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1/2022, 7:42:58 PM
天啓七年,明熹宗硃由校駕崩,而後由明熹宗的弟弟信王硃由檢繼承瞭皇位,改年號為崇禎。
此時的信王硃由檢年僅十七歲,麵對著當時最大的宦官權臣魏忠賢,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性命難保,首先當時的魏忠賢黨附遍布朝廷上下,而朝廷內部多為魏忠賢閹黨集團勢力,崇禎皇帝硃由檢即位後,仍然要小心翼翼地麵對閹黨集團勢力。
信王硃由檢劇照
此時的魏忠賢,眼看對於自己百般信任的天啓皇帝駕崩,害怕崇禎皇帝即位後,自己不能駕馭皇帝,於是就想著故技重施,想著自己要像對待泰昌皇帝和天啓皇帝一樣,來對待崇禎皇帝,想要把崇禎皇帝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魏忠賢
此時的崇禎皇帝可以說是危機四伏,稍有不慎便會死於閹黨之手。魏忠賢似乎是輕視瞭這位新皇帝,崇禎皇帝並沒有像自己想的那樣簡單。
首先魏忠賢按照以前的老辦法,給崇禎皇帝獻上四個美女陪伴崇禎皇帝,崇禎皇帝明知道是魏忠賢的糖衣炮彈,但為瞭不打草驚蛇,依然選擇接受,並對四個美女保持謹慎態度,果然從四個美女身上搜齣瞭專門迷惑崇禎皇帝的迷藥。
這件事也讓崇禎皇帝切身感受到瞭魏忠賢的險惡用心,也對於魏忠賢更加的恨之入骨,下定決心要除掉魏忠賢。
崇禎皇帝
魏忠賢此時也意識到此時的崇禎皇帝,並非像自己的哥哥天啓皇帝一樣好控製,於是一計不成便又施一計,魏忠賢開始假意提齣辭官,試探崇禎皇帝,崇禎皇帝知道這是魏忠賢在有意試探自己,對於魏忠賢的態度,崇禎皇帝乾脆直接拒絕魏忠賢的請求,這樣的態度讓魏忠賢又認為崇禎皇帝還是很倚重自己,並且信任自己的,對於崇禎皇帝魏忠賢似乎有些放心瞭。
卻不知崇禎皇帝之所以這樣做,都是因為崇禎皇帝清晰地看到當前的局勢,自己目前沒有十足的把握來除掉魏忠賢,並且讓崇禎皇帝最為忌憚的是魏忠賢掌握瞭兵部和錦衣衛,當時的兵部尚書和錦衣衛提督都是魏忠賢的死黨,因此崇禎皇帝纔不敢輕舉妄動。
魏忠賢劇照
想要除掉魏忠賢,就必須先要把兵部和錦衣衛的勢力瓦解。接下來崇禎皇帝就開始展示瞭自己極深的城府。
此時一個名叫楊所修的言官,上書彈劾兵部,而就當大傢都認為這是打擊兵部的最佳時刻,崇禎皇帝卻錶現齣瞭反常的態度,對於楊所修的彈劾不予處理,並且嚴加嗬斥,崇禎皇帝認為楊所修背後是什麼勢力不為人知,擔心是閹黨投石問路罷瞭,於是在沒有十足的把握時,繼續沉默。
魏忠賢對於崇禎皇帝這樣處理也是感到疑惑,於是決定再次試探崇禎皇帝,想要直接試探崇禎皇帝對於自己的底綫。
恰逢全國各地官員都在迎閤魏忠賢,給魏忠賢建造生祠,魏忠賢就嚮崇禎皇帝提齣瞭一個非常刁鑽的問題,魏忠賢嚮崇禎皇帝祈求,希望全國各地不要再給自己建造生祠,魏忠賢就想以此事來查明崇禎皇帝對於自己的態度。
魏忠賢生祠像
魏忠賢認為,如果崇禎皇帝準許各地官員給自己建造生祠,那就說明瞭崇禎皇帝對於自己非常的信任,像自己的哥哥天啓皇帝一樣,不過是自己手中的傀儡罷瞭,如果崇禎皇帝不同意各地官員給自己建造生祠,那就暴露瞭崇禎皇帝想要除掉魏忠賢的決心。
然而聰明的崇禎皇帝,想瞭很久,給瞭魏忠賢一個模棱兩可的迴答,迴復魏忠賢說,之前的生祠建就建瞭,沒有建造的就不再建瞭,這一下又讓魏忠賢感到疑惑,依舊是沒有看齣崇禎皇帝內心的想法,崇禎皇帝一再掩飾自己的政治決心,就是為瞭尋找機會除掉閹黨。
於是機會真的來瞭,雲南道禦史言官彈劾兵部尚書崔呈秀,同時為瞭穩住魏忠賢,給魏忠賢繼續升官加爵,這使得魏忠賢更加麻痹,經過對於兵部尚書崔呈秀被罷黜,朝廷內部的官員似乎也感受到瞭崇禎皇帝的政治目的。
於是便在這種形勢下,開始大肆彈劾閹黨集團,然而此時的崇禎皇帝卻仍然不為所動,崇禎皇帝依舊認為朝廷內部一眾官員,勢力盤根錯節,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
崇禎皇帝
終於崇禎皇帝等來瞭最後的機會,一位來自浙江的貢生齣身的年輕人,此人名叫錢嘉徽,錢嘉徽嚮崇禎皇帝上書彈劾魏忠賢,列齣瞭魏忠賢的十大罪狀,其中三款大罪就是並帝,滅後以及弄兵!這三款大罪可以說是任何一條都能夠成為除掉魏忠賢的罪證。
崇禎皇帝認為錢嘉徽貢生齣身,背景乾淨,身後代錶的是天下士子百姓,所以此時已經到瞭除掉魏忠賢的最佳時機,於是崇禎皇帝將魏忠賢召進宮內,將這些罪狀呈在瞭魏忠賢麵前,魏忠賢看完這些自己的罪行後十分惶恐。
自己麵前的這個崇禎皇帝顯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簡單,也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活的機會瞭,實在是想象不到自己眼中的傀儡皇帝,竟然有如此城府,如此心機,最終魏忠賢被崇禎皇帝處死,閹黨集團也慢慢瓦解殆盡。
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十七歲即位後,內憂外患,一心想要復興大明,首先除掉瞭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勢力,穩固瞭大明的統治,而後又重用一乾文臣武將,奈何大明在崇禎皇帝接手的一刻,已經是大廈將傾,風雨飄搖的邊緣,非崇禎皇帝一人之力能夠挽迴。
期間,為瞭抵抗後金軍隊和農民起義軍,腹背受敵,依然決心兩麵作戰,重用毛文龍,袁崇煥以及孫傳庭等人,直到大明王朝最後一刻,也沒有嚮任何一方選擇投降,且自己也在大明存亡的最後時刻,選擇以身殉國,吊死煤山,實在是可歌可泣。
崇禎皇帝真的算得上是生不逢時,如果換作任何一個太平時期,想必也會是一位聖主賢君吧,對於崇禎皇帝硃由檢,大傢又有什麼看法和理解呢?歡迎大傢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