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2:47:34 AM
信仰凝軍魂,熱血鑄祁連。在河西走廊幾近全軍覆沒的 西路軍 ,一直是紅軍之殤,讓紅軍付齣瞭極為慘痛的代價和損失。西路軍,至今仍然是革命發展曆程當中難以跨過的一道心坎。
西路軍雕像
兩萬多餘西路軍戰士,在西北馬匪軍的摧殘下,隻有四百多人成功保留有生力量 ,這樣的劫難何其壯烈悲慘。當然,西路軍得以保留有限的有生力量,除瞭戰士本身頑強的意誌和決心,也 離不開當地老百姓的支持和掩護 。有那麼一位幸存的西路軍戰士,在受到老百姓救命之恩過後沒齒難忘,新中國一建立,他立即找到當年那位百姓報恩,體現齣感人肺腑的軍民魚水情。
西路軍之殤
中國革命的艱辛曆程是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這話一點也不假。建立紅軍之後,一直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復圍剿,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最終不得不被迫展開漫漫長徵路,以謀求新的發展方嚮。
紅軍
而這個新的發展方嚮,就是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之後,在川陝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同時由 紅軍西路軍西探河西走廊 ,嘗試深入西北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在當時的黨中央看來,西北地區對於革命事業來講有著極大的戰略價值。
首先,西北邊疆地區是國民黨統治的薄弱地區,便於進行思想滲透並建立革命根據地。其次, 西北地區靠近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如果能夠順利拿下西北地區,也就更便於與蘇聯進行聯係和接受援助,這對當時物資裝備都十分匱乏的紅軍來說確實是一個絕佳之策。
西路軍雕像
於是,兩萬兵力的西路軍便背負著打通西北關隘建立革命根據地的重大使命,深入瞭河西走廊。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西路軍進入河西走廊之後,竟遭遇瞭半路殺齣的 馬步芳部隊――馬匪軍 ,馬匪軍是一支精銳騎兵,以作戰彪悍而著稱,他們藉助對西北地形環境的熟悉, 對西路軍進行源源不斷的包抄圍殲和迂迴追擊,不給西路軍任何休整的機會 。
馬步芳
經過四個多月的激烈作戰,西路軍遭遇嚴重損失,傷的傷,死的死,兩萬餘人最終隻剩下四百人成功突圍,還有一部分西路軍人員就此失散,流落在河西各地 。而馬匪軍也並不打算放過這些傷殘的西路軍戰士,在整個河西範圍內對其進行大肆搜捕和關押審訊,甚至屠殺。
被營救的徐以新
徐以新 是一位資深老黨員,他自1926年就參加革命,在 南昌起義 時就已經身居要職,是一位十分具有潛力的人纔。1927年, 徐以新作為第一批被我黨派去蘇聯進行學習的知識分子乾部 ,迴國後便利用在蘇聯學習的專業軍事知識專注於武裝鬥爭和革命道路,接連擔任軍中要職。
徐以新(最左)
西路軍時期,徐以新是西路軍的乾部團政治處主任,在肅南縣大草灘的的戰鬥中,負傷的他不幸與部隊失散 。戰鬥結束之後徐以新為躲馬匪軍的搜捕,在條件艱苦的 祁連山紅灣寺 一帶躲躲藏藏,同時伺機尋找大部隊。
在嚴寒和傷痛的雙重摺磨下,多日未進食的徐以新備受煎熬,頭暈眼花的他渾身逐漸失去知覺,意識也逐漸模糊。就這樣,徐以新昏倒在白水泉的山坡上,待他醒來,發現自己正身處於一位牧民的傢中。
祁連山紅灣寺
這位牧民名叫 屈大成 ,一次齣門放羊的契機使得他撿到瞭路邊奄奄一息的徐以新,屈大成見他尚存一絲生氣, 便動瞭惻隱之心將他馱迴傢中進行救治 。徐以新醒來後,屈大成趕緊給他端上一碗吃食,這纔使得徐以新終於吊住瞭最後一口生氣。
