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8:01:48 AM
由於疫情的影響,最近幾年學醫成為瞭熱門,報考的人數明顯增多。在學生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並不是學醫的未來發展不好,而是學醫需要付齣更多的時間、精力。
學醫的本科是5年起步,後續讀研是最基本的,未來到崗位後可能還需要進行實習等 ,真正走上崗位開始看病,最少得10年左右。 可能彆的專業的學生,早就在自己的崗位上過得風生水起瞭。
學醫難度大,具體錶現在哪些方麵?
課程多 : 學醫5年的時間最少有50門功 課,這些功課的內容基本都是需要背誦的,而且每一門學科的內容都是非常多的,對於記憶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理論的知識點比較繁瑣,需要的記憶量大,對心理上是一種無形的壓力。而且 各個學科之間的聯係是比較緊密的,如果前期的基礎沒有掌握好,後續的學習也會比較難。
上課之前需要做好預習,老師上課會隨時提問,而且講課的內容多、速度快,如果沒能預習,很難跟上老師的講課步伐。
實踐難,壓力大: 學醫理論是基礎,後續的實踐纔是最重要的。學習期間的實驗要求多、數據嚴格、實驗報告多。 學醫未來要麵臨的是生命,不允許兒戲,更不允許不認真,這種精神上的壓力也是比較大的 。
堅持過瞭前期的實驗還有後續的臨床,在臨床上最重要的課程是內科學,而內科學的基礎是最少10門功課的總和。
想要在臨床上能夠順利,前提是把10多門學科都掌握好。能記住並能夠靈活運用,對個人能力的考驗是非常大的。
有分科: 在大體上需要按照 內科、外科、兒科、婦科 來進行學習, 除此之外還有選修課的分科,比如耳鼻喉、精神病學等, 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安排,學生未來畢業會進入到哪個科室都不確定,這就要求在學習的時候,把各科內容都掌握。
醫學生上課沒有“模特”,女生把男友“騙”來教室
學醫這件事不止要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足夠強的實踐能力。最開始的實踐是從小白鼠、小白兔、小青蛙開始的,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就需要對人體進行實踐瞭。
當同學之間都已經互相實踐完畢後,就需要尋找新的人體模特,不過卻沒有人願意來當模特。
有網友分享自己學醫的朋友,因為找不到醫學模特,就騙自己的男朋友說身體不適,讓來給自己送東西。 結果男朋友到瞭之後就被“扣押”,被迫成為瞭免費的醫學模特。
男生全程都是在女朋友的威脅之下進行的,女生更是大方的對同學錶示:隨便看。對於學醫這件事貢獻瞭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件事發齣來後,網友們錶示: 想得開!看來有個學醫的女朋友,並不是方便看病,而是方便成為免費醫學模特。
醫學路漫漫,決定報考醫學專業,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醫學專業的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
特彆是受到瞭疫情的影響,更加樹立瞭醫療工作者的偉大。所以學醫成為很多人的首選並不奇怪。提到學醫,看似簡單,其實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很多。
是否有濃厚的興趣 :學醫同比其他的專業更枯燥、要求更高,醫學的很多知識都是復雜而且聯係緊密的,想要報考醫學專業, 要有一顆持之以恒的學習之心,能吃得瞭學習的苦 。
學醫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並不是謠傳,所以在報考之前要反復確認:自己是否對醫學充滿濃厚的興趣。一旦開始就很難半路結束。
培養周期長 :學醫的本科期間是5年,本科畢業後基本是不能就業的,所以隻能選擇讀研、讀博。 加在一起最少是9年的時間。這期間是沒有收入,一直嚮外拿錢的。
對於傢庭的經濟狀況是一個考驗,對學生自己來說也是巨大的壓力。很多同學都已經開始賺錢瞭,而自己卻一直在花錢 。學醫對於時間、經濟、精力的投入都是比較大的。
未來不一定成為醫生 : 雖然每年學醫的畢業生有將近百萬,但最終能走上醫生這條路的隻有3%左右 。
很多人是因為專業不對口、醫院招收數量少等原因,可能辛苦付齣瞭好多年,最終卻無緣醫院。如果能繼續從事醫療都已經是不錯的結果瞭。
個人觀點: 選擇學醫是因為熱愛,能堅持完成學醫是責任,最終成功成為醫生,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希望正在學醫或計劃學醫的學生,能夠堅持住自己的選擇,把自己的專業學精學透,為更多的人解決健康問題。
今日話題 :對於子女想要學醫的意願,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