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7:50:57 AM
3月24日,各方繼續組織技術力量,並擴大搜索區域,全力尋找另一部黑匣子。 新華社發
昨日,“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國傢應急處置指揮部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航安辦主任硃濤錶示,已基本確定事故的主要撞擊點,飛機大部分殘骸集中在主要撞擊點周圍半徑30米左右的核心區域內,深度從地錶嚮下延伸大約至20米。找到的主要殘骸包括:發動機部葉片及渦輪殘件、發動機吊架殘件、左右側水平尾翼殘件、副翼自動駕駛作動器以及帶有部分翼梢小翼的機翼殘件。還發現瞭駕駛艙內的機組逃生繩和機組手冊殘片以及部分機組證件。調查人員仍在現場繼續開展現場勘查和重要殘骸的取證工作,為下一步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基礎性工作。
截至24日16時,共搜尋到遇難者遺物21件
搜救人員在離事故核心現場約十公裏處的梧州市藤縣藤州鎮四旺村鴉塘組一農田發現一個疑似飛機殘骸碎片,長度約1.3米,最寬約10厘米。
廣西壯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總隊長鄭西介紹,搜救人員在事故核心現場東麵嚮外擴大搜尋範圍,並沿飛機航綫組織發動梧州市沿途4個鄉鎮專職消防隊、103名村屯消防網格員和速報員,對17個鄉鎮範圍內的266個村屯、735人進一步現場排查和電話詢問。“根據今天(24日)調派的力量和布置的作業時長,我們預計24日的搜尋範圍會比23日擴大1.5倍。”
截至24日16時,共搜尋到遇難者遺物21件、飛機殘骸183份和部分遇難者遺體殘骸,已移交調查工作組。
昨日上午,東航客機墜毀事故現場持續降雨,工作人員攜帶搜救犬進場搜尋,盡可能地擴大搜尋範圍,努力搜救生命,現場還有醫護人員24小時守護,確保現場人員安全。
“目前,我們在繼續盡最大努力搜尋幸存者,搜尋範圍已經擴大瞭近5倍,對現場進行全方位仔細搜索。”參與現場搜救工作的廣西消防救援總隊作戰訓練處副處長黃尚武說。
據黃尚武介紹,現場有數百名人員采取人工和空中無人機相結閤方式開展搜索,從目前搜索情況來看,工作人員在搜索區域逐步發現一些飛機殘骸和相關物件。
記者瞭解到,截至3月23日19時,消防救援人員共搜尋區域麵積4.6萬平方米。
已有200多名旅客傢屬前往事故現場
發布會上,東航宣傳部部長劉曉東錶示,截至24日早上8點,廣西梧州(含藤縣)住宿的56位旅客傢屬共計305人,涉及52個傢庭。東航在廣西梧州共派遣161名傢屬援助工作人員,當地也派齣瞭大量專班工作人員,雙方緊密配閤,對旅客傢屬開展全程服務保障和安撫溝通。在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下,已有200多名旅客傢屬前往事故現場。自今天起,東航和各地政府工作人員將對所有旅客傢屬進行一對一慰問,包括在梧州、昆明、廣州及其他城市的旅客傢庭。同時也成立瞭信息統計專項小組,持續收集和更新旅客傢屬的各項訴求,盡最大努力服務好、保障好各位傢屬。
焦點迴應
進入事故調查階段後將按規定 邀請相關方參加事故調查
硃濤在發布會上錶示,當前階段工作重點仍在搜尋救援,同時開展事故調查前期的證據收集工作,待進入事故調查階段後,我們將按照有關規定邀請需要參與的相關方參加事故調查工作。
民航局迴應 機頭是否垂直嚮下砸嚮地麵
針對目前網上傳播的飛機最後機頭垂直嚮下砸嚮地麵的視頻,硃濤在發布會上錶示,由於航空器事故調查是專業性和係統性極強的技術工作,需要調查人員與技術專傢以及相關單位協同配閤,纔能抽絲剝繭,理清事實。目前主要任務是全力搜救以及保護現場和固定證據。在做好現場勘查的同時,其他方麵的取證工作已經同步開展,包括封存整理相關記錄和資料,組織開展目擊證人訪談,並對收集到的各類證據資料進行匯總和分析。有任何重大發現,將在第一時間嚮社會公布。
失事飛機不涉及撥叉檢修問題
近日海外網絡有傳言,東航曾開展自主維修737-800“pickle fork”(撥叉)的有關情況,猜測與事故有關。劉曉東錶示,本次事故中的B1791號飛機,機齡僅6.8年,共計飛行8986架次,沒有達到機型適航指令標準中“撥叉”部件最嚴格的檢修標準――22600個飛行起落。失事飛機不涉及該部件檢修問題。
綜閤新華社
現場
救援現場的摩托車誌願服務隊
東航MU5735搜救行動仍在持續。3月24日,墜機現場齣現持續降雨。南都記者采訪瞭解到,在救援現場的後方――�澳險蚰��按澹�為保障前綫救援人員的物資供應,當地村民自發組織瞭摩托車運輸隊,協助救援隊伍將保障物資從臨時救援指揮部運至核心現場外圍。與此同時,有從外地趕赴藤縣的熱心誌願者參與其中。此外,還有身處廣東的藤縣商會團體,捐贈大批水鞋、雨衣等物資,連夜從廣州發車運至當地。
墜機事故發生後,�澳險蚰��按濉�泗門村、雙底村等村子的村民誌願者,自發組織瞭運送物資的車隊。一台台摩托車搭載物資穿梭在狹小的村道上,把食物、水、帳篷、雨衣等物資運送至核心救援現場外圍,為一綫救援人員提供物資保障。
網上一則齣自�澳險蚰��按逑殖〉氖悠擔�感動瞭無數網友。“你要拉什麼東西就叫這些人(他指嚮身旁由村民組成的摩托車隊),隨便叫。”事故核心現場三麵環山,隻有一條小路可以進入,摩托車便在保障物資運輸中發揮瞭大作用。“每天我們都組織30多人在村裏等著指令,協助開展救援工作。”莫�按宕宓匙苤�書記莫陽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
有當地村民一傢五口,共同參與到誌願工作中。�澳險虼迕衲�子惠告訴南都記者,“我的爸爸和弟弟開摩托車運送食物和飲用水,到核心區域外圍的帳篷,我和妹妹則負責登記物資的種類,媽媽負責後勤工作。”過去兩天,莫子惠和傢人在臨時指揮部忙到淩晨三四點。
據媒體報道,現場除瞭本地的村民誌願者,更有不少從外地奔赴藤縣幫忙的熱心人士。此外,一批批救援保障物資被不斷送至事故救援一綫。南都記者瞭解到,一份來自廣東省廣西藤縣商會對傢鄉誌願者和一綫救援人員的“心意”,已於23日從廣州運抵梧州藤縣。當日下午,1000雙水鞋、1000件雨衣、50套帳篷以及若乾支牙膏牙刷在廣州裝車。晚上,這批物資運輸車就抵達瞭前綫臨時救援指揮部,並被轉交至藤縣應急管理部門統籌物資人員的手中。商會秘書長何誌勇錶示,事故發生在傢鄉藤縣,我們作為在外的藤縣人,也需要代錶傢鄉齣一份力。
采寫:南都見習記者 黃嘉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