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11/1/2022, 6:20:46 PM
來個快問快答:
《夏洛特煩惱》裏陳凱哥哥的演員叫什麼?
《亮劍》裏山本一木的演員叫什麼?
《寶蓮燈》裏哮天犬的演員叫什麼?
如果你能在十秒鍾內說齣正確答案,我是真的佩服你。
因為,在寫這個問答的時候,我自己都隻能想起他們長啥樣,卻想不起來他們分彆叫啥。
先公布答案:三位老師分彆叫劉坤、陸鵬、陳創。
當然,沒答齣來的小夥伴也不用氣餒,這很正常。
我們日常觀影時,確實更容易多關注主角團。
聊起某部作品,也會習慣性的把主角和作品關聯,比如李幼斌的《亮劍》、焦恩俊的《寶蓮燈》。
至於上文提到的那些配角,名場麵其實不少, 但大多數人能記住的,還是他們的角色。
譬如,提到《福貴》、《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的主演,我會下意識的說齣“哮天犬”。
其實這位老師叫 陳創 。
但即便清楚他的名字,後來刷新劇《唐朝詭事錄》,看到裏麵的雞師公,我想到的還是“哮天犬”。
為瞭下次提到,能穩穩說齣陳創老師的名字,我又查瞭查他的經曆。
一查發現,這人的故事,可比哮天犬有意思多瞭。
說起來,陳創的演藝生涯,也是很多老一輩演員的縮影。
陳創的發跡可以說他是“捲”,也可以說他是“軸”。
按照經典套路,齣生於麯藝傢庭的小陳,長成大陳後成功考入北影,成瞭一名專科生。
眾所周知,演藝圈對學曆要求嚮來比較寬鬆。
作為頂尖專業學府齣來的專科生,陳創拿到文憑畢業後齣道問題不大。
但是,他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完成瞭一次北影史無前例的操作:
以從不逃課、綜閤排名第一的成績,拿到瞭專升本的名額,成為北影專升本第一人。
當然,放到那個年代,這種小故事也隻會在小圈子裏流傳。
在煤老闆還能掌控雷電的時候,長相不算特彆符閤時代審美的陳創,齣道之後,得先從小角色搞起。
期間他齣演瞭包括《傢有兒女》中極其不靠譜的啃老族“馬拉拉”;
《康熙微服私訪記》1~4中分彆飾演乞丐、蓮生、順喜、郭韆四角。
很長一段時間,在各種熱門劇集裏,都能看到陳創的身影。
但在這些作品的演員錶裏,老陳基本都排倒數。
不過,在娛樂圈還叫演藝圈、沒有微博熱搜、也沒有人均“天降紫微星”的時代,陳創隻是走瞭大多數演員正常的晉升之路。
埋頭苦乾幾年後,陳創迎來瞭自己事業的爆發期。
2005年,其主演的、改編自小說《活著》的《福貴》在電視台播齣。
作為餘華最知名的小說,《活著》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完成瞭初次影視化。
電影版《活著》的主角是巔峰時期的葛優、鞏俐,導演則是風頭正盛的張藝謀。
前輩過於高光,《福貴》想搞全盤超越屬實不易。
但平心而論,陳創那股特彆的親民感,以及從長相到言行,都透齣的喜劇效果,確實非常貼閤福貴一生大喜大悲、在傢破人亡中依舊樂觀的形象。
這裏也推薦小夥伴們,可以刷刷這部高達9.5的老劇,真的非常好看。
《福貴》橫空齣世,認證瞭陳創的演技。
而真正讓陳創進入大眾視野的,還得是《寶蓮燈》裏的哮天犬。
兩部《寶蓮燈》,外加一部原班人馬打造的《魔幻手機》湊一塊看,陳創給我的感覺就一個:
真·狗奴纔!
這裏沒有貶義的意思,把狗腿子身上的惡毒、愚蠢、喜感演活,必須得有硬功夫。
能讓一個反派壞齣喜感,甚至成為演員的代號傢喻戶曉,翻遍近20年的大陸影視圈,陳創算一個,顔冠英老師的賈貴算一個。
再有,就是知名老前輩,最經典的“熒幕惡奴”李明啓老師和她的容嬤嬤瞭。
《魔幻手機》之後,陳創繼續從事演藝事業。
並在小成本電影《孔二皮進城記》中飾演一個能力一般,但拿命教學的代課老師孔二皮,拿下百閤奬最佳男演員。
至此,加冕百閤影帝的陳創,來到瞭事業最巔峰。
但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文娛市場變天瞭。
2013年《孔二皮》上映,此刻正是中國影視圈爆發的前夜。
短短幾年內,各路大廠的影視部門攻城略地,影視圈最愛的“煤老闆們”則逐漸退場。
資本扶持的巨星、偶像、愛豆們雨後春筍般齣現。
再後麵,就是咱們時不常要拖齣來嘴一頓的“流量時代”。
至此,各路專業的、業餘的藝人為爭頭牌,打的不可開交。
而曾經的北影捲王陳老師,則逐漸走嚮瞭佛係。
可能是他常年位居綠葉,習慣瞭不爭不搶。
所以,這些年我們經常能看到陳創,卻很少看到關於他的新聞。
用他自己的話說,也沒什麼人采訪他。
他自己倒是不太計較這些,演戲嘛,一份工作而已。
更多的戲份、更精緻的劇本,當然求之不得。
如果戲份少,那就盡可能演的齣彩;如果本子差,那就盡可能演的“不那麼爛”。
他有自己的藝術追求,對於片場內一些不那麼閤理的問題,也會提齣自己的質疑。
但是,他隻是一個配角,人微言輕,又能如何呢?
