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2/2022, 7:34:34 AM
情懷或許真的不能當飯吃。
廣汽集團日前公布瞭4月的銷量數據,4月份銷量為124,304輛,同比下跌33.56%,1月至4月閤計銷量為732,471輛,同比增長7.14%。
在廣豐和廣本、傳祺和埃安都錶現嚮好的情況下,廣汽菲剋和廣汽三菱繼續引領整個集團的下跌,錶現非常刺眼。
其中,廣汽菲剋閤計銷量1,860輛,同比下跌80.83%,廣汽三菱閤計銷量10,441輛,同比下跌47.81%,廣汽菲剋4月份銷量為0,廣汽三菱也僅有1,002輛。
廣汽集團是中國車企中少有的、閤資和自主均衡發展的汽車集團之一,而反觀整體車市,SUV車型依舊擁有充足的市場紅利,同樣是廣汽、同樣是專注於SUV市場,為什麼廣汽菲剋和廣汽三菱卻屢戰屢敗?
從菲亞特品牌為主的廣汽菲亞特,變為JEEP品牌主導的廣汽菲剋,從産銷一體化到單一工廠運作,菲亞特和JEEP品牌的第二次國産,是否會最終陷入與過去的同樣結局?
菲剋與標緻雪鐵龍閤並成為Stellantis集團,這傢沒有中文名稱的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被戲稱為中國市場的“失敗者聯盟”。
如果說閤資公司之一的神龍公司,正在不斷努力改善市場錶現,以JEEP品牌為主體的廣汽菲剋成為新集團的邊緣化角色。
Stellantis集團曾單方麵發布“計劃增持廣汽菲剋股比至75%”的消息,廣汽集團則發齣說明“雙方尚未簽署廣汽菲剋股權調整的正式協議” ,顯示閤資雙方發展步調的不一緻,而Stellantis集團對廣汽菲剋的“輕資産”運作規劃,似乎已經為這傢車企的未來發展埋下瞭陰影。
早就緻力於成為SUV專傢的廣汽三菱,從廣汽長豐演化而來,並與彼時的東南汽車實現差異化發展。然而,在大眾、本田和豐田展開全麵SUV積極戰略的背景下,廣汽三菱的SUV沒能復製長城哈弗的成功經驗。
如果說三菱加入雷諾-日産聯盟,沒有對廣汽三菱的發展帶來直接的積極或者負麵影響,在經曆雷諾-日産-三菱聯盟內部股東和高層的那一場世紀之戰後,三菱被集團分配任務主攻東南亞和大洋洲市場,而中國市場由東風日産主導。
歐藍德作為廣汽三菱的明星車型,與東風日産新奇駿同平台打造的新一代車型,遲於海外市場一年半的時間纔會正式公布。
不管是要給三缸新奇駿留下空間,還是三菱對中國市場反應遲緩,都足以說明廣汽三菱存在內外雙重問題。
廣汽菲剋最新一次努力是産銷一體化、將廣州工廠轉讓給廣汽埃安。
廣汽三菱則是引進瞭廣汽埃安的AION V Plus,成為首款懸掛三菱車標的純電動車――阿圖柯。
如果說廣汽集團依舊是那個廣汽,並且是處於不斷提升的階段,這兩傢閤資公司的外方公司卻處於發展的轉摺期,甚至是對中國汽車市場的迷茫期,已經逐漸錯失瞭絕佳的市場機遇。
如果說廣汽菲剋的動力係統問題是用戶放棄的一個主要原因,廣汽三菱則是因為其産品更新換代緩慢而讓用戶失去瞭耐心。
有一句俗話說,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失敗的人卻各有各的失敗。
不管是退齣中國市場的菲亞特、多年未能實現市場突破的標緻-雪鐵龍,還是同樣退齣中國市場的雷諾、受睏於三缸新奇駿的日産,對中國市場發展節奏把控失誤,比起競爭對手的挑戰和進攻,更是當下睏境的關鍵因素。
大眾在遙遙領先的市場地位之下,以ID純電車型領銜,開始全麵電動化之旅,兩年間已經導入瞭5款全新純電車型。
豐田則展開瞭大規模的産能擴充和全新車型引進,兩年內新建3座工廠、導入瞭7款全新車型。
自主品牌更是處於曆史發展的最快和最好的水平,集體品牌嚮上,新車和新品牌層齣不窮,而車型也加速更新迭代,電動智能産品更是讓全世界都感到驚艷。
不管Stellantis集團還是雷諾-日産-三菱聯盟,從全球市場錶現而言,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其中的雞肋,要與大眾和豐田等頭部閤資車企抗衡沒有勝利的可能,與自主品牌的競爭也顯得力不從心。更彆說全球範圍內,芯片和零部件供應緊張和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多重挑戰。
即便是車型本身的競爭力問題,不管是JEEP還是三菱,在中國市場依舊擁有一批情懷用戶。隻是,讓用戶擔心的是,這兩傢車企能否在中國市場支撐下去。
畢竟退市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而銷量的持續下滑如果最終引發無奈的退市,將給用戶未來的用車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Stellantis集團和雷諾-日産-三菱聯盟,麵嚮中國市場和廣汽集團這個閤作夥伴,會如何選擇?
廣汽菲剋和廣汽三菱可以選擇的方案還很多,但機會和時間卻所剩不多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