兩人交談後,徐以新得知屈大成是世居在此的農民後代,一時間感慨萬分。於是徐以新便嚮眼前這個善良淳樸的小夥子錶明瞭自己的紅軍身份,屈大成頓時訝異,因為現在整個河西地區的馬傢軍,都在對殘餘紅軍進行抓捕屠殺,更是嚴令百姓不許私藏紅軍,違令者將會受到很重的處罰。
屈大成
但是屈大成第一時間卻不是擔心惹火燒身,而是叮囑徐以新要小心。提及此, 屈大成將房門窗全都緊閉瞭起來,壓低聲音告訴徐以新,這些馬傢軍仗著天高皇帝遠,仗勢欺人,欺壓百姓,強搶民女,無惡不作,當地百姓苦不堪言,又不敢反抗,隻能默默隱忍下去。
馬傢軍
聽聞至此,徐以新十分憤慨,他神情堅定地看嚮屈大成,告訴他紅軍是人民的隊伍,是為瞭廣大窮苦百姓而戰鬥的隊伍,是絕對不會傷害老百姓的隊伍。緊接著,徐 以新便開始嚮屈大成灌輸一些革命道理 ,讓屈大成受益匪淺,深受感動, 於是他便下定決心要幫助眼前這位危在旦夕的紅軍,因為他隱隱約約地感覺到,紅軍能帶領他們反抗馬傢軍的壓迫,能給他們一個光明而有希望的未來。
徐以新與傢人
接下來的日子裏,屈大成便全心全意地照顧徐以新,不但供他吃住,還找來最名貴的中藥麝香來給他療傷。 在屈大成的悉心照料下,徐以新恢復得很快,在這段時間裏,徐以新還不忘將革命思想傳播給屈大成的傢人和父老鄉親們,使得大傢的思想覺悟得到瞭很大的提高。
馬傢軍
不過好景不長,馬傢軍搜查隊很快就來到瞭屈大成所在的區域。 為瞭掩護徐以新,屈大成便將徐以新轉移到山洞之中,而屈大成的親戚和鄉親們則聯閤起來輪番進洞給徐以新送水送飯。 就這樣,在屈大楚和父老鄉親的掩護下,他得以避開一輪又一輪的馬傢軍搜捕,令徐以新十分感動。
徐以新尋找組織,為屈大成安排工作
到瞭鞦天,河西局勢基本穩定之後,徐以新便提齣 迴到延安尋找組織 。於是, 屈大成又帶頭為徐以新籌措路費,鄉親們也紛紛慷慨解囊,零零碎碎竟然湊齊瞭十幾塊大洋 。徐以新臨走之前,屈大成和鄉親們還為他縫製瞭一套新衣,並且做瞭一堆路上吃的鍋盔,為他隆重送行。
延安紅色根據地
相彆之時,雙方都感到依依不捨,在這短短幾個月裏,徐以新已經和這裏的鄉親們培養瞭十分深厚的革命情誼。但是為瞭中國能有更好的明天,徐以新勢必要重新迴到組織,為革命建設事業發光發熱。
屈大成不放心他一個人走,甚至決定親自帶路將他安全送齣河西走廊 。彼時的國共已經建立瞭抗日民族統一戰綫,蘇聯也正在對施行援助,因此,在河西走廊沿途有許多蘇聯政府運送援華物資的車隊。
河西走廊
有一次,兩人在路上正好遇上蘇聯車隊檢修,徐以新聽見那些 蘇聯人 在交談,靈機一動,便用俄語前去問好,引起瞭蘇聯人的注意。當這些蘇聯人得知眼前這位農民打扮的中國人是曾在莫斯科學習過的紅軍指揮員時,頓時感到十分親切,便同意讓徐以新搭個順風車去蘭州。
徐以新(第一排左四)
屈大成對這些陌生的外國人麵孔十分警覺,總覺得不太放心,便決定與徐以新一同前往, 親自護送徐以新到瞭蘭州並找到八路軍駐蘭州的辦事處 ,這纔完全放心瞭下來。就在屈大成準備嚮徐以新告彆的時候,徐 以新挽留瞭屈大成一同加入革命隊伍,進入我黨培養乾部的陝北公學進行學習,很快便在徐以新的介紹下光榮入黨,並在陝北進行革命工作 。
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
解放後, 徐以新成為瞭一名優秀的外交官 ,而屈大成也成為瞭一名 基層乾部 ,解決瞭 就業問題 。 徐以新工作之餘,也從來沒有忘記屈大成的救命之恩,為瞭報答屈大成的恩情,徐以新還托人將屈大成遷入城市落戶並安排住房。 多年以來,兩人情誼始終十分深厚,總是工作再忙也從來沒有斷瞭來往,屈大成多次背上老伴烤好的餅不惜坐上三天兩夜的火車去北京城探望徐以新。而徐以新也沒有忘記肅南人民的恩情,一直都十分關心祁連山區的建設事業。
徐以新與屈大成閤影
而在肅南草原上,也一直流傳著“屈大成送紅軍”這段感人肺腑的美好故事,肅南人紛紛引以為傲。像屈大成和徐以新這樣的故事,西路軍中還有很多,在西北老百姓鬥智鬥勇的悉心掩護之下,許多失散的西路軍纔得以生還。
同時,共産黨軍隊與老百姓無時無刻的軍民一心,也體現齣老百姓對黨的認可與愛戴,體現齣共産黨的道路纔是正確的、光明的、偉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