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幼兒園開學,任何一個孩子的錶現都可以稱為一年一度的大型哭鬧劇現場,有的孩子走進教室,臉上還掛著鼻涕,眼淚還在上麵,就妄圖“逃跑”。
當然,在這亂七八糟的場景中,有些孩子的繪畫風格卻大相徑庭,不僅不哭,還錶現得很淡定。
看到這樣的孩子,一些傢長並不淡定。孩子之間的差距怎麼會這麼大?
他們的孩子開學的時候大哭,為什麼彆人的孩子就沒有哭?
其實,開學第一天,對於一個3歲的孩子來說適應陌生的環境,哭是很正常的。
心理學傢勞倫斯·科恩曾經說過:
每個孩子在完全獨立之前都有一個“依戀係統”,這使他們自動“尋找親近感”,找到最親近的人的陪伴。當這種“依戀係統”的固有方式被打破時,孩子們不得不與親人分離,本能會做齣哭鬧的反應。
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分離焦慮”。
麵對“分離焦慮”,大多數孩子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正常的幼兒園生活。
而那些上幼兒園第一天不哭的孩子已經基本適應瞭,所以他們會很平靜。我認識的一位幼兒園老師透露,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孩子大多來自以下3種傢庭。
1、 不溺愛孩子的傢庭
孩子入園後,需要自己解決吃飯、穿衣、上廁所等自理問題。
有些父母從2歲起就可以自己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個過程訓練瞭孩子的自理能力,增強瞭孩子的自信心,建立瞭孩子的獨立心理。
孩子們進幼兒園後,不會因為沒有父母的幫助而不知所措。
2、經常帶孩子齣去社交的傢庭
幼兒園裏的孩子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的陌生人群。
不懂得與人相處的孩子會抗拒與陌生人相處。
如果傢長經常帶孩子齣去社交,經常更換同伴,進入幼兒園後有與人打交道的經驗,他們就不怕社交,很快就能適應幼兒園的環境。
3、 讓孩子們提前瞭解幼兒園的傢庭
在大多數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他們花費最多時間的地方是在傢裏。當他們突然麵對環境的變化時,他們會因為缺乏父母的安全感而感到不安。
一些傢長經常引導孩子瞭解幼兒園,普及幼兒園理念,孩子潛意識裏對幼兒園的熟悉不會被過度抗拒。
大多數在幼兒園不哭不鬧的“冷靜孩子”都提前做好瞭準備。
1、循序漸進地讓孩子適應分離
讓孩子逐漸適應分離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經曆分離,給他足夠的緩衝期。
傢長可以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半年開始,讓他們體驗與照顧者的分離,從一小時、半天到一天。孩子適應瞭分離的感覺,獨立幼兒園不會太抗拒,即使孩子的心理睏擾,傢長也稍加安慰就能解決。
2、提前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設
大多數孩子發現上幼兒園後,傢長不會陪他們上課。他們必須呆在那裏。當然,他們會感到悲傷和害怕。如果你遇到不辭而彆的父母,你會有直接的心理崩潰。
最好告訴孩子幼兒園裏是什麼,是什麼樣子,傢長放學後會怎麼接,怎麼和孩子相處,幼兒園的規矩等等。嚮孩子解釋清楚,孩子接受瞭,上幼兒園時會保證鎮定。
在送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我們傢長首先要保持穩定的情緒,然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並提前做好心理建設,讓孩子在幼兒園麵前不至於驚慌失措。
孩子上幼兒園前,我用繪本讓他們瞭解幼兒園,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非常好。
包括如何幫助孩子解決自理、人際交往、情緒管理、安全教育等問題。
這套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共有10冊,分彆從不同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培養孩子十種情緒正能量:自我保護、勇敢、自信、誠實守信、情緒管控、懂禮貌、友誼、分享、自強、自律。每個主題後麵都附有“給父母的話”,給父母補充相應的兒童心理學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跟孩子相處。
該書結閤兒童的成長和發育特點,以兒童的視覺為基礎,精心繪製插圖,充分地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並結閤兒童的視覺創造。
繪本故事的錶達方式容易為孩子所接受,故事中生動有趣的場景會蘊含著成長的道理。以親子閱讀的形式,讓父母和孩子一起愉快地閱讀。
請點擊下麵的“商品卡”購買!
責任編輯: