方上,人參肉桂覺得太多瞭。雖說益氣補神,也不宜太熱。依我說,先以平肝健胃為要,肝火一平,不能剋土,胃氣無病,飲食就可以養人瞭。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齣粥來,若吃慣瞭,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
林黛玉對薛寶釵的好心並不拒絕。如果寶釵不是真心,以黛玉“心似比乾多一竅”的聰慧,不可能坦然相對。
當晚薛寶釵就給林黛玉送來一大包燕窩,還有一包“潔粉梅片雪花洋糖”。
君箋雅侃紅樓認為妙玉的“五年梅花雪水”是指薛寶釵,林黛玉“俗”是對薛寶釵有隔閡的依據,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潔粉梅片雪花洋糖”做瞭非常好的補充,釵黛和解後的關係“甜如蜜”。
薛寶釵給林黛玉送燕窩齣於一片赤誠之心,之前又看藥方,又查藥典,還為她製定藥食同補的方案,賈寶玉也沒做到這一步。
所以,關於薛寶釵送燕窩“不安好心”的揣測是站不住腳的妄想。
薛寶釵來賈傢有意求取金玉良姻,卻不是來“殺人”的。
林黛玉和薛寶釵隻是競爭者,姻緣也自有父母長輩做主,不可能不問青紅皂白就殺人。
即便狠毒如王熙鳳,也是由於尤二姐實在侵犯瞭她的利益纔“殺”她。
趙姨娘那麼摺騰,王夫人也沒說置他於死地。
薛寶釵一個少女,更不可能對林黛玉下殺手。
關鍵是林黛玉並沒有吃薛傢燕窩多久,很快賈寶玉就和賈母說瞭,讓王熙鳳每天給瀟湘館送燕窩,不再用薛傢的燕窩瞭。
林黛玉的身體每況愈下,在於寶黛姻緣的糾結和煎熬,讓她對未來産生絕望之情。
最關鍵是長期大量“進補”人參、肉桂等大熱之藥,已經破壞瞭林黛玉的身體機能。
燕窩絕不可能有問題,否則薛傢難逃嫌疑,且完全不必要如此做。
薛寶釵送燕窩,確實指齣林黛玉的病情存在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王太醫這些醫生有問題。
林黛玉身體那麼弱,每天除瞭吃藥根本不食用什麼飲食。而人參肉桂雖是大補之藥,用多瞭卻堪比“砒霜”,會嚴重破壞身體健康。
薛寶釵都能看齣來的淺顯道理,王太醫不知道?
可是王太醫數年如一日地給林黛玉“進補”,真要說“鴆殺”林黛玉的,也應該是他纔對。自古醫毒害人,誠不我欺。
從秦可卿和晴雯生病這兩件事,曹雪芹也對林黛玉的問題做瞭伏筆。
秦可卿鞦天生病,幾個太醫束手無策。張友士就直說被他們耽誤瞭。
等秦可卿吃瞭張友士的藥後並沒有死。而是到瞭第二年九月纔與林如海前後腳去世,證明張友士治好瞭她。
張友士能治好秦可卿,王太醫們卻治不好。不是張友士醫術高明。而是秦可卿的病極可能就是“血竭之癥”。就算治好瞭也很難生育,那時候還是太醫們的“官司”,不如“死”瞭吧。
晴雯生病也是如此,鬍太醫新來乍到不懂規矩,但藥方並沒有問題。
結果賈寶玉外行質疑內行,偏說鬍太醫是庸醫,用瞭“虎狼藥”。再請王太醫果然減瞭藥,讓賈寶玉稱心如意。
問題是晴雯吃瞭並不好用。對身體反而有害。她後來被攆後“一病而死”,不好說與當初生病留下瞭病根無關。
秦可卿、晴雯都是林黛玉的“影”,她們都被太醫所誤,也是薛寶釵送燕窩,指齣來的太醫問題。
林黛玉是被王太醫所誤,“王”者,亡也。
薛寶釵的燕窩絕無問題!
文|君箋雅侃紅樓
覺得文章不錯,幫忙點贊,收藏再離開,若能關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