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7:14:16 PM
2022貴州省教育廳針對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各普通高等學校:
2022屆全省高校畢業生27.3萬人,畢業生規模和增量均創曆史新高,就業形勢嚴峻,就業任務艱巨。為全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穩就業”“保就業”重大決策部署,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大局穩定,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聚焦市場渠道促就業
1.圍繞省內重大産業引導就業。各地各高校要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搶抓國發〔2022〕2號文件重大機遇,深刻領會我省“四區一高地”戰略定位,主動融入貴州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聚焦省內十大工業産業、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和服務業創新發展十大工程等重大項目,加強與有關工業園區、行業企業對接,大力開闢就業市場,韆方百計拓展崗位信息來源,引導畢業生到我省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産業化等重點領域就業創業,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人纔支撐和智力支持。
2.助力“築人纔・強省會”行動。各地各高校要配閤支持貴陽貴安深入開展2021-2022年“築人纔・強省會”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行動,加強供需對接,深挖崗位資源,圍繞産業鏈構築人纔鏈,重點以在築央企製造業、電子信息製造、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磷化工、鋁及鋁加工、健康醫藥、生態特色食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培育發展需要為導嚮,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供求信息對接平台,以企業為主體開拓畢業生就業崗位,強化工作舉措,用好用活政策,吸引更多省內高校畢業生到貴陽貴安就業創業,推動人纔“強省會”。
3.強化校園招聘市場建設。各高校要進一步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切實加強校園招聘市場建設,完善就業資源開發機製,充分發揮專職就業工作隊伍和黨政乾部、專業教師、校友等各方麵積極性,深度挖掘就業資源,廣泛舉辦重點行業、中小企業供需對接會,分層次、分類彆、分行業舉辦各類校園招聘活動,每年3-6月和9-12月為全省高校校園招聘服務季,期間各高校每周至少舉辦1場中小型專場招聘會,每月至少舉辦1場大型綜閤招聘會。健全高校領導聯係走訪用人單位製度,主要領導要帶頭開展走訪,切實推介更多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
4.推進網絡招聘市場建設。各高校要深入推進互聯網+就業服務,充分利用部、省、校三級就業網絡體係,積極組織就業工作人員和求職畢業生注冊使用教育部“24365智慧就業平台”,引導畢業生積極參加各類網絡招聘活動,促進綫上綫下相結閤,提高招聘成功率。建設維護好本校用人單位需求庫、畢業生求職意願庫等,加大專業對口優質崗位信息徵集力度,嚮社會公布院校專業學科設置、畢業生規模結構等信息,提高畢業生供求信息匹配度。深入挖掘平台經濟、數字經濟、共享經濟中的就業機會,引導畢業生到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就業創業,鼓勵中小企業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
5.促進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各地各高校要加大創新創業政策落實力度,加強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建設,大學科技園、創業園、創客空間等要嚮高校畢業生提供場地優惠和專業孵化服務,指導創業團隊爭取各類創業優惠政策,促進創新創業項目落地發展。持續辦好我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切實發揮大學生創新創業帶動就業作用。建立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信息服務平台,提供創新創業相關政策發布、解讀、項目對接等服務,組織雙創導師深入校園進行政策解讀、經驗分享和實踐指導,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到城鄉基層創業就業。
二、聚焦政策項目促就業
6.鼓勵支持基層就業創業。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聯係對接,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擴大基層就業項目,協調公務員招錄和事業單位招聘安排,辦好2022年國有企業“國聘行動”,為畢業生基層就業創業創造條件。2022年全省“特崗計劃”擬招聘6000人,“三支一扶”擬招聘800人,“西部計劃”擬招聘5500人。各地各高校要強化宣傳,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基層項目招錄工作,落實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學費補償、國傢助學貸款代償、考研加分等優惠政策,積極引導畢業生到我省基層和鄉村振興一綫就業創業。
7.認真做好大學生徵兵工作。各地各高校要落實“兩徵兩退”改革要求,配閤兵役機關製定本地本校徵兵工作方案,做好大學生特彆是畢業生參軍入伍工作。按照有關政策規定,落實退役普通高職(專科)士兵免試參加普通專升本招生、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等優惠政策,研究製定細化方案和實施辦法。密切軍地協同,加強徵兵工作站建設,辦好徵兵宣傳教育進校園等活動,暢通入伍綠色通道,進一步推進以畢業生為重點的精準徵集,2022年徵集4800名畢業生應徵入伍。
8.推動升學與就業有序銜接。2022年全省碩士研究生擬招錄12000人,普通專升本擬招錄13000人,第二學士學位擬招錄800人。統籌安排好各類升學考試招生工作時間,碩士研究生招錄工作5月底前完成,普通專升本和第二學士學位招錄工作6月底前完成。各高校要堅持復閤型人纔培養定位,加強第二學士學位招生工作,教務、招生等部門要加強工作協同,紮實開展招生宣傳、考試錄取等工作,並納入學校整體工作進行統籌部署。
9.擴大科研助理和訂單班招聘。各本科高校要更大力度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對院(係)及科研團隊招聘科研助理要給予經費及政策等支持,確保2022年全省本科高校科研助理招聘不低於2000人。各高職院校要加強校企深度融閤,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纔培養、就業創業等方麵開展閤作,挖掘更多就業機會,確保2022年全省高職院校完成15000人訂單班就業目標。
三、聚焦職業指導促就業
