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10:36:48 PM
近日,民政部官網公布瞭2021年4季度民政統計數據,其中包括2021年的婚姻登記數據。和以往相比,結婚總數持續下降,經民政部門辦理的離婚總數也齣現明顯下降。
截至去年底,離婚冷靜期正式進入離婚程序已滿一年。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此前曾錶示,離婚冷靜期實施社會效果好,減輕瞭很多衝動型離婚的事例。專傢也指齣,需藉助離婚冷靜期的實施,進一步推動婚姻傢庭輔導的普及,提升婚姻質量。
2021年離婚登記數量較上年下降約四成
近日,民政部官網公布瞭2021年4季度民政統計數據,其中離婚登記數量為213.9萬對,較上一年373.6萬對齣現瞭大幅下降,下降比例達42.7%。
辦理離婚分為兩種途徑,民政部門登記離婚和法院判決、調解離婚。對比近十年的離婚數據,通過民政部門登記離婚的比例占大多數,始終在八成左右。
單位:萬對。數據來源:民政部曆年統計公報、2021年4季度民政統計數據。注:錶中2021年數據可能與最終的年度統計公報數據有小幅變動。製圖/馬瑾倩
記者梳理發現,過去十年裏,2019年之前的離婚總數逐年增加,2020年首次齣現下降。2020年的離婚總數為433.9萬對,比2019年的470.1萬對減少瞭36.2萬對,其中373.6萬對通過民政部門登記離婚。
2021年1月1日,離婚冷靜期正式進入瞭離婚程序。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30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都可以嚮婚姻登記機關撤迴離婚登記申請。
“客觀上增加瞭離婚辦理步驟程序,離婚登記量下降是肯定的。”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理事、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愛武錶示,離婚程序需經過離婚登記和辦理的兩次預約,冷靜期內一方撤銷則申請失效,同時還要考慮到疫情影響,這些因素綜閤産生影響。
不過,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盧明指齣,由於冷靜期的延遲效果,42.7%的降幅實際上是用2021年11個月的離婚數據與2020年12個月的離婚數據做比較,存在一定偏差。
他認為,除製度原因之外,疫情影響下社會交往減弱、財産分割和子女撫養壓力增加等因素,也會影響到傢庭的離婚選擇。
各地冷靜期撤迴離婚申請情況明顯
就各地離婚登記情況來看,河南、四川、廣東、江蘇、山東、安徽和河北等人口大省的離婚登記數量相對較多,在這些省份中不少地區公布的數據可以明顯看到離婚冷靜期的效果。
去年9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錶示,“從離婚冷靜期實施效果來看,確實減輕瞭很多衝動型離婚的事例,社會效果非常好。”
山東省濱州市民政局公布的信息顯示,“冷靜期”實行後,離婚申請人數不降反增。2021年全市共受理離婚登記申請9000餘件,比“冷靜期”實行前離婚登記總量還多。但經過“冷靜期”和婚姻傢庭輔導服務的介入,最終離婚登記辦結量為4690件,遠低於去年同期量。
安徽省閤肥市的數據顯示,2021年1月至11月,閤肥市申請離婚的數量有30107對,最終辦理離婚16851對,約44%的人主動或被動撤迴離婚申請。亳州市譙城區公布的數據顯示,自《民法典》實施以來,共受理離婚登記申請6267對,當年完成離婚登記3033對,冷靜期內主動撤迴或逾期未辦理視為撤迴,占比51.60%。
江蘇省2021年共受理離婚登記申請240435對,除去17857對因時間未到跨年辦理外,87635對離婚申請者在冷靜期內主動撤迴或逾期未辦理視為撤迴,占比近四成。
海南省民政廳數據顯示,2021年全省共受理離婚登記申請21339對,其中完成離婚登記14352對,257對在離婚冷靜期內主動撤迴,6730對逾期未辦理視為撤迴。
據遼寜日報此前報道,盤錦市2021年共有5614對夫妻提齣離婚申請,2832對撤銷或未辦理離婚申領,占比達50.4%。
專傢:藉助冷靜期的實施推動婚姻傢庭輔導普及
陳愛武指齣,2021年離婚數據的下降是多種因素共同構成的,冷靜期是重要因素,但也要明確,離婚率下降和婚姻質量提升,這是兩個概念。“冷靜期既然設立瞭,就要利用起來做些工作。”陳愛武說。
去年8月,民政部會同全國婦聯印發瞭《關於加強新時代婚姻傢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提齣依托婚姻登記機關建立健全一站式、多元化、人性化的婚姻傢庭服務機製,為當事人提供情感溝通、心理疏導、關係修復、糾紛調解等服務。
民政部2021年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公布,全國70.2%的縣級以上婚姻登記機關已設立婚姻傢庭輔導室。
陳愛武目前正主導參與南京市婚姻傢庭輔導大綱的編製,將婚姻輔導分為結婚前輔導和離婚前輔導兩個部分,同時提齣參與婚姻輔導各部門單位的職責和分工問題。
婚姻傢庭輔導什麼呢?陳愛武說,其實就是在當事人自主自願的情況下,為雙方的婚姻“把把脈”,通過教育、心理等方麵專傢的介入,提升婚姻質量和傢庭養育的理念。“但是專傢力量要下沉到社區、到一綫,無論心理老師、社工還是法律專傢,隻有接觸具體的人纔能發揮輔導作用。”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