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11:50:17 AM
陸洲給學生講課
教人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
――訪重慶市石柱縣政協委員陸洲
汪萬英
前年,石柱報編輯跟我約稿采訪陸洲,因各種雜事纏身未能踐約。今年年初在縣政協會上偶遇陸洲,因時間緊迫沒機會交流。會議結束後,我打算采訪幾個政協委員,有朋友又推薦瞭陸洲。這個陸洲到底有何與眾不同?
仲春一個有些暴熱的下午,我在石柱中學校園見到瞭陸洲。中等身材,光頭,白色體恤上一幅精緻的手繪女人頭像,青春氣息撲麵而來。“陸老師好!”“陸老師好!”“陸老師吃冰激淩?”一路上百花爭艷,學生熱情地和他打招呼。他一進教室,孩子們立馬安靜下來,專心聽他講完《水墨蘭草》,立即拿齣紙張和毛筆,輕蘸墨汁動起手來。他一個個指點,教室裏一片輕鬆愉悅的氛圍。
陸洲在工作室作畫
跟隨陸洲來到他的工作室,進門靠牆整齊地擺放著各種畫筆、筆筒、小擺件和書籍,屋子寬敞整潔,兩邊靠牆擺放著他獲奬參展的各種畫,陽台上盛開著各種鮮花。我們很快進入正題。
初學美術隻為謀取一個不需體力的職業
他從小身體素質差,經常感冒發高燒,治病的過程耽誤瞭很多課程,父母看他身體羸弱就想讓他學個手藝,畫畫或者學醫,說將來從事畫畫或開個藥店賣藥不需要重體力。在讀高中之前,他從未涉及過畫畫,從零開始,完全是為瞭未來的生存。
1995年,他考取瞭涪陵師專美術專業。因為起點低,那兩年讀得很辛苦,每天完全是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綫。
陸洲在梨園寫生
不斷進取隻為改變自己的環境
涪陵師專畢業後,陸洲分到悅峽中學工作。悅來中學當時的條件極其艱苦,學校沒有寢室,他隻好租住在離學校幾公裏遠的街上。有一次鼕天期末監考,天還沒亮,下著大雨,路麵泥濘不堪,他一個人有點兒害怕,一路狂奔到學校,衣服褲子全沾滿瞭泥漿。學校的飲用水是直接從河裏抽取的,燒開後還有小半杯渾濁的沉澱物。從縣城的傢到悅峽中學,也充滿艱辛,有一個周末,他接到學校通知趕迴學校開會,客車開到大歇鄉雙筧時,突遇泥石流封堵道路,他隻好挽起褲腿涉過泥濘,涼鞋被粘土扯爛瞭一隻,徒步走到學校。
從小在縣城長大的他,很不習慣這樣艱苦的生活,他決心考川美的本科來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於是他經常看書到很晚,終於在1999年考上瞭四川美術學院的美術學本科,脫産學習兩年。這兩年繪畫水平得到提升,作品經常參加校展,並獲得瞭優秀畢業設計奬。
2002年,陸洲如願從悅峽中學調入縣城的師範附小。
韌勁十足隻為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在師範附小工作期間,他在參與教研活動和各種比賽中,發現瞭自身的不足,決定考研繼續深造。學校裏的很多同事錶示疑惑,這麼好的條件瞭,不安心教學,還要考研?2005年第一次考研未過,2006年因夜晚看書太久著涼咳嗽通宵未眠,英語考試時竟睡著瞭,結果可想而知。但他並沒有放棄,三戰成功,2007年終於考上瞭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學製三年的公費研究生。在研究生三年期間,他得到導師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指導,專業知識和繪畫能力有瞭很大提高,2010年獲得瞭西南大學優秀研究生稱號,並被重新分配到石柱中學高中部任教。
陸洲在指導學生
苦苦探索不斷總結隻為讓學生喜歡“豆芽課”
美術課在中小學基本上是不要求考試的“豆芽課”,傢長和學生都不重視。如何讓學生感興趣並喜歡上這門“豆芽課”呢?陸洲不斷專研,經常上網充電,同時買瞭很多美術方麵的書籍,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教法,形成瞭一套獨特的教學體係。
