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汶川突發特大地震,舉國震動,全民揪心。
餘震不時襲來,四周險象環生,頭頂的碎石,腳下的坑窪地,兩個人的生命,全都係於男孩一身。
為瞭活命,他當真體驗到瞭什麼叫“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有好幾次,男孩險些支撐不住,但他憋著勁,咬緊牙,攙扶著女孩不敢鬆手。
看似二人惺惺相惜,實際上,他們卻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男孩叫蔣偉,女孩叫瑪阿雅,來自以色列。
因為地震,二人結緣;可自此之後,卻再無聯係。
直到13年後,蔣偉接到一通電話……
地震時的瑪阿雅和蔣偉
但這個過程,卻經曆瞭4700多天的等待。
一通電話之後,瑪阿雅終於如願以償。
這中間到底發生瞭什麼,能令瑪阿雅如此執著地尋找蔣偉?
打過電話之後,他們見麵瞭嗎?
今天,就來說一說他們的故事。
2008年5月12日,蔣偉還是一名大三學生,在四川交通學院就讀。
當時,他和往常一樣,正在上課。
忽然,教室開始劇烈搖晃,天花闆上掛著的風扇也“咣當”一下掉到蔣偉身旁。
他和周邊的同學幾聲驚呼,老師馬上反應過來:
“地震瞭,快跑!!!”
話音未落,教室的人都開始嚮門口湧去。
除瞭恐懼,蔣偉隻有一個想法,就是活著跑齣去。
他隨著人流,以最快的速度竄齣教室,跑到操場。
早到的,晚到的,焦急呼喊的,嚇得哭叫的,大傢氣喘籲籲,驚魂未定。
在一片嘈雜中,汶川大地震的重磅消息“砸”得所有人暈頭轉嚮。
與此同時,僅幾十分鍾的時間,這個訊息傳遍全國。
北京、上海等多地均有明顯震感,可見,這次的地震破壞性有多強。
蔣偉頓時慌瞭。
因為震源汶川離蔣偉的傢鄉虹口很近,這麼強烈的地震,傢鄉絕對不可能幸免。
他心急如焚,急忙給母親打電話,想第一時間得知親人的安全情況。
可通訊信號已經中斷,他無數次撥打電話,傳來的隻有不停重復的女聲:
“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暫時無法接通,請稍後再撥……”
蔣偉急得團團轉,再也沒有心思上學。
他冷靜下來,隨即嚮學校請假,坐上瞭迴傢的大巴車。
與平常不同,蔣偉這次的歸傢之路,必然是一波三摺。
由於路況損毀嚴重,大巴車中途無法繼續行進,蔣偉轉搭摩托車。
進入災區後,又因道路不通,他不得不徒步行走,直到第二天纔趕到傢中。
盡管在迴傢前,蔣偉早已做好心理準備。
可當他踏上傢鄉的土地時,還是被映入眼簾的一幕幕情景驚到瞭:
滿臉悲傷的幸存者,徒手刨挖貴重物品的村民;
整個村鎮充斥著悲痛與哀傷,讓人喘不過氣來。
而蔣偉的母親,一直不知所蹤。
他再也無法控製自己一路壓抑的情緒,開始蹲在地上抱頭痛哭。
在他“嗚嗚嗚”地放聲發泄中,他隱約聽到瞭一聲親切的呼喚:
“幺兒!”
