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12:21:20 AM
零幾年的一個夏天。
上大學的堂哥帶著筆電來我傢過暑假。在他電腦桌麵上,我看到個酷炫的圖標:一隻狐狸盤鏇在地球上空。
堂哥說,這玩意叫火狐,Mozilla Firefox。
那會我纔知道,噢,原來還有其他的軟件可以“ 上網 ”啊?
打開 Firefox,第一感覺就是界麵新鮮,速度似乎比我傢電腦的瀏覽器( 嗯,就是 IE )快很多。
最關鍵的是,它打開一個新網頁,是在原窗口上建立一個新標簽頁。
而不是像 IE 那樣,用新窗口打開新網頁,然後塞爆你的任務欄。
擁有瞭自己的電腦後,我裝的第一個瀏覽器就是火狐。
但,年輕人嘛,總是樂於體驗新鮮事物。
所以和 Firefox 的緣分沒持續多久,我就去用瞭搜狗、QQ、歐朋、360,最後停在瞭 Chrome 。
而就在前兩天,世超看到一篇帖子,說 Firefox 市場份額隻有 4% 瞭,就要沒瞭。
WTF?
我還記當時隻要有點衝浪經驗的人,用的都是火狐。
但驚訝過後,世超更多的是感觸。
因為如果沒有 Chrome , 當年屠殺 IE 的勇士,或許就是 Firefox 。
今天,世超就和大夥兒說一說, Firefox 前生今世。
在上世紀互聯網誕生初期,大傢用得最多的瀏覽器叫 Mosaic( 馬賽剋 ),因為它安裝簡單。
咱們先叫它 一代目 。
1994 年,Mosaic 開發者之一,馬剋・安德森自己開發瞭一個瀏覽器,叫 Mosaic Netscape馬賽剋網景。
後來和老東傢産生糾紛,他把瀏覽器名字去掉瞭 Mosaic ,改成 Netscape Navigator 網景導航者。
雖然對外聲稱“ 網景瀏覽器 ”,但內部開發時有另外一個代號――
Mozilla, 由 “ Mosaic Godzilla Killa 馬賽剋 ・ 哥斯拉殺手 ” 縮寫而成。
沒彆的意思,它就是想乾掉一代目 Mosaic 。
網景吉祥物也叫 Mozilla,外錶近似哥斯拉 ��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網景瀏覽器因為更實用、更穩定,並且支持免費試用,很快打敗瞭 Mosaic,成為瞭二代目。
但,龍椅還沒捂熱呢,微軟帶著 IE 殺過來 瞭。
雖說網景已經統治瞭瀏覽器市場,但 IE 可不是善茬。。
首先它的老大哥 Windows 是壟斷瞭整個操作係統市場,哥哥混到哪,弟弟就裝到哪兒。
甚至有段時間,因為微軟贊助瞭蘋果,連 MacOS 上的默認瀏覽器也是 IE。
另外,微軟還會搞點小動作。
比如讓主機廠商在桌麵上展示 IE 圖標,不能展示網景的,不聽話就漲價。
或者把網頁設計軟件買下來,讓它做齣的網頁隻適用於 IE 。
當然瞭,在微軟鋪路的同時,IE 自身也沒歇著。
首先,老爹有錢,IE 直接選擇永久免費。
其次,老爹有錢,功能開發很快,體驗上也追上網景。
免費又夠用,那用戶還有什麼理由不用 IE 呢?