10.建立健全就業育人體係。各地各高校要把就業教育、就業引導全麵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係,體現“三全育人”實效。圍繞調整就業預期、科學規劃成長等內容廣泛開展就業育人主題教育係列活動,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和擇業觀。積極組織畢業生參加教育部“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等活動,發揮教育係統育人聯動作用,聚焦典型宣傳,通過榜樣示範引領等形式,引導畢業生把個人理想融入貴州高質量發展建設新徵程,主動投身國傢和省內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就業創業。
11.全麵加強職業指導教育。各地各高校要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係建設,構建“必修+選修”的就業指導課程,對低年級學生著力進行職業生涯啓濛,對高年級學生著力提升職業素質和求職技能,把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與就業指導貫穿人纔培養全過程。以提升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為導嚮,以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和教師教學技能競賽為載體,聘請企業傢、專傢學者擔任就業創業導師,打造一批就業指導“名師金課”,提供職業發展谘詢和就業心理谘詢服務,加強就業權益保護,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理性的就業心態。
12.打造就業實習實踐平台。各地各高校要將實習實踐作為促進就業的重要舉措,納入人纔培養方案,鼓勵各高校和用人單位根據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在訂單式人纔培養、就業實習實踐平台建設、人力資源提升等方麵深化産教融閤及校企閤作,以實施就業育人項目為抓手,提升就業能力為導嚮,培養更多實用型、復閤型和緊缺型人纔。鼓勵企業增加和儲備用工計劃,開發更多實習實踐崗位,推動更多畢業生通過實習實踐實現就業。配閤落實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項資金補貼性培訓對象擴大至普通本科高校、中高職院校的政策,積極組織畢業年度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13.持續做好重點群體幫扶。各地各高校要對低收入傢庭、少數民族、殘疾等重點群體畢業生,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要求,建立工作台賬,通過開展個性化輔導、組織專場招聘、優先推薦崗位、發放求職補貼等方式開展精準幫扶,幫助有就業意願的睏難畢業生盡早實現就業。我省10所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要精心組織“宏誌助航計劃”培訓項目,確保圓滿完成2022年教育部下達的9000人培訓任務。各高校要積極配閤實施“宏誌助航計劃”培訓,有針對性的組織畢業生參加綫上綫下就業能力培訓,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和競爭力。
四、聚焦改革評價促就業
14.深化就業與招生培養聯動改革。各高校要優化學科專業設置,重點布局社會需求強、就業前景廣、人纔缺口大的學科專業,對就業率過低、不適應市場需求的學科專業要及時調整,不斷提高人纔培養和社會需求契閤度。就業質量年報要準確客觀反映本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與招生和人纔培養的反饋聯動情況,相關指標內容要與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係統中的數據保持一緻,經學校校長辦公會或黨委會審議通過後,按信息公開有關要求每年12月31日前嚮社會發布。
15.完善就業統計監管機製。各高校要嚴格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與核查工作的通知》(教學廳函〔2021〕19號)要求,明確分類界定標準和審核依據,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實行月報製度,3-8月實行周報製度,建立就業工作人員采集信息、院係審核、校級復核的管理機製,對畢業生就業統計作假者實行“一票否決”。省教育廳將組織就業數據專項核查,對發現問題的高校,啓動問責程序,追究相關責任,並在全省通報。
16.推進就業工作綜閤評價。深入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貴州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重點任務責任清單》《貴州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負麵清單》文件精神,持續將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納入高校促進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範疇,改革就業評價機製,建立分層分類就業評價指標體係,將畢業生到基層、鄉村振興一綫和重大産業等領域就業情況作為高校就業工作評價考核的重要內容,促進我省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創業。
五、聚焦組織領導促就業
17.提高政治站位。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各地各高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提高政治站位,把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作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作為衡量高校辦學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超前研判,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切實抓緊抓實抓好。
18.壓實工作責任。各高校黨委書記、校長要親自抓就業,建立黨委負總責,各職能部門和二級院係分工負責、輔導員和專業教師人人有責的全員就業工作機製。建立就業考核機製,層層建立責任製度,明確任務分工,做到任務到領導、到部門、到院係、到專業,責任到個人,構建畢業生就業工作共同體,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和滿意度。
19.抓好隊伍建設。各高校要認真落實高校就業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要求,明確相關標準和指標,按照1:500比例配齊配強校級專職就業工作人員,鼓勵在院係專門設立就業輔導員。加強就業工作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定期開展業務培訓交流,符閤條件的就業指導人員要優先參加相關職稱評審,暢通就業指導人員職業發展渠道。
20.加強督查檢查。省教育廳將建立督查、通報、約談、問責機製,把畢業生就業納入重大教育決策、學科專業評估、高校領導班子及學校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等重要內容。各高校要同步加強對二級院係的督查檢查力度,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就業工作,有效防範各項風險,確保就業安全。要認真製定年度工作計劃、精心組織活動,深入開展典型宣傳,做好工作總結,有關進展情況及時報省教育廳。
省教育廳
2022年2月24日
來源:省教育廳
編審:周宗輝 王誌凱
編輯:吳映璿 顧菲
主辦:凱裏市融媒體中心
(轉載請注明齣處 作者 不得去除圖片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