這熟悉的呼喚,是母親的聲音。
他急忙站起身,轉頭四望。
命運還是厚待他,他真的看見瞭朝他走來的父親母親。
蔣偉感覺,自己的心情好像在坐過山車,一瞬間由悲轉喜。
他又哭又笑,完全控製不住自己,一傢人在那片暴怒的土地上緊緊相擁。
這一刻,什麼金錢,什麼名利,真的,一切都沒有這個擁抱,都沒有一傢團圓更重要。
確定傢人身體都無礙後,蔣偉先是安頓好父母,就自願參加瞭附近村鎮自發組織的救援活動。
蔣偉和接應瑪阿雅的以色列留學生
時間迴到地震前。
在成都留學的以色列女孩瑪阿雅,經過三個月的學習後,準備迴國。
在迴國之前,瑪阿雅和同學們決定去都江堰旅遊一趟,感受一下天府之國的風土人情。
然而,她們遊玩的日期卻和那個讓我們國土震蕩的日期相撞。
地震發生時,瑪阿雅正和同伴安納特在農傢樂裏吃飯。
因為震感太過猛烈,什麼都來不及反應的瑪阿雅,就和安納特一起跌入瓦礫堆裏。
雖然她們都被好心人及時救瞭齣來,但二人都受瞭不同程度的傷。
瑪阿雅的下顎被一塊飛石擊中,傷勢嚴重,必須要用手托著纔行。
她的同伴手指骨摺。
麵對這種突發情況,二人頓時手足無措。
又把瑪阿雅和安納特送到虹口鄉,讓她們先行住下。
可在當時的情況下,從虹口齣去的公路被亂石堵住,車子根本無法通行。
而瑪阿雅因為下顎受傷,無法進食,也不能喝水。
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她決定和同伴一起步行齣去。
但二人根本沒想到,外麵的情況比裏麵更嚴重,齣去瞭,很有可能是一條有去無迴的不歸路。
由於瑪阿雅和安納特對當地的地形並不熟悉,也並不知道,齣瞭虹口去都江堰,要翻越兩座大山。
況且天氣不時地下雨,那兩座山上必定泥濘難行。
當時,餘震不斷,路上處處都是危險。
生命,在大自然麵前渺小地不值一提。
尤其是她們還受著傷,如果晚上走不齣去,隻能在荒郊野外過夜。
這些風險,二人全部一無所知。
剛走一小段路,兩天沒進食的瑪阿雅就已經體力不支,無法行走。
於是,她們決定在路邊休息一會兒,再繼續前行。
可瑪阿雅實在太疲憊瞭,就在她快撐不下去的時候,一個大男孩齣現瞭。
這個男孩就是蔣偉,他讓瑪阿雅重新燃起生的希望。
當時,蔣偉正和大傢一起行進在參與救援的路上,正巧遇到在路邊休息的瑪阿雅與安納特。
蔣偉一行人在山路上
他主動上前,用英語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幫助。
經過簡短溝通後,蔣偉瞭解到事情的原委。
不過,當時瑪阿雅和安納特都已經受傷,在這種情況下,步行去都江堰十分危險。
但蔣偉毫不猶豫:
“沒事,我帶你們齣去。”
有瞭蔣偉的幫忙,瑪阿雅和安納特頓時有瞭安全感。
可瑪阿雅處於極度虛弱狀態,已經無法獨立行走,根本堅持不到去都江堰救治。
蔣偉決定,先把二人帶迴到自己傢中,再做商議。
在山路崎嶇的路段,蔣偉便會背著瑪阿雅,一步步緩緩地前行。
遇到路段平順一些,他便積蓄體力,攙扶著對方行走。
除瞭這些,他還必須防範隨時可能齣現的意外風險。
事後,瑪阿雅迴憶起當時的場景,依然感動地直流眼淚:
“我記得我當時把手搭在蔣偉的脖子上,然後他就一邊抓住我的手,一邊攙扶著我走。”
而隻有1米72的蔣偉,體重隻有一百齣頭。
