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4/2022, 9:28:17 PM
01
自律的程度,決定瞭人生的高度。
網絡上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越自律,越自由。”又說“自律的邊界就是自由的邊界。”
由此可見, 一個人自律的程度,往往決定瞭人生的高度。
現實中,很多人陷於“間歇性躊躇滿誌”,“持續性混吃等死”的狀態,假裝很努力地“僞自律”,騙得瞭彆人,唯獨騙不瞭自己,因為結局不會陪你演戲。
真正自律的人,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做到瞭,而是有一個修行和成長的過程。他們一點點解除自己對外界的依賴,一點點打磨自我的學習力、執行力和自控力,功夫所成之時,便鶴立雞群,與眾不同。
02
真正自律的人,不會期待他人。
一位大德高僧曾說: “痛苦源自我執和法執,即對自己的執著和對周遭事物的執著。”
比如,人在職場,我們總是責怪領導太刻薄,同事太苛責,正是由於他們的強勢和不近人情,纔導緻自己工作又多又纍,這種被“打壓”的感覺如同緊箍咒,讓自己每天都無比壓抑。
不少人為瞭“齣一口惡氣”,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如何與人爭鬥上:手頭工作,要齣新齣彩;匯報工作,要抬高自己貶低對手。處心積慮地應對每一件事,以至於生活中所有空間,都被憤懣、嫉妒和焦慮填充,沒有分毫快樂可言。
久而久之,身心疲憊,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競爭力也被無形中削弱瞭很多。
既然太過執著,反倒得不償失。不如換一種活法:將自己從復雜的“爭鬥”中拉齣來,不再人雲亦雲,不再跟隨彆人的“節奏”走,而是樹立自己的目標,有條不紊地去實現。
如同晚清重臣曾國藩,30歲以前,他極其平庸。為瞭考取功名,他刻苦勤奮背書,終於得到一官半職。
但步入職場後,曾國藩沒有瞭目標,整日吃喝玩樂,忙於應酬,內心卻極度恐慌,不知道這樣的日子有何盼頭。
於是,他下定決心,製定修身、升職等一係列計劃,不再讓自己被周遭環境同化。
十年之後,他的修養、官職都如期得到瞭大幅提升,這便是自律的力量。
由此可見,真正自律的人,不管遇到的環境多舒適、多惡劣,都隻會對自己提要求,而不會對他人有所期待。
當一個人錶現齣對周遭環境和他人不計較、不指責、不抱怨時,就如同“矛盾”中的一方,撤離瞭現場,想打也打不起來瞭。
把所有時間用來精進自己,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對他人無聲地告示:我注定與你們不同。
03
真正自律的人,不去臆測他人。
時間最是公平,給予每個人都是同等的時間。
從生到死的這段日子裏,有的人每一天都充滿瞭歡喜和愉悅,他們看得到自己比前一天的進步,真心贊美不期而至的小確幸,讓原本毫無意義的人生,被賦予瞭豐富多彩的意義。
當一個人開始好好愛自己,平淡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這,其實也是一種高級的自律。
現實生活中,太多的人,並不懂得“窗外的繁華,不是我的繁華”。而是極度渴求從他人的言行、眼神中找尋到對自我價值的認同、肯定和贊美。一旦對方錶現齣鄙夷、不屑或者是輕視,便覺得受到奇恥大辱,惶惶不可終日。
如同一篇小說中講述的一個例子:
一位秘書將費盡心思寫好的文稿送呈領導,原本是想著會得到錶揚的。誰知,那天領導和老婆吵瞭架,心情很不好,看都沒有看,就直接把文稿丟在瞭一邊,氣呼呼地說瞭:“我知道瞭。”
就因為領導一個不悅的錶情和一句漫不經心的話,這位秘書在走齣領導辦公室之後,就開始瞭連綿不斷地臆測:領導是覺得我文字功底太差勁,還是打心底裏已經對我成見瞭?難不成要將我掃地齣門瞭?
一頓鬍思亂想下來,原本情緒高漲的秘書像霜打瞭的茄子――蔫瞭。這種憂心忡忡的情緒,讓同處一個辦公室的同事,都覺得壓抑,迴到傢中,他更是帶迴瞭“愁雲密布”,一傢人都不敢大聲說話。
而隔天,領導把秘書喊去,對他撰寫的文稿大加贊賞,秘書又開始做起瞭升職加薪的“春鞦大夢”。
身處繁雜的塵世間,人們每天都會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如果總是“眼睛嚮外”,不斷地臆測他人的想法,就不免被他人“牽著鼻子走”。當一個人失去瞭自我,哪裏還會有自我主張、自我成長呢?
03
真正自律的人,不傷害他人 。
《次第花開》中寫道: 自律的動機是考慮他人的感受,不想因為自己的不當行為給他人帶來傷害,讓他人痛苦。
我理解,這種傷害,不是偶發矛盾,繼而大打齣手。而是“心存僥幸”之下,觸碰到瞭他人無言的痛楚。
就如同曾經一篇很火爆的網絡文章所寫《不要隨意打擾彆人的幸福》:每個人所擁有的幸福都不盡相同。有些人的幸福,或許是彆人不屑一顧的,但對於他來說,這已經就是全部。
文中舉瞭個例子,一戶人傢為考上大學的孩子舉辦喜宴,一位客人在敬酒的時候,非要追根究底,孩子到底考上哪所大學。當得知隻是一所很不起眼的專科學校時,他便非常不客氣地取笑起來:“這也算考上大學?”
隨著這位客人開始對這所學校“名不見經傳”“很不入流”的一番介紹,原本喜氣洋洋的氣氛頓時凝固瞭,主人傢臉上的笑容也僵硬瞭,但他們還是不得不擠齣笑臉,繼續嚮來賓們錶示感謝。
這便是無心的傷害。看似“無心”,實則“有心”,因為他絲毫都不“自律”,隻顧著自說自話,自我感覺良好,而忽略瞭他人的感受,沒有半點“同理心”。
04
結束語:
生而為人,無法做到不與他人往來。在喧鬧的人群中,與人保持友好邊界,有能力享受獨處的時光,就需要高度的自律。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並不是冷漠,而是各自安好。彼此守住邊界,纔能長久地相處。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