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11:00:03 PM
從2009年起,我纔愛上飲茶,但從此,我便對茶開始瞭探索之旅。
其實,最初,我對茶一竅不通,根本不知道茶的基本常識,不知道紅茶、綠茶、烏龍茶等的由來。
不過,我一直知道自己的無知,所以,對未知世界總是充滿好奇,如同一個幼稚的孩子。
所以,在走嚮未來的路上,我買過很多種茶,但基本都是雲裏霧裏,一知半解。
直到2021年,我來到四川省濾州市納溪區護國鎮的紅岩子茶山,航拍瞭那裏的茶樹林後,便購買瞭一點鮮茶葉炒製,便真正開始認知茶葉。
於是,開始自學炒茶,並逐步學習茶的基本知識。
去年迴到重慶後,便來到橫岱山,從老傢的村民那裏購買鮮茶葉練習炒製。
最初,自己一知半解,摸索炒製綠茶,結果,並不理想,由於沒有一鼓作氣炒乾,所以,氣味並不好。
後來,我考慮到自己的條件,同時,經過對綠茶、烏龍茶、紅茶的對比,我覺得烏龍茶最好。
所以,在炒製綠茶、紅茶之後,總是探索烏龍茶的炒製,在多次嘗試中摸索,逐步掌握瞭烏龍茶的炒製精髓。
並堅持到重慶市銅梁區譚洪村購買鮮茶葉,這裏,是毓青山的支脈,橫岱山。
如上圖,均為我2022年3月航拍的譚洪村,該村村支書王方榮帶領村民們守護集體的或村民自有的茶園,每年都能有好收成。
真沒想到,這裏的茶樹是如此之多,幾座山,峽榖之間,到處都是茶樹林。
在山坡上,一層層茶樹林,保持著層次感,給攝影創造瞭極好的素材,隻要你選好天氣,便能創作大片。
你看,險峻的大山上,一層層茶樹林,為當地村民創造著財富。
采摘茶葉,是一件簡單卻又辛苦的差事,因須彎腰操作,且保持這種姿勢持續時間較長。
這也許是對茶樹的一種敬畏吧,它們摸摸地生長在大山中,耐得住寂寞和孤獨,以及鼕季的寒冷。
這條山溝中的水泥路,可達永川區的金龍鎮。山溝兩邊,均有大麵積的茶樹林。
形狀獨特的茶樹林,那綠色的綫條,在起伏的山中,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畫。
在這宜人的環境中,你置身其中,會感到愉悅和放鬆。
今年,我專門買瞭一個鐵鍋,專門用來炒茶。
炒茶,是一種需要耐心、耐力的活路,還要把握好度,拿捏到位,纔能炒齣你想要的茶葉。
那稚嫩、綠油油的鮮茶葉,看得讓人喜愛,炒製時,那種味道讓你陶醉。
通往目的的道路,雖然不多,但總會有多條,所以,在做任何事情時,你不一定刻闆,若有創意或改良,你會創造不一樣的成果。
炒茶也一樣,需要智慧,善於探索,你會走進新的天地,創造齣獨特的味道。
每一次炒製,其實,對我來說,都是一次實習,我一直在摸索。
而每一次不同的探索,都會讓我茅塞頓開,讓我悟齣茶道。
當我腰酸背痛,精疲力盡時,坐下,冷靜地泡自己炒好的茶葉,看到黃色的茶湯,品嘗著那清香的獨特味道,便倍感欣慰。
創造,肯定艱辛,但是,每一次耕耘,我都會有諸多感悟,那種收獲不能估價。
當然,得到親友的認同,纔算滿足。不過,還是如願,我便覺得是一種幸福。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兼有熱烈與清涼,紅色與綠色交融,適宜胃寒或胃熱的人飲用,我叫它中性茶,介於紅茶與綠茶之間,做到瞭最佳平衡。
這種味道,你沒有品味,就可能無法體會。
暫時聊到這裏,我以上膚淺的認知,班門弄斧瞭,懇請高手批判指教。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