他一改過去讓學生首先畫石膏、幾何體的方法,從最簡單的形狀入手。他總結瞭從形體分解成形狀,從形狀組閤成形體的教學方法。他把一個個形體分解為三角形、圓形、長方形、菱形、梯形等一個個具體形狀,畫畫時把所畫對象用這些形狀組閤起來,成為形體,讓學生覺得繪畫簡單易學,收效很好。他還從每個人的興趣入手,教學生首先畫他們最想錶現的對象,減少孩子的挫敗感,讓學生更感興趣、更喜歡畫畫。同時,他經常和學生交流,和學生做朋友,從他們最需要得到的幫助入手,贏得瞭孩子的尊重和喜歡。
陸洲的作品《逝》
最重要的是,他結閤生活實際開設瞭現代紙藝、體恤繪製等特色課程。他告訴學生,要想把一張普普通通的紙變得有價值,可以在紙上畫畫,也可以摺紙,還可以剪紙。摺紙、剪紙都可以把紙變成立體的東西讓它活靈活現。這樣就打開瞭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有瞭全新的認識,讓他們找到瞭自身存在的價值。每年五六月,他都要叫學生自己買一件純色T恤,教他們在T恤上繪製土傢族元素或者學生自己想錶達的東西,使普普通通的T恤有瞭珍貴的個性價值,增強瞭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走在街上,覺得自己是獨特的存在。
2013年有一個去縣文化館上班的機會。他覺得去瞭文化館也許就是一個人畫畫,和外界交流少,而他更想在教學生的過程中教學相長,將美的教育普及給更多的孩子,就放棄瞭。
幾許汗水幾許成果。陸洲在教學上的不斷努力,對學生的關愛和照顧,贏得瞭學生的尊重和愛戴。
他在悅峽中學時,每次放月假歸來,他的寢室門口總是堆著各種各樣的水果、雞蛋、蔬菜等,孩子們用最質樸的方式錶達他們對他這個“豆芽課”老師的愛,讓他倍感榮幸和自豪。陸洲那時課很多,每天上完課都要對四個喜歡美術的學生免費授課。一天他換下衣服放在盆子裏,準備上完課後迴來洗。等他下課歸來,發現衣服已被那幾個美術生洗瞭晾曬好瞭。後來陸洲帶他們去黔江考試,本來考試預定的三天,結果兩天就結束瞭,賓館老闆不退現錢,摺退瞭20支牙膏。陸洲迴來後,把牙膏摺成錢退給瞭學生,學生非常感動。其中一個叫嚮世芳的同學考到黔江師範,後來又讀瞭美院的本科,在陸洲指導下,其製作的《我們的土傢服飾》獲第十一屆中國中小學校園“影視教學”評比銀奬,她也因此由師範附小調入重慶主城的一所學校。
陸洲作品《巍巍鐵骨正脊梁》
陸洲在石柱中學所教的一些學生通過美術專業考上大學,很多成瞭美術教師,他們的創作能力也得到瞭各級美協的高度認可,在去年的重慶市中小學美術教師美術作品大賽上,陸洲和他原來教的兩個學生的作品都入選並獲奬;在川美讀研的學生李久林的作品多次在國際大賽和全國大賽中獲奬。
因他的教學成果顯著,2019年10月,他受邀到長江師範學院對全市初中骨乾美術教師授課,2021年10月受邀對全市高中骨乾美術教師做專題講座,均得到參培教師的高度評價。
同時,他也免費教一些同事畫畫,其中英語教師鞠青諺的水彩畫作品《小溪》在全國教師美術書法攝影作品競賽活動中獲二等奬(業餘組),其美術作品經常在各種網站展示;地理教師譚妍婕、數學老師周霞,在縣教師書畫作品大賽獲得一等奬。
鞠青諺說,她2015年開始跟陸老師學水彩、彩鉛,“因為沒學過畫,陸老師讓我把所畫物體分解為三角形、菱形、梯形等形狀,然後組閤起來,我每次畫瞭畫都拿給他指導。他的性格溫文爾雅,是畫傢的那種比較慢比較靜的特質,老中青學生都很喜歡他。陸老師腹有詩書氣自華,可以一語點醒夢中人,他的畫裏透露齣骨子裏的低調、大氣。”
陸洲作品《鄉愁》
孜孜不倦開拓創新隻為錶達更深邃的思想
從教20多年來陸洲在全國或市級大賽獲奬30個。他最滿意的作品有四幅:《逝》《巍巍鐵骨正脊梁》《源》《鄉愁》。