他背上和她同樣身高的瑪阿雅,在山路上行進,最開始還能堅持。
越往後,他越是有點體力不支。
他開始深一腳,淺一腳,走得格外艱難。
再加上當時是雨天,路麵泥濘濕滑,稍有不慎,就會滑倒。
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三個人走走停停。
整整花瞭6個小時,他們纔走完平時1小時的路程,最終到達蔣偉傢中。
大傢都疲憊不堪,但蔣偉還是不停地用英文鼓勵她們:
“放心,我一定會送你們齣去的。”
簡單的一句話,讓兩位姑娘熱淚盈眶。
安納特連聲說著“Thank You(謝謝)”。
而下顎受傷的瑪阿雅,一句話都說不齣來,隻能用眼神錶達謝意。
安頓兩位姑娘稍事休息後,蔣偉的叔叔迴到瞭傢中。
得知瞭兩位以色列姑娘的睏境,叔叔主動提齣,和蔣偉一起送她們齣去。
一路上,蔣偉和叔叔輪流背著瑪阿雅。
有叔叔的加入,他們的行進速度一下子快瞭許多。
翻過瞭第一座山之後,他們看到瞭新的轉機。
在第二座山頭上,蔣偉發現手機上有瞭微弱的信號。
他急忙停下,給救助站打電話求助,請他們在終點處進行接應。
一行四人走至半程,又遇到前來營救兩位姑娘的以色列學生。
有瞭兩位男同學的加入,接下來的行程,更是順利不少。
最終,在當天晚上7點,也就是瑪阿雅和蔣偉相遇的12個小時之內,他們安全到達救助點。
二人分彆時,瑪阿雅因為下顎問題,無法開口說話。
一直到最後,她都沒辦法嚮蔣偉錶示感謝。
她隻能眼含淚花,給瞭蔣偉一個真摯的擁抱。
韆萬言語,全都融化在這個真誠的擁抱中。
瑪阿雅摘下手腕上的佛珠,送給瞭蔣偉留作紀念。
臨彆之際,6人閤影留念。
分彆之際的閤影留念
隨後,瑪阿雅和安納特搭乘救護車,被送往華西醫院接受治療。
蔣偉也繼續投身到新的救援行動中。
二人的緣分,到此暫時中止。
但蔣偉不知道的是,這段經曆,竟深深刻印在瑪阿雅的記憶之中。
汶川地震時,當地像瑪阿雅一樣身份的多個以色列留學生失聯。
以色列Z府和他們的父母,同樣擔心著孩子們的安危。
等瑪阿雅和其他幾個同學身體康復後,他們一起迴到以色列。
剛下飛機,瑪阿雅就看到瞭早早在機場等候的父母和妹妹。
看到女兒平安歸來,父母的眼淚奪眶而齣。
經過一個月的等待,他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瞭地。
迴國後的瑪阿雅,接連被多傢媒體采訪。
並且強調:
“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和互助,是可以跨越種族,超越語言的。
瑪阿雅展示當地雜誌的相關報道
得知此事的以色列民眾,更是慷慨解囊,紛紛嚮汶川災區捐款捐物,用這種方式迴報善意。
不過,瑪阿雅的心中,一直都有個遺憾。
當時離彆倉促,再加上她因為受傷無法說話,沒有留下對方的聯係方式,兩人在一片混亂中匆忙走散。
為此,瑪阿雅還從報紙上剪下自己和對方的閤影。
可僅憑一張閤影和一個名字,在十幾億人口中找到一個蔣偉,簡直比登天還難。
可災後重建十分繁忙,實在不好尋找,瑪阿雅也一直沒等到消息。
她還利用電視節目找人,但都沒有迴應。
瑪阿雅感覺,蔣偉就好像在這個世界上消失瞭一樣。
她不相信,一個大活人,怎麼就找不到呢?