那就算瞭……演戲嘛,工作而已,吃“大腕兒們”一堆白眼犯不上。
他選擇拿自己的錢,演好自己的戲,對得起這份錢也就得瞭。
這裏呢,也說句題外話。
前些日子聊老藝術傢的時候,我提到老藝人接爛片按翻車處理,收到瞭不少反駁的留言。
認真看過這些留言之後,感覺我話說的確實有點過瞭。
畢竟,對於人傢來說,演戲隻是一份工作。
接爛片這種事,咱也隻能說他們的選擇變少瞭。
但如果老戲骨們依然能拿齣10成的精氣神投入錶演,這種職業精神,還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反思自己的同時,結閤陳創老師的故事,我也確實在想一個問題:
我們總說老片有味道、老演員有味道。
但有一說一,即便往前倒30年,迴到所謂的“黃金時代”。
隨機抽100部片子裏,能流傳至今的,不過八九部。
隨機選100個演員裏,能紅到當下的,也不過八九人。
說起玩套路,“煤老闆”們一年能拍100部套路片,有時候懶到台詞都不換。
但提起那些老演員,甚至是已經被淘汰的老演員,大傢依舊津津樂道。
有沒有一種可能,除瞭情懷加持之外,我們更在乎的是他們的職業態度。
像咱們今天聊的陳創,他沒演過爛片嗎?演過,演過不少。
包括他成名的《寶蓮燈》,也被不少人說是魔改雷劇。
但那會兒的爛片,大傢討論最多的是“劇本節奏垮”、“角色立不住”、“調度有問題”或者“改編沒內味兒”。
在純演技這塊,批評聲音要比現在小很多。
因為大多數演員,確實是把演戲當成職業,把演繹生涯當作職場生涯。
勤勤懇懇的乾活,不說百分百爆紅,但除瞭個彆摸魚專業戶,總體能對得起片方給的酬勞。
甲方給我錢,我使齣渾身解數包甲方滿意,也算是職業道德。
反之,不等被大眾熟知,就先被行業淘汰。
這麼做看上去很佛,圈內競爭卻暗流湧動。
事實上,跟現在動不動撕番一樣,古早時期的演員們為瞭搶奪曝光度和新片子,也明裏暗裏撕個沒完。
如果你愛看古早時期的娛樂八卦,就會發現他們的粉絲打起來,真的是驚天地泣鬼神。
可是當年粉絲們為偶像“撕”,偶像的自身實力也在那擺著。
不管是歌手還是演員,都有硬實力值得粉絲吹。
等他們撕齣重圍,身上的本事真能扛得起“一番”大旗。
其他人,在這一輪被淘汰,就急匆匆趕往下個擂台,從頭開始捲。
過程部分,確實不一定上得瞭台麵,但麵嚮觀眾的結果,整體是良性的。
大傢捲來捲去、新陳代謝,形成瞭如今娛樂圈的基礎。
如果按照以前的套路走,在圈內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老傢夥們,其實已經到瞭被“淘汰”的時候。
理想狀態下,業務能力強的新人,會逐漸擠壓老人們的番位,成為新晉影帝。
老傢夥們,則要進一步擠壓更老一輩演員的位置。
最老的那批人,基本就該躺進名人堂,安享晚年瞭。
至於陳創這樣的二綫演員,則大概很快被人忘記。
因為,參與內捲的優秀演員太多,大傢的腦子沒那麼多內存去裝太多過氣配角。
不過,這都是理想狀態下纔會發生的事。
現實世界,“陳創們”除瞭“哮天犬”這種角色名,確實也沒怎麼被太多人記住。
他們也確實從“當紅綠葉”,變成一個齣場五分鍾就能殺青的“普通綠葉”。
但是,新人呢?那些接棒老前輩,並把他們趕下影帝寶座的新人呢?
哦,他們正僵著臉,踩著老前輩們耀武揚威啊,那沒事瞭。
轉過頭來想想,我們真的喜歡圈裏的老前輩嗎?
於我個人來說,我非常喜歡且尊敬他們,他們如果有新作品,我大概率也會去看。
可如果連換十部高分片子,都是同一批人演,還是很恐怖的。
畢竟,短時間內同樣的角色看多瞭,總有膩味、跳戲的時候。
可惜啊,咱也不是能攪動圈子的大資本傢。
陳創老師作為業界德高望重老前輩,能提齣一些建設性意見,尚且要被迫“變佛”。
咱比陳老師還人微言輕,除瞭佛一點,好像也沒啥辦法。
所以,也隻能由衷祝願“陳創們”身體健康,再給內娛拖些日子,找到那群能接班的年輕人。
我們明天繼續。
拜瞭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阿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