入選中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舉辦的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作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齣並獲優秀奬的《逝》,現代建築中融入瞭大量已經或正在消失的古代元素。他想通過作品提醒大傢在現代城市建設時要著眼長遠,繼承傳統、推陳齣新,在繼承和保護的基礎上發展。
《巍巍鐵骨正脊梁》獲“永遠跟黨走”第二十屆重慶市美術書法攝影作品聯展三等奬,入選第三屆全國教師水彩畫展,入選重慶市首屆中小學美術教師優秀作品展並獲三等奬。這個作品源於一次看電視的靈感。一天他從電視上看到共産黨人麵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依然保持共産黨人錚錚鐵骨的氣節,觸發瞭創作靈感,就想用建築工地的腳手架來錶現,他冒著酷暑去拍瞭許多腳手架照片,二度創作完成瞭作品,該作品也體現瞭文人風骨。
一天他經過一個工地,看到一個農民工在烈日下勞作後喝水,那雙蒼勁的手、布滿皺紋的臉被陽光照射的高反光,深深吸引瞭他,迴來創作瞭《源》。他想通過《源》,讓人們知道城市的建築、美好環境離不開農民工的辛勤勞動,要飲水思源,珍惜農民工的勞動成果。《源》入重慶市第五屆美術作品展。
在黃水遊玩時,無意間看到鎖著的門上掛著一把生銹的鎖。他想,屋裏的人可能是外齣打工很久都沒有迴過傢鎖纔會生銹,於是創作瞭《鄉愁》。他想通過《鄉愁》,喚起人們對傢的懷念,常迴傢看看,多關心傢裏的老人孩子和傢鄉的建設,為傢鄉建設齣一份力量。《鄉愁》入選多彩巴渝.重慶市渝東南渝東北美術作品展並在重慶美術館展齣。
陸洲作品《源》
作品《鄉愁》《源》,運用瞭超現實主義的寫真筆法,放大瞭農民工滿身汗水和銹跡斑斑鐵鎖給人的心靈震撼。
提升專業拓展思路隻為政協委員的社會擔當
“作為美術老師,我要乾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陸洲說。他要在專業上不斷進步,提升繪畫水平,他有一個夢想,在不久的將來,帶領一群人創建石柱本土畫派,推動石柱美術事業的發展;他要做好石柱文化的推介人,多到基層和勞動人民交流,多畫他們的生活,反應他們的工作狀態,多齣精品,為石柱土傢文化走入重慶、走嚮全國努力。
作為政協委員,他在提案“土傢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提瞭很多建議,受到縣上領導的高度重視,正交給相關部門督辦。
他想通過文化來帶動産業發展,把在學校研究的一些成果轉化為産品,助力石柱經濟的發展,通過自身的美術優勢,設計齣一些帶有地方特色的工藝産品,助力石柱經濟社會的發展。他設計的一個以土傢服飾為藍本的《百變民族福娃》,在第十六屆全國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工作會議創客項目展示中榮獲一等奬。
他希望今後能有自己更大的工作室,給大傢免費教授美術,讓更多的人認識美、享受美,體驗美術的魅力,讓大傢知道美術是人的天性錶達,可以用簡單的材料、簡單的圖形語言來展現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自信。
他在學校擔任瞭市上的一個精品特色課程――《土傢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他自己編寫瞭一本教材,今年可能完成最後的修改付諸齣版,將為石柱文化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接下來,他想對石柱土傢建築、飲食進行深入研究和挖掘,讓石柱土傢文化形成體係化。
“讓每個人都喜歡美術,讓美住進每一個人心裏,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這是我一直專研美術教學的目的。”陸洲認真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