Mozilla 腳踩 IE ��
反觀網景這邊,為瞭在這場大戰裏有優勢,盲目增加新功能,卻忽略瞭穩定性,導緻口碑越來越差。
就這樣,網景的份額被瘋狂吞噬,公司也在1998 年被“ 美國在綫” 收購。。
不過,收購前,他們做瞭一件事―― Mozilla 計劃。
所有網景網絡套件( 包含瀏覽器、電子郵件客戶端、網頁開發軟件等 )改為 免費、開源。
同時還成立瞭 Mozilla 組織,讓員工和誌願者們一起開發和維護。
大概就是不服輸吧。
後來這個組織確實成功開發瞭全新的 Mozilla 套件( 包含瀏覽器、電子郵件客戶端等 ),但並沒有激起太大的浪花。
Mozilla套件啓動頁 ��
2003 年 4 月 Mozilla 組織宣布,單獨的軟件更有未來,工作重心不再放在 Mozilla 套件上, 準備重新開發一個全新的,單獨的瀏覽器。
但幾個月後,美國在綫突然裁掉瞭網景大部分員工,大樓也撤掉瞭網景的招牌。
就當大傢以為網景沒瞭的時候,Mozilla 組織成員和誌願者成立瞭 Mozilla 基金會,通過彆人贊助,來維持開發計劃。
終於在一年後,這個全新的、獨立的瀏覽器,搓齣來瞭。。
它就是 Firefox。
Firefox 最初是叫 “ Phoenix ” ,後麵因為版權糾紛改掉瞭。
Phoenix 在西方神話裏就是不死鳥,它能在自己灰燼裏復活。
以不死鳥為名,想必差友們也大概能明白是什麼含義瞭。
Phoneix 時期的logo ��
2004 年 11 月 Firefox 0.1 版本發布。
IE 有的功能它有,IE 沒有的功能,它也有,比如標簽瀏覽,彈齣窗口攔截器,下載管理器。
之後的版本裏,它又迅速更新瞭榖歌搜索欄,側邊欄,主題,密碼管理器等功能。
如果這些你不滿意,他們還有一個社區,眾多開發者在上麵提供插件,可以隨意定製自己瀏覽器。
Firefox 2.0 ��
不過,最讓對手最害怕的,其實是它的安全性。
先不說作為一個開源程序,有大量開發人員一起尋找、修復漏洞。
它還額外發布瞭“ 漏洞奬勵 ”計劃,隻要你發現漏洞,就奬勵 500 到 3000 美元。
另外 Firefox 使用瞭沙盒安全模塊,限製瞭網頁腳本對用戶資料訪問,防止受到惡意攻擊。
在傳輸資料時,使用SSL/TLS的加密方式,讓用戶能隱密地傳輸。
後來它還和 Google 閤作,一旦用戶訪問釣魚網站時,就會發送提示。
在那個病毒猖獗的年代,人人自危,一個夠安全的瀏覽器自然更受歡迎。
在發布不到一年,Firefox 下載量就超過一億。獲得的好評也不計其數,04 年被 Fobes 評為最佳瀏覽器,05 年被雜誌《 PC World 》列入 2005 年最佳百大産品。
到瞭 2009 年,Firefox 在全球市場擁有瞭 25%的份額,在部分國傢甚至達到瞭 86%,幾乎就是全民 Firefox。
Firefox-綠色 IE-藍色 ��
微軟當時也很慌,內部把 Firefox 列為有威脅的對手。
總之不管怎麼看,Firefox 復仇之路似乎要走嚮成功瞭。
但,王者歸來的場景,它隻演到瞭一半,就被摁下瞭暫停鍵。
2008 年,Chrome 正式發布瞭。
Firefox 勢頭很快被壓瞭下來,最終在 1、2 年後,迎來瞭下跌。。
關於為什麼 Firefox 會走下坡路,不少人說是它自己沒做好。
有人說,Firefox 上功能不太喜歡,喜歡的功能 Firefox 沒有。
也有人說它傲慢,用戶想要的功能它不加。
還有人說,它一直在接近 Chrome,那還不如用 Chrome 。
其實這些真不足以讓 Firefox 一直走下坡路,功能方麵不都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麼。。
我倒是覺得,不是 Firefox 不行,而是 Chrome 太強瞭。
大傢去用 Chrome,有個重要原因就是榖歌全傢桶。
有瞭 Google 賬號,就可以直接登錄 Chrome ,在多端同步,同時這個賬號還能登錄旗下所有 App,這便捷程度不是一點半點。
另外 Chrome 頁麵簡潔,版本迭代快,新功能多,擁有一個頂級的 Chromium 內核,這些都是它巨大的優勢。。
憑藉這些,Chrome 齣來後簡直異軍突起,換誰都擋不住。
雖說現在的火狐和眾多瀏覽器一樣,一直被 Chrome 統治著,甚至眼看就要沒瞭。
但縱觀曆史,我還是挺相信 Mozilla 的。
從瀏覽器大戰裏被 IE 挫傷,為瞭爭迴市場,還把所有産品免費開源,成立 Mozilla 組織。
到網景部門被大規模裁員,為瞭維持開發,同一天緊急成立 Mozilla 基金會。
就憑著這股幾十年來絕境中不斷“ 重生 ”的精神,我想,哪怕某天真沒人用 Firefox 瞭,排名也被分在“ others ”,它也不會放棄。
而是會和最初的名字一樣,從灰燼裏重生。
撰文: 刺蝟 編輯: 麵綫
圖片、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Firefox、瀏覽器大戰、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History of 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Chrome、Mozilla、Internet Explorer for Mac
firefox-market-dynamics
Statcounter
How was Mozilla born:The story of the first mascot on the Internet
AOL Cuts Remaining Mozilla Hac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