恰逢互聯網行業興起,瑪阿雅就利用網絡,在不同平台發布消息。
她還加入不少華人圈子,和他們主動講起當年那段往事。
還嚮他們發送蔣偉和自己的閤影,期待著對方迴國後,能幫助自己找迴恩人。
盡管她知道希望渺茫,但唯有如此,心裏纔能踏實一點。
就這樣,她一邊正常過著自己的生活,一邊尋找蔣偉的下落。
時光荏苒,轉眼十年過去。
瑪阿雅
聽完瑪阿雅的經曆,他深受觸動,開始發動自己的老鄉和同學幫忙,在成都到處尋找蔣偉的綫索。
人多力量大,還真有人認齣瞭蔣偉。
經過陳濤的牽綫,瑪阿雅和蔣偉終於有瞭一次短暫聊天。
多年記掛的恩人終於相見,雖隔著屏幕,但她也很滿足。
但聊天的過程,並沒有瑪阿雅想象的那麼順利。
在視頻中,瑪阿雅看著蔣偉的臉,淚如泉湧。
但因為雙方語言不通,一個是英語,另一個是地道的四川話。
再加上在不同國傢,通訊信號也非常差,視頻效果並不理想。
直到視頻結束後,瑪阿雅都沒有正式錶達齣自己對蔣偉多年的感激之情。
但事情的走嚮,從不由自己決定。
就在瑪阿雅以為,自己終於能和蔣偉正常聯絡時,隨著一個人的離開,讓瑪阿雅十年的努力,重新迴到原點。
不久之後,陳濤迴國生活,換掉瞭電話號碼。
直到瑪阿雅給陳濤打電話,怎麼都打不通,她纔意識到,蔣偉又“丟”瞭。
瑪阿雅不得不從零開始,重新尋找。
但凡事得往好處想,雖然和蔣偉聯係不上瞭,但因為陳濤的幫助,她知道瞭蔣偉所在的城市。
這一下,就縮小瞭範圍,再次找人,也更容易。
2021年4月,以色列成都領事館發布消息,大意是:
瑪阿雅正好看到這個消息,她靈機一動。
“以色列領事館正好在成都,找他們求助,會不會更容易一點?”
她就在消息下麵留言,第N次講述當年的故事。
而瑪阿雅的這條留言,恰好被以色列駐成都領事館的潘立文看到。
他錶示:
“每一個讀到這個故事的人,都深受感動。”
並決定幫瑪阿雅找人。
2021年,正在工作的蔣偉接到電話,對方稱自己是以色列駐成都領事館的工作人員。
最開始,蔣偉還以為是騙子,直接掛瞭電話。
直到對方再三打來,和蔣偉說到瑪阿雅,他纔迴憶起2008年的那段往事。
他沒想到自己當年的善舉,竟然被記掛這麼多年。
2021年5月11日,在領事館的幫助下,蔣偉和瑪阿雅進行瞭跨國視頻連綫。
蔣偉
此時,蔣偉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而瑪阿雅也成為三個孩子的媽媽。
13年,改變瞭太多太多……
瑪阿雅見到蔣偉後,頓時淚流滿麵,不停地對蔣偉道謝。
現在,瑪阿雅下顎傷口已經痊愈,不過下巴那裏,依然留下瞭一道明顯的傷疤。
不過,因為蔣偉的善良,她心靈的傷口,早就悄然愈閤。
兩人在視頻中聊著,仿佛再次迴到2008年5月。
在一個小時的視頻中,他們有笑聲,也有淚水。
他們說起自己這麼多年的近況,說起瞭自己的傢庭。
通話到最後,瑪阿雅錶達瞭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和蔣偉在現實中見麵。
俗話說,授人玫瑰,手有餘香。
蔣偉就是如此,他因為當年的一次善行,多年之後,意外得到一份無價之寶。
最後,潘立文總領事嚮蔣偉頒發瞭一枚金色奬章,嘉奬他當年對兩位以色列女孩的救助。
蔣偉獲得金色奬章
奬章上,是用中文鎸刻的一句以色列俗語:
“救下一條命,就等於拯救瞭全世界。”
但直到現在,蔣偉都受之有愧,因為他一直認為,自己不過是做瞭一份該做的事情。
古語言:
“愛齣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善良從來不是一條單行道,而是良性循環。
或許最開始,不會得到迴報,但在某個節點,它一定會用另外一種方式,重新迴饋到你身上。
不光是瑪阿雅,生活中也有太多人,被陌生人點滴的善意打動。
大傢不一定能做到象蔣偉一樣的大善,但小善依然值得被尊重,被感謝。
或許你不經意間的小善意,最後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航嚮。
人生本長,有太多的良善之人,在溫暖彆人的同時,也照亮著自己。
作者:硃小鹿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